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志恺 华清泉 +6 位作者 曹永茂 吴展元 周晓娓 李骏 常伟 黄治物 朱素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考察先天性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探索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编制含单字词及双字词共64个的《声调测试词表》,标准普通话口语给声,用听说复述法对28名植入人工耳蜗的先天性聋儿及20名同龄正常儿童的声调辨别率... 目的考察先天性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探索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编制含单字词及双字词共64个的《声调测试词表》,标准普通话口语给声,用听说复述法对28名植入人工耳蜗的先天性聋儿及20名同龄正常儿童的声调辨别率进行开放项测试,由听力师、聋儿亲属及语训老师共同判断儿童的辨别结果。分析植入年龄、耳蜗使用时间及实际年龄对声调辨别率的影响,比较人工耳蜗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声调辨别率,并比较耳蜗组以植入年龄3岁为界分组后的辨别率。结果植入年龄与声调辨别率呈负相关,耳蜗使用时间与辨别率呈正相关。耳蜗组儿童的辨别率显示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平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植入年龄、耳蜗使用时间是影响人工耳蜗术后聋儿汉语普通话声调辨别的重要因素,3岁前植入人工耳蜗较3岁后植入可获得更好的声调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聋 人工耳蜗 汉语/普通话 声调辨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语音识别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晓娓 华清泉 +6 位作者 曹永茂 吴展元 王志恺 黄治物 常伟 李俊 朱素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对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语音识别情况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耳蜗植入者的语音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对象包括40名植入语前聋人工耳蜗儿童及20名听力正常儿童,采用口语给声、开集测试的方式测试其韵母及声母识别率,研究植... 目的对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语音识别情况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耳蜗植入者的语音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对象包括40名植入语前聋人工耳蜗儿童及20名听力正常儿童,采用口语给声、开集测试的方式测试其韵母及声母识别率,研究植入年龄和教育交流方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耳蜗植入儿童的韵母识别率高于其声母识别率;(2)3岁前植入的儿童的语音识别率高于3岁后的植入儿童,且植入年龄与语音识别率呈负相关;(3)采用听觉口语法的儿童比采用综合交流法的儿童,具有更好的语音识别率。结论对于耳蜗植入儿童而言,声母比韵母更难掌握;植入时间较早、利用口语交流的儿童可以从人工耳蜗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语音识别 语前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l协同转运体家族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娟 黄治物 +1 位作者 杨琨 肖伯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l协同转运体家族(K^+-Cl-cotransporter,KCC)成员KCC1~4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KCC在水杨酸盐耳毒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6只:第一组为预实验组,未给予任... 目的研究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l协同转运体家族(K^+-Cl-cotransporter,KCC)成员KCC1~4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KCC在水杨酸盐耳毒性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用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6只:第一组为预实验组,未给予任何处理,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耳蜗中KCC1~4mRNA表达情况;第二、三、四、五组分别为对照组(不用药)、慢性组(肌肉注射水杨酸钠175mg/kg,2次/天,连用14天后处死观察)、急性组(一次肌肉注射水杨酸钠400mg/kg后处死观察)、恢复组(水杨酸钠用量及用法同慢性组,停药14天后处死观察),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各组大鼠耳蜗内KCC1~4mRNA表达情况。结果KCC1~4mRNA在正常成年大鼠耳蜗中均有表达;在对照组及水杨酸钠作用后大鼠耳蜗KCC1~4mRNA表达均有变化,急性组KCC1mRNA、慢性组和恢复组KCC2mRNA、恢复组KCC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KCC2mRNA、急性组、慢性组和恢复组KCC3mRNA以及急性组、慢性组KCC4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CC1~4mRNA在正常大鼠耳蜗中均有表达,提示其可能共同参与耳蜗内淋巴液Cl-浓度的维持;在水杨酸钠作用后KCC1~4mRNA表达的不同变化,破坏了耳蜗内淋巴液Cl-浓度平衡,影响外毛细胞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协同转运体 水杨酸钠 外毛细胞能动性 PCR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物协同转运蛋白KCC2在正常大鼠内耳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晓军 黄治物 +2 位作者 杨琨 肖伯奎 黄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氯化物协同转运蛋白KCC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在内耳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用免疫荧光素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方法检测KCC2在正常大鼠内耳的分布,荧光素标记阳性部位揭示大鼠耳蜗内KCC2的分布情况。结果K... 目的研究氯化物协同转运蛋白KCC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2)在内耳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用免疫荧光素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方法检测KCC2在正常大鼠内耳的分布,荧光素标记阳性部位揭示大鼠耳蜗内KCC2的分布情况。结果KCC2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耳蜗的盖膜、柯蒂器、螺旋神经节细胞以及前庭壶腹嵴顶部的毛细胞,耳蜗螺旋韧带及血管纹上KCC2为弱阳性表达。结论在正常大鼠的内耳中,KCC2在耳蜗和前庭中有表达,提示KCC2可能通过对K+、Cl-转运的控制,配合其它的离子通道共同维持淋巴液中K+、Cl-的离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C2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在人工耳蜗调试中的应用
5
作者 银力 曹永茂 +5 位作者 屠文河 姚松林 龙墨 刘莎 刘博 许时昂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应用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获得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反应阈值(T值)。方法对5例植入诺尔康CS-10A型人工耳蜗者(植入时年龄12~18个月,平均15±2.55个月)分别于开机后1、3、6、9个月进行调试(每例4次),应用多媒体视... 目的应用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获得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反应阈值(T值)。方法对5例植入诺尔康CS-10A型人工耳蜗者(植入时年龄12~18个月,平均15±2.55个月)分别于开机后1、3、6、9个月进行调试(每例4次),应用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获得T值,并在开机后3、6、9、12个月通过助听听阈测试及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问卷量表(IT—MAIS)进行评估。结果20次调试均成功获得了T值,5例受试者各次评估的助听听阈在30~50dBHL之间,平均为38.03±4.72dBHL;IT—MAIS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开机后12个月的平均得分为36.2±2.95分(满分为40分)。结论通过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得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反应阈值并满足日常听声需求,可推广应用至小儿行为听力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视觉强化测听 人工耳蜗 小儿行为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手法治疗对肌紧张性发声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章薇(摘译) 徐洁洁(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9-400,共2页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le tension dysphonia,MTD)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喉周围肌肉组织功能亢进导致喉头位置的变化,而垂直方向的改变(喉体上移)可造成声带振动方式的变化,引起嗓音异常。喉部手法治疗(1aryngeal manual therapy,LMT)是通过...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le tension dysphonia,MTD)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喉周围肌肉组织功能亢进导致喉头位置的变化,而垂直方向的改变(喉体上移)可造成声带振动方式的变化,引起嗓音异常。喉部手法治疗(1aryngeal manual therapy,LMT)是通过按摩、搓揉、拉伸功能亢进的喉周围肌肉组织使其松弛,降低喉体,从而缓解发声障碍。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嗓音声学分析及声道不适症状(vocal tract discomfort,VTD)量表评估喉部手法治疗对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声障碍 肌紧张性 手法治疗 治疗效果 喉部 周围肌肉组织 嗓音声学分析 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大鼠ABR及下丘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莎 华清泉 +2 位作者 杨琨 肖伯奎 张志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6只。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mg/kg,2次/天,连续28天... 目的观察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下丘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6只。水杨酸钠组肌肉注射10%水杨酸钠175mg/kg,2次/天,连续28天;生理盐水组每天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造模结束后,使用美国TDT系统对三组大鼠进行ABR反应阈及波Ⅲ潜伏期检测,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取脑,剥离下丘。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GAD6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水杨酸钠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ABR反应阈分别为61.67±4.08、33.33±2.58、35.83±2.04dB SPL,波Ⅲ潜伏期分别为3.97±0.28、3.51±0.11、3.52±0.09ms。水杨酸钠组较生理盐水组、对照组ABR反应阈明显升高,波Ⅲ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水杨酸钠组下丘GAD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P<0.01),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下丘GAD67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可导致大鼠下丘GAD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AD67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作为一种负反馈以代偿去抑制所引起的兴奋与抑制的失衡状态,促进抑制性效应的产生,该蛋白表达的改变极有可能作为机体对水杨酸钠耳毒性的抑制性代偿反应和调节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听性脑干反应 谷氨酸脱羧酶-67 下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