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传清 邓和顺 夏启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0,共15页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3个角度为切口,考察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②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数智融合来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水平;③基于城市类型、政策试点和地理区位进行异质性分析,数字技术创新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非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以及西部、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应重点关注: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拓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路径;强化数字技术应用,重塑能源结构;深化数实融合,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数智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地理区位特征,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协同效应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吴传清 董旭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3,共11页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衡量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环境作用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一般机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环境约束全要素能源效...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衡量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环境作用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一般机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环境约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企业行为、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本—劳动禀赋结构、技术进步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全要素能源效率 环境约束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200,共12页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机制路径等多角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机制路径等多角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受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地区差异;数字经济在直接影响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同时,还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分考虑空间特征,针对性设计工业低碳路径;挖掘数字应用场景,助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工业绿色低碳创新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碳生产率 空间效应 区域异质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传清 万庆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章在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多变量分析框架下,通过协整分析、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出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并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对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经济增长与... 文章在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多变量分析框架下,通过协整分析、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出湖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并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对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经济增长与劳动投入、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能源消费对湖北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小于劳动投入和资本存量;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均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从长期看,这种关系属于强格兰杰因果关系;湖北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描述为GDP每增长1%,将引致能源消费增长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67-74,共8页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耗能产业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0
6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5-41,共7页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沿线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率、灌溉设施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健全农业对外开放统筹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模型 全面FG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传清 杜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探究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关系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三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和全要素... 探究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关系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面板数据,采用三要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上中下游地区依次递增;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下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人力资本,中上游地区技术进步偏向物质资本。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需完善创新软环境,加强区域技术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能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传清 张冰倩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0,共9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镇化、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金融水平、研发投入未产生显著影响。应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优化,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房地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明亮 吴传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4-118,共5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串联链式网络DEA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和12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采用绝对收敛分析方法分析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领先于全... 文章运用三阶段串联链式网络DEA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和12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采用绝对收敛分析方法分析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营销阶段效率优势较强,施工准备阶段效率水平相对靠后;长江经济带沿线12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阶段性差异和城市差异明显,低效率城市"追赶"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房地产业 投入产出效率 网络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吴传清 孟晓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37-4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面板回归、GMM、空间计量等方法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异质性效应机制等维度研判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面板回归、GMM、空间计量等方法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异质性效应机制等维度研判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可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效应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可通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结构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促进效应大小为“中游>上游>下游”。要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术供给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传清 黄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5,共8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8省市、83个城市2004-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生态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对其演化趋势作收敛性检验;采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 基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8省市、83个城市2004-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生态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对其演化趋势作收敛性检验;采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内部差异显著,但收敛趋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并未损害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整体生态效率,但对中游地区生态效率负向作用显著;国内产业转移为产业转移的主体,主导着产业转移的生态效应;国际产业转移对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具有不利影响,"污染天堂"假说得到证实。要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提升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生态效率,必须重点推行"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建设"产业转移绿色承接示范区"、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转移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运用泰尔指数法、加权法、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运用泰尔指数法、加权法、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度化、高效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与科技投入,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必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对外开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结构 合理化 高度化 高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黄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6,共12页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 耦合协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传清 彭哲远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选择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和重庆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潜力三大层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测算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收入水平、对... 选择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和重庆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潜力三大层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法测算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收入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运输水平等6个方面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下游上海、南京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武汉、成都、重庆;中上游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各影响因素对下游特大城市、中上游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特大城市 服务业 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64,共15页
绿色技术创新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采用超效率EBM模型从全国视角测度分析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格局,进一步采用... 绿色技术创新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采用超效率EBM模型从全国视角测度分析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格局,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呈右偏“V型”空间格局,下游地区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政府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直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主导力量,发挥着绿色创新核心驱动作用;环境规制、外商投资、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效益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城市间绿色创新要素竞争严重。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加快地区绿色创新协同发展进程,加大政府绿色创新支持力度,优化环境治理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城市效率 长江经济带 动力机制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6
16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49,共10页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主流趋势。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红...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主流趋势。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红利外溢、绿色政策供给等维度阐述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及泰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长2.95%,工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②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差异显著,呈梯度递减格局,下游地区城市产业结构迈向服务化,城市工业绿色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上游地区转移;③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工业化、对外开放是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直接驱动力;④产业集聚、城镇化、技术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直接推动作用有限,以高耗能型产业集聚为主,城市建设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绿色技术创新支撑效应有待加强;⑤环境规制、城镇化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提高环境标准导致污染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粗放城镇化模式加剧城市间生产要素的恶性竞争;⑥产业集聚、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污染型产业发展模式的警示效应较强,各城市竞相布局绿色先进制造业。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应加快构建统一的环境预警机制,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集约式新型城镇化,绿色承接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效率 工业绿色发展 空间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杜宇 黄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5-42,共8页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NSBM模型,测度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NSBM模型,测度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并探讨效率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内在机理。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均呈下上中游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下游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处于要素配置优化推动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高高”特征;中上游地区处于粗放式集聚加剧要素错配的阵痛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低低”特征。技术研发效率不高是导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投入导向和关联错配导致的中游塌陷与局部效率洼地,会加剧区域效率分化,最终演变为全局低效率。为改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局部高效、全局低效的不利境地,实现创新效率提升,需强化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型研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技术制造业 创新效率 N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主要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旭 吴传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2,共5页
基于1990-2016年历史数据,文章采用生产函数法对国内39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并预测其未来十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1990-2016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04%,与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非常接近,但经济增速呈现出... 基于1990-2016年历史数据,文章采用生产函数法对国内39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并预测其未来十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1990-2016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04%,与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非常接近,但经济增速呈现出随时间逐步下降的特点;过去二十多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资本驱动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行政等级越高的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越低,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也越大。预计2017-2025年国内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仍能达到8%,但长期增速回落的趋势不会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中心城市 生产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4
19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1,共9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外开放背景下,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非线性特征,对外开放能有效规避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边际效率递减困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科学处理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权属和效应探讨 被引量:21
20
作者 吴传清 李群峰 朱兰春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5期23-28,共6页
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命名"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最适宜的概念术语应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简称"区域产业品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区域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区域共有产... 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整体品牌命名"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最适宜的概念术语应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简称"区域产业品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具有区域俱乐部型公共产品、区域共有产权和区域标识性知识产权等显著属性。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对集群企业、产业集群本身以及集群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品牌 权属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