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
1
作者 查全性 陆君涛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面等)具有广泛的基础意义外,促使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 化学电源 电化学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再生式光电化学电极的开路电位及其稳定性的探讨
2
作者 董庆华 吴越 查全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光电化学电极的开路电位及其稳定性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光电极的开路电位与照射在电极上光的强度呈半对数关系。实验表明:对n-型半导体电极,随着溶液中氧化态浓度的增加光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而改变溶液中还原态的浓度对光电位影响... 光电化学电极的开路电位及其稳定性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光电极的开路电位与照射在电极上光的强度呈半对数关系。实验表明:对n-型半导体电极,随着溶液中氧化态浓度的增加光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而改变溶液中还原态的浓度对光电位影响不大。本文根据电极过程的基本原理解释了这些事实。在某些电解质溶液中还观察到光电极光生电位的滞后现象,文中用费米能级分裂的概念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电极 半导体电极 开路电位 滞后现象 再生式 费米能级 电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合物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董献堆 陆君涛 查全性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超薄层有机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1]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结果和进展正在不断丰富着人类对表面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与其它制备单分子层的技术相比,自组装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制备方法,在80年代后期,迅速成为有关学... 超薄层有机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1]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结果和进展正在不断丰富着人类对表面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与其它制备单分子层的技术相比,自组装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制备方法,在80年代后期,迅速成为有关学科的研究焦点。采用此技术制备的超薄层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巯基化合物在金、银、铜、铂表面吸附形成的单层 ̄[2,3],一类是在硅、玻璃、金属氧化物表面通过硅烷化反应形成的单层 ̄[4]。其中,硫醇类分子自组装单层(self-assembledmonolayer,3AM)是被研究得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体系。本文主要综述十年来巯基化合物SAM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合物 SAM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锌-磷合金阴极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清安 唐桂秋 陈永言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4,共4页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和镀层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电沉积Zn-Ni-P合金时的阴极行为及镀层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Zn-P合金镀液中引入Ni2+之后催化了磷的析出。在实验范围内,其催化作用是随着镀液中N...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和镀层组分的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电沉积Zn-Ni-P合金时的阴极行为及镀层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Zn-P合金镀液中引入Ni2+之后催化了磷的析出。在实验范围内,其催化作用是随着镀液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还讨论了Ni2+催化磷析出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行为 锌磷合金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_2PO_2在铜电极上还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清安 邓伯华 陈永言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共2页
在铜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还原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H2PO2能在铜电极还原,其还原峰电流随溶液pH值的降低、NaH2P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电化学 还原 次磷酸钠铜 电极 镀液 镀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镀铜-镍合金时的阴极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清安 袁海涛 +1 位作者 陈永言 左正忠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6,共3页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含有Cu^(2+)、Ni^()2+离子+檬酸钠以及Cu^(2+)离子+柠檬酸钠、Ni^(2+)离子+柠檬酸的溶液中,铂电极和铜电极上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①在-0.07V(相对S.C.E)左右有铜配离子的还原。此过程受铜配离子的扩散步骤控制...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含有Cu^(2+)、Ni^()2+离子+檬酸钠以及Cu^(2+)离子+柠檬酸钠、Ni^(2+)离子+柠檬酸的溶液中,铂电极和铜电极上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①在-0.07V(相对S.C.E)左右有铜配离子的还原。此过程受铜配离子的扩散步骤控制。在-0.30~-0.60V之间是铜-镍合金形成区,在-0.70~0.90V之间是镍配离子的还原区。②向含有Cu^(2+)离子、Ni^(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配体柠檬酸钠之后,使阴极极化增大。③在含有Cu^(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配体柠檬酸钠之后,可以抑制Cu^(2+)离子在异种金属铂上的欠电势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阴极极化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在电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清安 刘小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8,3,共5页
介绍了微电极的特性、制作以及在电结晶、镀液整平性、电镀体系的电极过程等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电极 电镀
全文增补中
用微电极技术研究镀镍时的阴极行为
8
作者 黄清安 刘小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14-17,3,共4页
用微电极技术,在镀镍液中用线性电位扫描、电位阶跃等方法,研究了镀镍时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在阴极电极电位极化较负时,电沉积镍过程的控制性步骤是镍离子(Ni^(2+))的扩散步骤。
关键词 微电极技术 镀镍 阴极行为 电沉积 镍离子 扩散 负整平效果 电流密度 正整平 整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化镍氢电极催化剂研究
9
作者 周运鸿 查全性 +1 位作者 高荣 王丽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3期351-357,共7页
比较了各种后处理方法对湿法制备的硼化镍催化剂的化学、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必须将硼化镍的制备过程与电极的制备过程统一起来考虑。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控制地实现“冒烟”过程,可以得到能适应烧结式防水电极制备工艺的硼化镍。... 比较了各种后处理方法对湿法制备的硼化镍催化剂的化学、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必须将硼化镍的制备过程与电极的制备过程统一起来考虑。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控制地实现“冒烟”过程,可以得到能适应烧结式防水电极制备工艺的硼化镍。制得的电极电化学性能和工作寿命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镍 氢电极 电极制备 催化剂研究 后处理方法 热处理过程 湿法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_2PO_2对Zn、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清安 邓伯华 陈永言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3,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Zn、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NaH2PO2后,Zn、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获得的Zn-P、Zn-Fe-P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Zn层相比,其峰...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Zn、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NaH2PO2后,Zn、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获得的Zn-P、Zn-Fe-P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Zn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锌合金 耐腐蚀性 电镀 镀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电沉积锌-铁合金镀液中柠檬酸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清安 陈永言 邓伯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共2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柠檬酸对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柠檬酸后使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从含有柠檬酸的Zn-Fe合金镀液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纯Zn镀层、从简单盐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柠檬酸对Zn-Fe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柠檬酸后使Zn-Fe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增大。从含有柠檬酸的Zn-Fe合金镀液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与纯Zn镀层、从简单盐中获得的Zn-Fe合金镀层相比,其峰电位正移,使Zn-Fe合金的耐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柠檬酸 镀液 电镀 镀合金 锌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改善电流型酶电极的输出性能(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查全性 陈剑 刘佩芳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造成的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造成的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在两种极端情况下粉末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动力学公式,以及由响应电流估算表观米氏常数的方法.采用了两种粉末酶电极(C-PU-GOD和C-AQ-DBFc-GOD)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酶电极 粉末微电极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污染镀镍溶液的处理工艺
13
作者 陈永言 左正忠 谢远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17,共3页
讨论了金属杂质离子对Watts镍镀液中镀层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的被污染镀液的处理工艺,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 镀镍溶液 污染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