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治
1
作者 李宸辉 王高华 易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18,共5页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多元的行动主体责任归属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适应证、禁忌证范围认定及知情同意权的认定风险以及分配公平公正风险。临床实践中病因理论...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多元的行动主体责任归属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适应证、禁忌证范围认定及知情同意权的认定风险以及分配公平公正风险。临床实践中病因理论的确定性不断被证实、临床实践诊疗程序逐步规范、知情同意权日益明确,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伦理风险逐步得到改善。提出通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认知水平;明确各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分工协作调配资源,完善服务模式;加强相关领域制度建设与落实等防治路径来规避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疾病 神经环路 立体定向技术 功能性神经外科 伦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余信远 易伟 +2 位作者 刘仁忠 简志宏 冯艳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8,234,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4-69岁,平均47.8岁;MRI扫描T2WI明显高信号和显著均质强化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该组患者均经改良翼点或眶颧翼点开颅,其中9例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6例经额颞硬膜下入路切除肿瘤,结果9例完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术后11例出现同侧第Ⅲ、Ⅳ、Ⅴ或Ⅵ颅神经麻痹,1例出现对侧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中颅窝底硬脑膜外入路是手术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较优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可使部分肿瘤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诊断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内听动脉的显微应用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峻 刘仁忠 +2 位作者 蔡强 舒凯 曾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IAA)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2具甲醛固定和3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在模拟手术条件下用各角度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观测内... 目的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IAA)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2具甲醛固定和3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在模拟手术条件下用各角度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观测内听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方向、毗邻关系和常见变异。结果所有标本均于双侧观察到内听动脉(100%),其中单干17侧(56.7%,17/30),双干9侧(30%,9/30),3干4侧(13.3%,4/30);其起始部的管径0.12~0.28mm,平均0.22±0.04mm;长度7.12~14.82mm,平均10.18±2.63mm。30侧中4侧内听动脉(13.3%,4/30)从基底动脉下段发出;26侧(86.7%,26/30)起自小脑前下动脉,其中17侧(65.4%,17/26)发起于小脑前下动脉袢顶附近,9侧(34.6%,9/26)由突入内耳道内的小脑前下动脉发出。所有标本的内听动脉发出后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进入内听道,22侧(73.3%,22/30)位于神经束前下,8侧(26.7%,8/30)位于神经束上方和后方,15例标本(100%)IAA在内听道末端均恒定分为前庭动脉、前庭蜗动脉和耳蜗动脉;通过内镜才能看清神经束腹侧的血管。结论内听动脉多位于面听神经前下方,手术显微镜无法直接窥及,联合应用手术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可观测内听动脉颅内段几乎所有行程和毗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 神经内镜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路姿态光纤导航的经鼻柔性手术机器人
4
作者 李天梁 朱永文 +3 位作者 李佳隽 王峻 孟伟 谭跃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861-2876,共16页
针对深腔狭小空间下传统经鼻手术操作灵巧性不足、术中入路导航信息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入路姿态光纤导航的经鼻柔性手术机器人。采用柔性球铰串联和销钉-滑槽配置,设计出兼具灵巧和抗扭扰动的柔性机械臂构型,结合几何分析和D-H参数法建... 针对深腔狭小空间下传统经鼻手术操作灵巧性不足、术中入路导航信息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入路姿态光纤导航的经鼻柔性手术机器人。采用柔性球铰串联和销钉-滑槽配置,设计出兼具灵巧和抗扭扰动的柔性机械臂构型,结合几何分析和D-H参数法建立了手术机器人正、逆运动学模型;通过在各柔性机械臂内间隔90°嵌入两路分布式光纤导航传感器,联合双目视觉和极限学习机提出的数据驱动的入路姿态光纤原位标定法,避免了传统离线标定导致的测量误差及基于微分几何理论获取其姿态方法中误差累积的问题,实现了手术机器人术中形位高精度自感知。实验结果表明:柔性机械臂的极限弯曲角度可达105°,弯曲角80°范围内容许负载为0.9 N;通过光纤导航,在自由和障碍物环境中,柔性机械臂末端最大位置预测误差分别为0.920 mm,1.635 mm,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入路姿态光纤导航的经鼻柔性手术机器人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导航 柔性手术机器人 极限学习机 位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与临床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5
作者 姚涛 田柏淋 +2 位作者 湛彦强 李斐 刘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88-319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临床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BMI、...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临床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BMI、血管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基线血压、空腹血糖等基线资料。根据患者BMI将患者分为4个体质量亚组:体质量过轻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以及肥胖组(BMI≥28 kg/m^2)。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发病后90 d临床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用逻辑回归分析BMI与临床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以及脑梗死病因分型等因素影响后,体质量过轻组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90 d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增加(OR=2.385,95%CI:1.042~5.454;P=0.039);肥胖组90 d预后不良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70,95%CI:0.261~1.248,P=0.160)。体质量过轻组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90 d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2.760,95%CI:1.073~7.098;P=0.035);肥胖组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90 d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49,95%CI:0.099~1.229,P=0.101)。结论体质量过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有着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体质量指数 肥胖 预后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龙 葛剑 +3 位作者 陈谦学 田道锋 刘宝辉 晏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Nim)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致KM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拮抗作用。方法 36只♂KM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0 mg·kg-1DBP组、2mg·kg-1Nim组及DBP+Nim组,实验周期28 d后,检测各组小鼠潜伏期,脑海马的钙调蛋白...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Nim)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致KM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拮抗作用。方法 36只♂KM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0 mg·kg-1DBP组、2mg·kg-1Nim组及DBP+Nim组,实验周期28 d后,检测各组小鼠潜伏期,脑海马的钙调蛋白(Ca M)、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 MKII)、蛋白激酶C(PKC)、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3、ERK1/2、p-ERK1/2水平,并通过观察HE、Nissl染色及TUNEL检测脑海马CA1区病理学变化。结果与50 mg·kg-1DBP组比较,DBP+Nim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改善,海马组织CA1病理学损伤及凋亡程度降低,PKC、Cyt C、caspase-3水平及p-ERK1/2表达量降低,Ca M、Ca MKII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DBP可影响Ca2+相关蛋白、上调p-ERK1/2表达,诱导KM小鼠脑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而Nim改善DBP所致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可拮抗胞内Ca2+浓度增加,降低DBP暴露后小鼠脑组织p-ERK1/2及caspase-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海马神经元 钙离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治疗脑梗死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邹瑛 田道锋 +1 位作者 孙艳蓉 宋金春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对三七总苷、巴曲酶、尿激酶、奥扎格雷等4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B、C、D 4组,分别应用三七总苷、巴曲酶、尿激酶、奥扎格雷等4种药物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4... 目的对三七总苷、巴曲酶、尿激酶、奥扎格雷等4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B、C、D 4组,分别应用三七总苷、巴曲酶、尿激酶、奥扎格雷等4种药物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4种方案成本分别为587.72,2 498.401,4 060.00和2 839.20元。有效率分别为61.54%,92.86%,96.30%和93.10%。在方案A的基础上每再获得1个单位效果,方案B、C、D所需追加的成本依次为61.01,99.89和71.34元。结论采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苷 巴曲酶 尿激酶 奥扎格雷 脑梗死 急性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艳 孙璇 +3 位作者 王雪芬 张银萍 朱郭婷 王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模式在降低医院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通过授权管理方法,明确被授权人职责,对被授权人进行授权管理培训。建立压疮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压疮质量控制及会诊制度,实时监控全院压疮情况并... 目的探讨授权管理模式在降低医院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通过授权管理方法,明确被授权人职责,对被授权人进行授权管理培训。建立压疮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压疮质量控制及会诊制度,实时监控全院压疮情况并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反馈。结果通过实施授权管理,医院压疮发生比例由2015年0.050%下降至2017年0.042%,2015~2017年24 h内压疮及时上报率、复核准确率、压疮防护处置正确率均逐年上升。结论授权管理模式能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提升压疮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伤口造口 皮肤损伤 授权管理 压疮上报率 压疮处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立权 沈恒 +4 位作者 陈谦学 冀保卫 刘宝辉 张申起 田道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48-556,共9页
目的制备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探讨其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更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Inaba法,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 目的制备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探讨其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更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Inaba法,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作用下,体外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征;分别以不同加热温度处理U251细胞,制备凋亡U251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3H-TdR掺入法和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率。结果在rmGM-CSF和rmIL-4作用下,小鼠骨髓来源细胞体外培养6~7d即可诱导出树突状细胞,经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证实细胞表面呈典型树突状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其表达特异性表面标记物CD11c,同时表达功能相关性抗原CD80、CD86和MHCⅡ。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确定热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为:44℃处理3h再常规培养12h,凋亡U251细胞可更好地负载树突状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在rmGM—CSF和rmIL-4作用下,经体外成功制备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可热诱导凋亡胶质瘤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于体外有效激发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肿瘤细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诱发 细胞凋亡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树突细胞 癌症疫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噪声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脑内记忆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剑 王勇 +1 位作者 陈谦学 王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噪声刺激下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脑内记忆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葛根素小、大剂量(100,200 mg·kg^(-1))组,每组8只。通过噪声连续刺激60 d建立慢性应激大鼠...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噪声刺激下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脑内记忆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葛根素小、大剂量(100,200 mg·kg^(-1))组,每组8只。通过噪声连续刺激60 d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采用糖水消耗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海马组织的记忆相关蛋白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葛根素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较缓慢,糖水消耗量下降;水迷宫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游泳总路程明显下降,TRPV1、PKC表达显著上调,p-CREB、BDNF表达显著下调(P<0.05)。葛根素小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目标象限游泳总路程有所上升,TRPV1、PKC表达显著下调,p-CREB、BDNF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长期噪声应激影响生长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葛根素可部分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海马记忆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慢性应激 脑海马 行为学 记忆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9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兴 刘仁忠 +1 位作者 简志宏 黄书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经CT和/或MR确诊为垂体腺瘤的9例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入路,不切除鼻中隔,以扩大蝶窦开口方式打开蝶窦前壁后打开鞍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显示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5...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经CT和/或MR确诊为垂体腺瘤的9例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入路,不切除鼻中隔,以扩大蝶窦开口方式打开蝶窦前壁后打开鞍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显示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5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前内分泌异常的所有5例患者术后激素检查正常。结论经蝶窦入路神经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照明好,能提供全景化视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窥镜 单鼻孔 经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USP10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智 阎红琳 +5 位作者 陈龙艳 田山 黄亚冰 古丽娟 熊晓星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0,USP10)及其mRNA在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表达失调的原因。方法选取99例人结直肠腺癌及8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USP10蛋白表达,并...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0,USP10)及其mRNA在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表达失调的原因。方法选取99例人结直肠腺癌及8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USP10蛋白表达,并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采用GEO数据库分析USP10 mRNA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出负性调控USP10蛋白表达的miRNA。采用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不同肠癌细胞系中USP10蛋白和miR-149的表达。结果 USP10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08%(59/83),明显高于肠腺癌组织(53.54%,53/99)(P=0.015)。USP10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无相关性(P>0.05)。USP10 mRNA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是正常肠黏膜组织的1.07~1.45倍,表明USP10蛋白表达下调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的miR-149与USP10 mRNA的3'UTR端具有高度保守的潜在结合位点,且肠癌细胞系中miR-149与USP10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USP10蛋白低水平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下调主要发生在转录后水平,miR-149高水平表达可能是负性调控USP10蛋白表达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腺癌 USP10 miR-149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继发癫痫患者的安全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红 张淑娣 黄彩菲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继发癫痫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38例颅脑损伤继发癫痫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自伤、跌倒等癫痫相关安全事件,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年,26例患者在家中能自...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继发癫痫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38例颅脑损伤继发癫痫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未发生自伤、跌倒等癫痫相关安全事件,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年,26例患者在家中能自觉施行安全护理,1年内癫痫复发6例,未发生跌倒、窒息等不良事件。结论对颅脑损伤继发癫痫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可有效预防癫痫复发,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继发癫痫 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癫痫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微侵袭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强 晏炳元 +1 位作者 周静 王国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侧裂微侵袭入路 手术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汪晖 刘靖 周红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0期768-769,共2页
对 6 9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 ,其中 4例并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3例并发脑血管痉挛 ,1例穿刺处绷带松散致穿刺部位血肿。其原因分别为机械刺激、凝血机制改变、血压急剧波动和术中肝素化、术后鱼精蛋白中和... 对 6 9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 ,其中 4例并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3例并发脑血管痉挛 ,1例穿刺处绷带松散致穿刺部位血肿。其原因分别为机械刺激、凝血机制改变、血压急剧波动和术中肝素化、术后鱼精蛋白中和不够及穿刺点压迫包扎欠佳等。经及时对症处理。治愈 4例 ,好转 2例 ,死亡 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红 董丽 张淑娣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和常规出院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脑出血复发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团队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脑出血出院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和常规出院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脑出血复发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内复发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遵医复查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团队教育可降低复发率,增强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康复期 自我管理团队 复发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胜 陈谦学 +1 位作者 徐海涛 王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切除率、预后因素和疗效。 方法 对 88例脑胶质瘤患者施行显微切除术。术后随访 1~ 10年 结果  88例全切除 5 5例 ,次全切除 18例 ,大部分切除 1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半年内存活 17例(19 3 % ) ,...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切除率、预后因素和疗效。 方法 对 88例脑胶质瘤患者施行显微切除术。术后随访 1~ 10年 结果  88例全切除 5 5例 ,次全切除 18例 ,大部分切除 1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半年内存活 17例(19 3 % ) ,1年存活 2 2例 (2 5 0 % ) ,2年存活 2 7例 (30 7% ) ,5年存活 14例 (15 9% ) ,10年存活 8例 (9 0 % )。 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满意、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脑胶质瘤 临床应用 预后 生存质量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林森 张红波 +3 位作者 陈谦学 孙彦辉 姬玉成 曾小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4年12月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HPC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采用额颞入路,1例... 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4年12月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HPC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采用额颞入路,1例额眶颧入路,1例额外侧入路。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600-2100 ml,平均1200 ml。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HPC,均接受普通放疗。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例,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动眼神经麻痹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神经康复理疗后改善。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4.8月,无神经系统转移及死亡。结论鞍区HPC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肿瘤易复发,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纯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析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6月本院脑出血患者9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48例,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48例,选择微创颅内血... 目的 探析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6月本院脑出血患者9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48例,仅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48例,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针灸方式实施康复治疗,同时2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8.69±1.10)分,对照组(15.64±1.55)分;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为(53.35±5.50)分、(28.64±3.38)分,对照组(43.66±5.84)分、(23.55±3.20)分;观察组治疗后无依赖、轻度、中度、重度依赖比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以减少死亡的发生,联合针灸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改善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针灸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红 李润兰 彭红梅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2期897-898,共2页
回顾性分析25例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治疗、诊断及其护理特点。采取合理补液加强气道护理,监测尿钠、尿量、尿比重、渗透压、电解质等指标,结果除1例死于继发性脑梗死外,24例低血钠症状好转,提示良好的专科护理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盐耗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