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on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7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48例)及合并糖尿病组(127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浆RBP4水平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on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7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48例)及合并糖尿病组(127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浆RBP4水平的变化,了解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对血浆RBP4水平的影响。分析高血压患者增龄变化对血浆RBP4水平的影响。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RBP4与TG、LDL-C呈正相关(r=0.347,r=0.229,P<0.01)。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RBP4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年龄与RBP4、臀围、体重、体重指数、舒张压、平均动脉压、TG、L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一样,体内存在与RBP4水平增高相关的胰岛素抵抗。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RBP4水平逐渐降低,推测胰岛素抵抗因素在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较老年人更加明显和重要。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心梗他汀组,经...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心梗他汀组,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手术24 h后心梗他汀组大鼠管饲氟伐他汀4 mg·kg-1·d-1,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大鼠管饲安慰剂。术后3 d、4周、8周检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MMP-2的含量(Western-blot法)、胶原、TGF-β1的改变(免疫组化法),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后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的MMP-2含量,心梗组及心梗他汀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心梗他汀组显著低于心梗组(P<0.05);术后各组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TGF-β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MMP-2相同;与心梗组比较,心梗他汀组术后4周和8周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Ratio of type Ⅰ/Ⅲ)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减少非梗死区心肌MMP-2和TGF-β1的含量,而减轻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网络的破坏及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预防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on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7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48例)及合并糖尿病组(127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浆RBP4水平的变化,了解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对血浆RBP4水平的影响。分析高血压患者增龄变化对血浆RBP4水平的影响。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RBP4与TG、LDL-C呈正相关(r=0.347,r=0.229,P<0.01)。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RBP4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年龄与RBP4、臀围、体重、体重指数、舒张压、平均动脉压、TG、L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一样,体内存在与RBP4水平增高相关的胰岛素抵抗。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RBP4水平逐渐降低,推测胰岛素抵抗因素在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较老年人更加明显和重要。
文摘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以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和心梗他汀组,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手术24 h后心梗他汀组大鼠管饲氟伐他汀4 mg·kg-1·d-1,假手术组和心梗组大鼠管饲安慰剂。术后3 d、4周、8周检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MMP-2的含量(Western-blot法)、胶原、TGF-β1的改变(免疫组化法),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后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的MMP-2含量,心梗组及心梗他汀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心梗他汀组显著低于心梗组(P<0.05);术后各组各时点非梗死区心肌TGF-β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MMP-2相同;与心梗组比较,心梗他汀组术后4周和8周的心功能明显改善,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Ratio of type Ⅰ/Ⅲ)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减少非梗死区心肌MMP-2和TGF-β1的含量,而减轻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网络的破坏及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从而预防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