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
1
作者 查全性 陆君涛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面等)具有广泛的基础意义外,促使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 化学电源 电化学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羰基合铁分子化学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宗球 秦子斌 杨水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5-408,共4页
自五羰基铁化合物制备以来,不少人对其成键特性作过研究[1,2]。我们注意到,五羰基铁分子中,平面的Fe-C键与轴向的Fe-C键相比,其键长要长0.0027nm,但该键的键力常数k比轴向Fe-C键的大0.18N/cm,... 自五羰基铁化合物制备以来,不少人对其成键特性作过研究[1,2]。我们注意到,五羰基铁分子中,平面的Fe-C键与轴向的Fe-C键相比,其键长要长0.0027nm,但该键的键力常数k比轴向Fe-C键的大0.18N/cm,键振动频率ν~大22cm-1,即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羰基铁 化学键 键能 键强度 五羰基合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理科化学系工程技术教育的探索
3
作者 马玉龙 郑洁修 周新花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1期11-12,共2页
随着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理科化学系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发生了明显变化。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系毕业生,90%分配到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但近年来。
关键词 毕业生分配 工程技术教育 高考制度 化工过程 教学环节 工业生产规模 科研成果 基层单位 实践性教学 宏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振荡(乳酸-丙酮-BrO_3^--Mn^(2+)-H_2SO_4体系)“探针”检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树涛 甘南琴 +1 位作者 林智信 蔡汝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26-1029,共4页
利用分析物脉冲微扰 (Analyte Pulse Perturbation,APP)技术研究了生物体内的一种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对乳酸 -丙酮 -Br O- 3-Mn2 + -H2 SO4 化学振荡体系振荡规律的影响 .采用这一振荡体系作为探针来检测GSH的抗氧化效应 ,考察了振荡体系... 利用分析物脉冲微扰 (Analyte Pulse Perturbation,APP)技术研究了生物体内的一种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对乳酸 -丙酮 -Br O- 3-Mn2 + -H2 SO4 化学振荡体系振荡规律的影响 .采用这一振荡体系作为探针来检测GSH的抗氧化效应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浓度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它可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 ,线性范围为 1 .5 0× 1 0 - 7~ 2 .2 5× 1 0 - 5mol/L,检测限达 2 .2 0× 1 0 - 9mol/L,RSD为 1 .3 5 % (n=1 1 ) ,测定样品的速率为每小时 6~ 9个样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 谷胱甘肽 乳酸 APP技术 抗氧化效应 抗氧化剂 衰老 丙酮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氧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Cr(Ⅲ)/Cr(Ⅵ)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鹤友 何治柯 +1 位作者 罗庆尧 曾云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95-296,299,共3页
研究了在线氧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基于槲皮素-过氧化氢-Cr(Ⅵ)-氢氧化钾化学发光直接测定Cr(Ⅵ),Cr(Ⅲ)经二氧化铅柱在线氧化后测定。方法简单、快速,Ct(Ⅵ)检出限为1.0×10^(-9)g·ml^(-1),Cr... 研究了在线氧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Cr(Ⅵ)和Cr(Ⅲ)的方法,基于槲皮素-过氧化氢-Cr(Ⅵ)-氢氧化钾化学发光直接测定Cr(Ⅵ),Cr(Ⅲ)经二氧化铅柱在线氧化后测定。方法简单、快速,Ct(Ⅵ)检出限为1.0×10^(-9)g·ml^(-1),Cr(Ⅵ)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g·ml^(-1),用于环境水样分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氧化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价态分析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与多羟基化合物配位反应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屈景年 汪存信 +1 位作者 刘训亭 屈松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用量热法在298.2K测定了B(OH)与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焓。计算了硼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的配位焓和配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根据配位焓确定了B(OH)与甘露醇、山梨醇、丙三醇、葡萄糖等多羟基化合物配位反应的配位数,B(OH)与甘露醇、山梨... 用量热法在298.2K测定了B(OH)与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焓。计算了硼酸与多羟基化合物的配位焓和配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根据配位焓确定了B(OH)与甘露醇、山梨醇、丙三醇、葡萄糖等多羟基化合物配位反应的配位数,B(OH)与甘露醇、山梨醇的配位数是2;与丙三醇、葡萄糖的配位数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 多羟基物 络合反应 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与光化学联合降解苯胺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乃才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鄂凤 彭正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89,共3页
水中许多难于被其它方法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例如卤代烃、表面活性剂、多氯联苯、染料等)能在TiO2的光催化作用下发生矿物化的降解反应,被氧化为CO2、H2O等简单的无机物,对环境不会带来二次污染[1~3].近年来有关Ti... 水中许多难于被其它方法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例如卤代烃、表面活性剂、多氯联苯、染料等)能在TiO2的光催化作用下发生矿物化的降解反应,被氧化为CO2、H2O等简单的无机物,对环境不会带来二次污染[1~3].近年来有关TiO2纳米晶(或微晶)膜的制备与光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苯胺 光解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氰化钾-NO_2~--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痕量亚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宏武 罗庆尧 +2 位作者 余席茂 何治柯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626-1628,共3页
本文在调查和了解天津市独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其调整原则和调整目标,确立了调整的步骤和要点。最后提出天津市独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七点调整对策。
关键词 鲁米诺 化学发光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单质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石建珍 高翠琴 +1 位作者 朱纪凌 周运鸿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39,共6页
为了寻找碱性溶液中锌电极的代汞缓蚀剂,应用腐蚀实验、极化曲线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Pb、Cd、In、Hg和Bi等金属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考虑到各种添加剂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在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上,... 为了寻找碱性溶液中锌电极的代汞缓蚀剂,应用腐蚀实验、极化曲线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Pb、Cd、In、Hg和Bi等金属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考虑到各种添加剂对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在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上,采用置换反应的方法将所研究的金属添加到锌电极表面。此方法既简单,又能使添加物均匀分布在锌的表面上,有效地影响锌电极的表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将Pb、Cd、In、Hg加到锌粉表面能增加锌电极氢的超电势,在腐蚀实验中明显地降低了氢气的析出量,但从阳极极化曲线可以看到这些金属均阻化锌的阳极氧化;Bi的加入则表现出相反的性质,它降低了氢在锌电极上的析出超电势,故而使含Bi的锌粉在腐蚀实验中析氢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极 缓蚀剂 氢过电位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柱后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波 李建军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8-530,共3页
报道自行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柱后化学发光检测装置,鲁米诺和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H2O2体系用于评价该装置的可行性,得到发光试剂鲁米诺和ABEI较尖锐对称的电泳分离峰,检出限分别为50和290fmol。基于... 报道自行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柱后化学发光检测装置,鲁米诺和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H2O2体系用于评价该装置的可行性,得到发光试剂鲁米诺和ABEI较尖锐对称的电泳分离峰,检出限分别为50和290fmol。基于一些金属离子对鲁米诺-H2O2的快速动力学催化反应,得到Cr(Ⅲ)和Zn(Ⅱ)离子非常尖锐的分离峰,理论塔板数达1.51×10^5和1.8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化学发光检测 鲁米诺 铬(Ⅲ) 锌(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淮河水中痕量Cr(Ⅵ)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鹤友 何治柯 +1 位作者 罗庆尧 余席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35,共2页
基于槲皮素~H_2O_2~Cr(Ⅵ)~KOH化学发光体系,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简单,方便。方法的检测限为2.0×10^(-9)g/mLCr(Ⅵ),线性范围为1.0×10^(-8)~1.0×10^(... 基于槲皮素~H_2O_2~Cr(Ⅵ)~KOH化学发光体系,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简单,方便。方法的检测限为2.0×10^(-9)g/mLCr(Ⅵ),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g/mLCr(Ⅵ),直接用于淮河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淮河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的电化学研究(Ⅱ)道诺霉素在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济文 张敏 +1 位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 研究了道诺霉素 ( DNM)在石墨粉末微电极和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并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测定微量 DNM的方法 ,DNM浓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5mol/L之间其微分脉冲伏安 ( DPV)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 .0× 1 0 - 8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 DNM,回收率在 94%~ 1 0 8%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电化学研究 道诺霉素 DNA修饰石墨粉末微电极 分析 标准加入法 尿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_2PO_2与H_3PO_3对Ni^(2+)与Fe^(2+)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卫东 左正忠 陈永言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13,32,共4页
极谱法研究表明:NaH_2PO_2、H_3PO_3的存在能抑制Fe^(2+)的析出,并导致Ni-Fe合金电沉积中的异常共沉积转为正常共沉积现象。欲提高沉积层中Fe的含量,需通过提高镀液中Fe^(2+)浓度或增大Ni^(2+)的阴极极化来实现。
关键词 电化学 电沉积 镍铁磷合金 电镀 磷酸氢钠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体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溶液性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敬华 张俐娜 +1 位作者 余登寿 朱荣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61-964,共4页
用磷酸盐缓冲液在 80℃时从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多糖 -蛋白质缀合物 LM-A.成分分析表明 ,GLM-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 3 % . GLM-A在 1∶ 1水稀释的饱和镉乙二胺溶液中 3 0℃时的特性粘数 [η]和均方根旋转半径〈S2 〉1 /2 ... 用磷酸盐缓冲液在 80℃时从灵芝菌丝体中提取出多糖 -蛋白质缀合物 LM-A.成分分析表明 ,GLM-A主要由葡萄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 3 % . GLM-A在 1∶ 1水稀释的饱和镉乙二胺溶液中 3 0℃时的特性粘数 [η]和均方根旋转半径〈S2 〉1 /2 的分子量依赖关系分别为 [η]=5.1× 1 0 - 2 M0 .6 0w ( cm3· g- 1 )和〈S2 〉1 /2 =3 .9×1 0 - 2 M0 .5 0w ( nm) .按照 Yamakawa-Fujii-Yoshizaki蠕虫状圆筒模型的粘度理论和 Bohdanecky表达式 ,求得GLM-A的分子参数为 :单位围长摩尔质量 ML=( 53 0± 1 0 ) nm- 1 ,持久长度 q=( 2 .8± 0 .2 ) nm.链直径 d=0 .75nm.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丝体 化学组成 链刚性 溶液性质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80-AuCl_4^-化学发光新体系测定痕量碘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鹤友 何治柯 曾云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基于碘离子对吐温80-AuCl-4 体系化学发光的强烈抑制作用,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碘离子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2×10- 8~1.0×10- 6 g/m L和5.1×10- 9 ... 基于碘离子对吐温80-AuCl-4 体系化学发光的强烈抑制作用,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碘离子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2×10- 8~1.0×10- 6 g/m L和5.1×10- 9 g/m L碘离子。拟定的方法体系简单、选择性好,用于加碘食盐、加碘酱油和实际水样中碘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吐温80 碘离子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不同代谢类型的热化学研究Ⅰ.生长、非生长及内源代谢水平的量热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昌礼 汤厚宽 +3 位作者 孙达远 屈松生 刘海水 廖耀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0-283,共4页
Using Ancrocalorimetric method, the thermally measured curves of differenttypes of metabolism of E. coli were detendned. nom these thermal measured cu-rves, wecan obtain the heat output of E. coll at growth metabolism... Using Ancrocalorimetric method, the thermally measured curves of differenttypes of metabolism of E. coli were detendned. nom these thermal measured cu-rves, wecan obtain the heat output of E. coll at growth metabolism to be 1 .74+10.63 pW.cell- 1; and0.14+0.04 pW.cell-1 at the non-growth metabolism while at the endogenous metabolismit is 0.045+0.001 p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生长代谢 代谢热功率 量热测量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分析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治柯 罗庆尧 曾云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2-84,共13页
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化学发光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痕量分析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拉曼电解池现场研究硫酰氯的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发平 杨汉西 +1 位作者 徐知三 查全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硫酰氯作为液体阴极活性材料,具有比能量高、毒性低和可循环性等显著优点。由于其放电性能受炭电极材料和结构的影响,过去的一些研究主要在于探讨适宜的炭电极材料和制备技术。我们研究了硫酰氯大功率放电特性,充放电性能,认为在了解硫... 硫酰氯作为液体阴极活性材料,具有比能量高、毒性低和可循环性等显著优点。由于其放电性能受炭电极材料和结构的影响,过去的一些研究主要在于探讨适宜的炭电极材料和制备技术。我们研究了硫酰氯大功率放电特性,充放电性能,认为在了解硫酰氯电化学还原的基础上,寻求合适的催化方式以发挥该体系的固有优势,可以使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新型大功率锂电池体系。硫酰氯还原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硫氧卤素互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酰氯 电还原 微型 喇曼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深 庞代文 +1 位作者 李培标 程介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70-75,共6页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的电化学检测,包括电位法、电导法和安培法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电化学检测与毛细管电泳的耦联,并对电化学检测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引用文献72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检测 CE-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分离-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痕量金属离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新祥 程介克 曾云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报道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离测定痕量的钴(Ⅱ)、铁(Ⅱ)、铜(Ⅱ)、铁(Ⅲ)及铬(Ⅲ).利用弱络合性的乳酸作为淋洗剂,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磷酸钠作对离子试剂,研究了分离条件、发光条件及二者的匹配方式等因素对... 报道了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分离测定痕量的钴(Ⅱ)、铁(Ⅱ)、铜(Ⅱ)、铁(Ⅲ)及铬(Ⅲ).利用弱络合性的乳酸作为淋洗剂,加入适量的十二烷基磷酸钠作对离子试剂,研究了分离条件、发光条件及二者的匹配方式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g/mL):Cr(Ⅲ)5.0×10^(-9)~1.0×10^(-5);Fe(Ⅱ)2.0×10^(-9)~1.0×10^(-5);Fe(Ⅲ〕8.0×10^(-9)~1.0×10^(-5);Cu(Ⅱ)8.0×10^(-11)~1.0×10^(-5)及Co(Ⅲ)1.0×10^(-11)~1.0×10^(-5).检出限分别为:10pg Cr(Ⅲ),0.4pg Fe(Ⅱ),20pg Fe(Ⅲ),1.0pg Cu(Ⅱ)及0.01 pg Co(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化学发光 测定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