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6A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车彦佳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6-878,共3页
RNA修饰有多种不同方式,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内修饰。m6A修饰主要由3种类型的蛋白酶实现动态可逆调节,分别是m6A甲基化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结合蛋白。mRNA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酶... RNA修饰有多种不同方式,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内修饰。m6A修饰主要由3种类型的蛋白酶实现动态可逆调节,分别是m6A甲基化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结合蛋白。mRNA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酶促反应下发生甲基化,识别并结合于特异的RNA结合蛋白,通过去甲基酶恢复腺苷,以此实现对转录物的调控。近年来发现m6A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心血管疾病 甲基转移酶类 自噬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介导的血管损伤促进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琪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动脉瘤 夹层 肌细胞 平滑肌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伟 王志维 +3 位作者 夏军 周桢 胡锐 江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总结腔ca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左锁骨下动脉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2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左锁骨下动脉采取4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封闭31例、部分封闭25例、完全... 目的:总结腔ca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左锁骨下动脉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2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左锁骨下动脉采取4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封闭31例、部分封闭25例、完全封闭38例和完全封闭后杂交手术重建33例。结果:1例行腔内修复手术时突发心肌梗塞死亡。所有患者支架成功释放,夹层近端破口封闭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达100%,近端I型ca漏1例,患者均未出现急性颅内缺血表现和左上肢缺血坏死发生。110例患者随访6~58个月,复查主动脉CTA示人3-血管通畅无内漏,无脑部及左上肢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StanfordA型夹层开胸手术治愈。结论:应根据主动脉病变情况及双侧椎动脉发育差异采取个体化方式处理左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STANFORD B型夹层 腔内修复 左锁骨下动脉 血管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腹腔脏器灌注不良的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知朋 张敏 +4 位作者 王志维 胡小平 吴红兵 江万里 李博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011-4012,共2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发病凶险,在发病早期就极高的死亡率。RAD统计表明,急性AD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24h内死亡率达33%,48h内死亡率升至50%,2周内的死亡率高达75%。尽早手术是防止夹层破裂的最有效...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发病凶险,在发病早期就极高的死亡率。RAD统计表明,急性AD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24h内死亡率达33%,48h内死亡率升至50%,2周内的死亡率高达75%。尽早手术是防止夹层破裂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一些主动脉夹层相关并发症(脑卒中、腹腔脏器缺血等)制约了治疗的进行。当这些并发症存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 腹腔脏器 治疗 灌注不良 相关并发症 发病早期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知朋 王志维 +4 位作者 张敏 邓宏平 李博文 黄吉桢 江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71-3873,共3页
目的:介绍采用改良的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经验。方法:在传统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带气囊气管导管作为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避免解剖右心房和心包之间的粘连,将此技术用于13例患者,... 目的:介绍采用改良的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经验。方法:在传统经右胸三尖瓣置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带气囊气管导管作为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避免解剖右心房和心包之间的粘连,将此技术用于13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一般资料和术中、术后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换三尖瓣;平均住院时间(21.2±8.6)d,手术时间(4.3±1.4)h,体外循环时间(1.1±0.4)h,ICU滞留时间(4.1±2.7)d,呼吸机使用时间(69±58)h,术后24 h引流量(719±443)m L,输血(812±619)m L;二次开胸2例,肾替代治疗2例,人工肝1例;死亡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改良的二次三尖瓣置换术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反流 二次心脏手术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陶卫平 吴红兵 蒋振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13-3115,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24h...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3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原发肿瘤性质的不同行急诊放疗或化疗,同时辅以脱水、大剂量激素等,迅速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然后进行原发病治疗。结果:24h内症状缓解率为32.6%,72h总有效率为93.0%。2周内完全缓解率为23.3%,4周内完全缓解率为87.5%。1例患者无缓解,全组无死亡。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应首选对原发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能使肿瘤短时间内发生退缩,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病理诊断不明的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病情危急时可首选放疗,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敏方 周嫣 +1 位作者 陈世稳 方志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行口腔矫治器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4人,戴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口腔矫治器1~3个月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治疗疗效,对11项颅咽结构变化量与疗效行相... 目的:探讨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行口腔矫治器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4人,戴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口腔矫治器1~3个月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治疗疗效,对11项颅咽结构变化量与疗效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14例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均取得较好疗效,下气道间隙与低通气指数、舌背至腭平面距离与呼吸暂停指数、下颌平面角与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矫治器设计中下颌的移位应尽量减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量及舌背的下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X线头影测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连枷胸的救治与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71-71,共1页
通过对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护理总结,认为胸壁加压包扎、迅速建立有效通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胸壁外固定的护理和基础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连枷胸 救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烽 王志维 +2 位作者 吴红兵 任伟 吴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75-2179,共5页
目的总结不同杂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等相关指标。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5... 目的总结不同杂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等相关指标。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15±10.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2±4.6) min,呼吸机辅助呼吸(15±3.2) h,监护室治疗(33±0.8) h,术后住院(14±1.9) d,术后并发症3例,21例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避免了高风险的深低温停循环,甚至无需体外循环辅助,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主动脉夹层传统手术的很好补充,远期效果仍需大样本和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A型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迷走左椎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锐 王志维 +2 位作者 胡小平 吴红兵 胡知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3-1694,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中膜顺行或逆行剥离主动脉管壁,形成真假腔,一旦破裂几乎无生还的可能。其中以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AD)最为凶险,未经治疗的AAD患者,死亡率以每小时1%~2%递增[1],病死率极高,接...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中膜顺行或逆行剥离主动脉管壁,形成真假腔,一旦破裂几乎无生还的可能。其中以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AD)最为凶险,未经治疗的AAD患者,死亡率以每小时1%~2%递增[1],病死率极高,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方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左椎动脉 急性 手术中 动脉内膜 手术治疗 动脉管壁 A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石烽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中心收治因胸痛就诊入院的患者733例,根据最终诊断,将确诊AD患者328作为病例组,非AD患者40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中心收治因胸痛就诊入院的患者733例,根据最终诊断,将确诊AD患者328作为病例组,非AD患者40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方综合征、白塞病、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大动脉炎、吸烟、饮酒比例、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载脂蛋白A-Ⅰ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5.334,95%CI:3.757~7.574,P=0.000)、马方综合征(OR=4.681,95%CI:2.893~7.576,P=0.000)、主动脉瓣二叶畸形(OR=2.365,95%CI:1.476~3.812,P=0.000)、吸烟(OR=1.908,95%CI:1.164~3.126,P=0.010),载脂蛋白A-Ⅰ(OR=0.524,95%CI:0.320~0.859,P=0.010)和HDL-C(OR=0.187,95%CI:0.132~0.266,P=0.000)是AD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吸烟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载脂蛋白A-Ⅰ和HDL-C是AD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马凡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在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候金承 温景园 +2 位作者 刘雪凯 吴智勇 胡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4,共2页
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早期自然死亡率极高。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效果明确,但创伤巨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些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术创伤及围术期病死率明显下降[1]... 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早期自然死亡率极高。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效果明确,但创伤巨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些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广泛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术创伤及围术期病死率明显下降[1]。但部分复杂病例的TEVAR,比如部位复杂(累及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和形态学复杂(短瘤颈、弓型不佳、迷走锁骨下、右弓右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打印 三维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烽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33,共3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表现为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涌入中膜内,使中膜分离,沿长轴撕裂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前期研究发现,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AD发病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表现为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涌入中膜内,使中膜分离,沿长轴撕裂主动脉形成真假两腔。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前期研究发现,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AD发病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IFN-γ作为炎性因子能够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1-2]。MMP-9可以破坏主动脉壁正常结构,引起主动脉扩张及破裂,导致AD发生[3-4]。现对IFN-γ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破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肌细胞 平滑肌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顺 王志维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42,共8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骨髓来源的一类异质性细胞群,最早在肿瘤中被发现,能够抑制T细胞的功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器官移植领域,MDSC对宿主的免疫功能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对移植器官发...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骨髓来源的一类异质性细胞群,最早在肿瘤中被发现,能够抑制T细胞的功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器官移植领域,MDSC对宿主的免疫功能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对移植器官发挥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的新靶点。本文就MDSC的生物学特性和MDS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移植免疫 调节性T细胞(Treg)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uin家族与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笑涵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3-885,共3页
Sirtuin家族(SIRT)1-7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的脱酰基酶类,通过去乙酰化酶活性以及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来调控细胞表型、细胞凋亡、细胞衰老、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过程。多项... Sirtuin家族(SIRT)1-7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的脱酰基酶类,通过去乙酰化酶活性以及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来调控细胞表型、细胞凋亡、细胞衰老、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过程。多项研究表明,SIRT具有主动脉保护作用。本研究现就SIRT与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的关系作一综述,介绍SIRT与血管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衰老和凋亡、VSMC表型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等5种机制的联系,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 主动脉 血管中膜 氧化性应激 平滑 血管 细胞外基质 动脉瘤 夹层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供心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16
作者 袁顺 王志维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1,共7页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技术逐步成熟、免疫抑制药广泛使用以及器官分配系统完善,供心来源不足已成为制约临床心脏移植发展的瓶颈,如何扩大供心来源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技术的应用,移植界就如何扩大供心来... 随着心脏移植手术技术逐步成熟、免疫抑制药广泛使用以及器官分配系统完善,供心来源不足已成为制约临床心脏移植发展的瓶颈,如何扩大供心来源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技术的应用,移植界就如何扩大供心来源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已逐步实现临床转化,推动了临床心脏移植的发展。因此,本文就扩大供心来源的最新技术及策略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器官保存技术、边缘供心使用、异种移植、人工心脏以及生物人工心脏在缓解供心短缺中的作用,概述扩大供心来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以期为临床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力衰竭 供者短缺 器官保存 边缘供心 异种移植 人工心脏 生物人工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在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远洋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8-1400,共3页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一种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在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主要表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主动脉血管壁扩张或膨出,超过正常直径1.5倍以上[1]。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均有可能导...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一种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在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主要表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主动脉血管壁扩张或膨出,超过正常直径1.5倍以上[1]。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均有可能导致AA的发生发展,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VSMC)凋亡、主动脉中膜退行性病变一直被认为是AA发生的主要病理标志[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反应因子,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3]。近年研究表明,STAT3及其相关信号转导参与调控VSMC的增殖凋亡及表型转化,进而参与AA的发生发展,现就STAT3对AA调控机制以及STAT3抑制剂对AA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信号转导 STAT3转录因子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