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谈宜斌 金学兰 +5 位作者 李源 吴松杰 王莹 田佳 宋世会 王彦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45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监测,分析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类型。结果456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17.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45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监测,分析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类型。结果456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17.1%),术后感染时间为9(3~21)d。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类型包括葡萄球菌13株、屎肠球菌6株、真菌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其他阴性菌9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1例(14%),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病早、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规范实施多重耐药菌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真菌 细菌 医院感染 病原体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物体表面真菌分布研究
2
作者 林晓锋 李妍 +4 位作者 陈诺 周威龙 程樊 谈宜斌 王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0,共6页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真菌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科学精准制定基于真菌的环境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2月7—23日采集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6个科室19类共60份环境标本,分成水相关环境标本组、完整立面环境标本组和卫生洁具环境标本...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真菌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科学精准制定基于真菌的环境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2月7—23日采集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6个科室19类共60份环境标本,分成水相关环境标本组、完整立面环境标本组和卫生洁具环境标本组。对检出真菌的标本进行18S rRNA测序。结果环境表面标本真菌检出率为20.0%(12/60),其中内分泌科洗手池真菌菌落计数最高(15 CFU/cm^(2)),其次是胸外科的空气消毒机出风口和内分泌科的水龙头管腔内(均为10 CFU/cm^(2))。水相关环境标本组检出的真菌菌属种类最多(14种),其中曲霉属(100%)、梅氏酵母属(99.06%)、线虫草属(95.63%)、小田酵母属(87.86%)的相对丰度较高。空气消毒机出风口检出较高丰度的毛壳菌属(44.08%)和花冠菌属(39.71%)。3组环境标本之间的α多样性(Shannon与Simpson指数,P值分别为0.661、0.568)和β多样性(P=0.7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在常规落实基础环境清洁消毒的状态下,环境中真菌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潮湿物体表面以及空气消毒设备易发生真菌定植,需加强日常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真菌 环境清洁与消毒 医院感染 室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因素的网状路径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晋如 刘丹 +2 位作者 谈宜斌 林丽开 王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风险因素之间的内部网络路径,阐明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建ICU MDRO感染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2019年1—3月综合ICU中所有感染患者,分为MDRO感染组(经...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风险因素之间的内部网络路径,阐明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构建ICU MDRO感染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2019年1—3月综合ICU中所有感染患者,分为MDRO感染组(经临床医生及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判定为MDRO感染的患者)和非MDRO感染组(未发生MDRO感染的其他感染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筛选两组间的差异风险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差异风险因素进行网状路径分析。结果共纳入219例感染患者,MDRO感染80例,MDRO感染占所有感染者的36.5%。MDRO感染组的风险因素网络较非MDRO感染组密度更大,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强。其中年龄、发热日数、降钙素原异常次数、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日数是MDRO感染的核心风险点,其处于网络图的中心地位(P<0.05)。结论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病区内高龄、发热及降钙素原指标异常的患者作为MDRO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实现预防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社会网络 医院感染 综合ICU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不同置管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晋如 谈宜斌 +2 位作者 邬闻文 胡芬 王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揭示重症医学科(ICU)内不同种类置管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时间规律及风险因素,为ICU内置管患者MDRO预防与控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风险点,对现有防控措施补充合理的防控时间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月1... 目的揭示重症医学科(ICU)内不同种类置管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时间规律及风险因素,为ICU内置管患者MDRO预防与控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风险点,对现有防控措施补充合理的防控时间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综合ICU中三种不同置管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生存分析对比揭示不同置管患者感染的生存时间差异及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138例患者信息,年龄,是否手术,是否使用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为MDRO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使用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感染时间)分别为:1.0(0,5.0)d、1.0(0,4.0)d、1.0(0,6.0)d。使用呼吸机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天数是有效降低ICU内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导管相关感染 多重耐药菌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险科室手卫生依从性电子监测与人工监测方法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诺 李妍 +4 位作者 程晓琳 何文斌 陈小艳 冯毕龙 王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501,共8页
目的比较手卫生依从性电子监测(electronic system-based monitoring,ESM)与人工监测(manual paper-based monitoring,MPM)的经济学效益,为临床高风险科室手卫生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 目的比较手卫生依从性电子监测(electronic system-based monitoring,ESM)与人工监测(manual paper-based monitoring,MPM)的经济学效益,为临床高风险科室手卫生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伤与显微骨科、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科、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食管纵膈与淋巴肿瘤放化疗科、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血液内科11个高风险科室,2022年12月—2023年5月ESM和MPM两种手卫生监测方法实施期间的成本投入和效果产出,应用TreeAge Pro 2022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测算成本效果、成本效率、霍桑效应和间接成本效益。结果ESM方法的总成本(4868.55元)低于MPM方法(7122.12元),但ESM方法的手卫生依从率(61.33%)低于MPM方法(78.79%)。MPM方法的成本效果比(9039.37元)高于ESM方法(7938.28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46%。MPM方法的成本效率比(72013.35元)明显高于ESM方法(8813.45元)。MPM方法的霍桑效应(59.45%)高于ESM方法(47.90%)。MPM方法的成本效益比(2894.70元)低于ESM方法的成本效益比(4765.98元)。当支付意愿低于18500元时,ESM方法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当投入高于该阈值时,MPM方法是更具成本效果的选择。结论对于感染控制高风险科室,ESM方法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率、成本效益均优于MPM方法,但两者霍桑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手卫生依从性 监测方法 卫生经济学评价 霍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识别与聚类分析的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监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小艳 王莹 +2 位作者 何文斌 王蓓 冯毕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拟借助风险识别与聚类分析方法探索适用于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监测的指征与时机,为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提供工具及标准。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匿名观察50名保洁人员工作流程及行为,遴选10名专家判别工作流程,借助风险识... 目的拟借助风险识别与聚类分析方法探索适用于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监测的指征与时机,为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提供工具及标准。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匿名观察50名保洁人员工作流程及行为,遴选10名专家判别工作流程,借助风险识别工具划分风险带,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手卫生指征。结果保洁人员17类工作行为风险得分均达到纳入聚类分析标准,具有手卫生指征,其中最高风险评分为逐一拖洗病房每床物体表面、厕所、走廊等(4.50±0.53)和擦拭洗手池、扶手、墙面、窗台等(4.50±0.53)。聚类分析显示工具准备、清洁消毒、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及环境整理为5个主要行为节点。进一步归纳分析后,确定保洁人员的手卫生指征为“一前五后”,即清洁消毒前、准备工具后、清洁消毒后、个人脱卸防护用品后、转运医疗废物后、环境整理后。结论建立医疗机构内保洁人员“一前五后”手卫生监测指标体系,不仅可为保洁人员手卫生培训提供适用的量化参考指标,同时可为监测和干预保洁人员手卫生提供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 手卫生监测 保洁人员 风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特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唐莉 黎顺宁 +1 位作者 谈宜斌 王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4-761,共8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特征,提出基于循证的干预政策,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检索2020年1月—2021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特征,提出基于循证的干预政策,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检索2020年1月—2021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DerSimonian和Laird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手卫生依从性相关文献10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2 377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74%(95%CI:68%~7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医院不同职业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生、其他员工,分别为80%(95%CI:74%~87%)、76%(95%CI:71%~81%)、70%(95%CI:62%~77%)。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91%,95%CI:88%~94%),而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68%,95%CI:62%~74%)。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较大提升。辅助人员是手卫生依从率提升的重点关注人员,接触患者前是手卫生依从性干预的重点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感染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保洁人员“一前五后”手卫生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妍 何文斌 +4 位作者 冯毕龙 陈小艳 程晓琳 陈诺 王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 探索“一前五后”手卫生指征在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保洁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目的 探索“一前五后”手卫生指征在医疗机构保洁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保洁人员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对照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两前三后”手卫生指征进行培训,试验组Ⅰ采用“一前五后”手卫生指征进行广泛培训,试验组Ⅱ采用“一前五后”手卫生指征进行精准化培训。比较三组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时刻分布趋势。结果 共调查保洁人员对照组26名,试验组Ⅰ24名,试验组Ⅱ18名。对照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培训前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30%、27.18%和30.30%;培训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43.11%、59.26%和83.62%。培训后,试验组Ⅱ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较培训前明显上升,增加了5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Ⅱ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83.62%。培训后,试验组Ⅰ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高时刻发生在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为64.77%,最低时刻发生在清洁消毒前,为54.55%。除准备工具后,培训后试验组Ⅱ其他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试验组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试验组Ⅱ手卫生依从率最高时刻发生在处置医疗废物后,为90.72%,最低时刻发生在准备工具后,为78.33%。上午6点至上午9点和下午3点至下午4点是保洁人员进行手卫生行为的高频次时段。结论 “一前五后”比“两前三后”手卫生指征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和培训,“一前五后”手卫生精准化培训可有效提高医疗机构内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手卫生依从性 保洁人员 医院感染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