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五联预康复的实施
1
作者 陈媛 郭邦雨 +3 位作者 陈卓 高彩霞 秦淑文 陈杨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评估术前五联预康复方案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将67例择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入院至术前接受包含营养支... 目的评估术前五联预康复方案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将67例择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入院至术前接受包含营养支持、运动锻炼、心理干预、药物优化及呼吸训练的五联预康复方案。结果试验组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最大吸气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五联预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呼吸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预康复 营养支持 运动锻炼 心理干预 药物优化 呼吸训练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被引量:7
2
作者 汪燕 徐向东 +1 位作者 何世铭 杨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2期762-763,共2页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ADL)的影响。 方法在社区中选取 5 0位老年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 ,ADL训练 ;对照组仅服药治疗。治疗前后对每位...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ADL)的影响。 方法在社区中选取 5 0位老年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 ,ADL训练 ;对照组仅服药治疗。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做Barthel指数评分 ,并对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训练后的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两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社区康复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老年人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3
作者 宋悦 舒晴 +3 位作者 赖郅昊 廖荣 李正发 田峻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英国生物银行以及骨质疏松联盟网站等不同平台获得暴露与结局的GWAS汇总数据,借助于Two-Sample MR软件包中的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MR-Egger回归以及加权模型法来分析AS与OP以及不同部位BMD间的关系,其中IVW是主要分析方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遗传预测AS与OP之间呈正向因果关联(OR=1.003,P=0.004),但未发现AS与全身、腰椎、股骨颈、前臂、足跟等不同部位BMD具有因果关联。异质性、多效性结果肯定了本次研究的稳健性。结论AS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可能会增加OP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神经体外牵拉培养装置的研制
4
作者 李肖 陈永广 +1 位作者 涂细凯 黄海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162,共5页
模拟在体细胞的应力环境,设计一种新型的神经轴突牵拉培养装置。该装置具有多通道差速并行的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一个输入、四个输出,且四个输出为倍数关系。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控制方法,可实现多通道差速牵拉神经轴突,相同的实验时间内... 模拟在体细胞的应力环境,设计一种新型的神经轴突牵拉培养装置。该装置具有多通道差速并行的机械结构,可以实现一个输入、四个输出,且四个输出为倍数关系。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控制方法,可实现多通道差速牵拉神经轴突,相同的实验时间内可培育出不同长度的神经片段,构成实验对照。最后通过装置测试,验证了该实验装置牵拉神经轴突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单步距1μm位移精度相对误差小于3%,小位移1mm运动位移精度相对误差小于0.5%,两组实验数据最大误差都在神经轴突承受范围内,可用于神经细胞的牵拉培育。该装置培育的神经组织可用于来修复长距离神经损伤,促进患者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细胞培养装置 轴突牵拉培养 生物力学 位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康复的抗阻训练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美玲 龚璇 +2 位作者 黄芳 李晓露 王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8年全世界大约会有210万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虽然早期筛查的完善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乳腺癌生存率的上升,但手术和辅助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困扰着... 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8年全世界大约会有210万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虽然早期筛查的完善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乳腺癌生存率的上升,但手术和辅助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困扰着乳腺癌幸存者,其中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运动康复 早期筛查 女性乳腺癌 抗阻训练 常见并发症 新发病例 诊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悦 舒晴 +1 位作者 贾绍辉 田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0-985,共6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1]。临床实践中常借助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IDD进行评估与诊断[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IDD的发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社会成本均逐步上升,对人民健...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1]。临床实践中常借助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对IDD进行评估与诊断[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IDD的发生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社会成本均逐步上升,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共培养技术 影像学检查 临床实践 病理学 干细胞 IDD 评估与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邹凡 蔺俊斌 +1 位作者 李颖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盆底磁刺激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不同类型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 目的:系统评价盆底磁刺激对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盆底磁刺激治疗女性不同类型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6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524例患者(试验组n=295,对照组n=229)。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盆底磁刺激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SMD=-0.51,95%CI(-0.65,-0.36),P=0.0001],QOL评分[SMD=-0.56,95% CI(-0.78,-0.34),P=0.0001]。结论:盆底磁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女性尿失禁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对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和MAP-2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杨静薇 廖维靖 +3 位作者 欧阳静萍 杨万同 田峻 邹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505-506,共2页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当归对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线栓法制作单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 2h ,再灌 4 8h。当归治疗组缺血再灌后静脉滴注 5 0 %当归注射液 3 5~ 4ml。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实验动物模型 ,观察当归对于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线栓法制作单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缺血 2h ,再灌 4 8h。当归治疗组缺血再灌后静脉滴注 5 0 %当归注射液 3 5~ 4ml。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观察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的表达。结果显示 ,当归治疗组较缺血再灌组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减少 ,凋亡率下降 ,当归治疗组MAP 2的表达明显恢复 ,接近对照组。结论 ,当归能减少脑缺血损伤后缺血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促进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表达 ,这是当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当归 细胞凋亡 微管相关蛋白2 MAP-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华 廖维靖 杨万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26-72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活血化瘀 脑缺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呙登俊 杨万同 +2 位作者 田峻 邓子牛 廖维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电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60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 ( 2 4只 )、对照组 ( 2 4只 )、正常组 ( 12只 ) ,前两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电针处理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电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60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 ( 2 4只 )、对照组 ( 2 4只 )、正常组 ( 12只 ) ,前两组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电针处理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正常组不治疗。再灌注 1d、3d后检测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含量 ,以及生长相关蛋白 43 (GAP 43 )、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和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增高 ,缺血灶周围GAP 43、MAP 2和cyclin D1表达增高 ,治疗可减轻脑损害 ,增强GAP 43和MAP 2表达 ,抑制cyclin D1表达。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电针疗法可清除自由基 ,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 ,并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电针 尼莫地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若兰 沈沉 +1 位作者 沈晓燕 田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海马CA1区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RIP1、GRIP2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1.743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9.5928,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RIP1、GRIP2蛋白表达升高(t>9.5326,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与AMPA受体定位插入相关的突触后蛋白GRIP1、GRIP2的数量,使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应用对防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呙登俊 杨万同 +2 位作者 田峻 邓子牛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处理。在再灌注1d、3d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处理。在再灌注1d、3d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GAP-43、MAP-2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5),神经组织呈破坏性改变,缺血灶周围GAP-43、MAP-2和cyclinD1表达增高(P<0.01),治疗可减轻脑病理损害,并增强GAP-43和MAP-2的表达(P<0.01),抑制cyclinD1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可减轻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甘露醇 联合应用 防止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素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蒙兰青 廖维靖 杨万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49-55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TIE-2受体 缺血性脑损伤 表达 作用机制 内膜 内皮细胞凋亡 受体酪氨酸激酶 出芽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颖 陈卓 +1 位作者 陈修平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0,共3页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居世界第2位且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1]。脑卒中后神经中枢系统受损,...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50/10万,居世界第2位且以每年9%的速度上升[1]。脑卒中后神经中枢系统受损,可能继发多种临床并发症。为人熟知的运动功能障碍一直广受重视,而较为隐匿的排尿障碍常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阻塞 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脑部血管 临床并发症 排尿障碍 脑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对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丽雁 张英 +1 位作者 郑俊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对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转车结合常规治疗组(19例)或常规治疗组(21例)。治疗前后应用上肢Fugl-Meyer(FMA-UE)运动评分(包括近端肢体、腕、手、协调... 目的:探讨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对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转车结合常规治疗组(19例)或常规治疗组(21例)。治疗前后应用上肢Fugl-Meyer(FMA-UE)运动评分(包括近端肢体、腕、手、协调)、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上肢运动功能、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以上各项评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除肱三头肌MAS及FMA(腕)评分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仅FMA(近端)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FMAUE评分超过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的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主动功能性电刺激转车可促进中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近端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电刺激 转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颖 徐换 +1 位作者 郝赤子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系统评价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主观感觉(自觉脱垂症状好转)[RR=3.62,95%CI(2.26,5.82),P<0.01]、脱垂症状评分[MD=-3.07,95%CI(-3.91,-2.23),P<0.01]和POP-Q分度[RR=1.70,95%CI(1.19,2.44),P<0.01]。结论: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髓鞘再生和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婷 胡昔权 +2 位作者 张丽颖 郑海清 罗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5-762,776,共9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认知功能及髓鞘再生和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two-vessel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引起的...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认知功能及髓鞘再生和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变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two-vessel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引起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运动训练组于术后48h进行跑笼训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则不予以任何运动干预。各组大鼠于术后第28d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MI32和MBP的表达,以及CD86/Iba-1和IGF1/Iba-1双阳性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训练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和在关键象限停留的时间增加,新物体辨别系数升高(P<0.05)。同时,运动训练组MBP的表达增强,SMI32的强度降低(P<0.05)。此外,运动训练组IGF1/Iba1阳性的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CD86/Iba1阳性的M1型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训练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变,促进髓鞘再生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运动训练 髓鞘再生 小胶质细胞 表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