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能力与教师角色期待——聚焦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学视角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毅 郭显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7,共6页
依据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的观点,本研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围绕其学习能力及教师角色期待,考察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整体较强;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有较强期待,其中动力维持者和动机激发者角色相对更为重... 依据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的观点,本研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围绕其学习能力及教师角色期待,考察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整体较强;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有较强期待,其中动力维持者和动机激发者角色相对更为重要;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其教师角色期待之间呈较低正相关。积极心理学对该结果的启示在于,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与潜在能力,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和积极情绪,并同样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角色期待 积极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和情绪反应的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发展模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严瑜 吴艺苑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其次,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最后,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情绪反应模型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犹不及”——组织公民行为消极面的解读与探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瑜 张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4-844,共11页
当前,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作用逐渐引起了组织行为学者和管理实践者的关注。聚焦于"过犹不及"的视角探讨组织公民行为(OCB)的消极面,一方面有助于探讨OCB的"过"以及"过犹不及"的原因,另一方面能够深入分析... 当前,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作用逐渐引起了组织行为学者和管理实践者的关注。聚焦于"过犹不及"的视角探讨组织公民行为(OCB)的消极面,一方面有助于探讨OCB的"过"以及"过犹不及"的原因,另一方面能够深入分析OCB"过犹不及"效应的影响机制。并且,基于目前OCB消极面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个OCB的消极作用的动态模型,并强调个体、组织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次因素在该模型中的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采用纵向实验设计,更加深入地认识OCB对组织和个人影响的逻辑关系,以利于组织实践者更好地管理和应用OCB这把"双刃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民行为 过犹不及效应(TMGT effect) 资源分配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