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争及其学术意义
1
作者 段德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近三十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的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的一项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宗教哲学界内部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态势,而在这些争论中,"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争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本文对这场争论作了比较客观... 近三十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的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的一项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宗教哲学界内部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态势,而在这些争论中,"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之争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本文对这场争论作了比较客观和比较详尽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阐述了它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宗教哲学 本体论 存在 后现代宗教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的神圣与世俗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小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5,127,共4页
神圣是宗教的核心,没有这种东西,宗教就不再成其为宗教。神圣是超经验、超世俗的存在,它是超越了有限的语言和形象的无限。但人们还是力图通过有限的、世俗的方式作为中介来体验神圣,认识神圣,甚至达到神圣,这些中介也就是神圣的自我表... 神圣是宗教的核心,没有这种东西,宗教就不再成其为宗教。神圣是超经验、超世俗的存在,它是超越了有限的语言和形象的无限。但人们还是力图通过有限的、世俗的方式作为中介来体验神圣,认识神圣,甚至达到神圣,这些中介也就是神圣的自我表证。如果没有神圣的这种自我表证,人们对神圣将会一无所知。神圣与世俗的内在张力,决定了人们不可能通过世俗的中介认识真实的神圣,这就是神圣与世俗的二律背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 世俗 有限 无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湖北省宗教现状及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宫哲兵 周冶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3-76,共4页
一、宗教的现状湖北省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据1996年宗教调研统计,全省有信教群众1371040人,占全省人口2%。其中信佛教者798777人,其中包括居士15071人和众多烧香拜佛的香客... 一、宗教的现状湖北省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种宗教。据1996年宗教调研统计,全省有信教群众1371040人,占全省人口2%。其中信佛教者798777人,其中包括居士15071人和众多烧香拜佛的香客。道教信徒296801人。伊斯兰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现状 基督教 宗教团体 天主教 伊斯兰教 湖北省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政策 宗教管理 活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奎那的身体哲学及其意义———评白虹《阿奎那人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德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希腊文θαυμ偄ζω有两个基本意思,其中一个为"诧异",而另一个为"惊奇"。这两个涵义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对于思想发生学和思想生成论来说都意义重大。说它们相互关联,乃是因为离开了"诧异"活动,令人"惊奇"的思想成果就难以产... 希腊文θαυμ偄ζω有两个基本意思,其中一个为"诧异",而另一个为"惊奇"。这两个涵义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对于思想发生学和思想生成论来说都意义重大。说它们相互关联,乃是因为离开了"诧异"活动,令人"惊奇"的思想成果就难以产生出来,而"奇"之所以为"奇",其实也正在于其"异"。柏拉图哲学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思想 阿奎那 身体哲学 意义 柏拉图哲学 希腊文 生成论 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麻天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 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教哲学本体建设的使命。朱熹继承并深化了二程的“天理”论,把“心统性情”的心、性关系肯定为“心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心性本体,使新儒教哲学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教哲学 天理人欲之辨 “气”本体论 “理”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时期东正教与苏维埃政权的关系
6
作者 白虹 刘再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践上对于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的基本上是打压和限制的政策,造成了东正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空前紧张,一定程度上给新政权...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尽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践上对于俄罗斯东正教会实行的基本上是打压和限制的政策,造成了东正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空前紧张,一定程度上给新政权带来了压力。而东正教会对于新生政权的态度也基本上是抗拒和排斥的,但是东正教的大多数,也就是中间力量,并没有走上与苏维埃政权完全对立的道路,在对待领土和战争以及解救饥荒等问题上,教会还是坚持了其传统的爱国主义立场,这为后来政教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 政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郝长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客观的宗教现象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是一个没有主题的现象学:客观的视野是把宗教主体的存在性关怀排除在外的。宗教现象学必须既是存在性的又是诠释性的。这两个特点是由宗教生活或宗教现象本身的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即人与神圣者的... 客观的宗教现象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是一个没有主题的现象学:客观的视野是把宗教主体的存在性关怀排除在外的。宗教现象学必须既是存在性的又是诠释性的。这两个特点是由宗教生活或宗教现象本身的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即人与神圣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 存在 宗教生活 宗教现象学 宗教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教婚姻文化及其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以广东顺德的“姑婆屋”和纳西族的“殉情”为例
8
作者 李小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10,共4页
儒教婚姻文化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表现 :一是儒教地位的确立及其影响 ,儒教的坚固的地位是由于它的政教不分所决定的 ;二是儒教婚姻文化的特征 ,即他主性、男尊女卑 ,其目的是繁子孙、广家族 。
关键词 异地非儒文化 儒教 婚姻文化 文化冲突 妇女 “不落夫家”习俗 “自梳”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代禅经翻译看早期禅学在中土的开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孔祥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对汉代禅经翻译作了初步研究:从安世高小乘禅观到支娄迦谶大乘禅观,我们发现此二禅系在中国汉、晋时期的流布,为早期禅学在中土的开展起过重要作用。安般数息的传入与中国道家方术之吐纳养生相似,形成佛道式的禅学;二系禅法"... 本文对汉代禅经翻译作了初步研究:从安世高小乘禅观到支娄迦谶大乘禅观,我们发现此二禅系在中国汉、晋时期的流布,为早期禅学在中土的开展起过重要作用。安般数息的传入与中国道家方术之吐纳养生相似,形成佛道式的禅学;二系禅法"定慧双俱行"的特色加速印度禅的过渡;念佛禅法首次传入中土,开启净土思想的先驱;大小乘禅观的相互辉映,更加助长禅学扎根于中土。中国禅宗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与文明举世共赌,但我们必须回溯于汉代禅经翻译之功,毕竟那是中国禅宗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乘禅观 大乘禅观 安般守意 止观 念佛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经》外来词汇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祥珍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金刚经》自古有六种汉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版与中土因缘深厚,流行较广。个中原因,除了经文义理的殊胜简约外,更有罗什译法的精湛与巧妙。寻此思路,尝试对其所译《金刚经》中的外来词做一分析和研究发现,梵汉两种截然不同质素的语言系... 《金刚经》自古有六种汉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版与中土因缘深厚,流行较广。个中原因,除了经文义理的殊胜简约外,更有罗什译法的精湛与巧妙。寻此思路,尝试对其所译《金刚经》中的外来词做一分析和研究发现,梵汉两种截然不同质素的语言系统在汉译佛典的传译过程中,展现出无有穷尽的延展性及容纳性,致使外来词汇在借用汉语及其造词法的同时,既能在不失其自身所承载的原义下脱胎换骨,又能以其丰富底蕴对本土文化进行渗透与借用,诚为异质文化间的适应与融合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我们深信,罗什对外来词汇的精妙处理,裨益了《金刚经》在中土的流布,因而对此关键进行研究,将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音译词 意译词 合璧词 佛教成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菩提达摩“二入四行”思想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瑾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26,共4页
菩提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禅法思想造就生机勃勃、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上。从禅宗思想内核来看,达摩后世的中国禅宗,主要遵循并继承着达摩“二入四行”的思想本质。其所开展的理入行入,不但兼容世间、出世间二法,更为中... 菩提达摩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禅法思想造就生机勃勃、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上。从禅宗思想内核来看,达摩后世的中国禅宗,主要遵循并继承着达摩“二入四行”的思想本质。其所开展的理入行入,不但兼容世间、出世间二法,更为中国禅宗的终极追求,开创了佛教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提达摩 二入四行 中国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