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汉大学释古启新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
杨华
朱明数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冯天瑜文化史研究对文化形态学说的借鉴和超越 |
杨华
樊懋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文化的守望者——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 |
聂长顺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4
|
论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中国长江博物馆为中心 |
傅才武
李高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塑造“公共文化”:近代图书馆建设与城市发展——以武汉为中心(1927—1937年) |
耿达
傅才武
|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6
|
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兼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构逻辑 |
傅才武
李高峰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文化认同体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 |
傅才武
钟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2
|
|
8
|
近代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与都市社会——以汉口民众乐园(1919—1949)为例 |
胡俊修
钟爱平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9
|
论武汉“英雄城市”的文化性格及未来表达 |
傅才武
严星柔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0
|
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反思 |
陈绍辉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1
|
中国史学的制度文化考释传统 |
冯天瑜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历史文化语义学”研究方法举隅——以“文学”概念为例 |
余来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酬世文献与中国传统礼制的“下移” |
杨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4
|
中部六省文化服务企业比较研究——兼及湖北省提升文化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
胡丽娜
傅才武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探索近代文化轨迹的新创获——耿云志主编《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读后 |
冯天瑜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从“梁王”到“二冯”:文化史研究中的观念传承与范式转型 |
傅才武
严星柔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7
|
日本近代“文学”概念的生成基于东京大学文学学科成立史的考察 |
顾春
李彤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明代乡村慈善模式的制度设计和基层组织慈善功能的演变——以两湖地区为中心 |
周荣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从“野马尘埃”到“岩中花树”的“对待”美学 |
欧阳祯人
李秀倜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分众与社群: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之方向 |
傅才武
宋小燕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