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琳 唐骜 彭博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关节软骨是人体重要的承重组织,其生物力学功能的维持依赖于结构的完整性。然而,由于缺乏血液供应,致使其损伤后难以自我修复,易导致骨关节炎和软骨退化性疾病。近年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 关节软骨是人体重要的承重组织,其生物力学功能的维持依赖于结构的完整性。然而,由于缺乏血液供应,致使其损伤后难以自我修复,易导致骨关节炎和软骨退化性疾病。近年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凭借其来源丰富、分离便捷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中。由ADSCs旁分泌产生的外泌体不仅继承了亲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屏障渗透性以及高稳定性,是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重要介质。ADSCs外泌体携带的RNA、蛋白质及生物因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代谢活性。此外,外泌体还可通过上调成软骨基因的表达,抑制软骨降解基因,进而改善细胞外基质,促进软骨修复。作为一种优质的纳米药物载体,外泌体与生物工程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受损软骨的修复效率。本文对ADSCs来源的外泌体在软骨修复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外泌体疗法的标准化以及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软骨修复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江城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蒙兰青 周琴 胡晓琴 程明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Ischemia+Enriched,IE组,n=36),缺血对照组(Ischemia+Standard,IS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Sham...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Ischemia+Enriched,IE组,n=36),缺血对照组(Ischemia+Standard,IS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Sham+Enriched,SE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Standard,SS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d至28d群居于丰富环境笼并按步骤给予跑笼、转棒及杂技训练,记录杂技时间,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d、7d、14d、21d和28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杂技运动时间日益缩短,14d以前IE组显著性劣于SE组(P<0.05),14d以后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前,缺血组间和假手术组间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感觉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组则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训练后,28d时Bederson评分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感觉运动评分中仅21d时斜笼测试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肢体放置测试和足失误测试中IE组与IS组间始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E组恢复趋势优于IS组,缺血组仍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丰富康复训练 行为表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及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明高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江城 周琴 蒙兰青 闻万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3期203-206,F0003,共5页
目的 观察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损伤对侧大脑皮层前肢运动代表区第V层锥体神经元树突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180~200g,预训练后随机分成两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 目的 观察丰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损伤对侧大脑皮层前肢运动代表区第V层锥体神经元树突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180~200g,预训练后随机分成两组,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2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缺血组随机分成丰富训练组(IE组)和独居组(IS组),假手术组随机分成丰富训练组(SE组)和独居组(SS组),每组8只。术后24h,IE组和SE组置于丰富环境笼饲养,按计划给予跑笼、转棒和杂技等训练,IS组和SS组置于独居笼饲养,不给予任何训练,4组大鼠在造模后24h、1周、2周、3周、4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用Golgi-Cox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对侧大脑皮层前肢运动代表区第V层锥体神经元树突的变化。结果 IE组在各项功能评估中均优于IS组。3周时,肢体放置测试IE组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足失误测试IE组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GolgiCox染色,IE组比IS组和假手术组的树突分支点数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 丰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并促进缺血对侧与功能恢复相关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丰富康复训练 康复 神经可塑性 锥体神经元 树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持证康复注册护士认证制度和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汪冕 孟宪梅 +4 位作者 廖维靖 Henry L.Lew 蔡毅 罗丹 陈晓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4-1017,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康复是为病、伤、残者提供所需工具来帮助他们重获独立和自我决策能力,使他们达到和保持最高生理、感知、智能、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
关键词 护士认证制度 康复 注册 美国 世界卫生组织 决策能力 功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79
5
作者 周谋望 岳寿伟 +23 位作者 何成奇 张长杰 马诚 王惠芳 王楚怀 田峻 白跃宏 朱珊珊 刘宏亮 牟翔 李建华 杨卫新 宋林 唐金树 梁英 谢青 张芳 周云 黄澎 潘钰 谷莉 李涛 邢华医 刘小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证据级别 中国专家共识 康复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 康复医师 腰痛患者 急性腰痛 慢性腰痛 肌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江城 廖维靖 杨万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 康复训练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脑血管意外 缺血性脑梗死 康复治疗 缺血性脑损伤 药物辅助治疗 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综合康复治疗的1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邹智 徐向东 廖维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5-858,共4页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反应性肌腱炎,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女性,最常见于冈上肌肌腱,约占90%。尽管据报道其发病率为2.5%—20%,但大部分患者不表现明显症状[1]。目前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确切病因和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的...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反应性肌腱炎,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女性,最常见于冈上肌肌腱,约占90%。尽管据报道其发病率为2.5%—20%,但大部分患者不表现明显症状[1]。目前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确切病因和机理尚不清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的疼痛,在上抬手臂或者患侧卧位时加重,关节活动度受限,有些患者甚至可出现夜间痛醒、患侧上肢力弱和麻木。钙化性肌腱炎仅是形态学的描述,其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或者是对肌腱的直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肌腱炎 综合康复治疗 肩袖 关节活动度 影像学检查 成年女性 主要表现 患侧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珊 田峻 +3 位作者 李正发 杨明 常海 栾春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登梯测验时间及10米最快步行速度分别为(33.48±4.92)分、(41.39±6.22)分、(18.35±3.82)秒、(58.12±9.41)m/min,对照组分别为(29.35±5.40)分、(36.95±6.80)分、(22.34±3.95)秒、(51.03±10.22)m/min,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足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与负性情绪的神经交互机制及综合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笑珂 舒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9,共13页
慢性疼痛患者普遍伴随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而这些负性情绪的持续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疼痛。在治疗慢性疼痛时,改善疼痛或负性情绪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另一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慢性疼痛和负性情绪所涉及的脑区部分重叠... 慢性疼痛患者普遍伴随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而这些负性情绪的持续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疼痛。在治疗慢性疼痛时,改善疼痛或负性情绪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另一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慢性疼痛和负性情绪所涉及的脑区部分重叠,且具有相似的神经生理机制,这可能是二者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多个脑区在疼痛相关的情感、认知和动机处理中发挥协同作用,特别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前额叶皮层、伏隔核以及腹侧被盖区等脑区,对情感信息的识别与处理至关重要。目前,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现有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因此,负性情绪的良性调节作为重要的干预靶点之一,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在总结慢性疼痛产生负性情绪的神经机制基础上,归纳整理了目前针对慢性疼痛相关负性情绪的多种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无创神经调控、心理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等。这些方案的综合应用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靶点和更为有效的策略。本文旨在加深初学者对慢性疼痛病理生理学背景的理解,并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负性情绪 药物治疗 无创神经调控 心理疗法 中医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促进脂肪干细胞在体成骨分化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佳 舒晴 +2 位作者 张思钰 赵娟 田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SCs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卵巢切除建立模型,在造模手术后2个月开始干预,EA组予双侧“脾俞”“肾俞”电针治疗,频率2 Hz,连续波,强度1 mA。每次1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ADSCs组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ADSCs经尾静脉移植体内。每次1×10~6个,每周1次,连续8周。EA+ADSCs组予电针治疗,联合自体ADSCs移植,干预连续8周。检测大鼠股骨骨微结构及骨组织病理变化、血清骨代谢指标,股骨Wnt3a、β-catenin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及Runx2/β-catenin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变大;与模型组比较,EA组大鼠骨密度显著增高(P<0.01),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增加,Wnt3a、β-cateni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DSCs组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A+ADSCs组骨小梁结构均优于ADSCs组和EA组,并且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ADSCs移植联合电针可以有效改善卵巢摘除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状况,这种作用可能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脂肪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神”腧穴配伍的电针通过激活奖赏改善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魏夏利 舒晴 +1 位作者 田峻 杨亚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72,共8页
目的对比观察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联用具有“调神”效应的腧穴对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的改善效应及奖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急性疼痛组(n=6)、慢性疼痛组(n=6)、常规电针组(n=6)、调神电针组(n=6)。应... 目的对比观察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联用具有“调神”效应的腧穴对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的改善效应及奖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急性疼痛组(n=6)、慢性疼痛组(n=6)、常规电针组(n=6)、调神电针组(n=6)。应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急性疼痛及慢性疼痛模型。常规电针组大鼠取穴“足三里”和“昆仑”,调神电针组大鼠在常规电针取穴基础上联用“百会”和“印堂”。观察各组大鼠的焦虑、抑郁及奖赏行为学表现,取材后对各组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神经元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FA造模后大鼠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慢性疼痛组大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表现(均P<0.05)。急性疼痛组大鼠在疼痛缓解时伴随着奖赏激活,而慢性疼痛组大鼠则表现出奖赏抑制,其VTA区域的TH表达低于急性疼痛组(均P<0.05)。常规电针可上调慢性疼痛大鼠痛阈值、缓解负性情绪及奖赏抑制状态并上调TH的表达;相比于常规电针,调神电针对痛阈值、负性情绪、奖赏及TH具有更明显的调控作用(均P<0.05)。结论调神电针可促进常规电针对慢性疼痛的缓解效应,这一机制可能与激活奖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负性情绪 奖赏 电针 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5
12
作者 熊键 廖维靖 +3 位作者 刘琦 张喆 郭毅 薛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头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 Fang Data中关于头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 目的:系统评价头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 Fang Data中关于头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5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3个RCT,1113例患者。10个中等质量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8—12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22,95%CI(1.38,3.07)],其余3个研究仅作相应的描述性分析。结论:头针对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尚不能确定。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时仍需配合认知功能训练且仍需要开展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脑卒中 认知功能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钠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琴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胡小琴 程明高 任兰芬 毕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变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右旋糖苷标记血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缺血后7d脑血浆灌注量,脑血管形态和脑微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阿魏酸钠治疗组在术后2d、7d、14d的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脑梗死体积均在术后第7d达到高峰,SF组梗死体积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F组脑含水量在术后2d高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随后逐渐下降,到术后14d低于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d,SF组脑血浆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直径<3μm的血管约占47%,新生血管增多,呈不规则迂曲形态。结论:SF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生成 阿魏酸钠 局灶性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蒙兰青 廖维靖 +2 位作者 杨万同 郑婵娟 江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F00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当归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rgrowthfactor,VEGF)层粘连蛋白(lamini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和当归组(C组)。制作...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当归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rgrowthfactor,VEGF)层粘连蛋白(lamini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和当归组(C组)。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VEGF和层粘连蛋白在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h,6h,12h,1d,3d,7d变化。结果:C组除再灌注后3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B组和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d,7d时较A组和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可能是当归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层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功能恢复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蒙兰青 廖维靖 +2 位作者 杨万同 郑婵娟 江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运动组(n=10),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运动组再灌注24h起每天滚笼运动训练30min,分别在再灌...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运动组(n=10),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运动组再灌注24h起每天滚笼运动训练30min,分别在再灌注12h和21d测试行为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2h,运动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前肢放置实验和后肢放置实验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运动组行为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组再灌注12h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VEGF蛋白表达水平运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运动训练 功能恢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的脊柱骨密度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国栋 毛文玉 +4 位作者 廖维靖 陈建桥 栾夏刚 郑晓晖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的测量骨密度的方法。方法以1具脊柱标本(C3~L5)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进行每个椎体的三维重建,在Ansys中进行体网格划分,在Mimics中赋予10、400种材料属性,输出至Ansys计算骨骼中每一种...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的测量骨密度的方法。方法以1具脊柱标本(C3~L5)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进行每个椎体的三维重建,在Ansys中进行体网格划分,在Mimics中赋予10、400种材料属性,输出至Ansys计算骨骼中每一种材料属性的体单元的体积,根据CT扫描的Hu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计算标本质量及密度,对照组以电子天平测量(C3~L5)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对照组、10种及400种材料属性组C3~L5的密度值分别为0.62±0.09、0.5813±0.0806、0.5813±0.0805g/cm3;(2)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照组与赋予10、400种材料属性各试验组比较的P值均大于0.1,试验组组别之间P=0.997。结论(1)本试验方法可定量测量骨骼密度及其密质骨及松质骨密度值;(2)赋予骨骼10种材料属性即可达到测量要求;(3)本试验为骨密度与有限元分析的统一作初步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表观密度 脊柱 三维重建 有限元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熊键 杨万同 +1 位作者 廖维靖 马绣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84-686,共3页
目的:对硬膜外激素注射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有助于提高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PROQUEST、CSA和BIOSISPreviews及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年1月—2004年3月间有关硬膜外激素注射对腰... 目的:对硬膜外激素注射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有助于提高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PROQUEST、CSA和BIOSISPreviews及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年1月—2004年3月间有关硬膜外激素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面的文献。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最终有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用RevMan4.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初步认为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国内外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对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尚不能作最后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注射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晓琴 廖维靖 +4 位作者 杨万同 江城 周琴 程明高 毕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6,23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当归多糖对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0±15g,随机分为当归多糖治疗组(治疗组)25只,缺血对照组(...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当归多糖对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0±15g,随机分为当归多糖治疗组(治疗组)25只,缺血对照组(对照组)25只,假手术组10只,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生成素-1和-2在缺血损伤再灌注后6h,12h,1d,3d,7d的变化。结果:3组Ang-1均持续中等强度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ng-2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除6h亚组外,治疗组其他亚组梗死灶周围Ang-2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Ang-2蛋白表达极弱。结论:大鼠短暂缺血性脑损伤后,当归多糖能显著促进Ang-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血管再生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晶晶 雷涛 +1 位作者 林俊 廖维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72-2276,231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使用LPS刺激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MM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水平。体内实验中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使用LPS刺激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MM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水平。体内实验中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APS给药组,每组10只,3个APS给药组分别灌胃50、100和200 mg/kg APS,其余3组灌胃相应体积的溶剂,每天1次,预防1周后使用改良后的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不处理,假手术组进行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脑缺血2 h后恢复供血,继续治疗给药一周后处理动物。结果:不同浓度APS能够有效的促进HT22细胞存活(P<0.05),同时3个APS给药组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调Bcl-2蛋白,显著下调Bax和Cyto C蛋白水平。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呈现快速下降,3个APS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在造模后前3 d体质量出现下降,后期平缓上升。在模型后期模型组和3个APS给药组大鼠分别出现了50%、25%、12.5%及12.5%的死亡率。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比达到29.73%,其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APS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0),APS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Bcl-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有所上调,同时Bax和Cyto C蛋白水平显著下降,APS组中VEGF和CD3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出现了极强的表达(P<0.001)。结论:低分子量的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和促进脑组织血管生成进而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缺血再灌注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与川芎嗪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针 廖维靖 +2 位作者 雷涛 王珊珊 蔺俊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6-1009,1015,共5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分子量<5ku)与川芎嗪配伍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当归多糖、川芎嗪、当归多糖-川芎嗪配伍制剂,并设立对照组。...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分子量<5ku)与川芎嗪配伍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当归多糖、川芎嗪、当归多糖-川芎嗪配伍制剂,并设立对照组。观察造模术后4h、24h、7d三个时间点行为学评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的血流量、微血管密度。结果: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值较对照组均有降低,其中当-川配伍组差异最具显著性(P<0.05)。LSCM见脑组织中微血管呈绿色荧光充盈,治疗组脑血流量和微血管密度计数较对照组均有增高,当-川配伍组差异最具显著性(P<0.05)。结论:当归多糖、川芎嗪、当-川配伍治疗对于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生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当-川配伍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川芎嗪 大脑中动脉阻断 神经功能缺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