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方长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与解放前译介外国文学相比,具有三大现代性特征:一是译介目的不在审美形式的输入,而在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上;二是译介对外国文学的读解,服务于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现...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与解放前译介外国文学相比,具有三大现代性特征:一是译介目的不在审美形式的输入,而在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上;二是译介对外国文学的读解,服务于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现代性工程,忽视了作品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文化启蒙主题;三是译介国家地区的多元性与译介作品类型的单一性,即主要译介了那些与17年社会主义现代性精神相一致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建国后 文学译介 社会主义现代性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发展与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方长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73,共3页
本文认为创造社作家受《苦闷的象征》的影响,走出了狭隘的“自我表现”说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误区,确立起了为人生与为艺术相统一的文学观,拓宽了五四文学“自我表现”的空间。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发展情势 创造社 《苦闷的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书与妇女文学 被引量:8
3
作者 宫哲兵 刘自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女书是普通农村妇女创造、掌握的一种文字工具。运用这种工具 ,她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感情 ,形成了江永县道县历史上女性文学最繁荣的一个时期。
关键词 女书 女性文学 民间文学 女巾 女婚 女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方长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近代文学“国家”话语向现代文学“人”的话语的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影响密切相关。白桦派提出的关于个人与“人类”互动、统一的观点 ,强调了个人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这种观点为五四作家所接受 ,促使他们自觉背离近代“国... 近代文学“国家”话语向现代文学“人”的话语的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影响密切相关。白桦派提出的关于个人与“人类”互动、统一的观点 ,强调了个人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这种观点为五四作家所接受 ,促使他们自觉背离近代“国家”文学模式 ,将叙事重心与目的由“国家”话语转向“人”的话语。五四作家对日本白桦派的个人与“人类”关系原则的叙写 ,是从中国五四语境出发的一种创造性改写 ,这种改写赋予了五四文学较之于日本白桦派文学更为丰富、深刻的现代人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人"的话语 转型 白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人”: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宝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4,共7页
五四时期的Humanism思想将“人”抬到了中心位置。“人的文学”一度成为时代的呼唤。就中国现代文学孕育、成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新文学的指导思想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传统 :陈独秀的受传统思想制约的人道主义 ,胡适的西方文艺复兴... 五四时期的Humanism思想将“人”抬到了中心位置。“人的文学”一度成为时代的呼唤。就中国现代文学孕育、成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 ,新文学的指导思想至少有三个明显的传统 :陈独秀的受传统思想制约的人道主义 ,胡适的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文学观 ,周作人的夹杂非理性主义色彩的人本主义文学观。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认识“人的文学”的路径 ,乃是当今文学创作突围重大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陈独秀 胡适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接受的多重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翼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仅从一般道理上论说往往不能说明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因此,论者在本文中从话语、意象、意蕴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梳理,注意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同时,力图使理论的阐发与文学事例的分... 文学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仅从一般道理上论说往往不能说明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因此,论者在本文中从话语、意象、意蕴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梳理,注意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同时,力图使理论的阐发与文学事例的分析相结合,使文学接受的多个方面和层次呈现为一个有机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维度 话语 意象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天瑜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武汉早期现代化”可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级次展开讨论,即从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武汉早期现代化逐层辨析。现代化可区分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除西欧少数国家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后发外生型的,... “武汉早期现代化”可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级次展开讨论,即从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武汉早期现代化逐层辨析。现代化可区分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除西欧少数国家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都是后发外生型的,我国也不例外。从19世纪中叶以降,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坎坷。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早于内地多数城市,在全国处在中上级次,至19世纪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了解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对于建设武汉美好的未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早期现代化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以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经典的批评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简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简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经典 批评的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几组“二元对立”关系
9
作者 张荣翼 张卓群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本文从哲学的“二元对立”概念的重要性出发,将文学史面对的若干矛盾分述为两两相关的成对的系列,然后由对它们的分析、论述,发掘出文学史的内在的矛盾和结构。它包括:作品轴心/作者轴心,二者分别是重视作品和作者;影响线索/价值线索,... 本文从哲学的“二元对立”概念的重要性出发,将文学史面对的若干矛盾分述为两两相关的成对的系列,然后由对它们的分析、论述,发掘出文学史的内在的矛盾和结构。它包括:作品轴心/作者轴心,二者分别是重视作品和作者;影响线索/价值线索,二者分别是关注文史影响和本体价值;经典机制/创新机制,二者分别是强调文学秩序的建构和调整;美娱功能/自审功能,二者分别是文学价值的审美方面和思想方面。并认为,这些矛盾既是对撰史者的严峻挑战,也给了他们深入思考、进行一种思想创作的契机;反之,如果采取回避矛盾的做法,容易使文学史流于肤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二元对立 作品轴心 作者轴心 影响线索 价值线索 经典机制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顾延生 肖春娥 +1 位作者 章泽军 蔡述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7,共9页
中国南方的红土是晚新生代以来重要堆积物,为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为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作者对红土的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古气候学、生物学、磁学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 中国南方的红土是晚新生代以来重要堆积物,为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为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作者对红土的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古气候学、生物学、磁学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目前红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土 环境演化信息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实施途径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凯 鲁西奇 《热带地理》 2003年第1期71-74,79,共5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满足社会需要,以及旅游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环境保持良好循环发展;其战略实施的切入点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化与产业化;具体实施途径...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满足社会需要,以及旅游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环境保持良好循环发展;其战略实施的切入点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化与产业化;具体实施途径则是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众参与,并导入相应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 旅游资源 发展摸式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商与智商对比测试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平 龙玉川 +1 位作者 叶学良 张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9-309,共1页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Q)是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与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路,于1990年提出的。关于IQ与EQ的关系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是对此问题的一种初步尝试。
关键词 情商 智商 相关性分析 瑞文标准推理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西奇 潘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汉水下游岳口至汉川段河道在今河道之北,流经今天门横林、干驿与汉川田二河。这一河道在明清之际淤废,汉水主泓道迁移到今河道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汉水下游 历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爱与欲之间——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五种情爱书写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保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95,共5页
本文将上世纪 90年代小说文本中的情爱书写概括为扭曲的欲望书写、赤裸的欲望表达、真诚的精神逃避、无助的揽镜自恋、顺世的情爱合唱。认为五种截然不同的书写 ,表明了不同的写作群体诠释情爱时的截然不同的方式与角度 ,同时也寓示了... 本文将上世纪 90年代小说文本中的情爱书写概括为扭曲的欲望书写、赤裸的欲望表达、真诚的精神逃避、无助的揽镜自恋、顺世的情爱合唱。认为五种截然不同的书写 ,表明了不同的写作群体诠释情爱时的截然不同的方式与角度 ,同时也寓示了性别在文学话语中的潜在作用 ,而我们亦可从这种由作家的独语组成的众声喧哗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 情爱 表达模式 文学评论 池莉 张欣 王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期白话诗人的个性化写作——论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诗歌的精神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77,共7页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这几位主要的白话诗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创作倾向及其个性化的精神表现 ,更加深入地揭示初期白话新诗的精神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个人情感与文化理想的冲突在胡适的诗里最为突出 ,从中透视了一个先行...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这几位主要的白话诗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创作倾向及其个性化的精神表现 ,更加深入地揭示初期白话新诗的精神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个人情感与文化理想的冲突在胡适的诗里最为突出 ,从中透视了一个先行者灵魂的孤寂与无奈 ;刘半农以平民的姿态观照世界 ,其诗渗透着浓厚的人间情怀 ;周作人无力抵御外部世界苦难的侵袭而转向内在生命的玩味和咏叹 ,其诗表现了自我生命的悲哀和惊恐。尽管他们的创作还处于新诗的尝试阶段 ,在艺术形式上难免有些幼稚和不成熟 ,但在艺术精神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白话诗人 个性化写作 胡适 刘半农 周作人 文学研究 新诗 《蝴蝶》 现代文学 《尝试集》 《四月二十五夜》 《一颗星儿》 《过去的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原》:历史与道德的悖论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林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认为,《白鹿原》从家族宗法制的变迁透视现代史的演进,堪称新时期最有力度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但作者以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创作时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困惑:历史观与道德观的二难处境,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文化题材时力图揭示的... 本文认为,《白鹿原》从家族宗法制的变迁透视现代史的演进,堪称新时期最有力度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但作者以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创作时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困惑:历史观与道德观的二难处境,作者在处理宏大历史文化题材时力图揭示的历史文化必然性却又被一种旧的伦理道德观所消解,因此,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基本立意的阐述上表现出深刻矛盾。这与作者尚未从精神上真正走出“白鹿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历史 道德 悖论 家族制度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需要与合理性问题——探寻深化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彩和 赵士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4,共6页
需要与合理性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两个核心问题 ,是当今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课题。今天 ,它们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价值论研究所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与合理性问题的共同症结在于人们对需要的实质及合理性之理性理解的分歧。从实... 需要与合理性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两个核心问题 ,是当今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课题。今天 ,它们已成为进一步深化价值论研究所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与合理性问题的共同症结在于人们对需要的实质及合理性之理性理解的分歧。从实践观念的思维方式看 ,需要实质上是人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 ,具体而言即一定的主体为自身生存发展而与一定客体处于矛盾对立关系中的能动统一趋向。合理性之理性作为人们现实生活指导 ,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有认知、实践、评价等方面的内含。综合考察二者 ,我们便发现价值哲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合理需要问题的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实践 理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几个前提与方法问题 被引量:18
18
作者 欧阳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全球视野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晓芒 肖书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一个民族的神话 ,通常蕴含着民族性格的最深刻的萌芽 ,它一直影响和支配着民族精神后来的一切发展。本文试图对中国神话与日本、希腊、犹太神话在“创世纪”问题上的异同 。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希腊 犹太 神话 创世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远古感生神话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天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中国远古各族男性始祖都是感天而生,实际上都是感男神而生,这是中国先民对母系社会末期、父系社会早期本种族历史形象而神秘的描述。这些神话大体分为感龙而生和感卵而生两大类,而且感龙而生神话大体产生于西部,而感卵而生神话大体... 中国远古各族男性始祖都是感天而生,实际上都是感男神而生,这是中国先民对母系社会末期、父系社会早期本种族历史形象而神秘的描述。这些神话大体分为感龙而生和感卵而生两大类,而且感龙而生神话大体产生于西部,而感卵而生神话大体产生于东部,龙生神话较早而卵生神话较晚,这说明中华民族的主体大体由两大支构成,中华民族的龙凤崇拜,即应由此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天而生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龙生 卵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