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造“附近”:邻里商铺与城市“地方”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翠玲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附近”消失是“地方”衰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和心理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作为社区生活基础设施之一,邻里商铺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对于“地方”的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在人情味、地方时空、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秩序...
“附近”消失是“地方”衰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和心理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作为社区生活基础设施之一,邻里商铺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对于“地方”的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在人情味、地方时空、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秩序建构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邻里商铺的地方建构能力受到国家、市场、消费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商铺生产的地方感也迥然不同。对于城市治理而言,要想通过邻里商铺重新建构“附近”,就需要适当遏制资本主导的“士绅化”城市改造,保护平民和小商业者的城市权利,在维护城市社会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将不同类型的邻里商户培育为具有现代公共意识的地方主体,重建秩序、认同和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近
邻里商铺
地方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找回邻里:街坊商户与内源式社区营造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翠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当前城市社区营造的主要局限之一,就在于过度强调组织和精英,忽视日常互动中形成的自发秩序和文化认同,导致邻里关系营造和社区认同培育悬浮于民众生活经验之上。将目光转向与社区共生的地方行动主体及其在非正式邻里网络建构中扮演的角...
当前城市社区营造的主要局限之一,就在于过度强调组织和精英,忽视日常互动中形成的自发秩序和文化认同,导致邻里关系营造和社区认同培育悬浮于民众生活经验之上。将目光转向与社区共生的地方行动主体及其在非正式邻里网络建构中扮演的角色,将为破除社区建设困境提供富于启发的新方案。扎根地方的小型街坊商户对于人格化互动和地方生活方式再生产具有重要价值,他们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必须被重新审视。通过关系经营和文化转译重建邻里网络和地方感,是街坊商户介入社区营造的主要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里
街坊商户
社区营造
社会网络
地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应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主体民族志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尊重个体“生性”的内在特点,从“主体”重新出发,平衡文化的外“教”与个性的内“育”,实行教育改革。这一对教育主体的唤醒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并成为“完整”的人,有助于社会培养有洞见的创新性人才,引领...
主体民族志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尊重个体“生性”的内在特点,从“主体”重新出发,平衡文化的外“教”与个性的内“育”,实行教育改革。这一对教育主体的唤醒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并成为“完整”的人,有助于社会培养有洞见的创新性人才,引领人类变得更好。然而,普遍共同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的公平成长,还是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必须承载国家建设、人类发展的任务,这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且即使在最偏重个体和自由的教育模式中,个体自由和生性发展因种种原因并不能真正实现,主体民族志的教育理念具有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提供的三种主体觉醒案例,都是个人独特生性与后天经历偶然碰撞的结果,这种唤醒不可复制,也无规律可循。主体民族志的启示在于:来自过去经验的教育体系在面对未来的教育目标时要自我设限和不断反思革新,同时教育者需有去自我权威的自觉和担当,勇于退却,这是未来教育探索的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志
教育限度
主体觉醒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解释的层叠结构——对一次田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4
作者
徐嘉鸿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第三层级是“老师—[学生—(知青—农民)]”多层叠合的解释结构。这种“层叠结构”的文化解释模式形成对格尔茨的“深描”理论的某种技术性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
层叠结构
田野教学实践
知识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造“附近”:邻里商铺与城市“地方”重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翠玲
机构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
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县域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20BSH153)。
文摘
“附近”消失是“地方”衰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引发的社会、道德和心理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作为社区生活基础设施之一,邻里商铺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对于“地方”的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在人情味、地方时空、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秩序建构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邻里商铺的地方建构能力受到国家、市场、消费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商铺生产的地方感也迥然不同。对于城市治理而言,要想通过邻里商铺重新建构“附近”,就需要适当遏制资本主导的“士绅化”城市改造,保护平民和小商业者的城市权利,在维护城市社会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将不同类型的邻里商户培育为具有现代公共意识的地方主体,重建秩序、认同和归属。
关键词
附近
邻里商铺
地方
社区治理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找回邻里:街坊商户与内源式社区营造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翠玲
机构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
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文摘
当前城市社区营造的主要局限之一,就在于过度强调组织和精英,忽视日常互动中形成的自发秩序和文化认同,导致邻里关系营造和社区认同培育悬浮于民众生活经验之上。将目光转向与社区共生的地方行动主体及其在非正式邻里网络建构中扮演的角色,将为破除社区建设困境提供富于启发的新方案。扎根地方的小型街坊商户对于人格化互动和地方生活方式再生产具有重要价值,他们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必须被重新审视。通过关系经营和文化转译重建邻里网络和地方感,是街坊商户介入社区营造的主要面向。
关键词
邻里
街坊商户
社区营造
社会网络
地方感
Keywords
neighborhood
neighborhood business
community building
social network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崔应令
机构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
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有机结合模式研究”(17BMZ118)。
文摘
主体民族志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尊重个体“生性”的内在特点,从“主体”重新出发,平衡文化的外“教”与个性的内“育”,实行教育改革。这一对教育主体的唤醒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并成为“完整”的人,有助于社会培养有洞见的创新性人才,引领人类变得更好。然而,普遍共同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的公平成长,还是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必须承载国家建设、人类发展的任务,这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且即使在最偏重个体和自由的教育模式中,个体自由和生性发展因种种原因并不能真正实现,主体民族志的教育理念具有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提供的三种主体觉醒案例,都是个人独特生性与后天经历偶然碰撞的结果,这种唤醒不可复制,也无规律可循。主体民族志的启示在于:来自过去经验的教育体系在面对未来的教育目标时要自我设限和不断反思革新,同时教育者需有去自我权威的自觉和担当,勇于退却,这是未来教育探索的新起点。
关键词
主体民族志
教育限度
主体觉醒
教育改革
Keywords
subjective ethnography
educational limit
subject awak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解释的层叠结构——对一次田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4
作者
徐嘉鸿
机构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城镇化与逆城镇化背景下民间宗教治理研究”(18FKS012)。
文摘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第三层级是“老师—[学生—(知青—农民)]”多层叠合的解释结构。这种“层叠结构”的文化解释模式形成对格尔茨的“深描”理论的某种技术性补充。
关键词
文化解释
层叠结构
田野教学实践
知识青年
Keyword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layered structure
fieldwork teaching
educated youth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造“附近”:邻里商铺与城市“地方”重构
李翠玲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找回邻里:街坊商户与内源式社区营造
李翠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意义
崔应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化解释的层叠结构——对一次田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徐嘉鸿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