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加以解释。现代观念和“功能观”都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使二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动机,它们的融合可以产生知识上的协同效应、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技术上...
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加以解释。现代观念和“功能观”都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使二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动机,它们的融合可以产生知识上的协同效应、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技术上的协同效应和服务上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保险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地震发生规律及其保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华林
李文娟
程志刚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产生了对保险业责任的质疑。以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参与的市场化手段调动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地震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减灾防损的作用,是未来地震保险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风险
地震规律
地震保险
减灾防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险社会”保险业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华林
皮曙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74-479,共6页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已从最初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分散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将其作为一种经济金融制度的制度层面,并最终升华至社会安全与和谐战略的哲学层面。传统的保险研究较多地从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福利贡献出发,因而越来越远离了其"...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已从最初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分散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将其作为一种经济金融制度的制度层面,并最终升华至社会安全与和谐战略的哲学层面。传统的保险研究较多地从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福利贡献出发,因而越来越远离了其"控制风险"的本质。随着人们从对"风险社会"性质认识到"和谐社会"构建思路的日渐明晰,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控制风险的双重任务面前,还原保险业的本质功能,认清时代特征下保险业的"社会效用",将有利于认识在风险管理中政府的职责和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和谐社会
保险功能
控制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
被引量:
8
4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共5页
初现于1996年的中国银行保险,10年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起步晚,波动大"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保险应该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选择,既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资本融合
排他性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保险的本质、发展与监管
被引量:
31
5
作者
魏华林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共20页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在保险属性分析中指出,只承认保险的保障属性而不承认保险的金融属性,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误导;只看到保险的财务属性而不看到保险的服务属性,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乱象"并不是近来有之,早期的"保险乱象"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市场行为,当下的"保险乱象"则是一种触碰底线的犯规行为。"保险乱象"不仅导致了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匹配错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出现失衡的后果,而且降低了社会对保险行业的信度。"强化监管"是国家治理"保险乱象"所采用的特殊手段,目的在于防范化解保险业已存在的重大风险,需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对保险经营性质和风险管理规律的认知水平。保险业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需要继续坚守和不断认知。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和神秘莫测的生命风险面前,都没有足够的骄傲资本,只能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运用人类共同智慧,在与风险共舞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乱象
保险姓保
保险本质
保险属性
保险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45条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华林
向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6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地震灾害保险法律条款的修订,保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同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体现出国家对于地震灾害保险从单边的"需求鼓励"往双向的"供求协调"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地震灾害保险法律条款的修订,保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同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体现出国家对于地震灾害保险从单边的"需求鼓励"往双向的"供求协调"的转变,为中国建立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政策保险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行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
2
7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共5页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导产品为人寿保险产品;四是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因势而变、不能固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安排
监管政策
经营模式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机构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文摘
银行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加以解释。现代观念和“功能观”都认为,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使二者具有相互融合的内在动机,它们的融合可以产生知识上的协同效应、资源上的协同效应、技术上的协同效应和服务上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银行保险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协同效应
分类号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地震发生规律及其保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华林
李文娟
程志刚
机构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基金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课题组研究的集体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下的子课题"综合风险防范保险管理与分析技术体系"(2006BAD20B01-02)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人类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近百年来大地震的发生日趋频繁,范围日趋广泛,其风险损失补偿制度也随之完善。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灾难中,形成了政府埋单的救灾传统,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产生了对保险业责任的质疑。以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参与的市场化手段调动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化的地震保险制度,发挥保险业减灾防损的作用,是未来地震保险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大地震风险
地震规律
地震保险
减灾防损
分类号
F840.64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险社会”保险业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华林
皮曙初
机构
武汉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74-479,共6页
文摘
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已从最初将其作为一种风险分散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将其作为一种经济金融制度的制度层面,并最终升华至社会安全与和谐战略的哲学层面。传统的保险研究较多地从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福利贡献出发,因而越来越远离了其"控制风险"的本质。随着人们从对"风险社会"性质认识到"和谐社会"构建思路的日渐明晰,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控制风险的双重任务面前,还原保险业的本质功能,认清时代特征下保险业的"社会效用",将有利于认识在风险管理中政府的职责和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和谐社会
保险功能
控制风险
Keywords
risk society
harmonious society
insurance function
risk management
government ' s responsibilities
分类号
F840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
被引量:
8
4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机构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共5页
文摘
初现于1996年的中国银行保险,10年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起步晚,波动大"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保险应该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选择,既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资本融合
排他性协议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险的本质、发展与监管
被引量:
31
5
作者
魏华林
机构
武汉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共20页
文摘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在保险属性分析中指出,只承认保险的保障属性而不承认保险的金融属性,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误导;只看到保险的财务属性而不看到保险的服务属性,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乱象"并不是近来有之,早期的"保险乱象"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市场行为,当下的"保险乱象"则是一种触碰底线的犯规行为。"保险乱象"不仅导致了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匹配错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出现失衡的后果,而且降低了社会对保险行业的信度。"强化监管"是国家治理"保险乱象"所采用的特殊手段,目的在于防范化解保险业已存在的重大风险,需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对保险经营性质和风险管理规律的认知水平。保险业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需要继续坚守和不断认知。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和神秘莫测的生命风险面前,都没有足够的骄傲资本,只能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运用人类共同智慧,在与风险共舞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
关键词
保险乱象
保险姓保
保险本质
保险属性
保险监管
Keywords
Insurance Chaos
Insurance is to Protect
Nature of Insurance
Insurance Attributes
Insurance Regulation
分类号
F840 [经济管理—保险]
F842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45条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华林
向飞
机构
武汉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6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0B04)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地震灾害保险法律条款的修订,保持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同一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一致性,体现出国家对于地震灾害保险从单边的"需求鼓励"往双向的"供求协调"的转变,为中国建立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关键词
防震减灾法
政策保险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Keywords
Law on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government-sponsored insurance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行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
2
7
作者
魏华林
杨霞
机构
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共5页
文摘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银行保险,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金融界普遍称道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其经验在于,一是银行保险的发展与金融经营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银行保险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三是银行保险发展的主导产品为人寿保险产品;四是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因势而变、不能固守等。
关键词
制度安排
监管政策
经营模式
发展趋势
分类号
F842.682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银行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地震发生规律及其保险问题研究
魏华林
李文娟
程志刚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风险社会”保险业的功能定位
魏华林
皮曙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保险的本质、发展与监管
魏华林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前提条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45条
魏华林
向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银行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魏华林
杨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