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邹泓 张春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2,共9页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知的社会支持中的社会性支持、冲突惩罚、满意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在人格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的联合作用中,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是主要的;(3)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自尊,也会影响感知的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自尊;(4)对男生和女生的自尊产生影响的人格特点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特点不同。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人格五因素 感知的社会支持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暗三人格的两面性及心理机制解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文娟 张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7,共10页
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所共同具有的操控性、冷漠无情和自我中心等特质是独立于大五人格模型之外的、代表反社会性的人格特质群,被称之为"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黑暗三人格在个体层面所具有的适应价值与他们在... 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所共同具有的操控性、冷漠无情和自我中心等特质是独立于大五人格模型之外的、代表反社会性的人格特质群,被称之为"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黑暗三人格在个体层面所具有的适应价值与他们在集体层面所产生的破坏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它们成为近年来社会-人格和组织行为领域研究的热点。从个性的认知-情感系统和生命史理论的双重视角来解读黑暗三人格的内部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黑暗三人格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与情感反应模式,还能够从进化的观点认识黑暗三人格的行为动因与适应价值,为有效预测黑暗三人格个体在不同领域的行为表现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三人格 消极他人偏差 情感操控 共情 生命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嬗变及其走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天 俞国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6-171,共6页
本文将社会转型作为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心理学理论出发,借鉴社会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梳理了当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在八个方面的特点:价值观从多元向国家核心价值观过渡;自我观从自我中心化向自我实现和协调发展转化;幸福观... 本文将社会转型作为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心理学理论出发,借鉴社会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和梳理了当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在八个方面的特点:价值观从多元向国家核心价值观过渡;自我观从自我中心化向自我实现和协调发展转化;幸福观从幸福本位化向国家幸福和共同幸福演变;道德观从道德实用性向道德自律和社会公德转变;人际观从人际世俗化向人际信任和人际和谐发展;亲社会观从亲社会行为的口号化向自愿志愿者行为转型;群体观从群体无序化向群体秩序和社会公平迁移;网络观从网络碎片化向网络规范化和集约化转轨。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发展变化,是影响中国社会心理特征变迁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心理 社会变迁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终身化老年教育 被引量:7
4
作者 俞国良 姜兆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老年化是任何个体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任务,但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老年人和老年化过程的偏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这种老年化偏见是由一种不公正、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致。要减少或消除这种社会歧视,必须从改变社... 老年化是任何个体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任务,但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老年人和老年化过程的偏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这种老年化偏见是由一种不公正、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致。要减少或消除这种社会歧视,必须从改变社会态度入手。终身化老年教育就是融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了解和认识老龄化问题、消除老龄化偏见和老年歧视态度,为成功的老年化做准备。实施终身化老年教育,必须了解人们已有的对老年化过程的态度,无偏见地看待老年化过程,关注老年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质量的代际沟通。开展终身化老年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偏见 终身化老年教育 成功老年化 社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恋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维度诊断的新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文娟 叶惠玲 +1 位作者 许晓栎 王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82,共11页
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临床挑战性和社会破坏性的心理疾病。易感基因、人格特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持久地偏离其所在文化的规范。个体生命早期与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诱发人格病理... 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临床挑战性和社会破坏性的心理疾病。易感基因、人格特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持久地偏离其所在文化的规范。个体生命早期与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诱发人格病理倾向并发展为人格障碍的重要环境因素。基于维度诊断的新视角更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依恋对于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是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一步。依据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学,不安全依恋会导致自我功能和人际功能不良,但是否达到人格障碍诊断所要求的中等程度以上的受损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二步是通过病理性人格特质区分人格障碍的类型。不安全依恋与消极情绪性、对立违抗、去抑制、分离感和精神质五大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都存在一致的、中等以上水平的正相关。但是,人格障碍诊断还需要综合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以及典型的病理性人格特质组合,亟待更多未来研究直接验证在新的诊断范式下依恋关系对所有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自我功能 人际功能 病理性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靶场” 被引量:7
6
作者 俞国良 谢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社会转型期为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已在理论建构和具体研究两个方面作出了初步的贡献。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方面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困局,另一方面须应对重理论还是重应用... 社会转型期为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已在理论建构和具体研究两个方面作出了初步的贡献。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方面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困局,另一方面须应对重理论还是重应用的研究策略选择。本文认为,重视理论建设,强调方法论创新,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当是化解困局,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理论建构 方法论 研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的非正式语词的心理-人格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钟毓 费定舟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04,共13页
针对社会媒体中非正式文本的数据分析经常出现的稀疏数据矩阵,在应用文本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这一特征,降维分析方法分析现实情况下聊天文本中非正式语词表现的认知语用特征、描述非正式语词与人格的关系。使用短文本主... 针对社会媒体中非正式文本的数据分析经常出现的稀疏数据矩阵,在应用文本分析工具的基础上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这一特征,降维分析方法分析现实情况下聊天文本中非正式语词表现的认知语用特征、描述非正式语词与人格的关系。使用短文本主题模型、心理距离问卷、大五人格问卷测量人格和背景变量,使用计算机文本分析工具对被试提供的即时聊天文本内的语词计频,使用简体中文版语词查询与字词计数字典和认知语用学对稀疏主成分分析后非正式语词维度进行特征表征。在非正式语词降维上,稀疏主成分分析比主成分分析在因子载荷数上更稳定,在累积方差解释率上也相对更优(24.54%>23.40%);降维所得的6因子中"主观评价"与宜人性正相关(r_(0.05)=.16,p=.03<0.05),"随意社交"与宜人性负相关(r_(0.05)=-.16,p=.03<0.05),"认知愉悦"与性别显著正相关(r_(0.05)=.43,p=.00<0.001)。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对非正式语词的降维效果较好,并且比较简体中文版语词查询与字词计数字典的非正式语词维度和降维后所得非正式语词维度,两者在和人格的相关上是相符的,且后者能探索出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析 稀疏主成分分析 非正式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结合的理论、技术路径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庆荣 王梦娟 +3 位作者 刘慧凝 谭顶良 邓铸 徐晓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自然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具有高度的实时性。眼动和ERP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在线测查语言认知加工过程。然而,两种技术手段都各有利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从而为揭示语言加工的特点和机制提供行为和电生理证据。在文献梳... 自然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具有高度的实时性。眼动和ERP技术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在线测查语言认知加工过程。然而,两种技术手段都各有利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补,从而为揭示语言加工的特点和机制提供行为和电生理证据。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语言认知中眼动和ERP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即注视和加工的耦合程度以及眼睛和大脑的加工速度;准确阐述了眼动和ERP结合的技术路径,即眼动和ERP单独记录、ERP结合眼电分析、眼动和ERP同步记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具体介绍了眼动和ERP结合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眼动和ERP结合在未来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知 眼动 ERP 注视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谢天 周静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8-925,共8页
金钱启动研究是利用启动方法探索金钱心理的一种新取向。该领域现存在三种相关理论:自足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心理定势理论;金钱启动研究的现有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混词组句任务、呈现金钱(影像)或提示金钱问题、回忆/朗读与金钱有关的... 金钱启动研究是利用启动方法探索金钱心理的一种新取向。该领域现存在三种相关理论:自足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心理定势理论;金钱启动研究的现有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混词组句任务、呈现金钱(影像)或提示金钱问题、回忆/朗读与金钱有关的经验/故事。作者在评论部分指出了金钱启动研究的贡献及三种理论的各自不足;在展望部分提出了对金钱启动研究内部机制的见解,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探索金钱启动的理论边界问题,同时将个体自主与能动性一起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 自足理论 社会资源理论 心理定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创造力:基于4P模型的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娟 常保瑞 +1 位作者 钟年 张春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6,共12页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和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places or press from pressures)。以4P模型为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创造性产品的评估标准及表现领域;其次,文化既会影响创造性个体特征或人格的内隐认识,还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第三,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的认知途径以及创造力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第四,文化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会通过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建构一种支持或抑制创造性发挥的外部环境。未来研究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化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影响创造力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素与差异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创造性产品 创造性个体 创造性过程 创造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歧视的特点、机制与干预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姜兆萍 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2-1650,共9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老年歧视和消极的老化态度。2~3岁的幼儿就已经具有了老化的消极刻板印象,家庭、社会、媒体和图书资料是为人们提供消极老化态度的主要来源,而缺少代际接触、缺乏对老化知识的了解是人们形成老年歧视的主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老年歧视和消极的老化态度。2~3岁的幼儿就已经具有了老化的消极刻板印象,家庭、社会、媒体和图书资料是为人们提供消极老化态度的主要来源,而缺少代际接触、缺乏对老化知识的了解是人们形成老年歧视的主要原因。老年歧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自我老化接受度、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择业。了解老化知识信息、讨论老龄化问题,以及与老年人直接接触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改变老化消极刻板印象,并且代际接触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目前,老年歧视的研究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少;特点描述、干预研究多,机制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样,测量工具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不同,各研究间难以进行比较.如直接测量主观态度的老年歧视调查,人们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态度,而采用间接方法测量时,人们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态度。我国对老年歧视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老化态度 老年歧视 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