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加以解释。现代观念和“功能观”都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使二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动机,它们的融合可以产生知识上的协同效应、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技术上... 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加以解释。现代观念和“功能观”都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使二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动机,它们的融合可以产生知识上的协同效应、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技术上的协同效应和服务上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保险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震发生规律及其保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华林 李文娟 程志刚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产生了对保险业责任的质疑。以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参与的市场化手段调动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地震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减灾防损的作用,是未来地震保险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风险 地震规律 地震保险 减灾防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保险业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华林 皮曙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74-479,共6页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已从最初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分散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将其作为一种经济金融制度的制度层面,并最终升华至社会安全与和谐战略的哲学层面。传统的保险研究较多地从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福利贡献出发,因而越来越远离了其"...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已从最初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分散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将其作为一种经济金融制度的制度层面,并最终升华至社会安全与和谐战略的哲学层面。传统的保险研究较多地从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福利贡献出发,因而越来越远离了其"控制风险"的本质。随着人们从对"风险社会"性质认识到"和谐社会"构建思路的日渐明晰,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控制风险的双重任务面前,还原保险业的本质功能,认清时代特征下保险业的"社会效用",将有利于认识在风险管理中政府的职责和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和谐社会 保险功能 控制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共5页
初现于1996年的中国银行保险,10年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起步晚,波动大"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保险应该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选择,既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资本融合 排他性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的本质、发展与监管 被引量:31
5
作者 魏华林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共20页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在保险属性分析中指出,只承认保险的保障属性而不承认保险的金融属性,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误导;只看到保险的财务属性而不看到保险的服务属性,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乱象"并不是近来有之,早期的"保险乱象"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市场行为,当下的"保险乱象"则是一种触碰底线的犯规行为。"保险乱象"不仅导致了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匹配错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出现失衡的后果,而且降低了社会对保险行业的信度。"强化监管"是国家治理"保险乱象"所采用的特殊手段,目的在于防范化解保险业已存在的重大风险,需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对保险经营性质和风险管理规律的认知水平。保险业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需要继续坚守和不断认知。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和神秘莫测的生命风险面前,都没有足够的骄傲资本,只能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运用人类共同智慧,在与风险共舞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乱象 保险姓保 保险本质 保险属性 保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45条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华林 向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地震灾害保险法律条款的修订,保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同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体现出国家对于地震灾害保险从单边的"需求鼓励"往双向的"供求协调"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地震灾害保险法律条款的修订,保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同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体现出国家对于地震灾害保险从单边的"需求鼓励"往双向的"供求协调"的转变,为中国建立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政策保险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共5页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导产品为人寿保险产品;四是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因势而变、不能固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安排 监管政策 经营模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