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永明 陈小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共8页
基于信息产业通过规模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通过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解分析(SDA)及归因矩阵模型分析中国信息产业的增长动力及产业融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进口替代... 基于信息产业通过规模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通过投入产出系数、结构分解分析(SDA)及归因矩阵模型分析中国信息产业的增长动力及产业融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已经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进口替代有明显提升但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技术效应尚未产生明显作用;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加强;在微观产业层面上,各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系数呈现较大差异,且在观察期内存在较大波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度较高,工业部门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归因矩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升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永明 陈宏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Cobb-Douglas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使用FGLS模型对FDI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FDI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制造业FDI始终持正向促进产业升级,但随... 在Cobb-Douglas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使用FGLS模型对FDI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FDI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制造业FDI始终持正向促进产业升级,但随着技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FDI可能会抑制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制造业服务化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的崛起与协调发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范和生 朱翔 黄永明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8,共7页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作出重要部署,这为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区要遵循绿色发展的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作出重要部署,这为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指明了方向.中部地区要遵循绿色发展的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水平、完善民生工作为基石,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因此,中部地区要准确理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科学分析其制约瓶颈,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寻找制造业发展的突破路径,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崛起 协调发展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贸易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永明 陈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20,共9页
本文基于WIOD、UNCTAD数据库,以8种污染物作为污染排放指标,构建了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环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并测算了中国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量及双边贸易污染转移量,继而引入贸易污染条件分析双边贸易对中国及其贸... 本文基于WIOD、UNCTAD数据库,以8种污染物作为污染排放指标,构建了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环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并测算了中国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量及双边贸易污染转移量,继而引入贸易污染条件分析双边贸易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观察期(2000—2011年)内均为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国,且贸易隐含碳净出口量先升后降,而贸易隐含其他污染物净出口量却逐年递增。2011年中国基于生产端核算污染排放总量达685.69亿t,基于消费端核算污染排放量为635.50亿t,贸易隐含污染净出口总量达50.19亿t;双边贸易污染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2011年美国、欧盟、日本通过贸易向中国分别净转移污染物总量分别达到26 464.48万t、40 837.45万t、8 001.19万t,但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并不存在单向污染转移关系。中美、中欧、中日之间的贸易污染条件介于0.95~61.89之间,即双边贸易在恶化中国环境的同时对促进美国、欧盟、日本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污染条件介于0.40~6.41之间,因而双边贸易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环境影响并不确定。中国与任何伙伴国之间采掘业、电力煤气供应业等行业的贸易均严重增加了国内污染物排放。意味着:一方面,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等政策已改善了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但未对贸易隐含其他污染物排放产生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不仅需要提高资源密集行业生产技术绿色化程度,更要严格控制这类行业的进出口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O模型 贸易隐含污染 贸易污染转移 污染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IM的经济系统关联型损失评估——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永明 陈晨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2-1159,共8页
着眼于国民经济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细致准确地评估疫情影响,对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测算中国42部门对疫情冲击的敏感性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分析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各部... 着眼于国民经济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细致准确地评估疫情影响,对疫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动态非正常程度投入产出模型(DIIM)测算中国42部门对疫情冲击的敏感性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分析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各部门基于相互依赖性和恢复力特征的非正常程度波动差异明显;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等部门受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影响更显著,显示出疫情经济损失的延迟性特点;在乐观、中性和悲观3种预期下,在疫情发生后330天节点,各部门累计经济损失分别为16.40、17.51和19.08万亿元。研究为量化分析疫情影响提供了一种视角,并补充了各行业经济损失的详细信息。在应对此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经济系统所受影响程度和阶段性特征分类别分重点地对关键部门进行帮扶,以加快经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非正常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设施结构、空间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永明 陈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4,共9页
本文将基础设施区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 本文将基础设施区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无论是经济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交互项是负向的抑制作用,说明基础设施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适度性影响,而且对邻近地区总体是抑制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适度和在更大区域范围进行资源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结构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永明 潘安琪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8,共8页
美国再工业化不是回归低端制造业产业链,而是对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产业链进行优化和重构,构建制造业产业链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秩序。我们采用中国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面板数据,结合基于贸易附加值的GVC地位指数,纳入中美... 美国再工业化不是回归低端制造业产业链,而是对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产业链进行优化和重构,构建制造业产业链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秩序。我们采用中国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面板数据,结合基于贸易附加值的GVC地位指数,纳入中美贸易、R&D与美国再工业化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以混合追踪截面数据实证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制造业整体和不同要素密集水平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有积极影响;对中国不同要素密集水平的产业链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负面影响较大,但却有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再工业化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GVC地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