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下肢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娜 付红平 +1 位作者 夏凡 闫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下肢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66例行下肢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PICC... 目的分析新生儿下肢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66例行下肢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别纳入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穿刺次数、留置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下肢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6例新生儿中,共有72例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75%;以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最为常见,占6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 2500 g、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均为影响新生儿下肢PICC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新生儿下肢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感染性疾病有关,临床上应重视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围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在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邵雨娜 孙慧敏 +3 位作者 李敏丽 黄婧雯 黄蓉蓉 李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汉化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并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了解护患双方共情沟通行为模式.方法 收集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的录音,运用汉化的共情沟通编码系统识别和归类患儿父母主动提供的共情机会及分析护理人员对此机会的反应模式.结... 目的 汉化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并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了解护患双方共情沟通行为模式.方法 收集新生儿监护室护患沟通的录音,运用汉化的共情沟通编码系统识别和归类患儿父母主动提供的共情机会及分析护理人员对此机会的反应模式.结果 共收集32名护理人员与78名患儿父母的对话,识别91个共情机会—共情反应的对话组合.多数患儿父母倾向于直接表达“挑战”(38.5%)和“情绪”(29.7%)类型的共情机会,其次是“间接”(20.9%)和“进展”(6.6%),极少为“护士引发”(4.4%).护理人员多采取“隐性识别”(27.5%)、“识别但未追问”(23.1%)和“拒绝”(16.5%)的共情回应策略,其中“情绪”型共情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能够得到更高层级的共情反应.结论 中文版共情沟通编码系统可用于探索护患双方的共情沟通行为模式,为共情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室 护患沟通 共情沟通 编码系统 共情 共情机会 共情反应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