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患者饥饿感管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涵彬 周俊 +3 位作者 付双林 付雨星 陶丹阳 钟君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禁饮食作为围术期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旨在预防误吸、确保麻醉安全,然而,饥饿感已经成为围术期患者最主要的不适症状之一[1]。饥饿感被定义为“一种急性能...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关注,患者的舒适度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议题。禁饮食作为围术期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旨在预防误吸、确保麻醉安全,然而,饥饿感已经成为围术期患者最主要的不适症状之一[1]。饥饿感被定义为“一种急性能量剥夺的生物状态或一种可能反映一种实际或即将发生的能量剥夺的主观状态”[2]。国内外研究[3-4]表明,几乎所有围术期患者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饥饿,并面临由此带来的痛苦和挑战,如头晕、心慌、焦虑等,由应激反应引发的代谢紊乱,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组织的修复以及切口愈合,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患者 管理 围术期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明欣 王晓林 李炫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41-2046,共6页
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结直肠癌防治中展现出多重作用。它们通过抑制MVA相关途径、抑制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免疫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等途径,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结直肠癌防治中展现出多重作用。它们通过抑制MVA相关途径、抑制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免疫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等途径,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产生积极防治影响。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增强化学、免疫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性和辅助性治疗用药。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新型结直肠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癌 预防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宏 文雪 +1 位作者 周俊 肖艳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对隔离病区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5例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制定的作息时间表给予生活...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对隔离病区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5例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制定的作息时间表给予生活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14 d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重症率、危重症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干预可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病区 生活干预 作息时间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炎性、免疫、抗氧化及营养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超群 潘雪凯 +3 位作者 李敏 熊斌 冯茂辉 丁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炎性、免疫、抗氧化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仅通过肠外... 目的:探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炎性、免疫、抗氧化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仅通过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观察组不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还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炎症因子、免疫及抗氧化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两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d,两组PA、ALB、IFN-γ、IgA、IgG、IgM及SO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TNF-α、CRP及MD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7d,两组PA、ALB、IFN-γ、IgA、IgG、IgM及SOD表达水平较治疗后1d显著增加(P<0.05),而TNF-α、CRP及MDA表达水平较治疗后1d显著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PA、ALB、IFN-γ、IgA、IgG、IgM及SOD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TNF-α、CRP及MD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gA、IgG、IgM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DA、SOD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其营养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及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结肠癌并肠梗阻 炎症因子 免疫 抗氧化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钟君 龙文嘉 +3 位作者 王静怡 余晓燕 汪冕 陈晓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7-51,共5页
以治疗路径理论模型为框架,了解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的体验及观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5月诊断为大肠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与总结。共对12名患者... 以治疗路径理论模型为框架,了解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的体验及观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5月诊断为大肠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与总结。共对12名患者进行访谈,归纳出4个主题:症状的认知与评估、寻求健康帮助行为、获取疾病诊断和面对并计划治疗。可见,当前大肠癌患者就医延迟现象严峻,应关注患者治疗路径的影响因素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干预,以促进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就医延迟 治疗路径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华驰 熊治国 +3 位作者 谢敏 谈凯 殷涛 冯茂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8,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转移率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用于结肠癌转移防治的实验研究。方法 15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5只Balb/c小鼠单独为D组,以细胞浓度2.5×10~7/mL的HCT116、CT26细胞悬液0.2 mL分别... 目的构建一种转移率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用于结肠癌转移防治的实验研究。方法 15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5只Balb/c小鼠单独为D组,以细胞浓度2.5×10~7/mL的HCT116、CT26细胞悬液0.2 mL分别行脾种植保脾法及切脾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对比四组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率及肝转移灶大小、数目及腹腔内转移情况。结果 A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少,较分散,多分布于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6.6±3.4) d;B组裸鼠造模成功率40%(2/5),转移瘤分散于肝表面,体积较A组大,生存时间平均为(36.8±4.2) d;C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多,多个转移瘤融合成团,占据整个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0.2±2.6) d;D组肝未发现转移灶。三组裸鼠部分出现腹腔转移(A组2只,C组3只),均未出现心、肺、脑、肾转移灶。3组裸鼠肝转移瘤组织细胞学形态符合腺癌的特征。结论保脾法能获得较高的造模成功率,能有效模拟人类结肠癌细胞经血行转移至肝的途径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导航服务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钟君 王静怡 +4 位作者 汪冕 裴先波 余晓燕 曹雯雯 陈晓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2,63,共4页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导航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试验设计,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于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最终干预组29例,对照组27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胃...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导航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非同期类试验设计,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于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最终干预组29例,对照组27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导航服务,由专职导航护士一对一跟踪服务以帮助解决就医障碍。入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时使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肠道肿瘤模块、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癌症症状体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癌症症状体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导航服务模式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症状,提升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导航服务模式 患者导航 症状评估 生命质量 护理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隐匿性腹膜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攀益 张子龙 +6 位作者 窦荣章 陶浩冉 王首超 胡应朝 杨朝纲 王舒艺 熊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术时间按3∶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并收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在长江大学荆州市中心医院的193例CRC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集。通过套索-逻辑回归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ve operator-Logistic,LASSO-Logistic)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从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等方面验证诺模图的性能和临床效益。结果从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影像学腹水、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D-二聚体。建立了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构建了用于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诺模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936~0.975)、0.891(95%CI:0.857~0.925)和0.901(95%CI:0.860~0.942),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验证了模型较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在训练集中,采用约登指数获得分组的最佳截断值为206.6,此时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6.6%,Kappa值为0.753,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性能。结论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了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能为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风险预测模型 诺模图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