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肝内复发转移36例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国斌 易广新 +5 位作者 熊斌 鲁植艳 龙清云 卓德强 胡金香 刘骏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n=21)。治疗方法为先灌注适量化疗药物,然后以表阿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根据复查CT及甲胎蛋白等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内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方差分析和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内多发病灶组在术前肿瘤伴子灶、合并门脉2级分支以上瘤栓、巨块无包膜方面高于局部复发/单发病灶组(P<0.05)。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总体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0.7)次、58.3%、66.7%;两组相比较分别为(3.3±0.8)次比(2.9±0.7)次(t=1.688,P=0.101);80.0%比42.9%(P=0.024);86.7%比52.4%(P=0.03)。结论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TACE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复发 肝切除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介入栓塞术在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国斌 刘骏方 +2 位作者 胡金香 龙清云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7例,其中13例于外科手术前1~4 d行DSA检查及选择性颈外动脉供血支栓塞,4例因鼻腔... 目的探讨辅助性供血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7例,其中13例于外科手术前1~4 d行DSA检查及选择性颈外动脉供血支栓塞,4例因鼻腔大出血常规止血无效行急症栓塞治疗后根据病情择期手术,观察造影表现、止血效果及外科手术情况。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6例表现为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为主供血,1例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供血动脉多少与肿瘤分期有关。鼻腔大出血者表现为末梢血管增多紊乱及点片状对比剂外溢,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栓塞术无明显并发症,外科手术中出血量280~1600 ml,平均(460±255.5)ml,肿瘤完整切除。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行DSA检查及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能进一步明确肿瘤特征,有效治疗急性鼻腔大出血,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国斌 刘骏方 +4 位作者 熊斌 龙清云 胡金香 鲁植艳 梅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巨细胞瘤4例和脊索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途径置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开口以下,术中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下切除肿瘤,每次阻断45min...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巨细胞瘤4例和脊索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途径置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开口以下,术中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下切除肿瘤,每次阻断45min,需重复阻断时间隔10min;记录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效果。结果6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操作时间30~60min,术中累计阻断血流时间40~130min,术中出血800~2000ml(平均1350ml)。肿瘤均顺利切除,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置入术安全简单,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切除骶骨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 阻断 肿瘤 失血 手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DSA特点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国斌 刘骏方 +1 位作者 胡金香 龙清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大咯血病变动脉DSA表现特点及栓塞治疗疗效。方法35例支扩大咯血患者,参考胸片、CT等影像资料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其他目标血管DS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行病变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PVA和(或)明胶海绵颗粒(条)...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支扩)大咯血病变动脉DSA表现特点及栓塞治疗疗效。方法35例支扩大咯血患者,参考胸片、CT等影像资料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其他目标血管DSA检查,根据造影表现行病变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PVA和(或)明胶海绵颗粒(条),术后随访疗效。结果①DSA表现:病变血管单独为支气管动脉占74.3%,合并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22.9%,单独为非支气管动脉2.9%,异常动脉数量为1~5(平均1.8)支/例。显示出血直接征象25.7%,间接征象100%。②栓塞情况及疗效:栓塞34例共61支病变血管;应用微导管16例。1例3d内栓塞2次无效,3个月内复发4例,3个月后复发2例,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85.3%,复发率为20.6%,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扩大咯血DSA检查阳性率高,参考造影特点行选择性病变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咯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