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腔低密度——一个有意义的CT征象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在鹏 胡浩 +3 位作者 廖美焱 屈艳娟 田志雄 孙骏谟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描述心腔低密度的CT征象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 1组 40例螺旋CT胸部常规及亚秒扫描发现心腔密度减低的连续病例 ,回访其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抽取同期行胸部CT扫描正常者 16例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包括... 目的 :描述心腔低密度的CT征象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 1组 40例螺旋CT胸部常规及亚秒扫描发现心腔密度减低的连续病例 ,回访其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抽取同期行胸部CT扫描正常者 16例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包括恶性肿瘤 3 1例 ,尿毒症 4例 ,严重感染 3例 ,外伤 1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1例 )均有贫血 ,9例有肾功能异常。左、右心室及室间隔CT值分别为 ( 3 3 .0 1± 7.2 1)HU、( 3 3 .78± 7.91)HU和 ( 4 5 .10± 6.2 4)HU。心腔密度低于室间隔 7~ 19HU (P <0 .0 0 1)。不同程度贫血组CT差值不等 (P <0 .0 1)。正常组与病例组的室间隔夹角分别为 48.3 1°± 5 .2 6°和 5 0 .0 9°± 6.89°(P >0 .2 0 )。结论 :螺旋CT平扫可发现异常状态下的心腔低密度这一有意义的征象 ,它提示有贫血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螺旋CT 肾功能障碍 贫血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评估骨密度 被引量:3
2
作者 涂宁 文之 +4 位作者 朱凌 刘博 冯晓波 汪长银 吴光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评价利用双能CT(DECT)测量容积CT值评估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对11名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1-L4)及股骨(股骨颈)BMD值;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容积CT值,分析容积CT值与BMD值... 目的评价利用双能CT(DECT)测量容积CT值评估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对11名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1-L4)及股骨(股骨颈)BMD值;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容积CT值,分析容积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结果腰椎容积CT值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相关函数为Y=0.004 X-0.879,其中Y为BMD值,X为容积CT值);股骨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ECT所测腰椎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密切相关,可定量反映腰椎BMD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窗技术在早期大脑中动脉区梗死诊断中的价值(ROC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美焱 孙骏谟 +4 位作者 田志雄 张在鹏 黄雄 屈艳娟 罗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窗宽、窗位变化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 2 3例早期MCA梗死 ( <6h)病例 ,2 3例无MCA梗死组为对照组 ,两名医生用两种窗设置 :常规窗 (...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窗宽、窗位变化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 2 3例早期MCA梗死 ( <6h)病例 ,2 3例无MCA梗死组为对照组 ,两名医生用两种窗设置 :常规窗 ( 65Hu窗宽、3 5Hu窗位 )、调整窗 ( 10~ 80Hu窗宽、2 0~ 5 0Hu窗位 )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版ROCK I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整窗结果与常规窗相比 ,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从 43 %和 5 4%增至 74%和 76% ,调整窗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常规窗面积 (P <0 .0 5 )。结论 在CT平扫诊断早期MCA梗死中调整窗设置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碧荣 黄雄 罗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3期扫描,肝静脉期图像分别行1mm及2mm层厚重建,图像重叠60%,分别对两组薄层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行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3期扫描,肝静脉期图像分别行1mm及2mm层厚重建,图像重叠60%,分别对两组薄层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肝静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第二肝门的肝左、肝中及肝右静脉,20例中有18例显示第三肝门静脉属支,另2例在第二肝门以下未见明显肝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1mm重建层厚较2mm重建层厚对微小肝静脉的显示更好,图像质量好。4种后处理方法中轴面薄层MIP显示的引流静脉数目最多,冠状面MPR对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解剖关系显示最好。VR及SSD对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各静脉属支立体结构关系显示最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可显示主要肝静脉,1mm重建层厚,60%影像重叠后的重建图像质量较好,各种重组技术相结合可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系、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静脉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中的价值:ROC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美焱 孙骏谟 +3 位作者 张在鹏 田志雄 屈艳娟 梅斌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9期637-639,共3页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有或无早期MCA梗死 ( <12h)病例各 3 5例 ,3名医师在有或无病史情况下分别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有或无早期MCA梗死 ( <12h)病例各 3 5例 ,3名医师在有或无病史情况下分别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无病史结果与有病史结果相比 ,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从 77%、67%增至 88%、88%,有病史结果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无病史时的面积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史 CT平扫诊断 大脑 动脉梗死 ROC分析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脂垂炎: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Bender B Korn A +3 位作者 Ioanoviciu SD Horger M 曹毅媛(译) 夏黎明(校)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82-1283,共2页
肠脂垂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长度0.5-5.0cm,
关键词 肠脂垂炎 鉴别诊断 急腹症 结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