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双剂与单剂巴利昔单抗用于肾移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邱涛 周江桥 +2 位作者 刘修恒 陈志远 葛名欢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比较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与单剂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121例患者。按接受巴利昔单抗的方式分为两组。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组(... 目的比较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与单剂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121例患者。按接受巴利昔单抗的方式分为两组。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组(双剂组),53例,按产品说明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4日静脉注射巴利昔单抗20 mg;单剂巴利昔单抗组(单剂组),68例,术前应用巴利昔单抗20 mg。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和人、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第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均为P<0.05),同时与单剂组相比,双剂组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受抑制(均为P<0.05);与术后第5日相比,术后第1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但仍较术前明显降低(CD3、CD4、Ig M、Ig A),部分指标显示持续抑制水平,较术后第5日仍持续下降(CD8、Ig G)。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DGF发生率分别为8%、7%,随访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2%,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1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4%、98%,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9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中应用单剂或双剂巴利昔单抗同样有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相当。围手术期检测免疫功能可以有效指导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巴利昔单抗 免疫诱导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叶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
2
作者 黄华 朱杰夫 +1 位作者 夏瑶 宋志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0,共11页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R)对叶酸(FA)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FA(250 mg/kg)建立小鼠AKI模型。(1)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20~25 g)随机分为4组(n=5):假手术(sham)+自由饮食(AL)组、FA+AL组、sham+CR组...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CR)对叶酸(FA)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FA(250 mg/kg)建立小鼠AKI模型。(1)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20~25 g)随机分为4组(n=5):假手术(sham)+自由饮食(AL)组、FA+AL组、sham+CR组和FA+CR组。其中,CR组小鼠提前2周开始限时喂食(每天进食时间3.5 h),每日饮食摄入量为正常水平的66%,AL组小鼠自由饮食,所有动物自由饮水。检测体质量变化。(2)取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5):对照组、A769662组、FA组和FA+A769662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A769662(30 mg/kg)在FA造模前3 d开始干预。(3)肾小管细胞特异性AMPK基因敲除(RT-AMPKCKO)小鼠的造模方法与C57BL/6J雄性小鼠一致。所有小鼠造模48 h后留取血标本及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p-AMPK、AMPK及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周后,CR组小鼠体重较AL组显著下降,p-AMPK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FA+AL组相比,FA+CR及FA+A769662组小鼠SCr和BUN水平显著降低;肾损伤分子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同时,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4(FACL4)和4-羟基壬烯醛显著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恢复;MDA含量降低,GSH/GSSG比值升高(均P<0.05)。(3)RT-AMPK-CKO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FA诱导的AKI模型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FA+CR模型中,RT-AMPK-CKO小鼠未能表现出肾脏保护效应,表现为脂质过氧化加剧、MDA含量增加和GSH/GSSG比值显著降低(P<0.05)。此外,CR诱导的FACL4下调和GPX4上调在RT-AMPK-CKO小鼠中显著被逆转(P<0.05)。结论:CR通过活化AMPK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FA诱导的小鼠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铁死亡 叶酸 急性肾损伤 AMP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杰夫 师朗 +2 位作者 宋志霞 查宏楚 吴雄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9-756,共8页
目的探讨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9只,分别于术后4、24、72 h取3只受体小鼠的移植肾,进行GDF家族转录组学分析,检测各组肾组织GDF15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在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9只,分别于术后4、24、72 h取3只受体小鼠的移植肾,进行GDF家族转录组学分析,检测各组肾组织GDF15的表达情况。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5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5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0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假手术组、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假手术组、GDF15敲除移植组,于术后72 h提取血清及肾组织样本,对比各组肾功能、肾小管损伤情况、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选取野生型供体小鼠9只,GDF15敲除型供体小鼠9只,野生型受体小鼠18只,根据实验方案将小鼠分为野生型移植组、GDF15敲除移植组,观察肾移植术后两组生存率。结果GDF15是移植肾转录组学中上调最多的GDF家族基因,主要在肾小管中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小鼠肾功能下降;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均为P<0.05)。野生型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87.6%,GDF15敲除移植组小鼠术后1周生存率为41.8%。GDF15敲除移植组肾损伤分子(KIM)-1表达增多,肾小管损伤评分更高。野生型移植组肾小管可见溶解或坏死,髓外和皮质中可见管型形成,而GDF15敲除移植组肾小管坏死及管型更加明显。移植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F4/80表达增多,且GDF15敲除移植组炎症细胞浸润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与野生型移植组比较,GDF15敲除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多;GDF15敲除移植组肾组织中TLR4和NF-κB表达较野生型移植组增多。结论GDF15可减轻移植肾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与分化因子(GDF)15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症因子 炎症细胞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穿刺活组织检查分类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哈力努尔·沙德克江 董瑾 +1 位作者 吴雄飞 朱杰夫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以排除亚临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因患者意愿等原因,程序性活检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指示性活检是现今主要的活检方式。目前指示性活检穿刺指征、程序性活检穿刺时机及必要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分类、基于活检的组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协助临床进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高移植肾和受者的良好存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指示性活检 程序性活检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急性肾小管坏死 亚临床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嘌醇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忠宝 周江桥 +3 位作者 邱涛 马枭雄 陈志远 刘修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别嘌醇预处理组(APC组),每组8只。手术前2周开始,向APC组大鼠腹腔注射别嘌醇[50 mg/(kg·d...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别嘌醇预处理组(APC组),每组8只。手术前2周开始,向APC组大鼠腹腔注射别嘌醇[50 mg/(kg·d)],向S组及IR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预处理完成后S组切除右肾,IR组及APC组切除右肾并对左肾进行30 min缺血-再灌注处理。再灌注后24 h取血液标本,术后2周取肾脏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浆MDA与总SOD活性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及APC组大鼠BUN、Scr、血浆MDA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浆SOD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APC组BUN、Scr、血浆MDA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S组比较,IR组与APC组肾组织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APC组明显低于IR组(均为P<0.05)。与S组比较,IR组与APC组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但APC组明显高于IR组(均为P<0.05)。光镜下,S组大鼠肾组织结构完整,形态正常;IR组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大量坏死,间质水肿明显,其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APC组肾小管管腔轻度扩张,肾间质未见明显水肿,间质内少量淋巴细胞浸润。TUNEL染色结果显示,S组、IR组和APC组的肾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1.7)%、(32.8±8.9)%、(12.6±3.4)%(均为P<0.05)。结论别嘌醇预处理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肾脏IRI,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别嘌醇 细胞凋亡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天宇 周江桥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线粒体自噬是机体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防御性过程,对维持细胞生存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线粒体自噬阈值较低,当处在能量耗竭、缺血、缺氧等环境中时,线粒体自噬可被激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 线粒体自噬是机体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的防御性过程,对维持细胞生存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线粒体自噬阈值较低,当处在能量耗竭、缺血、缺氧等环境中时,线粒体自噬可被激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IRI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自噬和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概述、线粒体自噬在肾IRI中的作用以及线粒体自噬的调控进行综述,为临床中防治肾IR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线粒体 自噬 氧化应激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