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政策内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敏友 倪瑶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131,共17页
海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要地。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任务,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海洋外... 海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要地。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任务,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坚强保证。新时代中国海洋外交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海洋治理的挑战,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相关思想、理念和政策是中国海洋领域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和平解决争端、管控危机风险、深化对话合作、引领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外交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权益 全球海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效应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子超 王子岚 贾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共8页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效应 省际交界地区 乡村旅游 岜沙苗族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洋基本法》框架下的政策进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德坤 江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共8页
2007年《海洋基本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实施海洋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在此框架下,日本于2008年、2013年接连制订了两期《海洋基本计划》,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海洋开发、安全保障、综合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日本综... 2007年《海洋基本法》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实施海洋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在此框架下,日本于2008年、2013年接连制订了两期《海洋基本计划》,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海洋开发、安全保障、综合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日本综合协调、统筹实施海洋政策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在《海洋基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日本的海洋政策呈现出更具进取性、扩张性及强硬性的发展趋势。可以认为,全面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和不断扩展海洋军事空间将是日本长期坚持的政策重点。日本海洋政策所具有的扩张性,有悖于以合作、共管为中心的海洋治理原则,且有损东亚海域的安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海洋政策 《海洋基本法》 《海洋基本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治理的全球化背景与中国参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章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9,共1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全球化的形势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承担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更多的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治理进程正愈发具有深刻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对北极治理而言,不同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全球化的形势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承担更为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更多的责任担当。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治理进程正愈发具有深刻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对北极治理而言,不同地域范围的国家其立场、选择与具体的治理事务权益等各不相同,中国在其中一定是合作者,也是积极的贡献者。中国对北极治理的积极参与,体现了中国对北极这一战略新疆域治理高地的高度关注。中国需要在北极治理进程中不断丰富自身所享有的北极权益内容,同时以务实的角色定位和参与策略不断拓宽自身在北极地区的现实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全球化 北极事务 北极权益 《中国的北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中国企业法律风险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11,共7页
企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施主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除开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亦将面临一系列法律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企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施主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除开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亦将面临一系列法律风险。防范和化解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准应对。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当在完善本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做好海外投资信息情报服务的同时,用好现存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区域性和双多边国际经济法律体系。从企业角度来说,应当加强"走出去",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变思维,实现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 走出去 法律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策略研究--以“阿鲁纳恰尔邦”的炮制和管理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关培凤 徐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印度炮制和管理"阿鲁纳恰尔邦"的实践表明,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的策略是以军事、行政以及外交三种手段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多层面与中国争夺争议地区的。在军事上以攻对守,积极蚕食中国领土;在行政上不断强化管控与开发;在外... 印度炮制和管理"阿鲁纳恰尔邦"的实践表明,印度处理对华边界争端的策略是以军事、行政以及外交三种手段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多层面与中国争夺争议地区的。在军事上以攻对守,积极蚕食中国领土;在行政上不断强化管控与开发;在外交上,从拒绝谈判发展为谈判与管控并重。鉴于此,中国在坚持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本立场的同时,也要做好军事斗争和法理斗争的准备,以便在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中赢得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鲁纳恰尔邦” 边界争端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海洋观及其对国际海洋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德坤 晋玉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9,140,共18页
新时代中国海洋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借鉴中外海洋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国际海洋政治演变规律,认真总结新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情怀。新海洋观高度重... 新时代中国海洋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借鉴中外海洋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国际海洋政治演变规律,认真总结新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情怀。新海洋观高度重视海洋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陆海统筹的思想,妥善处理海上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弘扬人海和谐的理念,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新海洋观的提出为中国海上维权和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国际海洋秩序重构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海洋观 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极海域权益分析--以国际海洋法为基点的考量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军 吴雷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共5页
北极地区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虽然是非北极国家,但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充分提供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权利依据,这主要包括航行权、科学研究权、海底使用权等。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我... 北极地区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虽然是非北极国家,但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充分提供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权利依据,这主要包括航行权、科学研究权、海底使用权等。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在北极海域的国际法权利,有助于有效维护和拓展我国北极活动空间,增强我国在国际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北极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斯瓦尔巴德条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法律边界与中国应策 被引量:5
9
作者 章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33,共8页
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理论争议点涵盖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是否拥有对他国船只特别是军用船只的"同意权"问题,以及有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联合国宪章》对应文本条款的阐释争论。同... 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理论争议点涵盖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是否拥有对他国船只特别是军用船只的"同意权"问题,以及有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联合国宪章》对应文本条款的阐释争论。同时,这一问题所引发的实践问题则包括与航行自由相对应的飞越自由问题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防空识别区问题、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科学研究问题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所享有的剩余权利问题。为此,处理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法律边界。基于自身海洋安全和发展需要,中国应对此问题持体系化且灵活性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航行自由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沿海国 剩余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渔业补贴谈判和海洋法的重叠性与兼容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敏友 严兴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71,共9页
国际渔业管理体系与WTO渔业补贴纪律的协调,面临互动性、合法性、实效性等问题。通过贸易手段对渔业补贴进行管控,被视为能够让WTO法和海洋法实现“双赢”的管理措施。立足现行国际渔业管理体系,结合WTO实践,探讨渔业补贴纪律在制定、... 国际渔业管理体系与WTO渔业补贴纪律的协调,面临互动性、合法性、实效性等问题。通过贸易手段对渔业补贴进行管控,被视为能够让WTO法和海洋法实现“双赢”的管理措施。立足现行国际渔业管理体系,结合WTO实践,探讨渔业补贴纪律在制定、实施与争端解决等环节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把握WTO渔业补贴谈判进程。基于我国国情与实践,洞悉各国提案背后的动机与法理,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海洋渔业资源贸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法 海洋法 渔业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区域现代化进程省思录
11
作者 董经胜 孟庆龙 唐利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共20页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区域现代化进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深刻影响着各自内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文化面貌,也在全球版图上勾勒出多元而复杂的互动图景。董经胜教授的《外部因素与拉丁美洲的现代...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区域现代化进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深刻影响着各自内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文化面貌,也在全球版图上勾勒出多元而复杂的互动图景。董经胜教授的《外部因素与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一文,以其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了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外部因素的复杂作用。文章认为,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内源性的现代化不同,拉丁美洲的现代化是在外部力量的冲击和推动下启动的,并且一直受到外部因素制约,是一种典型的外源性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面貌 外部因素 拉丁美洲 西欧国家 中国与世界 外部力量 全球化浪潮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羊凌玉 刘宇 +1 位作者 张静 周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523-11535,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在环境风险,有助于深化CCUS的研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0—2024年CCU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聚焦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进行述评。结果表明:(1)从发文量和学科类别来看,CCUS技术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上升,但研究主要聚焦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待丰富;(2)从研究国家来看,CCUS领域研究早期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关注逐渐增多,目前美国、中国和英国在CCUS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研究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从研究主题来看,英文文献对环境风险、公众接受度以及BECCS、DAC等衍生技术的关注较多,而中文文献关于CCUS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丰富;(4)从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来看,CCUS环境风险研究主要聚焦污染物排放和碳泄漏两方面,经济影响研究集中在成本核算、CCUS与低碳技术经济性比较以及政府支持对CCUS成本影响三方面,但目前文献以微观研究为主,宏观视角研究有待丰富。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CCUS技术及其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内在联系探讨,推动工程技术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结合与拓展,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综合评估框架,为推动我国工业与能源部门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与中国方案——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程时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参与国际海洋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和立场,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开放性的外延。当前,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国际海洋法律体系呈现出日趋“碎片化”和规则供需悖论的缺陷。并且,作为当代“海...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参与国际海洋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和立场,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开放性的外延。当前,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国际海洋法律体系呈现出日趋“碎片化”和规则供需悖论的缺陷。并且,作为当代“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现有规定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且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契合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变革的需要;同时,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变革亦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中国应在全球层面上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制度构建和规则创设;在区域层面上加快推动区域海洋合作机制的构建;同时,中国还应加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和价值推广,使之成为构建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海洋治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和适用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寒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0,I0003,I0004,共20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正式施行40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全面修订。本次修订是对该法中过往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调整,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我国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在总则方面正式引入风险预防原则,拓宽了法律域外适用的范围,创造性地完善了海洋生态保护和其他分则规定,并针对国际海洋治理的热点事件做出了合理的回应。但该法的适用依然需要更多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支持。总体来看,该法的修订为我国环境立法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成为我国倡导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 风险预防原则 法律域外适用 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强化北极安全合作的差异化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匡增军 蒋杰威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53,185,共23页
差异化策略是美国在北极投入战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与北极盟友合作分摊安全成本和安全风险的长期策略。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逐步深化对北极的战略认知,泛化“北极安全”概念,但由于国内各部门协调不足,美国北极战略在执行层面长期缺... 差异化策略是美国在北极投入战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与北极盟友合作分摊安全成本和安全风险的长期策略。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逐步深化对北极的战略认知,泛化“北极安全”概念,但由于国内各部门协调不足,美国北极战略在执行层面长期缺乏具体规划。随着北极安全合作出现新议题,美国既需要与北极盟友保持合作,保持在北极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同时,自身战略资源不足又使得美国不得不关注北极盟友的主要安全关切,以换取盟友的合作。由于北极安全不再局限于军事层面,经济、环境等问题在美国差异化策略的调整下也更多地受到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使北极原本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开展的低敏感度合作难以实现互信,也使不断升温的大国博弈长期化,这进一步制约北极实现和平、可持续治理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安全合作 北极治理 美国北极战略 差异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A公共政策目标例外条款的挑战与应对
16
作者 章成 陆雨彤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6,共12页
中国申请加入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允许缔约方基于“合法公共政策目标”采取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的措施,但该条款的模糊性可能导致规则滥用或适用不当的风险。根据该协定,援引例外条款需满足三重约束:其一,公共政策目标需要具... 中国申请加入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允许缔约方基于“合法公共政策目标”采取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的措施,但该条款的模糊性可能导致规则滥用或适用不当的风险。根据该协定,援引例外条款需满足三重约束:其一,公共政策目标需要具有正当性,仲裁者可能基于经验事实或协定体系判定目标是否正当;其二,限制措施须保持非歧视性,不得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变相限制;其三,限制性措施不超过实现目标所需的限度,此处DEPA的用词与其他协定类似条款中使用“必要的”(necessary)一词不同,可能降低了对措施必要性的审查强度。为应对潜在风险,中国在短期内需通过谈判明晰例外条款的审查标准与适用边界,增强对规则体系的适应性;在中长期内需构建系统性支持框架并强化国际合作,在保障数据主权与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深度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数据跨境流动 合法公共政策目标 例外条款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战略界关于“自由国际秩序”的讨论及其政策导向
17
作者 阮建平 秦子宁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9,155,156,共21页
随着国际力量消长的持续和西方内部矛盾的上升,美国战略界对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性质、危机及对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实派认为“自由国际秩序”源自美国的主导力量,其危机源自国际力量对比的逆转。据此,现实派主张根据实力变化调... 随着国际力量消长的持续和西方内部矛盾的上升,美国战略界对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性质、危机及对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实派认为“自由国际秩序”源自美国的主导力量,其危机源自国际力量对比的逆转。据此,现实派主张根据实力变化调整国际制度和地缘结构,扩展美国的联盟网络以制衡对手。自由派认为“自由国际秩序”源自自由价值,其危机源自外部修正主义大国和内部民粹主义的双重挑战,主张对内重振民主,压制民粹主义思潮,对外深化民主国家同盟,遏制修正主义国家。尽管存在各种争论,但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秩序,两派在重启大国战略竞争、重拾阵营对抗、重振国内基础的政策导向上殊途同归。在很大程度上说,美国战略界对“自由国际秩序”的讨论体现了美国对继续推行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政策意愿和能力的下降。特朗普的回归不仅冲击国际秩序的开放合作,还会加剧国际秩序中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但与此同时更增加了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略界 “自由国际秩序” 现实派 自由派 战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边疆省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子超 熊灵 王子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181,共10页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的中国陆地边疆九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以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为指标的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不论从哪个指标角度来看,旅游业的...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的中国陆地边疆九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以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为指标的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不论从哪个指标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都对陆地边疆地区整体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然而,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东北陆地边疆地区的互动效应显著,而西南和西北陆地边疆地区的互动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疆省份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互动效应 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北极政策的演进、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宁宁 周菲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3,79-80,共6页
在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北极事务参与意愿逐渐增强,于2013年10月发布《应对变化:英国的北极政策》,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北极政策基于快速变化的北极地缘政治及... 在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的时代背景下,英国的北极事务参与意愿逐渐增强,于2013年10月发布《应对变化:英国的北极政策》,成为第一个制定和颁布综合性北极政策文件的北极域外国家。英国北极政策基于快速变化的北极地缘政治及经济环境,在身份塑造、利益界定和路径选择等方面体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精湛的外交艺术,彰显了其渴望在北极事务中发挥大国影响力的政治志向。英国北极政策对同为北极域外国家和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谋划,创造性介入到北极治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北极政策 北极治理 北极域外国家 国家身份 中国北极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治理与中国参与——基于国际公共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丁煌 赵宁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4,共6页
国际公共品的供给状况反映了北极公共问题的治理程度。在当前的北极地缘政治环境下,国际公共品理论为我们研究北极公共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我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据。中国构建"国际公共品提供者"的身份... 国际公共品的供给状况反映了北极公共问题的治理程度。在当前的北极地缘政治环境下,国际公共品理论为我们研究北极公共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我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据。中国构建"国际公共品提供者"的身份,将是我国参与北极治理的一个重要路径,有助于消除北极国家的猜疑,维护我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公共品 外部性 北极治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