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疾病外科治疗联盟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赖伊杰 孙伯民 陆林 王高华 王伟 张建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5-402,共18页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双相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物质使用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临床上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规范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旨在为从事精神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工作人员制定外科治疗技术应用的专业标准,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精神病学 神经调控 专家共识 难治性精神疾病 强迫症 抑郁症 抽动症 双相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物质使用相关障碍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治
2
作者 李宸辉 王高华 易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18,共5页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多元的行动主体责任归属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适应证、禁忌证范围认定及知情同意权的认定风险以及分配公平公正风险。临床实践中病因理论...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多元的行动主体责任归属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适应证、禁忌证范围认定及知情同意权的认定风险以及分配公平公正风险。临床实践中病因理论的确定性不断被证实、临床实践诊疗程序逐步规范、知情同意权日益明确,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伦理风险逐步得到改善。提出通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认知水平;明确各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分工协作调配资源,完善服务模式;加强相关领域制度建设与落实等防治路径来规避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疾病 神经环路 立体定向技术 功能性神经外科 伦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脑源性细胞外囊泡作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监测标志物的前景与展望
3
作者 谢新晖 徐淑娴 刘忠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4-1089,共6页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组源自内体系统或从细胞质膜脱落的膜质结构。EV可以携带一组异质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来源细胞的膜受体。EV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可以通过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将来自脑的EV(BDEV)从外周血中提取出来。由于BDEV携带了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使得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工具。该文综述BDEV成为神经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及将其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指标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脑源性细胞外囊泡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精神疾病 生物标志物 药物疗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一瑾 刘君 +3 位作者 王高华 程自立 臧德馨 王惠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对 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45名健康人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 ,并检测其空腹血浆胰岛素、C肽的浓度。结果 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 3h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的差异无显著性 ,病例组餐...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法 对 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 45名健康人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 ,并检测其空腹血浆胰岛素、C肽的浓度。结果 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 3h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的差异无显著性 ,病例组餐后 1h血糖值 [( 7 89± 1 77)mmol/L]、2h的血糖值 [( 6 2 4± 1 14 )mmol/L]、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 (AUC) [( 18 2 4± 2 76)mmol/(L·h) ]比对照组 [分别为 ( 6 5 4± 1 84)mmol/L ,( 5 88± 2 78)mmol/L ,( 15 86± 1 93 )mmol/L/h ,P分别小于 0 .0 1、0 .0 5、0 0 1]要大 ;组间糖耐量减退 (IG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 χ2 =0 5 84,P >0 0 5 ) ;偏执型患者组与青春型患者组间的空腹血糖、2h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 (t=1 476,P均大于 0 0 5 ) ;发生IGT的病例组与未发生IGT病例组组间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及 4个分量表分值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P均大于 0 0 5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糖代谢 糖耐量试验 血浆 胰岛素 C肽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护士WHOQOL-100调查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高华 黄永兰 臧德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护士群体生活质量的特点。方法 :抽取武汉市某综合医院的护士 5 74人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with 10 0questions ,WHOQOL -10 0 )进行评估。结果 :与常模相比 :除生... 目的 :研究不同护士群体生活质量的特点。方法 :抽取武汉市某综合医院的护士 5 74人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with 10 0questions ,WHOQOL -10 0 )进行评估。结果 :与常模相比 :除生理部分和社会关系部分 ,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休闲娱乐 2个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它 4个部分和 2 2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疼痛不适、睡眠休息、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生活、环境条件 5个方面低于常模 ,其余高于常模 (p <0 0 5 )。不同科室护士之间的疼痛不适、消极感受、行动能力、医疗服务及经济来源与社会保障 5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 ;不同年龄段护士在心理方面、积极感受、身材与相貌、行为能力、工作能力社会关系方面、社会帮助、住房环境、休闲娱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士的生活质量高于普通人群 ;五官、神经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生活质量 WHOQOL-100 综合医院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抑郁症状评定工具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浩 张鸿燕 +7 位作者 肖卫东 刘琦 王刚 陈景旭 杨甫德 王高华 王晓萍 张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0-575,共6页
目的:比较5种临床常用的抑郁症状评定工具,以发现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最佳选择。方法:在国内4家精神卫生机构入组10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入组和抑郁症状评估由两位精神科医生分别独立完成。使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 目的:比较5种临床常用的抑郁症状评定工具,以发现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最佳选择。方法:在国内4家精神卫生机构入组101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入组和抑郁症状评估由两位精神科医生分别独立完成。使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CDSS-C)、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抑郁分量表(PANSS-D)及抑郁条目(PANSS-G6)评估抑郁症状,使用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S)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评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各工具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定及诊断效度差异。结果:各抑郁症状评定工具相互之间相关性较高(r=0.62~0.84,均P〈0.05);HAMD-17、MARDS、PANSSD、PANSS-G6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CDSS-C的ROC曲线下面积(0.881、0.828、0.897、0.932vs.0.954,均P〈0.05);CDS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BAS、SAS得分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均r=0.08~0.18,均P〉0.05)。结论: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中文版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评定 量表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心理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惠玲 王高华 +1 位作者 罗小年 臧德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心理功能 测定 BPRS SANS SAPS ARB-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高华 陈振华 +2 位作者 王惠玲 王晓萍 杨德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 -Ⅱ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使用利培酮 ( 2 4例 )、氯氮平 ( 2 6例 )治疗期间进行 6个月的随访 ,观察利醅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 -Ⅱ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使用利培酮 ( 2 4例 )、氯氮平 ( 2 6例 )治疗期间进行 6个月的随访 ,观察利醅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发现 :1、利培酮组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和氯氮平组相似 ,对PANSS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组。 2、 6个月的治疗前后相比 ,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除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 ;氯氮平可以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没有明显改善。 3、 6个月后 ,利培酮组比氯氮平组相比 ,利培酮组与氯氮平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氯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该重视精神病院过错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小年 王高华 臧德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精神病院 过错认定 法学认识 医院责任 过错推定 精神病人 伤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阳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振华 王高华 +5 位作者 陈仁云 杨明华 霍云祥 王晓萍 王惠玲 梅红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探讨壮阳胶囊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设计对120例符合CCMD-3和DSM-Ⅳ诊断标准的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作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壮阳胶囊(n=60)或安慰... 目的:探讨壮阳胶囊治疗阴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设计对120例符合CCMD-3和DSM-Ⅳ诊断标准的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利培酮作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壮阳胶囊(n=60)或安慰剂(n=60),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评定量表(CG I),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壮阳胶囊加利培酮组的有效率为56.9%,安慰剂加利培酮组为36.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阳胶囊组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显著优越于安慰剂组(均P<0.05或0.01);在PP人群分析,壮阳胶囊组与安慰剂组比较,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FAS人群分析,壮阳胶囊对患者的副反应(TESS、AIMS、RSESE)及ECG的影响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阳胶囊能改善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其对患者的治疗过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 壮阳胶囊 认知功能WCST 利培酮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杜娟 宫璇 叶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健康教育效果、遵医行为及焦虑、抑郁发生率的评定。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显著...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健康教育效果、遵医行为及焦虑、抑郁发生率的评定。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低(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时间护理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易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降低了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遵医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护理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性分析
12
作者 侯皓 罗丹 +3 位作者 康丽君 马思梦 刘忠纯 杨冰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9-354,共6页
目的基于逆境和精神病理维度模型(dimensional model of adversity and psychopathology,DMAP)探索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方法收集970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资料,根据简版儿童期创伤问卷(chi... 目的基于逆境和精神病理维度模型(dimensional model of adversity and psychopathology,DMAP)探索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威胁型和剥夺型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方法收集970例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资料,根据简版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评分将患者分为无创伤组(426例)、仅威胁组(86例)、仅剥夺组(210例)、混合组(248例),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DAS)评估患者的认知歪曲情况,DAS得分大于所有受试者得分的上四分位数定义为高认知歪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威胁型和剥夺型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联。结果无创伤组、仅威胁组、仅剥夺组、混合组整体高认知歪曲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19.25%vs.30.23%vs.20.00%vs.35.89%,P<0.001),且各维度高认知歪曲比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威胁型创伤与整体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OR=2.031,P<0.001),且威胁型创伤与DAS中脆弱性(OR=1.709,P<0.001)、吸引与排斥(OR=2.088,P<0.001)、完美化(OR=2.321,P<0.001)、强制性(OR=1.765,P=0.001)、寻求赞许(OR=1.837,P<0.001)、依赖性(OR=1.554,P=0.006)、自主性态度(OR=1.864,P<0.001)等7个维度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剥夺型创伤仅与认知哲学维度高认知歪曲呈正关联(OR=1.495,P=0.015)。结论重性抑郁发作患者的儿童期创伤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紧密相关,威胁型创伤与整体及除认知哲学外的维度高认知歪曲正相关,而剥夺型创伤仅与认知哲学维度高认知歪曲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发作 抑郁情绪 儿童期创伤 功能失调性态度 认知歪曲 情感虐待 躯体虐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振华 白雪光 +3 位作者 王晓萍 章华 王高华 藏德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托吡酯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疗效 体重 给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受体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行为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代辉 王晓萍 +1 位作者 王高华 彭艳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8-620,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 (DA)受体D2 亚型基因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者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法对 6 6例海洛因依赖病人与 132例正常人D2 R基因的TaqIA多态性特征进行对照研究。以A型行为问卷 (TABPQ) [1] 测评海洛因依赖... 目的 :探讨多巴胺 (DA)受体D2 亚型基因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者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 -RFLP法对 6 6例海洛因依赖病人与 132例正常人D2 R基因的TaqIA多态性特征进行对照研究。以A型行为问卷 (TABPQ) [1] 测评海洛因依赖者的行为类型 ,与其TaqIA多态性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与正常对照组DRD2 基因的TaqI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携带A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0 6 1,后者携带A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0 31,P <0 0 5 ) ,携带A1等位基因更易形成海洛因依赖者 (比值比OR :3 47,P <0 0 5 )。各种行为类型的海洛因依赖者之间 ,基因型 (TaqIA多态性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多巴胺D2 受体基因的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相关连。多巴胺D2 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者成瘾性的形成可能相关。这种基因位点特征可能与其他候选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TaqI A型行为问卷 TABPQ 海洛因依赖 相关性 汉族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的心身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牛轶 程自立 +1 位作者 王高华 臧德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9-430,423,共3页
关键词 哮喘 心理社会因素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ST操作时脑活动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舒畅 王高华 +4 位作者 王惠玲 吴光耀 黄雄 孙骏谟 李秋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研究正常人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iscosincardsortingtest,WCST)时大脑的功能活动模式 ,探讨该测验中有关脑区的作用。方法 用 1 5T的磁共振成像仪和EPI扫描序列 ,以WCST为刺激任务 ,对 17名正常人...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研究正常人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iscosincardsortingtest,WCST)时大脑的功能活动模式 ,探讨该测验中有关脑区的作用。方法 用 1 5T的磁共振成像仪和EPI扫描序列 ,以WCST为刺激任务 ,对 17名正常人进行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观察脑激动区域。结果  13人成功完成研究。WCST的执行激活了一个复杂的大脑网络 ,激活主要分布在双侧前额叶 ,尤其是背外侧部。中央前回、前扣带回、Broca区、顶上小叶、视区、视觉联系皮质和下颞部皮质也激活 ,丘脑和小脑有部分区域激动。结论 WCST是有效反映额叶功能的认知测验 ,但也与其他脑区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 额叶 认知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玲 程自立 王高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 :探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测定了 40例银屑病患者及 3 8例正常对照组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 目的 :探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测定了 40例银屑病患者及 3 8例正常对照组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 ,A型行为评分 ,消极应付方式评分 ,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 ,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为银屑病的危险因素 ,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 :银屑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卫东 马永春 +6 位作者 邱德胜 王高华 王筱平 范学胜 高存友 甘景梨 徐乐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566,共2页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14.4%(97/675);单一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抑郁患者转躁率9.1%(36/396),单一服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的抑郁患者中转躁率22.8%(24/105),单一服用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NaSSA)米氮平的患者转躁率14.6%(6/41),单一服用三环抗抑郁药物(TCA)者转躁率27.2%(18/66)。以上组别转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42,P<0.01),而SSRI分别与SNRI、TCA之间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2=11.99,P<0.01;2=18.1,P<0.01)。任何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者转躁率36%(9/25),一种抗抑郁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者转躁率9.3%(4/43)。女性患者转躁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8%vs11.1%,2=4.62,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转躁,尤以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转躁 临床流行病学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的个性及生活事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强 邓长生 +1 位作者 王高华 成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个性 生活事件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征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丹 白雪光 +3 位作者 石淑华 张静 王凤 徐顺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索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病理行为学规律 ,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 (C PEP)操作手册 ,测评 98例孤独症儿童。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进展和次序异常 ,其中 90 %发... 目的 探索孤独症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病理行为学规律 ,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 (C PEP)操作手册 ,测评 98例孤独症儿童。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发育进展和次序异常 ,其中 90 %发育商小于 70 ,随年龄的增长 ,发育商有下降的趋势 ;语言质的障碍最突出 ,其次是人际关系和游戏、物品喜好的异常。结论 早期干预于 2~ 3岁为最佳期 ,于 4~ 6岁为希望期 ;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损害与有关的社会和交流问题相互关联 ,其中心理理论的损害起主导作用 ,心理理论的损害在先 ,异常社会关系的形成在后 ;感觉模式异常、感知觉能力落后应作为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症 心理发育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