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始也简,其成也巨--武汉大学校史前段管窥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1,共7页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湖书院 自强学堂 方言学堂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记辞章化:从中国叙事传统看唐人传奇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文新 王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201,共14页
传、记与辞章属于不同的文体类型,各有其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汉魏六朝时,历史著作如范晔《后汉书》的传论,志怪小说如王嘉《拾遗记》等将辞章的艺术特质引入传、记,唐人则将这种创作倾向发展成一种划时代的风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体... 传、记与辞章属于不同的文体类型,各有其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汉魏六朝时,历史著作如范晔《后汉书》的传论,志怪小说如王嘉《拾遗记》等将辞章的艺术特质引入传、记,唐人则将这种创作倾向发展成一种划时代的风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体———唐传奇。唐人传奇融传、记与辞章为一体,形成了若干新的写作惯例:从选材上看,唐人传奇对想象的世界和私人的感情生活倾注了浓厚的兴趣;就艺术表达而言,唐人传奇在传、记的叙事框架内穿插大量的景物描写,注重形式、辞藻、声调的经营,大量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和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可以说,只有在融合了辞章的旨趣和表现手法后,传记才成为了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文体特征 传、记辞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才武 何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空间由私人领域向公共文化领域的拓展,促进了近代文化行业的形成并构成了建立国家文化体制的基础。文化行业逐步成为影响社会运行方式的独立结构,既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宽广的文化消费空间,又在...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空间由私人领域向公共文化领域的拓展,促进了近代文化行业的形成并构成了建立国家文化体制的基础。文化行业逐步成为影响社会运行方式的独立结构,既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宽广的文化消费空间,又在近代中国"以党建国"的政治模式引导下构建了中国社会新型的文化动员模式,同时客观上构成了中国"文化战线"动员模式的路径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领域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行业 文化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城市民变的比较审视——以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俊修 李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6,共10页
在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下层社会群体时常失效从而诱发城市民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对比表明,摊贩集体行动的爆发是政府管理摊贩失效与异化社会环境共同... 在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下层社会群体时常失效从而诱发城市民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对比表明,摊贩集体行动的爆发是政府管理摊贩失效与异化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抗争方式、步骤、目标呈现出一般性展演规律和大众心态,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局部变异。市政当局、商会组织、新闻媒体、权力谋求者等不同社会力量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与行动,左右了摊贩风潮的发展轨迹与社会关注。摊贩集体行动影响了市政公权与下层民众间的关系态势,但并未根本改变摊贩的生存状态。背离民生的执政理念使市政当局时常置市容整顿于小民生计以优先的位置。政府立场与民众利益的根本对立,注定了风潮后的宁静只是暂时的,城市民变成为社会动荡与统治危机的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变 汉口 上海 摊贩风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以“脑囊”、“几何”、“地球”、“契丹即中国”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657-664,共8页
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与中国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西书 ,厘定的一批译词具有文化转型意义 ,如以“脑囊”取代“心”为意识及记忆器官的专名 ;将古典疑问数词改造成数学核心术语“几何” ;通过“地球”一词反映“地圆说” ,以救... 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与中国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西书 ,厘定的一批译词具有文化转型意义 ,如以“脑囊”取代“心”为意识及记忆器官的专名 ;将古典疑问数词改造成数学核心术语“几何” ;通过“地球”一词反映“地圆说” ,以救正传统的“天圆地方说” ;确认“契丹”即“中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 地球 契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教育与近代中国新文学--以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教育为例
6
作者 余来明 严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3,共12页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全英文授课的教会学校,创设之初就非常重视西方人文思想。该校自19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全英文与通识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学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西方文学相关课程注重元典阅读,促使学生广泛涉猎...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全英文授课的教会学校,创设之初就非常重视西方人文思想。该校自19世纪末以来开展的全英文与通识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学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方面,西方文学相关课程注重元典阅读,促使学生广泛涉猎西方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入学考试对英文名著的重视在社会上形成了英语学习的“倒逼”机制,使学生学习英文和西方文学作品不断小龄化、深入化。与此同时,“五四”前学校刊物上学生创作的小说及诗歌,在思想和创作手法上均显现出西方文学影响下的新文学印记;学生表演莎剧与中文剧,开国内新剧表演之先,是现代戏剧运动史上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圣约翰大学 英语教育 近代中国 西方文学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范式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佛学学派的兴起
7
作者 姚彬彬 《云梦学刊》 2013年第5期31-37,共7页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学之传统儒家经师的方法训练,而形塑的相异的方法论与价值取向,若章太炎宗古文经学,康有为、谭嗣同则归属于今文经学,稍后的"第一代新儒家"马一浮、熊十力们则属宋学派,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佛学不同派别义理的抉择。他们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抱持着从佛学中探寻真理和知识的历史使命感,因此也避免了传统宗派佛教的种种制度化之思想桎梏,在一定意义上,近代佛学学派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学派形态的归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佛学 经学 学派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文学史
8
作者 余来明 《写作》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文学史书写是现代学术重要的著述方式,在百余年的中国现代学术演进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源自西方知识体系的学术话语,文学史无论文学观念建构还是历史书写体式均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特征。面对数量丰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如何从文学观念... 文学史书写是现代学术重要的著述方式,在百余年的中国现代学术演进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源自西方知识体系的学术话语,文学史无论文学观念建构还是历史书写体式均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特征。面对数量丰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如何从文学观念、历史书写等层面对文学史书写进行反思,实具有方法论意义,能够为不断实践的文学史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镜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史方法论 文学观念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加速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空心化、格式化与动力机制——来自27省(市、区)147个行政村的调查 被引量:87
9
作者 陈波 耿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91,共15页
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持续性向城镇迁移,基层农村文化现状呈现"空心化"与"格式化"特征:传统的基层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农民文化需求不明确,表达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社... 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持续性向城镇迁移,基层农村文化现状呈现"空心化"与"格式化"特征:传统的基层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农民文化需求不明确,表达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日益弱化;农村旧的社会结构瓦解,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调查显示,农村公共文化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逐渐步入类型分化、分途发展的道路。在当前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上,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设计一个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参入的长效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 空心化 格式化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聚散与城市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俊修 钟爱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2,共8页
大众文化娱乐空间是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政治、经济与发展变迁影响着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分布。近代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历经了一个由聚而散、散而再聚的过程。明末清初,汉口城镇发轫和商业繁华之初,后湖... 大众文化娱乐空间是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政治、经济与发展变迁影响着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分布。近代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历经了一个由聚而散、散而再聚的过程。明末清初,汉口城镇发轫和商业繁华之初,后湖因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娱乐项目,加之紧邻繁华商肆,成为汉口大众文化娱乐的第一次集聚地。在汉口进入城市现代化转型和城市空间拓展阶段时,城市中心由沿河向沿江方向移位,原本集中的文化娱乐中心被分散的会馆、茶园、街头和一些临时性西式娱乐场所替代,此为汉口文化娱乐空间的离散时期。在城市发展日臻完善后,中心商业区形成,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汉口民众乐园应运而生,成为市民日常狂欢之地,成为汉口文化娱乐空间的再次集聚。大众文化娱乐中心与城市发展呈现出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联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口 城市文化 文娱空间 后湖 汉口民众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反思”的理据、指向与限度——“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坊纪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治洪 龙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1,共9页
2010年4月3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坊,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和胡治洪教授、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 2010年4月3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工作坊,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和胡治洪教授、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景林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思想 启蒙反思 工作坊 理据 指向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环境下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是扩大文化开放 被引量:13
12
作者 傅才武 严星柔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共18页
全球化浪潮以及从近代以来形成的中西之间文化势差,导致了非西方世界中的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在应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过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存在民族生存危机和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巨大压力,极易走向两个极端,... 全球化浪潮以及从近代以来形成的中西之间文化势差,导致了非西方世界中的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在应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过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存在民族生存危机和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巨大压力,极易走向两个极端,即要么走向全盘西化,民族文化自信丧失;要么走向文化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保护泛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逐步弱化,由于儒家文化共同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性质差异,以及中西方关于国家现代化道路在理解上的巨大差异,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逐步走到了国家战略的前台,并内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的现实基础。在21世纪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视野下,后发现代化国家与西方文化强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交融互补,以利用西方科学技术的"溢出效应"实现后发优势,其正在取代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孤立主义,成为民族国家的文化战略的立足点,也由此构成全球化背景下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措施。如果不严格区别作为学术概念的文化安全与作为国家战略概念的文化安全,一旦将仍然处于学术讨论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概念,就可能因为其政策指向不明确和政策边界不明晰而极易受到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牵引,进而陷入泛意识形态保护的陷阱。因此,有必要深入讨论文化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性概念的内涵与局限,借鉴中外历史上"文化开放则兴,文化封闭则衰"的文明兴替镜鉴,科学理性讨论新时代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建立有助于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我国文化开放水平的国家文化政策框架,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安全 文化开放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它具有等级性、象征性和政治性三个特点,这从礼器、礼物、礼辞、礼仪动作、行礼的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中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礼制的繁复程度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深巨,它与专制政治、宗法社会结构... 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它具有等级性、象征性和政治性三个特点,这从礼器、礼物、礼辞、礼仪动作、行礼的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中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礼制的繁复程度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之深巨,它与专制政治、宗法社会结构结合之紧密,都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见。由之可以透视中国传统文明的其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制度 专制政治 宗法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89-395,共7页
Japan, as a member of the cultural world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far\|wide influenced by Chinese characters. Sinc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brought to Japa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 Japan, as a member of the cultural world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far\|wide influenced by Chinese characters. Sinc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brought to Japa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ere. The name of its country, Mikado and titles, etc. are all from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文化 日本 天皇 年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秦代汉初货币制度发微--张家山汉简与睡虎地秦简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运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4,共7页
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张家山汉简《钱律》开辟了大一统国家货币立法之先河,对比此二种法律文书,结合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及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在货币法律文书文体、货币种类、货币硬件管理、货币换算、铸币权等方面,汉代货币制度较之秦... 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张家山汉简《钱律》开辟了大一统国家货币立法之先河,对比此二种法律文书,结合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及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在货币法律文书文体、货币种类、货币硬件管理、货币换算、铸币权等方面,汉代货币制度较之秦代有继承也有修订,比秦律更加完善,为汉武帝时期货币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金布律》 张家山汉简《钱律》 秦代汉初 货币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考古方法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晓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80,共7页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长期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经典的解读及理论的分析,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惟一的、完全没有问题或缺陷的,所以,必须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如思想考古的方法予以补充。所谓思想考古,即是借鉴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田野调查方法,...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长期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经典的解读及理论的分析,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惟一的、完全没有问题或缺陷的,所以,必须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如思想考古的方法予以补充。所谓思想考古,即是借鉴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田野调查方法,去思想家生活、求学、家居、从业的地方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以感受和体验研究对象的情感、思绪,把思想家的思想还原为在具体情境中的思想,找到其思想学说或行为的外在根据,并进而印证或质疑某些史书中对思想家的言行记载,对某些语焉不详的史料或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研究方法 思想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法文化刍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天瑜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在中华宗法系统里,"法祖"是宗法伦理的核心。法祖观念的原型是生殖崇拜,逐渐演化出对"古训"的崇尚,而对传统的尊重在保持中国文化延续力的同时,又造成向后看的积习和因循守成的倾向。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 在中华宗法系统里,"法祖"是宗法伦理的核心。法祖观念的原型是生殖崇拜,逐渐演化出对"古训"的崇尚,而对传统的尊重在保持中国文化延续力的同时,又造成向后看的积习和因循守成的倾向。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范畴是"孝",忠君、敬长、从兄、尊上等都是孝道的分泌物,"以孝事君则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点明了宗法伦理的个中精义,而齐家与治国皆统合在宗法伦理之内。中国重人文历史传统的强劲与久远,可以归因于"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以及力图从先例中发现生活规则的社会心理,因植根于相对稳定的农业—宗法社会土壤之中,更增进了其坚韧性与延续力。宗法社会选择的文化主流是德治主义的仁政王道学说,充满了血缘亲情的哲理;德治主义体现在学术文化领域,便是道德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的互摄互涵,畛域不清;而德治主义范式是人伦效法自然。重"求善"的德性文化决定了"治道"的要津不在"法"治而在"人"治,中国人所推崇的文化英雄都是智者与贤人的整合,是智、仁、勇的统一体,而从此种"大智慧"的视角可以逼近中华智慧的真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文化 法祖尊统 教民追孝 人文史乘 德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续与更迭:晚明士人价值观念嬗变的戏曲文化学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丽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0-213,共4页
晚明传奇文本为士人作家所创作,描写士人生活,反映士人好尚。以晚明传奇为切入点对士人价值观念做戏曲文化学解读可以发现,晚明传奇中所体现的士人在对人生正道的思索、义与利的取舍、情与理的权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既延续传统范式又有... 晚明传奇文本为士人作家所创作,描写士人生活,反映士人好尚。以晚明传奇为切入点对士人价值观念做戏曲文化学解读可以发现,晚明传奇中所体现的士人在对人生正道的思索、义与利的取舍、情与理的权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既延续传统范式又有嬗变发展,呈现出承续与更迭相交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晚明 传奇 士人 价值观 戏曲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语义学”研究方法举隅——以“文学”概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来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冯天瑜先生提出的一种学术研究思路。其义是通过考察关键术语、核心概念的古今演变、中西对接的演绎过程,透见其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文学"概念为例,可窥见历史文化语义学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历史文化语义学 近代转型 学术分科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治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加以现代转化,在学科建立、教材建设以及以哲学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中国哲学史学的建构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实绩,为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知识的中国哲学打开了普世化的门径。田文军教授近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体呈现了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值得学界和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 中国哲学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