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发育时期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晖 彭仁琇 +2 位作者 夏雪雁 乐江 孔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了解胎儿发育期间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特征。方法 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组织亚细胞组分 ,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上腺细胞胞浆内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α、π和 μ亚型活性分别是肝细胞浆的 0 .5倍、4... 目的 了解胎儿发育期间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特征。方法 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组织亚细胞组分 ,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上腺细胞胞浆内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α、π和 μ亚型活性分别是肝细胞浆的 0 .5倍、4 .4倍和 8.3倍 ,胎肾上腺和肝脏胞浆πGST活性皆随胎龄递减 (r =- 0 .5 79;r =- 0 .6 32 )。微粒体和线粒体中也可检测到πGST和πGST。肾上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分别为肝脏的 2 .1倍、1.8倍和 5 .0倍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明显低于肝脏。电镜下显示 ,8月龄胎肾上腺细胞核周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明显增多 ,可见多个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和吞噬小体。结论 胎儿发育时期 ,肾上腺已具有较完善的抗氧化酶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时期 肾上腺 抗氧化功能 谷胱甘肽转移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α-甘草酸下调“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大鼠肝细胞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静 彭仁琇 于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研究 18α 甘草酸 (18α GA)对肝细胞主要细胞色素P4 50 (CYP)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 .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加 18α GA孵育 ,酶学测定CYP1A1(7 乙氧基异口恶唑O 脱乙基酶 ,EROD) ,CYP2E1... 研究 18α 甘草酸 (18α GA)对肝细胞主要细胞色素P4 50 (CYP)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 .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加 18α GA孵育 ,酶学测定CYP1A1(7 乙氧基异口恶唑O 脱乙基酶 ,EROD) ,CYP2E1(苯胺羟化酶 ,ANH)和CYP3A(红霉素N 脱甲基酶 ,ERD)活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YP1A1,CYP2E1和CYP3A1mRNA表达水平 .结果可见 ,18α GA浓度依赖性 (50~ 4 0 0mg·L- 1)抑制大鼠肝细胞EROD ,ANH和ERD活性 ,2 0 0mg·L- 1作用最强 ,抑制率分别可达 59.6 % ,6 9.7%和 4 4 .7% ,且呈时间依赖性 ,于d 4达高峰 ;浓度依赖性 (50~ 2 0 0mg·L- 1)抑制CYP1A1,CYP2E1和CYP3A1mRNA表达水平 ,分别可达 4 4 .5% ,58.1%和 37.0 % .上述结果表明 18α GA在转录水平下调大鼠肝细胞CYP1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Α-甘草酸 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 细胞色素 P45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夹心法培养大鼠Kupffer细胞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君 彭仁琇 +1 位作者 夏雪雁 杨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建立可长时间维持细胞功能 ,减少细胞破坏的Kupffer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细胞破坏以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反映 ,细胞功能以一氧化氮 (NO)和胞内酸性磷酸酶 (ACP)水平反映。以双层夹心法 (doublecollagenculture ,DCC)对比普通培养... 目的 建立可长时间维持细胞功能 ,减少细胞破坏的Kupffer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细胞破坏以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反映 ,细胞功能以一氧化氮 (NO)和胞内酸性磷酸酶 (ACP)水平反映。以双层夹心法 (doublecollagenculture ,DCC)对比普通培养法 (commonculture,CC)和单层胶原培养法 (singlecollagenculture ,SCC) ,在有或无血清状态下 ,Kupffer细胞功能维持和破坏情况。 结果 双层夹心法在培养 15d内 ,能降低培养上清LDH含量 ,维持NO和胞内ACP水平 ,并可在无血清状态下减少细胞破坏 ,维持细胞功能 ,与另两种方法相比作用显著。结论 双层夹心法对体外研究Kupffer细胞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细胞 培养方法 普通培养法 双层夹心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敖英 刘惟莞 +3 位作者 严常开 屠治本 糜留西 王红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 (FM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 5 HT释放反应、血浆NO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荧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 5 HT释放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含量、血液流变全自动分析...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 (FM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 5 HT释放反应、血浆NO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荧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 5 HT释放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含量、血液流变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结果 FMG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 ,抑制血小板 5 HT释放 ,升高血浆NO含量 ,降低急性血淤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细胞方程K值 ,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结论 FMG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加体内NO合成及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总黄酮 血小板聚集 5-HT释放反应 一氧化氮 血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卵叶五加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世玉 吴基良 +1 位作者 陈金和 李立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15-17,24,共4页
目的 探讨倒卵叶五加总皂甙 (SAOH)对大鼠缺血心肌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模型 ,结扎前 10 min舌下静脉注射 SAOH,测定心肌缺血3 0 min后再灌注 6h心肌组织... 目的 探讨倒卵叶五加总皂甙 (SAOH)对大鼠缺血心肌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模型 ,结扎前 10 min舌下静脉注射 SAOH,测定心肌缺血3 0 min后再灌注 6h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血浆超氧化歧化酶 (SOD)的含量 ,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生物素的 d 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的方法及免疫组化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 6h后 ,SAOH1 组 (5 0 mg/ kg)及 SAOH2 组 (10 0 mg/ kg)较 IRI组 ,心肌组织 MDA含量明显减少 [(4.89± 0 .2 6)、(3 .5 7± 0 .2 1) nm ol/ mg· pro vs(6.97± 0 .3 4) nmol/ mg· pro,P值均 <0 .0 1];血浆 SOD活性明显提高 [(9.88± 0 .18)、(11.40± 0 .3 7)μIU / L vs (3 .3 9± 0 .2 4)μIU / L ,P值均 <0 .0 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显著减少 [(14.67± 3 .0 5 ) %、(7.49± 2 .62 ) % vs(2 1.96± 7.68) % ,P值均 <0 .0 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7.73± 1.84) %、(5 .0 2± 1.0 1) % vs (18.5 9± 5 .68) % ,P值均 <0 .0 1];而心肌 Bcl- 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 [(12 .5 1± 3 .42 ) %、(17.48± 4.72 ) % vs(7.3 2± 2 .0 5 ) % ,P值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卵叶五加总皂甙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糖尿病肾脏NADPH氧化酶与SOD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霞 叶凤 +4 位作者 周赤燕 刘慧敏 徐援 夏正远 雷少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糖尿病肾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糖尿病肾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240~260 g),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及LY333531(LY)治疗组。LY组灌胃给予PKC-β抑制剂LY333531〔1 mg/(kg.d)〕治疗4周后测量血糖、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游离15-F2t-Isoprostane、总抗氧化浓度及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与P67phox,SOD亚型Cu/Zn-SOD与Mn-SOD蛋白改变。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糖、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Ccr、血浆与肾脏中15-F2t-Isoprostane、血浆总抗氧化浓度及P22phox与P67phox表达明显增加,而肾脏总抗氧化物浓度、血浆与肾脏SOD活性、Cu/Zn-SOD及Mn-SOD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LY333531除对血糖与Mn-SOD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外,均能显著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LY333531通过抑制糖尿病肾脏NADPH氧化酶的活化与表达,及促进Cu/Zn-SOD的表达而恢复SOD活性,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脏的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其保护肾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LY333531 糖尿病性肾病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及H7对机械牵张离体心肌HIF-1α、VEGF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波 吴基良 +5 位作者 汪晖 马世玉 欧阳昌汉 余薇 赵骥 郑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链霉素及H7对机械牵张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分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膨胀左心室30min,RT-PCR法检测左室心肌细胞HIF-1α、VEGF mRNA的表达,免疫... 目的研究链霉素及H7对机械牵张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分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膨胀左心室30min,RT-PCR法检测左室心肌细胞HIF-1α、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二者在心肌细胞中定位,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利用链霉素作为牵张敏感离子通道(SACs)阻断剂研究SACs和PKC抑制剂H7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结果与不牵张组HIF-1α和VEGF mRNA无表达的比较,牵张可以明显增加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而链霉素、H7可以明显减少HIF-1α和VEGF mRNA的表达(P<0·05);但是二者不能完全抑制急性牵张刺激激活的HIF-1α和VEGF mRNA水平升高(P<0·05),HIF-1α和VEGF在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并检测到HIF-1α蛋白表达。结论链霉素、H7对膨胀左室致HIF-1α、VEGF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心室膨胀经SACs-PKC-激活胞内信号诱导HIF-1α、VEGF表达。同时链霉素并不能完全抑制HIF-1α、VEGF表达,提示膨胀心室致HIF-1α、VEGF表达进而引起心室肥厚尚有其他传导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链霉素 H7 牵张敏感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总黄酮对豚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芳 余恩欣 +1 位作者 刘惟莞 屠治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6-928,共3页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水杉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心功能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水杉总黄酮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舒缩功能 ,剂量依...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水杉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心功能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水杉总黄酮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舒缩功能 ,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减少缺血心肌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论 水杉总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总黄酮 工作心脏 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抑制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与TGF-β1/p38 MAPK/Hippo信号传导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晓璐 马妍 +3 位作者 刘荣兴 李沁 孙文娟 何百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77-1584,共8页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等检测HNK抑制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HNK对TGF-β1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HNK对p38 MAPK...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结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等检测HNK抑制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HNK对TGF-β1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分析HNK对p38 MAPK磷酸化的影响,以及HNK联合应用过表达TGF-β1腺病毒与TGF-β1抑制剂对p38 MAPK磷酸化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HNK对YAP磷酸化的影响,并分析HNK磷酸化p38 MAPK的作用与YAP的可能关系。结果HNK对SW62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上调TGF-β1的蛋白表达;同时,HNK可以上调SW620细胞中p38 MAPK的磷酸化;过表达TGF-β1腺病毒能够促进p38 MAPK的磷酸化,而TGF-β1抑制剂能够抑制结论HNK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并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YAP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结肠癌 凋亡 TGF-Β1 p38 MAPK HI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脑梗死
10
作者 张晋 陈金和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 (DF 5 2 1)联合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0例。治疗组 :用DF 5 2 1,首剂 10BU ,第 3天及第 5天再分别用 5BU ,总剂量 2 0BU ,静脉滴注 ;FDP...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 (DF 5 2 1)联合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0例。治疗组 :用DF 5 2 1,首剂 10BU ,第 3天及第 5天再分别用 5BU ,总剂量 2 0BU ,静脉滴注 ;FDP 5 0mL·d 1 ,静脉滴注 ,qd ,共用 10d。对照组 :用右旋糖酐 40注射液 5 0 0mL内加丹参注射液 2 0mL·d 1 ,静脉滴注 ,qd ,共用 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显效率 7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0 % ,显效率 37.5 %。结论 :DF 5 2 1联合FDP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用药过程中未见出血等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菱克栓酶 二磷酸果糖 梗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