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汤逊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华东 袁伟华 +4 位作者 欧阳雪君 刘璨 杜杰 彭肖迪 潘祖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34-38,42,共6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对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野外考察,并在四月中旬对汤逊湖11个采样点的水质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该湖东西两岸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不同,水质污染程度和被污染原因也有...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对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野外考察,并在四月中旬对汤逊湖11个采样点的水质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该湖东西两岸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不同,水质污染程度和被污染原因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污染状况达到V类水质。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级别为中度富营养化。根据取样分析的结果,结合周边生态环境,提出汤逊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 汤逊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田霞 陈峰 胡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V-50)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用于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聚合,制备了高分子质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 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V-50)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用于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聚合,制备了高分子质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阳离子单体含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最佳质量分数为35%,引发剂用量为整个体系质量的0.02%,V-50为单体质量的0.005%,最佳pH为5.5~6.5,尿素为单体质量的0.1%,EDTA为单体质量的0.02%,β-二甲胺基丙腈为单体质量的0.03%,反应时间为5~6 h。特性黏数η达到13.95 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复合引发体系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件消失模涂料的分析与研究
3
作者 李田霞 陈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60-61,65,共3页
选用石英粉作为耐火骨料,以硅溶胶和PVA为复合粘结剂,以钠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为复合悬浮剂,制备出铸铁件消失模水基涂料;研究了石英粉耐火骨料的粒度分布对消失模铸造涂料性能,特别是透气性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得... 选用石英粉作为耐火骨料,以硅溶胶和PVA为复合粘结剂,以钠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为复合悬浮剂,制备出铸铁件消失模水基涂料;研究了石英粉耐火骨料的粒度分布对消失模铸造涂料性能,特别是透气性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涂料,在配制涂料时应使用粒度集中的耐火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模 涂料 粒度 透气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对四种淡水藻类的毒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茜 唐红枫 +3 位作者 陶征宇 程时劲 赵永芳 曹军卫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18-2120,共3页
试验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4种淡水藻类的96 h半抑制浓度EC50。结果表明,半抑制浓度EC50衣藻为70.0 mg·L-1、裸藻为45.0 mg·L-1、硅藻为6.3 mg·L-1、聚球藻为1.0 mg·L-1,耐受性大小为衣藻>裸... 试验研究了苯胺对无菌衣藻、裸藻、聚球藻和硅藻4种淡水藻类的96 h半抑制浓度EC50。结果表明,半抑制浓度EC50衣藻为70.0 mg·L-1、裸藻为45.0 mg·L-1、硅藻为6.3 mg·L-1、聚球藻为1.0 mg·L-1,耐受性大小为衣藻>裸藻>硅藻>聚球藻;同时通过肉眼和显微观察,发现这4种藻在颜色和形态上均受到苯胺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结果对探明苯胺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淡水藻类 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华蓝藻中微囊藻毒素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唐红枫 孙茜 +1 位作者 穆婷 张雨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82-84,共3页
对采自武汉东湖水华蓝藻细胞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对MC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5%乙酸溶液和连续抽提法(先用5%乙酸溶液,然后用40%甲醇溶液)能最大限度地从藻细胞中分别提取MC-RR和MC-... 对采自武汉东湖水华蓝藻细胞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对MC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5%乙酸溶液和连续抽提法(先用5%乙酸溶液,然后用40%甲醇溶液)能最大限度地从藻细胞中分别提取MC-RR和MC-LR,而且其提取液pH值接近藻胆蛋白的等电点,可省去调pH值法去除藻胆蛋白的步骤,使整个提取过程更加简捷、高效。正丁醇∶甲醇∶水(5∶20∶75,体积比)和甲醇溶液(40%、80%和100%)对MC的提取效率均远远低于5%乙酸溶液和连续抽提法。此外,提取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提取液中MC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华 微囊藻毒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在纳米材料修饰界面上的电子传递 被引量:5
6
作者 涂毅 赵元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量子点(QDs)作为修饰材料,采用简便的干燥吸附法制备玻碳修饰电极(GCE),构造了纳米材料修饰界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伦法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过程.该...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量子点(QDs)作为修饰材料,采用简便的干燥吸附法制备玻碳修饰电极(GCE),构造了纳米材料修饰界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伦法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该电化学行为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过程.该修饰电极能很好地催化左旋多巴的电化学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它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在修饰电极上的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0.595 cm·s^(-1),比在裸GCE和MWNTs修饰GCE上有很大提高.这很可能是由于QDs和MWNTs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提高了MWNTs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催化能力所致.这一研究结果为在纳米复合修饰电极上研究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催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量子点 左旋多巴 电子传递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甲醛污染物的液滴采样装置及应用
7
作者 赵业军 王莹莹 +2 位作者 蒋奎 程世劲 安从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2-664,共3页
依据气体分子扩散理论,采用自制模拟风洞液滴采样装置,并结合乙酰丙酮荧光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液滴采样的最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自制模拟风洞液滴采样装置在泵进样速度为0.1mL/min,进样管内径为5mm,风扇电压为9V的强制气体流动的条件... 依据气体分子扩散理论,采用自制模拟风洞液滴采样装置,并结合乙酰丙酮荧光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液滴采样的最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自制模拟风洞液滴采样装置在泵进样速度为0.1mL/min,进样管内径为5mm,风扇电压为9V的强制气体流动的条件下,采样效果理想,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液滴采样 荧光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件消失模水基涂料的研制
8
作者 李田霞 陈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8-89,共2页
选用石英粉与铝矾土作为耐火骨料,以硅溶胶和PVA为复合粘结剂,以钠基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为复合悬浮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铸铁件消失模水基涂料的最佳配比。经测试和生产验证,其性能良好,能很好的适应生产要求。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铸铁件 水基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甲醛的液滴采样新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莹莹 安从俊 +2 位作者 赵业军 蒋奎 程时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88-91,共4页
根据气体分子扩散理论,采用自制液滴采样模拟风洞装置,对室内空气中的微量甲醛进行液滴采样分析,着重研究了微型风扇电压、微量泵的进样速度及不同捕集剂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风洞装置中的微型风扇电压越大,目的气体与液滴... 根据气体分子扩散理论,采用自制液滴采样模拟风洞装置,对室内空气中的微量甲醛进行液滴采样分析,着重研究了微型风扇电压、微量泵的进样速度及不同捕集剂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风洞装置中的微型风扇电压越大,目的气体与液滴的对流程度越大,液滴采样效果越好;微量泵的进样速度越小,液滴与目的气体接触时间越长,采样效果越好;超纯水、三乙醇胺溶液和乙酰丙酮溶液三种捕集剂中,乙酰丙酮溶液捕集能力最强、效果最好。在微型风扇电压为12 V、微量泵进样速度为0.0327 mL.min-1、0.08 mol.L-1乙酰丙酮溶液为捕集剂的优化条件下,将液滴采样法应用于实际甲醛含量分析,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法 采样 甲醛 乙酰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