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头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振光 郑晓晖 +3 位作者 张发惠 陶圣祥 谢昀 杨玉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侧面中央隆起宽(2.1±0.3)cm,厚(2.0±0.3)cm。腓骨头端有一关节面朝向前上内方,与胫骨外侧髁朝向外下方的腓关节面相关节,两者构成了轴向对接。结论:要使腓骨头关节面与人体其他关节面能较贴切对合重组新关节者,必需符合3个条件:①形态是否相似;②凹凸面是否匹配;③对接方式是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关节面 解剖学 关节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部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晓晖 陈振光 +2 位作者 林海滨 谢昀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摘除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局部解剖研究,解剖观测椎间孔前缘以后的腰动脉各级分支的起源、走行、外径及与出口神经的关系。结果:腰动脉从椎间孔前缘向外后内发出分支。在椎间孔外区,后支主干及其分支与出口腰神经前支的关系密切,血管呈“树叉”状从外侧将神经包绕。结论:紧贴腰椎峡部外缘,将后支血管及其分支推向外侧,是显露腰神经前支与极外侧型突出椎间盘的最安全、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动脉 腰神经前支 极外侧腰椎问盘突出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徐达传 谭金海 郑和平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09,共2页
目的 :为切取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的髂骨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6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结果 :臀中肌支入肌点距髂前上棘平面下方约 5cm ,入肌... 目的 :为切取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的髂骨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6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结果 :臀中肌支入肌点距髂前上棘平面下方约 5cm ,入肌后臀中肌支主干与纵轴呈 35°~ 40°夹角行向髂骨后上方 ,沿途分出诸升支以第一升支为优势支。结论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髂骨瓣的改良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解剖学 骨瓣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髂嵴支 臀中肌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下外侧动脉腓骨上段骨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振光 郑和平 +4 位作者 郑晓晖 谢昀 张发惠 陶圣祥 杨玉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cm,起始部外径(1.7±0.3)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3.2±0.8)cm,至第一皮支距离(3.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上段骨皮瓣。皮瓣面积约为9.0cm×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膝下外侧动脉 移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秀清 陈振光 +2 位作者 喻爱喜 李国良 叶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为用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病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 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膝降动脉髌下支起始、位置、至胫骨内侧面的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膝降动脉髌下支沿大收肌腱... 目的 :为用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胫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病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 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膝降动脉髌下支起始、位置、至胫骨内侧面的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膝降动脉髌下支沿大收肌腱板和收肌结节前面下行 ,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向前横行于关节囊表面 ,由此向下发 2~ 5支胫骨骨膜支。这些骨膜支与膝下内侧动脉和隐动脉等动脉的胫骨骨膜支相互吻合 ,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面缺损 膝降血管髌下支 胫骨骨膜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2 位作者 刘经南 谭金海 阮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动脉深上支 髂骨骺移植 解剖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陶圣祥 邓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外径 (1.9± 0 .3 )mm ,分出掌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 ,沿尺神经沟上行 ,沿途分出 4~ 8支外径在 0 .3~ 1.0mm的骨膜支 ,分布尺骨上段内侧骨面。结论 :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返动脉 背侧支 骨膜瓣 移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振光 谢昀 +1 位作者 陶圣祥 潘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为髋关节去神经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4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进行解剖观测。结果:①股神经耻骨肌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约2.3 cm处,起自股神经内侧,横径约1.3 mm,向内下走行,穿经股动、静脉深面进入耻... 目的:为髋关节去神经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54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进行解剖观测。结果:①股神经耻骨肌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约2.3 cm处,起自股神经内侧,横径约1.3 mm,向内下走行,穿经股动、静脉深面进入耻骨肌;②坐骨神经股方肌支于梨状肌下缘稍上方,自坐骨神经深面发出,沿孖肌深面内侧下行,至股方肌上缘水平发一髋关节支,股方肌支主干下行进入股方肌内;③闭孔神经前支主干在出闭膜管外口后向外侧发1支耻骨肌支和2支关节支,闭孔神经后支主干在出闭膜管外口后向外侧发1关节支。结论:支配髋关节的3个来源的神经支及其分支均具有解剖位置恒定,容易显露和手术创伤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去神经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带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振光 郑晓晖 余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由于腓骨具有多源性血供,又因所截取骨瓣部位的不同,可构成用途各异的多种组织瓣,为临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乃自体显微骨移植中应用最广骨瓣之一。... 腓骨形态笔直,支撑力强,有充裕长度可供采用,又是唯一可携带骨骺和骺端关节面的供区。由于腓骨具有多源性血供,又因所截取骨瓣部位的不同,可构成用途各异的多种组织瓣,为临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乃自体显微骨移植中应用最广骨瓣之一。笔者依据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对各种血管蒂腓骨瓣的临床应用选择,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腓骨瓣 临床应用 临床实践 骨形态 支撑力 关节面 多源性 组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文晋 陶圣祥 +6 位作者 余国荣 喻爱喜 雷鹏程 陶宗飞 张肃祥 简超 张海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在此基础上,自2009年6月以来,应用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者12例。结果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发自胫前动脉穿支,其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并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的肌支有恒定的吻合,营养筋膜皮肤。12例肌皮瓣的肌肉面术中可见渗血活跃,血供良好,皮瓣均成活,术后3~6个月随访12例肌皮瓣均存活,慢性骨髓炎治愈,外形满意。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特殊创面是较佳的选择,该肌皮瓣具有血供可靠,预后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腓浅神经 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黎 余国荣 +3 位作者 陶圣祥 陈秀清 谢昀 简小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为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侧经红色乳胶液灌注的会阴及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标本灌注墨汁,观测营... 目的:为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侧经红色乳胶液灌注的会阴及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2侧成人新鲜标本灌注墨汁,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髂腹股沟神经来源于第1腰神经腹侧支,其皮支从腹股沟管浅环穿深筋膜,穿出点横径为(1.89±0.47)mm,穿出时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方。髂腹股沟神经皮支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阴部外浅动脉的升支、降支及股内侧支,并沿途发出皮支营养周围皮肤。结论:可以设计以髂腹股沟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神经皮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振光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3-544,共2页
关键词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 解剖 临床研究 髂嵴 形态学 阔筋膜张肌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带血供肱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刘经南 喻爱喜 张宗平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肱骨 ,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肱骨 ,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果 :肱骨上端外科颈周围平均有 (7.7± 2 .0 )个 (4~ 12个 )滋养孔 ,滋养支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骨干滋养孔 1~ 3个 ,主要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 ,距内上踝 (11.7± 2 .2 )cm(6 .5~ 17.0cm)。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肱动脉 ,长 (2 .6± 0 .7)cm(1.5~ 5 .0cm) ,外径(1.3± 0 .6 )mm(0 .8~ 2 .2mm)。结论 :选用旋肱前血管为蒂 ,可行肱骨上段移植 ,选用肱血管和肱深血管为蒂 ,可作肱骨中段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滋养血管 肱血管 旋肱前血管 肱深血管 同种异体移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膝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4
作者 楼新法 陈秀清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8,148,共4页
目的:为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股骨髁和胫骨髁关节面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4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经解剖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供。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内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供应髌骨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 目的:为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股骨髁和胫骨髁关节面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4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经解剖和铸型研究髌骨的血供。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内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供应髌骨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主要动脉有膝上外动脉、膝下外动脉、膝降动脉髌上支、膝降动脉髌下支和膝下内动脉。髌骨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胫骨内外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以移位至股骨内外侧髁、或胫骨内外侧髁,利用髌骨的关节面修复股骨髁或胫骨髁关节面缺损,以期最大限度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血管蒂 股骨髁 胫骨髁 关节面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谢昀 陈振光 郑晓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雌21只为供体,雄42只为受体,对股骨滋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术,并设立应用环孢素A的实验组和未予任何免疫抑制剂的对...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雌21只为供体,雄42只为受体,对股骨滋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术,并设立应用环孢素A的实验组和未予任何免疫抑制剂的对照组。结果:股骨干的滋养孔位于小粗隆前下方3.0mm,滋养动脉起始于旋股外侧动脉,管径0.3mm,斜向外下入滋养孔,干长1.7cm,伴行静脉1条。实验组术后一般情况正常,血管吻合口通畅,骨愈合良好;对照组术后出现脱毛,腹泻,死亡等GVHD现象,术肢出现血管早期栓塞,非感染性坏死组织,骨愈合不良等HVGR征象。结论:本动物模型滋养血管解剖恒定,可操作性强,且能较好地复制免疫排斥反应及体现免疫抑制剂对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移植 血管 大白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