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 被引量:24
1
作者 贾俊 边专 +3 位作者 赵怡芳 李祖兵 张文峰 尚政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为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口腔颌面外科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颈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利伟 赵怡芳 +2 位作者 张文峰 赵吉宏 何三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肿瘤 术后缺损 效果比较 修复 肌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垂直 作者 隐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志军 张露 +3 位作者 张文峰 刘冰 陈新明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常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光镜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常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光镜观察,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肿瘤分别位于舌、唇部、鼻根及腭部。5例表现为表浅单发性肿块,3例有创伤史。组织学表现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改变;病变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全部标本V im entin、FⅧRAg、UEA-1、CD34及α-SMA阳性,S-100蛋白、广谱CK及GLUT-1染色阴性。手术治疗后2例复发,无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病变,可能与局部创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血管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东升 黄洪章 +1 位作者 李金荣 熊世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术前 诱导 化疗 口腔鳞癌 细胞凋亡 增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国林 朱声荣 +2 位作者 王秀丽 陶学金 汤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检测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癌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36例,健康人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标本唾液中的HA浓度。结果:治疗前口腔癌患者唾液... 目的:检测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癌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36例,健康人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标本唾液中的HA浓度。结果:治疗前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唾液中HA含量测定对口腔癌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唾液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唾液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治疗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秀丽 朱声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 :评价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临床与治疗特点。方法对 6 0 2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进行了手术、硬化、激光、介入等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 4 74例 ,占 78.73% ,治疗有效率达 99.5 8% ,硬化治疗 6 7例 ,占11.13% ,有效率达 98.5... 目的 :评价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的临床与治疗特点。方法对 6 0 2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脉管瘤进行了手术、硬化、激光、介入等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 4 74例 ,占 78.73% ,治疗有效率达 99.5 8% ,硬化治疗 6 7例 ,占11.13% ,有效率达 98.5 1% ,激光治疗 5 6例 ,占 9.31% ,有效率达 98.2 1% ,介入治疗 5例 ,占 0 .83% ,有效率达 80 .0 0 %。四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达 99.1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口腔颌面部 脉管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P—470对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彭利伟 李金荣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 :检测TNP— 4 70对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台盼蓝排斥法、生长曲线测定法及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NP— 4 70对GNM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1) 0 .0 5~ 2 5 μg·mL-1的TNP— 4 70对GNM... 目的 :检测TNP— 4 70对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台盼蓝排斥法、生长曲线测定法及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NP— 4 70对GNM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1) 0 .0 5~ 2 5 μg·mL-1的TNP— 4 70对GNM细胞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TNP— 4 7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0 .5 μg·mL-1。 2 )TNP— 4 70与平阳霉素合用 ,对GNM细胞的抑制率较单用TNP— 4 70或平阳霉素提高。结论 :TNP— 4 70可抑制GNM细胞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P-470 人口腔鳞癌 颈淋巴结转移癌 癌细胞系 抑制作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VEGF-C和VEGFR-3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斌 张文峰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 目的 :观察接受和未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中VEGF -C和VEGFR - 3表达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淋巴管畸形机制。方法 :收集 2 0例接受平阳霉素治疗的淋巴管畸形标本及 10例未接受治疗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评价形态学变化并分析VEGF -C和VEGFR - 3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病变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且VEGF -C和VEGFR - 3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C -VEGF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淋巴管畸形 VEGF-C VEGF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胚鼠脱细胞真皮构建口腔黏膜固有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翟洁梅 何三纲 +2 位作者 赵怡芳 熊学鹏 徐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以胚鼠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固有层的可行性。方法:取胚鼠皮肤制备脱细胞真皮支架,将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复合入胚鼠脱细胞真皮支架中,分别于接种后的1、4、7 d行HE染色、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以胚鼠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固有层的可行性。方法:取胚鼠皮肤制备脱细胞真皮支架,将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复合入胚鼠脱细胞真皮支架中,分别于接种后的1、4、7 d行HE染色、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测。结果:胚鼠脱细胞真皮支架行HE染色显示未见细胞残留,表皮-真皮结合面保存波浪状基底膜样结构,HE、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测均显示成纤维细胞复合入胚鼠脱细胞真皮支架后可黏附、生长、增殖。结论:以胚鼠脱细胞真皮体外构建的口腔黏膜固有层具有较好的组织构架,为进一步研究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和构建全层口腔黏膜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脱细胞真皮 成纤维细胞 口腔黏膜固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祖兵 赵怡芳 +2 位作者 孙俊勇 杨学文 东耀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485,共2页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技术 骨折固定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腺囊肿45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贾玉林 张文峰 +1 位作者 陈新明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对舌下腺囊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或颌下进路或口内联合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部分患者行袋形缝合术 ;术后标本行组织病理观察。... 目的 :对舌下腺囊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或颌下进路或口内联合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部分患者行袋形缝合术 ;术后标本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312例舌下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13例复发 ,复发率为4 .17% ;6例行袋形缝合术 ,5例复发 ,复发率为 83.33% ;10 8例口外型分别经口内、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其复发率各为 1.4 3%、5 6 % ;而经颌下联合口内进路治疗的病例无复发 ;4 0例混合型经口内施术 ,治愈率达10 0 %。包括术后复发 ,共有 5 7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病理切片镜下观 ,4 4 7例中 2 5 7例 (5 7.5 % )囊肿有纤维囊壁 ,但只有 5例有部分上皮衬里 ,190例 (4 2 .5 % )无明显囊壁。结论 :舌下腺囊肿的囊壁无上皮衬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临床特点 病理机制 手术入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微 曾妮 +2 位作者 胡帆 吴中兴 东耀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稳定性 种植体支抗 种植体稳定性 正畸治疗 个体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东耀峻 张清彬 +2 位作者 杜昌连 孙国文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研制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用其指导手术复位,提高疗效。方法:视头颅为一整体,根据镜像对称性原理,制成由面弓、滑动定位尺、轨限、耳杆和额托等附件构成的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对40名成年人(男女各20人)颧骨... 目的:研制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用其指导手术复位,提高疗效。方法:视头颅为一整体,根据镜像对称性原理,制成由面弓、滑动定位尺、轨限、耳杆和额托等附件构成的颧骨复合体骨折定量复位校正仪。对40名成年人(男女各20人)颧骨、颧弓突点的测量。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群颧骨、颧弓突点测量均值(Ar-mp)男性:左11.09±1.20/右11.55±1.35 mm;女性:左13.38±1.40/右12.85±1.20 mm。(Ar-ztu)男性:左31.12±1.85/右31.6±1.88 mm;女性:左35.33±0.87/右34.97±1.04 mm。以该校正仪用于临床单侧和双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术中骨折块的复位,提高了准确性。结论:临床上该校正仪指导骨折块复位固定,对颧骨颧弓突点和颅面部对称性的恢复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骨折复位校正仪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群下颌运动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末宏 龙星 +2 位作者 李小丹 程勇 杨学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人群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范围。方法:利用K6-Ⅰ评价系统观测记录21例正常人群作最大开口、闭口、最大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结果:18例观察对象的开闭口运动轨迹吻合,3例分离;69%人群开口型向左侧偏斜,24...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人群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范围。方法:利用K6-Ⅰ评价系统观测记录21例正常人群作最大开口、闭口、最大前伸、左右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结果:18例观察对象的开闭口运动轨迹吻合,3例分离;69%人群开口型向左侧偏斜,24%向右侧偏斜;正常人群最大张口度为(44.8±4.4)mm,前伸范围(11.2±6.2)mm,左右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无症状人群的下颌运动轨迹向左侧偏斜,开闭口轨迹基本吻合,左右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群 下颌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重建植入材料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祖兵 余世斌 +1 位作者 东耀峻 赵吉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3 0年来我院经治患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下颌骨缺损重建中不同材料、方法和不同缺损部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近 3 0年下颌骨缺损修复患者 467例进行随访。结果 :回访 3 95例 (84.6% ) ,男 2 3 8例 ,... 目的 :通过对 3 0年来我院经治患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下颌骨缺损重建中不同材料、方法和不同缺损部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近 3 0年下颌骨缺损修复患者 467例进行随访。结果 :回访 3 95例 (84.6% ) ,男 2 3 8例 ,女 15 7例 ,年龄 4~ 72岁。 3 95例患者中植入非生物材料者 10 1例 ,骨移植者 2 94例。骨移植组骨生长状况明显优于非生物材料组 (P <0 .0 1)。面部外形和张口度的恢复效果依次为 :冷冻自体病变骨与髂骨复合移植 (FALB IBCG)优于单纯髂骨移植 ,冷冻自体骨、肋骨移植优于羟基磷灰石、有机玻璃。结论 :自体骨移植成骨快 ,FALB IBCG面部外形恢复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重建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注射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蔡恒星 柯金 +1 位作者 孟庆功 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在老年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老年患者,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人...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在老年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老年患者,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采用咀嚼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治疗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3月、6月进行复诊,每次就诊时记录患者的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最大张口度(maximal mouth opening,MMO)和关节杂音(joint noise, JN),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关节腔注射未见明显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VAS和MMO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实验组JD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关节杂音没有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VAS、MMO、JN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采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咀嚼肌功能训练治疗老年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应用安全,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咀嚼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透明质酸 咀嚼肌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宝忠 肖进 +2 位作者 胡孙强 徐伟 李祖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复查对比下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平扫CT、下颌骨矢状CT及颅颌三维CT重建。依据下颌骨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患者的咬合状况、开口度、面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下颌运动曲线患侧偏斜35例。结论:解剖手术能力或者面神经的个体变异;创口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板和螺钉的位置、数量及固定部位,颌间牵引,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复位状况等为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骨折 坚强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张口受限及咬合偏斜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吉利 龙星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关节上腔造影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研究设计与统计:分别对两组用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关节弹响,疼痛指数,压痛的程度,以及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对部分人治疗后的关节造影及许勒位进行评价,用SPSS建立数据库,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经过咬合板治后,关节弹响的消失的有69例,消失为72.63%。关节弹响减轻有17例,治疗弹响的有总的效率为90.5%。两种咬合板的分组对照,在两组在弹响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异(χ2值为0.138,P=0.719)。在治疗前有疼痛的患者41名中,经过咬合板治疗后有34名患者疼痛消失,其比率为82.96%,其它7名患者均表示疼痛较治疗前有改善,在两种咬合板治疗的分组统讲计中,疼痛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0.005,P=0.967)。结论:两种咬合板治疗关节盘前移位均有疗效,当稳定性咬合板无法消除的弹响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咬合治疗 再定位咬合板 稳定咬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关节下腔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滑液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力铮 龙星 +2 位作者 程勇 李小丹 蔡恒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系以及评价关节下腔透明质酸钠治疗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2 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造影前、透明质酸钠下腔治疗后滑液一氧化氮水平。临床指标选择开口度和疼痛程度。...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系以及评价关节下腔透明质酸钠治疗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2 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造影前、透明质酸钠下腔治疗后滑液一氧化氮水平。临床指标选择开口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无症状志愿者关节滑液未能检测出一氧化氮 ,骨关节病疼痛组滑液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无疼痛组 (t =2 .118,P <0 .0 5 )。颞下颌关节下腔透明质酸钠治疗后关节功能得到了改善 ,无疼痛组、疼痛组滑液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下降 (t=2 .839,P <0 .0 5 ;t =3.132 ,P <0 .0 5 )。结论 :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病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颢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滑液 一氧化氮 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截骨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永明 何巍 +2 位作者 龙星 秦力铮 邓末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70,共4页
目的:比较颢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 目的:比较颢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不同截骨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随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7~2002年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患者78例,其中55例采用2种手术方法:裂隙关节成形术和保留关节盘的关节成形术,这2种术式均存在2种截骨:传统截骨法和改良的保留髁突法。用随访时开口度与术前开口度之差即开口度改善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然后分别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9年,保留关节盘的2种截骨法t检验,t=1.22,P=0.24,无统计学差异;裂隙关节成形术2种截骨法的秩和检验P=0.5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截骨法虽然对手术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在恢复关节结构、面形及[牙合]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关节成形术 截骨术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