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1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视角下城市功能耦合对房价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
作者 杨琳 郑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厘清城市功能与房价关系对优化城市布局至关重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利用武汉POI和房价数据建立城市功能与各房价梯度的网络模型,并通过多属性排序量化各功能对各区间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房价的上升,城市功能对不同房价区间的影... 厘清城市功能与房价关系对优化城市布局至关重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利用武汉POI和房价数据建立城市功能与各房价梯度的网络模型,并通过多属性排序量化各功能对各区间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房价的上升,城市功能对不同房价区间的影响呈递减趋势。住宅由于与其他城市功能之间存在高度依赖关系,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此外,交通、商业、生活、科研和医疗等会因房价区间的需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为从网络角度探讨城市功能对房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能在实践中助力决策者进行后续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功能布局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 房价 网络视角 耦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地下工程建设诱发地表坍塌机制及应对措施
2
作者 戴志仁 张莎莎 +6 位作者 李国良 邹维列 李明宇 贾建伟 叶飞 杨志全 韩雪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1458,共8页
针对近年来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周边地表频繁塌陷的实际情况,建立地表下方空洞理论模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城轨交通周边地表坍塌原因、塌陷过程与机制、主要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建... 针对近年来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周边地表频繁塌陷的实际情况,建立地表下方空洞理论模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城轨交通周边地表坍塌原因、塌陷过程与机制、主要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与管网渗漏、地表坍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给出有效应对措施。研究发现:1)城轨交通工程周边地表突然坍塌存在3种典型工况,即管网渗漏、施工降水和地层损失沉降;2)地下工程建设引起的地层沉降与周边管网渗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地下管网渗漏引起的地层冲刷与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地表至管底以下1~2 m;3)明确地表坍塌过程及塌陷机制,提出地表突然塌陷的临界脱空区范围理论模型,当脱空区长度达1.6 m时地表将存在塌陷风险;4)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明确提高地表道路结构层强度为相对经济且有效的预防措施,从主动控制与被动防御2个方面提出防止地表坍塌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工程建设 地表坍塌 道路结构层 地层空洞 理论模型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邓旭 刘东 +2 位作者 王庆祥 位伟 姜清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边坡高陡且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域,存在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风险。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罕遇强度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了震后... 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工程边坡高陡且位于高地震烈度区域,存在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风险。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工程为依托,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边坡罕遇强度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了震后边坡变形、应力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动力强度折减法评价了泄水建筑物以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并揭示了其潜在失稳机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高程放大效应、坡表放大效应和结构面放大效应等规律,边坡震后产生最大10.2 mm的永久变形,并新增局部拉应力区及塑性区,罕遇地震工况下边坡潜在滑体的安全系数为1.80,其潜在失稳机制是以断层JF1为后缘面剪切坡脚岩体发生变形破坏。研究可为含顺倾断层的复杂高陡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震后应力变形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卫军 侯建国 周元春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5期75-79,共5页
针对传统结构的监测仪器存在的缺陷,光纤传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监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对单个物理量进行测试已取得可靠成果。但是,通过采用同一根光缆同时监测结构多种物理量来评价工程结构安全与健康,即联合监测在国内... 针对传统结构的监测仪器存在的缺陷,光纤传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监测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对单个物理量进行测试已取得可靠成果。但是,通过采用同一根光缆同时监测结构多种物理量来评价工程结构安全与健康,即联合监测在国内并不多见。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及测试原理,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方式,并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应用于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传感技术 土木工程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长江隧道联络横通道工程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松涛 方正 +1 位作者 唐智 李惠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武汉长江隧道地质条件下可靠度、高承压水、不均匀沉降与火灾风险的各种发生概率及灾害后果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设置与不设置横向联络横通道时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武汉长江隧道脆弱地质条件下...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武汉长江隧道地质条件下可靠度、高承压水、不均匀沉降与火灾风险的各种发生概率及灾害后果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设置与不设置横向联络横通道时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武汉长江隧道脆弱地质条件下,设置的风险比不设置要高出一倍,建议采用底部疏散通道方式取代横向水平联络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底隧道 风险评估 横通道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流变模型及在建筑物纠偏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志松 陈晓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513-517,共5页
根据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方法原理和软土的变形机理,建立了土体非线性弹-粘弹流变本构模型,并将其成功运用于软粘土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工程实践。结合某 6 层住宅楼的倾斜扶正过程,运用所建的本构模型和有限元技术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值模拟... 根据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方法原理和软土的变形机理,建立了土体非线性弹-粘弹流变本构模型,并将其成功运用于软粘土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工程实践。结合某 6 层住宅楼的倾斜扶正过程,运用所建的本构模型和有限元技术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值模拟,揭示了建筑物倾斜过程和扶正过程中地基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预测了纠偏施工后建筑物的附加沉降量,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研究表明,土的流变特性对软土地基建筑物的纠偏实践有明显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 应力解除 纠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耦合平台的顺北断溶体储层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兵 罗攀登 +2 位作者 张妹珠 周志敏 黄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07-3114,共8页
顺北油田是一种碳酸盐岩断控裂缝-洞穴型储层,该类型油田通常采用水力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开采,以提高储集体的连通性能。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三维地应力场是影响裂缝扩展轨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三维地应力场的精细空间分布是水力... 顺北油田是一种碳酸盐岩断控裂缝-洞穴型储层,该类型油田通常采用水力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开采,以提高储集体的连通性能。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三维地应力场是影响裂缝扩展轨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三维地应力场的精细空间分布是水力压裂工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裂缝-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水力压裂改造过程地应力场空间分布模拟不精细的问题,开发“地质-工程”耦合平台。该平台可将地质模型转换为适用于AiFrac数值仿真软件的模型,实现了对储层三维地应力场的精细刻画。基于角点网格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数值仿真软件进行三维地应力场的模拟,既可以保留储层的复杂地质构造特征,又可以利用数值仿真软件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地质模型和数值仿真一体化。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前期已有的地应力测量数据,对顺北油田三维地应力场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断裂带对地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断裂带的规模、倾角、走向以及形态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对地应力状态产生影响。所提出的三维地应力场精细模拟方法可有效研究断溶体储层区域及内部、不同断裂带交汇区三维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从而为现场施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地质模型 断裂带 AiFrac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桥同位合建工程中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
8
作者 张胜 郑俊杰 +1 位作者 章荣军 杨文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地铁车站与高架桥同位合建(站-桥合建)工程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节约建造空间,但其动力响应机制和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性不甚明确。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站-桥合建工况和单一车站工况对应的三维模型,首先进行静力计算,分析两类工况的受... 地铁车站与高架桥同位合建(站-桥合建)工程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节约建造空间,但其动力响应机制和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特性不甚明确。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站-桥合建工况和单一车站工况对应的三维模型,首先进行静力计算,分析两类工况的受力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在输入El-Centro波和Kobe波时两类工况中地铁车站的层间位移角、应力变化规律以及薄弱位置;最后深入研究高架桥的桥梁荷载和高度对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基岩输入加速度的增加,高架桥对地铁车站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应力的影响增大;站-桥合建工况中车站楼板两端容易发生受拉破坏,大震时应增加对车站中柱的关注;层间位移角随桥梁荷载线性增加,随桥梁高度非线性增加,应力随两者均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桥合建工程 高架桥 地铁车站 地震响应 桥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微弦的工程化牵张组织构建和力学调控研究
9
作者 周子星 李婷婷 +1 位作者 张作启 黄国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4-624,共1页
目的在体中牵张刺激普遍存在且发挥关键作用,构建力学调控的三维工程化牵张组织模型并模拟牵张刺激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和挑战。本研究拟基于柔性微弦实现工程化牵张组织的构建和力学调控。方法基于水凝胶牺牲模板法,制备适用于三维工... 目的在体中牵张刺激普遍存在且发挥关键作用,构建力学调控的三维工程化牵张组织模型并模拟牵张刺激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和挑战。本研究拟基于柔性微弦实现工程化牵张组织的构建和力学调控。方法基于水凝胶牺牲模板法,制备适用于三维工程化牵张组织构建的微弦芯片,并结合弯曲力学测试和有限元分析建立微弦形变与受力关系的标准曲线。基于微弦芯片和胶原水凝胶进行三维细胞包埋和培养,在细胞收缩力和微弦约束作用下形成工程化牵张组织,通过分析微弦变形表征组织收缩力。最后,对工程化牵张组织施加力学拉伸加载,表征组织力学性能并实现牵张刺激调控。结果制备了具有不同直径和跨度的微弦芯片,方法简单灵活,不需要复杂的材料与设备,易于推广。基于微弦芯片,成功构建了具有不同约束边界刚度的工程化牵张组织,并建立了细胞收缩下组织重塑的数理模型,获得了组织收缩力和形貌与边界约束刚度的关系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收缩力和力学性能表征,实现了工程化牵张组织的力学调控。结论基于柔性微弦芯片,可以实现工程化牵张组织的构建、力学表征和调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有望为牵张组织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和应用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力学生物学 组织重塑 细胞收缩 收缩力 工程化 牵张 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大变形分步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培涛 刘泉声 +2 位作者 朱元广 高峰 范利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612,共22页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特征。分步联合支护后,围岩极限承载力随锚杆和锚索等效支护力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但随注浆修复系数呈指数增大趋势。锚杆和锚索支护设计时应以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注浆修复系数等于1.0时的等效支护力临界条件为基准。深浅孔注浆支护时须同时考虑注浆修复系数和围岩破裂区半径。不同支护措施的协同支护参数可由破裂修复区围岩极限承载平衡条件确定。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分析表明,分步联合支护可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碎胀大变形控制,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弱围岩 大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承载平衡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及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快速成巷技术
11
作者 刘泉声 刘滨 +14 位作者 唐彬 康永水 卢海峰 朱元广 黄兴 潘玉丛 邓鹏海 孙磊 唐永志 卢兴利 张程远 余宏淦 李培涛 雷一鸣 贾浩男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44,共21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及提升掘进效率已成为深部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的机理认识尚不清晰;缺乏适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缺乏适应大变形灾变环境的快速成巷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中东部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机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大变形灾变环境下的快速成巷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破裂导致的围岩结构扰动演化过程的探测表征方法,发展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过程模拟分析的FDEM方法,揭示了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害孕育形成的破裂碎胀-大位移运动机理;提出了由“应力恢复、围岩增强、固结修复、应力转移-承载圈控制”四项控制原理构成的深部围岩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理论,建立了精准介入围岩结构与扰动应力场演化过程、多重手段分步协同的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发出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安全高效掘进关键技术,发展了TBM掘进过程挤压变形卡机灾害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深部煤系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体系。研究成果实现了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安全高效掘进,解决了深部矿井采掘接替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碎胀大变形灾害 灾变机理 控制理论与技术 TBM快速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结构NURBS等几何参数化水平集拓扑优化方法
12
作者 汪雪良 陈帅 +5 位作者 刘辉 张世林 李政杰 李飞 赵南 祝雪峰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618,共9页
针对复杂船舶结构“几何建模–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相互割裂,交互繁琐低效,以及传统拓扑优化方法难于实现CAD和CAE无缝融合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等几何参数化水平集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并用于二维和三维拓扑优化... 针对复杂船舶结构“几何建模–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相互割裂,交互繁琐低效,以及传统拓扑优化方法难于实现CAD和CAE无缝融合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的等几何参数化水平集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并用于二维和三维拓扑优化。对于三维复杂结构,将船舶结构数模浸入到三变量NURBS三维实体结构中,然后通过光线追踪算法来快速确定设计域、边界和载荷施加区域的相关单元、控制点等几何信息,进而建立基于NURBS和浸入方法的等几何参数化水平集拓扑优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等几何拓扑优化受限于规则NURBS拓扑的限制,可处理复杂CAD模型。数值算例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等几何SIMP方法,该算法计算效率可提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几何分析 拓扑优化 参数化水平集 NURBS 船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13
作者 黄乐 苏凯栋 +2 位作者 高奔浩 池寅 徐礼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为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用量成倍增加所带来的高碳排放问题,采用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材料大掺量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低水泥含量的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LC-UHPC)。考虑水泥替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和水胶比等3个因素,设计制作... 为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水泥用量成倍增加所带来的高碳排放问题,采用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材料大掺量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低水泥含量的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LC-UHPC)。考虑水泥替代率、钢纤维体积掺量和水胶比等3个因素,设计制作了11组共154个试件,通过不同龄期的立方体抗压试验、抗折试验与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LC-UHPC破坏形态、基本强度与变形能力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数学方程。结果表明:LC-UHPC轴心受压破坏形态为剪切破坏,钢纤维掺入能明显改善LC-UHPC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传统UHPC相比,LC-UHPC的水泥替代率最高可达70%,其28 d单轴抗压强度可达149.09 MPa;建立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LC-UHPC单轴受压下的力学响应全过程,可为LC-UHPC力学性能研究及其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低水泥含量 单轴受压试验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MCP-DD预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高睿 胡修任 +2 位作者 王泽良 李畅 吴月秀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 工程中常采用静力触探获得地层信息,但因触探孔位相对稀疏,场地中存在大量未知区域,影响了设计和施工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判断。提出一种岩土体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的MCP-DD预测方法:①通过邻域半径搜索算法筛选相关数据点;②基于B样条基函数的改良MCP算法计算相关数据的趋势估计函数;③通过空间相关函数对趋势估计函数进行DD加权,得到综合预测模型。运用该方法预测某工程场地的单桥静力触探曲线,结果表明:相比于线性插值法,MCP-DD预测方法有更高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小26.8%~55.8%,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25.2%~54.9%。此外,预测半径R0的最佳取值范围为25.0~37.8 m,平均相关数据点个数越多,平均相对距离越小,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桥静力触探 趋势估计函数 空间相关性 MCP-D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CC加固锈蚀RC梁抗弯刚度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杉 安俊澎 +1 位作者 卢亦焱 郑傲寒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通过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网格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BFGCC)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不同配筋率、纵筋锈蚀率和BFRP网格加固量对BFGCC加固锈蚀RC梁抗弯刚度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FGCC能有... 通过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网格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BFGCC)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不同配筋率、纵筋锈蚀率和BFRP网格加固量对BFGCC加固锈蚀RC梁抗弯刚度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FGCC能有效改善锈蚀RC梁裂缝分布形态,提高其抗弯刚度,减小其跨中挠度.对抗弯刚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开裂后阶段,尤其在纵筋屈服后,抗弯刚度提高程度较为显著,且提高幅度随着BFRP网格加固量的增大而增大.基于理论分析,建立了BFGCC加固锈蚀RC梁的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并采用正常使用阶段的跨中挠度对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为BFGCC加固锈蚀RC梁抗弯刚度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筋混凝土(RC)梁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BFRP网格增强ECC(BFGCC) 受弯性能 抗弯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16
作者 卢亦焱 柳永达 +2 位作者 刘真真 马文涛 祝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 为研究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钢管混凝土(CFST)柱的压弯承载力,进行3个原CFST柱和7个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组合加固柱)试件的偏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纤维模型法对258个组合加固柱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夹层混凝土强度、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组合加固柱N/N_(u)-M/M_(u)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CFST柱和组合加固柱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弯曲型破坏,组合加固柱加固部分与原CFST柱变形协调良好;夹层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外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的降低使试件N/N_(u)-M/M_(u)曲线呈现外凸趋势;在这些因素当中,夹层混凝土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效果最显著,钢管厚度和屈服强度对平衡点位置影响不大。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组合加固柱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公式得到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纤维模型法模拟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表明计算方法可准确预测外套方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方CFST柱压弯承载力,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钢管 夹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柱 纤维模型法 N/N_(u)-M/M_(u)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DEM并行计算的滑坡涌浪模拟
17
作者 唐岳灏 姜清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 为解决滑坡体与水体的强耦合及非线性水波演化形成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方法(SPH)模拟水体动力学特性,通过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滑坡体大变形与不连续问题,构建了SPH-DEM流-固耦合算法,并开发了基于分布式MPI的并行计算程序,实现了SPH-DEM耦合过程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将该程序应用于湖北省江坪河水库白日垭崩塌体滑坡模拟,再现了滑坡发展、涌浪形成、河道传播、冲击大坝的灾害链过程。结果显示:涌浪在坝前最大壅高474.00 m,低于坝高476.00 m,此程序在进程数量128时取得了超过70%的并行加速效率。研究成果能有效分析滑坡涌浪灾害动力学过程,开发的并行程序可为其他国产同类软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流-固耦合 离散元(DEM) 光滑粒子流(SPH) 白日垭崩塌体 江坪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固结蠕变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时亮 郜颖超 章荣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理化复合法是进行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蠕变特性,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固化剂掺量的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开展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固结蠕变试验,并与传统固化法改性淤泥试样的长期变... 理化复合法是进行淤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的蠕变特性,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固化剂掺量的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开展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固结蠕变试验,并与传统固化法改性淤泥试样的长期变形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荷载水平的降低、固化剂掺量的增大以及初始含水率的降低,改性淤泥试样的蠕变变形量减小;随着固化剂掺量的提升以及初始含水率的降低,理化复合法改性淤泥试样的孔隙比变化量减小、微观结构趋于完整.此外,传统固化法改性试样的固结蠕变变形量至少为理化复合法改性试样的3.11倍;理化复合法处理淤泥试样的蠕变变形量及速率均较小,而结构屈服应力较大,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复合法 改性淤泥 固结蠕变 长期变形机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高边坡变形机制分析与加固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冲 刘小强 +4 位作者 胡璇 张敬 潘燕芳 位伟 姜清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叶巴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游青藏高原边缘复杂地质带,枢纽区边坡开挖高度大、卸荷强烈、地质结构复杂。右岸坝肩边坡施工期现场巡查中发现,沿f29、fr18、f85等断层在坡表与平硐内出现了300多条裂缝,厘清边坡的变形开裂机制、准确评价边... 叶巴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游青藏高原边缘复杂地质带,枢纽区边坡开挖高度大、卸荷强烈、地质结构复杂。右岸坝肩边坡施工期现场巡查中发现,沿f29、fr18、f85等断层在坡表与平硐内出现了300多条裂缝,厘清边坡的变形开裂机制、准确评价边坡开裂后的现状稳定性,是否需要采取应急加固处置是叶巴滩水电站施工过程中亟需回答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采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监测资料分析、三维极限平衡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叶巴滩右坝肩变形的边界条件和破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边坡变形开裂成因机制为开挖卸荷、支护滞后和施工渗水软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沿NW向和EW向结构面组合楔形块体稳定性不断降低,产生了指向河床的蠕滑变形;控制边坡整体稳定性的上、下游边界分别为f85和f29,破坏模式为楔形体滑动。根据该块体滑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提出了针对f29和f85断层布置带有键槽的抗剪洞的应急加固措施,并辅以锚索强腰、排水等工程措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应急加固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块体安全系数,加固后的边坡满足稳定性要求。研究成果对类似变形开裂破坏的岩质高边坡机理分析及应急加固处置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巴滩水电站 坝肩边坡 开裂变形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加固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冲刷对水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宏亮 罗冉 +3 位作者 刘夕奇 雷乐乐 翁磊 吴龙骥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23,共7页
为研究动水冲刷对水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动水冲刷后留存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通过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结石体的微观结构,结合微观结构讨论了动水冲刷对水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动... 为研究动水冲刷对水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动水冲刷后留存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通过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结石体的微观结构,结合微观结构讨论了动水冲刷对水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动水冲刷导致注浆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下降,且随着水流速度增加,衰减程度愈加显著。同时,留存浆液结石体的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均有所降低,当水流速度达到1.0 m/s时,留存浆液结石体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此外,留存浆液结石体中的微孔数量显著增加,这是其力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注浆材料在动水冲刷环境中的真实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材料 水泥浆液 动水冲刷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