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礼崩乐坏”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话语,春秋战国之际是历代公认的礼崩乐坏时期。但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曾出现过所谓的礼崩乐坏现象,尤其是王朝末年、动乱时期,礼乐坏废、道德陷溺便无可避免,时人或后朝的士大夫常常发出礼崩乐坏的... “礼崩乐坏”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话语,春秋战国之际是历代公认的礼崩乐坏时期。但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曾出现过所谓的礼崩乐坏现象,尤其是王朝末年、动乱时期,礼乐坏废、道德陷溺便无可避免,时人或后朝的士大夫常常发出礼崩乐坏的感叹和批评。不仅居于中原的华夏-汉族如此,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士大夫也经常以三代礼乐继承者自居,感叹和批评后世的礼崩乐坏。历代感叹和批评所反映的文化心理,正是对中国礼乐传统的认同和对礼乐文脉连续性的维护,反映了统治者和士大夫想要振衰起弊、重建礼乐的决心和努力。由此,客观上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礼乐制度的多次重建和传承不辍。礼的内涵,分为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次。形而下的部分或许因时因人而变化,于是出现所谓礼崩乐坏现象;而形而上的部分即礼义却相对稳定,这正是中华礼乐文脉得以重建和传承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文化 礼崩乐坏 制礼作乐 僭礼越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与日常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3,239,共11页
日常生活史研究旨在揭示生活细节背后的制度,与礼制研究殊途同归。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三礼”等经学材料关注不够。《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日常生活史内容,记载着古人一天的生活安排、一生的人生节律和一年的时令行事,... 日常生活史研究旨在揭示生活细节背后的制度,与礼制研究殊途同归。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三礼”等经学材料关注不够。《礼记》中包含丰富的日常生活史内容,记载着古人一天的生活安排、一生的人生节律和一年的时令行事,正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记忆。在《礼记》中,《曲礼》篇尤其重要,其内容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自汉代以来《曲礼》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童蒙教育,汉唐之间存在少儿诵读《曲礼》的传统。后来唐代的《太公家教》和清代的《弟子规》接续了这个传统,都有大量直接袭自《曲礼》的内容。这些从少儿时代就口诵心惟的生活规范,影响人的一生乃至整个民族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史研究 《礼记》 《曲礼》 《太公家教》 《弟子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