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张诗嘉 操小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128,共9页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该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检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该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检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验证土地政策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以武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型分布格局,多表现为H-H型和L-L型集聚,且随着时间推移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增强。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呈现“倒U”形趋势,过度扩张可能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与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倒U”形关系,某一用途的偏向性供给会降低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③土地政策在调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对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发挥正向作用。应统筹都市圈内城市协同发展,动态调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充分利用土地政策的正向调节作用,持续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 土地政策 高质量发展 空间计量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传清 邓和顺 夏启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0,共15页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 基于2015—2022年27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利用关键数字技术专利数据衡量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综合考虑“减污”与“降碳”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从绩效角度测算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表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融合水平等3个角度为切口,考察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②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数智融合来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水平;③基于城市类型、政策试点和地理区位进行异质性分析,数字技术创新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非低碳城市试点、智慧城市试点以及西部、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应重点关注: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拓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路径;强化数字技术应用,重塑能源结构;深化数实融合,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数智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地理区位特征,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协同效应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维持”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
3
作者 向博文 魏伟 徐高峰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4,共11页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具有高生成性兼具高波动性,既有研究考察了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但对于创新关系的维持/解除进程及其背后的高波动性机理尚待明晰。基于“生成–维持”视角,采用2001—2019年合作发明专利构建全国创新网络,探索其演化特征...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具有高生成性兼具高波动性,既有研究考察了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但对于创新关系的维持/解除进程及其背后的高波动性机理尚待明晰。基于“生成–维持”视角,采用2001—2019年合作发明专利构建全国创新网络,探索其演化特征,并采用可分离式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分别揭示创新关系的生成与维持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创新网络规模日趋扩大,空间格局由三角形向“菱形+十字”发育。维持进程呈现“上三角–全三角–菱形–菱形+十字”的演化路径;生成进程呈现与下一阶段维持进程类似格局,并由“北上深”主导转为以城市群为主体,反映出路径依赖效应;解除进程由生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以及中国东北、西南城市主导。②创新网络演化机制出现阶段性分异。聚集效应对创新关系由抑制转为促进,中介效应对创新关系由促进转为抑制;传递效应、GDP与创新水平、地理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对城市创新关系的促进作用持续下降。③创新关系生成与维持的演化机制具有差异性。经济规模和创新水平对于创新关系的维持作用基本失效,地理邻近性对于创新关系的生成作用下降,但是维持作用上升。本文增益于既有研究中对创新关系维持机制的探索不足,为提升创新网络的成长性、降低其波动性,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网络 动态网络分析 可分离式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STERGM)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200,共12页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机制路径等多角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机制路径等多角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受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地区差异;数字经济在直接影响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同时,还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分考虑空间特征,针对性设计工业低碳路径;挖掘数字应用场景,助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工业绿色低碳创新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碳生产率 空间效应 区域异质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人”理论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魏伟 潘雪晴 谢波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匹配的配置半径为:综合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设施为300~500m,文化休闲类设施为500~700m,提取出影响养老设施满意度的人居要素为道路密度、周边环境和设施质量,最终从"点、量、质"3方面提出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城市人” 满意度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以“中三边”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魏伟 刘立阳 +1 位作者 牛赵松 谯素芳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8,120,共13页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完善防御体系、适应地理环境、满足功能需求的外在表现,相比其他聚落更具复杂性、典型性和特殊性。以明“九边”的“中三边”227座军事聚落为例,构建了包含防御体系和空间形态的数据库,选取边界、轴线、...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完善防御体系、适应地理环境、满足功能需求的外在表现,相比其他聚落更具复杂性、典型性和特殊性。以明“九边”的“中三边”227座军事聚落为例,构建了包含防御体系和空间形态的数据库,选取边界、轴线、节点3项要素,解析紧凑度、延伸率、形状指数、轴线数量、节点数量5项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依据空间分布和功能承载总结出腹地功能复合型、近边联动指挥型、沿边军事防御型、临界区域交通型4种基本类型,进一步依据形态识别和类型认知探讨了系统、形胜、礼制、实用4个方面的聚落营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聚落 空间形态 系统聚类 营建智慧 中三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物流点供需匹配分析及规划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伟 柯泽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8-17,共10页
在“城市人”理论的基础上,以优化社区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整体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理性与物性平衡基础上寻求共识的匹配分析及设施规划布局方法;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网络分析、社会调査、最优化分析等方法,探... 在“城市人”理论的基础上,以优化社区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整体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理性与物性平衡基础上寻求共识的匹配分析及设施规划布局方法;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网络分析、社会调査、最优化分析等方法,探寻社区物流点使用者与服务者在可达时间与距离上的共识,通过典型社区对比提取建筑密度、容积率、公共道路占比、设施质量等对社区物流点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的人居要素,提出社区物流点规划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点 城市人 满意度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婧 吴传清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7,共11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能够充分挖掘并释放数据价值,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该影响在空间维度具有集聚特征,在...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能够充分挖掘并释放数据价值,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该影响在空间维度具有集聚特征,在时间维度具有路径依赖性,在时空双维度具有“溢出效应”引致的“示范效应”。长期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反馈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以及“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区,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市场一体化、产业升级和区域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数字鸿沟”;推动区域间数字资源均衡配置,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鼓励区域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依托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治理模式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一体化 产业升级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晓倩 吴传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论文利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空间计量、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全面研判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 论文利用面板回归、门槛回归、空间计量、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全面研判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金融对四大板块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具体影响效应大小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在第二产业占比较低的地区较大。绿色金融可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间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基于此,提出要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绿色化发展,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分阶段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薄立明 赵浪 +2 位作者 尹力 张翔 魏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 [目的]科学认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促进水资源用途管制客体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治理系统的融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最优地理探测器等量化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的区域差异,剖析了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路径并揭示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1)黄河流域水生态空间规模为2.76万km^(2),仅占流域国土总面积的2.28%,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规模占比为22∶2∶3,研究期内规模性扩张了4 989.90 km^(2),上游地区增长规模最大,下游地区增长幅度最剧烈。(2)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其他生态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其次是与农业空间交互转换造成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流失;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主要与农业空间发生交叉转换,其次是其他生态空间,引起水生态空间小规模扩张;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向水生态空间的转换引起水生态空间大规模扩张的同时水生态空间也规模性转换为城镇空间。(3)上游地区水生态空间规模性扩张核心影响因素是水资源“液态化”的水文循环过程,流失则是主要由第一、三产业发展诉求驱动;中游地区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整体表现为政府财政所主导的适配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调配过程;下游地区则是水生态空间伴随城镇化进程在农业地区和城镇地区的转移。[结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路径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需要根据各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发展定位,建立起共同治理、协同发展的流域协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用途管制 时空格局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竞争、市场分割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杜宇 吴传清 邓明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93,共10页
采用EBM模型测算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技术效率,构建时间空间双固定的面板SDM模型实证检验政府竞争与市场分割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下... 采用EBM模型测算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技术效率,构建时间空间双固定的面板SDM模型实证检验政府竞争与市场分割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特征,下游、上游、中游递减的分异特征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技术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视角,政府竞争通过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对绿色技术效率变化的异质性影响,形成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U形关系,市场分割通过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对绿色技术进步变化的异质性影响,形成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形关系。政府竞争与市场分割对周边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需要构建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相融合的政策体系,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生态,健全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效率 政府竞争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水平促进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8,共12页
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根据拓展的STIRPAT模型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超效率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引入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信息化水平影响中国全要素碳生... 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根据拓展的STIRPAT模型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超效率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引入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信息化水平影响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效应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化水平具有显著节能降碳效应,能够直接推动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信息化水平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业态更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间接促进中国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为加快实现信息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全要素碳生产率,应以数字化发展为总抓手,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以“新四化同步”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低碳环保新业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水平 全要素碳生产率 影响机制 多重中介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异质性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传清 黄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4,F0003,共11页
基于排污异质性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30个省份和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异质性,利用Super-SBM模型和非参数型核密度估计分析长江经济... 基于排污异质性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30个省份和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异质性,利用Super-SBM模型和非参数型核密度估计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的静态和动态演变特征,利用GML指数和投入产出冗余度探析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来源和效率损失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强度与全国差异较小,空间分异不显著;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污异质性城市间差异较大,除轻污染城市出现“分化”趋势外,其他污染水平城市均呈“收敛”态势;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主要源于轻污染城市的绿色技术外溢效应和中污染城市的绿色技术追赶效应,损失主要归因于轻污染城市的劳动力冗余投入,以及中污染城市的水资源冗余投入和非期望冗余产出。建议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重污染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倡导按排污异质性分类指导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以降低工业生产投入产出的结构性冗余为目标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政策精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异质性 工业绿色转型效率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传清 张冰倩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0,共9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趋势、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镇化、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金融水平、研发投入未产生显著影响。应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优化,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吴传清 孟晓倩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37-47,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面板回归、GMM、空间计量等方法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异质性效应机制等维度研判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面板回归、GMM、空间计量等方法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异质性效应机制等维度研判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可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效应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可通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结构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促进效应大小为“中游>上游>下游”。要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术供给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分析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魏伟 杨欢 陶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向典型人居的要素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评价及规划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法,辨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需求方"满意度的共识,并对典型生活圈的要素进行提取和对比,从服务范围、人居属性、道路属性及设施属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城市人”理论 “自存-共存”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研究--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伟 张倩云 薄立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6,共10页
研究目的:面对现实困境探索统筹多方利益、协调冲突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通过“自存—共存”和“优化—平衡”矛盾协调模式,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 研究目的:面对现实困境探索统筹多方利益、协调冲突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通过“自存—共存”和“优化—平衡”矛盾协调模式,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准则,构建“确定区域、厘清利益—权衡需求、初判博弈—多维评价、协调矛盾”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决策路径,并以泉港区为例展开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权衡需求、初判博弈”阶段,核心需求有偏差的冲突用地,可直接决策出生态修复方向。(2)核心需求冲突较大的用地需进入“多维评价、协调矛盾”阶段。选取泉港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利益冲突较大的两个地块进行矛盾协调,其中耕地转换草地方案的整体利益比值小于门槛值,转换方案不可行;商业用地转换城市公园绿地方案的整体利益比值大于门槛值,转换方案可行。研究结论:“以人为本”的规划决策方法聚焦于整体利益下的自然资源使用与分配,协调利益冲突矛盾,可为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落地,提供客观、理性、可操作的理论支撑与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修复 以人为本 决策方法 泉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理论视角下社区服务中心优化配置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伟 熊伊茗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5-132,共8页
社区服务中心是典型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人居空间,以优化社区服务品质和促进社区居民良性自治为出发点,基于"城市人"理论分析方法,探究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中心供给的匹配关系,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空间数据挖掘、回... 社区服务中心是典型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人居空间,以优化社区服务品质和促进社区居民良性自治为出发点,基于"城市人"理论分析方法,探究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中心供给的匹配关系,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空间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自存/共存"平衡原则,辨识供需双方满意度的共识区间,寻求最优服务半径范围和通行时间,通过制定合理的空间要素优化策略,提升"城市人"与"人居空间"的匹配度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为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配置提供具有操作性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理论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规划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评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夏函 张万顺 +3 位作者 彭虹 李琳 黄攀攀 夏晶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2-889,共8页
从县域尺度对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开展后评估研究,分析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指数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对生态功能明显衰退地区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从... 从县域尺度对中国主要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开展后评估研究,分析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指数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对生态功能明显衰退地区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从78.68%降低至68.13%;优化开发区域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由53.85%减少至37.28%,明显降低区域主要分布于京津冀东南部、环渤海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功能中高水平区县占比由73.78%降低至69.21%,明显降低区域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和东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城市化地区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生境质量指数降低、生态空间减少、开发强度以及人口密度增加现象。生态功能与第三级指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空间占比>生境质量指数>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建议强调发展控制,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分区分类管控,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生态功能 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财富如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28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20
作者 鲍鹏程 黄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8,共16页
生态财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生态财富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基础上,从效果和机制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生态财富对... 生态财富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生态财富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基础上,从效果和机制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生态财富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财富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构成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生态财富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上中游和东部平原丘陵生态旅游片区以及大小城市、较高的生态财富城市中更为显著;(3)生态财富能够通过推动信息技术渗透和激发旅游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所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4)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时空依赖效应,并且生态财富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以短期效应为主,长期效应还不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生态财富效应、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财富 旅游经济 信息渗透 市场活力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