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仙女山断裂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
1
作者 杨钢 郭纪盛 +3 位作者 雷东宁 吴建超 余松 胡庆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8-1311,共14页
三峡库区内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地震安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断层泥粒度分析及断层泥ESR测年等技术方法,对库区内仙女山断裂中段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仙女山断... 三峡库区内断裂的地质构造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地震安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遥感解译、断层泥粒度分析及断层泥ESR测年等技术方法,对库区内仙女山断裂中段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等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仙女山断裂中段北部和南部均具有北西向线性构造特征,断裂整体倾向北东,局部倾向南西,青林口一带断裂具有左旋逆冲粘滑性质。青林口获取的断层泥ESR测年结果为187±20 ka,属中更新世晚期;岩斗坪获取的断层泥ESR测年结果为432±38 ka,属中更新世中期,未发现该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形迹,判定仙女山断裂中段由南至北活动时代逐渐变新,最新活动时代为仙女山断裂中段北端青林口地区,为中更新世晚期。本研究对评估库区未来的构造稳定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女山断裂 三峡库区 ESR测年 断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震害仿真的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小祥 林旭川 +8 位作者 陈子峰 张建龙 窦爱霞 肖本夫 杜浩国 余思汗 丁香 方杰 王书民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2-948,共17页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 建筑物震害是破坏性地震人员致死的重要因素,震后快速、及时获取有效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对应急救灾、灾情评估及结构抗震意义重大。文中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首先基于震前遥感影像进行灾区建筑物单体物理模型快速提取。然后在构建典型建筑物遥感解译特征的基础上,对灾区建筑物分别开展了基于光学遥感和震害仿真方法的震害快速识别。最后,对快速获取的建筑物震害信息进行定量评估,并将不同方法产出的结果与发布烈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上灾区建筑物主要沿河流和山谷呈散落带状分布,局部空间分布规模较小但相对集中,结构类型以土木和石木结构为主,此类建筑在地震中表现出显著的易损性。2种方法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识别高震害等级建筑物时,总体评估误差在1度以内;而对于Ⅶ度及以下区域,评估结果则存在一定误差。研究表明,强烈地震发生后,借助不同方法可针对震后不同阶段的应急需求发挥作用,快速提供建筑物震害评估结果,为地震应急救灾和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建筑物震害 遥感影像 震害仿真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位移反应谱研究长周期设计地震反应谱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恒 李龙安 冯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GA数据库,分析了滤波低频截止周期(Tc)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选择较小的Tc将严重抑制长周期位移反应谱幅值。本文选用可靠使用周期不小于10 s的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研究了位移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结... 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GA数据库,分析了滤波低频截止周期(Tc)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选择较小的Tc将严重抑制长周期位移反应谱幅值。本文选用可靠使用周期不小于10 s的强地面运动加速度记录,研究了位移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结果表明,位移反应谱峰点周期是长周期地震反应谱的关键控制参数,受场地条件和震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与震中距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而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波动范围较小,设计中可视为常数。建议在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基础上,在速度控制段与位移控制段之间增加一个过渡段,以体现位移反应谱的有峰特征,并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 位移反应谱 滤波低频截止周期 震中距 动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恒 吴建超 雷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9,86,共10页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逐渐趋近于1;随着震级和距离增大,阻尼比对位移反应谱影响随之增大,DMF曲线更加发散,这意味着通过附加阻尼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对于大震和远震更加有效;场地条件对DMF的影响仅限于近场范围,但无法归纳出明显的影响规律,且随距离增大,不同场地对应的DMF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数值试验,分析加速度反应谱与位移反应谱DMF曲线,得出结论:地震动频谱分量随频率的相对变化速度,对位移反应谱DMF曲线起控制性作用。最后提出了适宜于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DMF公式,并利用实际强震记录数据拟合了DMF公式中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修正系数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 减震 衰减指数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速的深层砂土地震液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薇 李恒 徐利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深度均吻合较好,验证了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深层砂土 液化评估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液化深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庆 汤勇 +1 位作者 朱萌 杨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188-15193,共6页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标贯试验击数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果显示本地区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深度在地震烈度Ⅶ度、Ⅷ度时超过20 m。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工程实践抗液化处理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地震液化 动三轴 液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在郧西盆地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松 罗登贵 +1 位作者 李媛 周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8,191,共4页
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 两郧断裂 断层探测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地震峰值速度衰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锡勤 李恒 蔡永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89-90,95,共3页
地震峰值速度是大型结构和地下管道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以有丰富强震记录和地震烈度资料的美国南加州地区作为参考区,结合湖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采用转换法得到了湖北及邻区的地震峰值速度衰减关系。
关键词 峰值速度 衰减 转换法 地震烈度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羊头铺水库诱发地震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建超 张丽芬 +4 位作者 蔡永建 缪卫东 雷东宁 余松 乔岳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5-340,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羊头铺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应用构造类比法和概率预测法对羊头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南段有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羊头铺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此基础上,应用构造类比法和概率预测法对羊头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南段有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发生MS1.0~3.0地震的概率约为0.19,诱发最大地震强度为MS3.0左右。而库区北段有发生MS1.0地震的可能性,发震概率仅为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头铺水库 构造类比法 概率预测法 水库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稳定性的拟动力分析及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孔宇阳 李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69-176,共8页
岩石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地震易发地区。安全系数是评估边坡安全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影响边坡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岩石边坡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 岩石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地震易发地区。安全系数是评估边坡安全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影响边坡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岩石边坡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考虑地震荷载、岩体放大系数、张缝内水位变化等影响因素,利用拟动力方法推导了出流缝未堵塞时不同工况下的岩石边坡抗倾覆性的安全系数。在确定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地震荷载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抗倾覆性的极限状态方程。通过可靠度指标对计算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分析了水平及竖向地震荷载、岩体放大系数、张缝内水位变化等控制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岩石边坡的抗倾覆稳定性不仅与计算参数的均值有关,也与计算参数的变异性有关。因此,在抗震设计当中,同时利用安全系数及可靠度指标来评估岩石边坡的抗震稳定性,有利于岩石边坡的安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拟动力方法 可靠度指标 敏感性分析 抗倾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松 吴建超 +1 位作者 胡庆 杨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09,共7页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在0.05 g加速度分区中,湖北省域场地50 a超越概率63%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63)/R_(10))均值为0.31,超越概率2%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2)/R_(10))均值为1.81;在0.10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30,R_(2)/R_(10)均值为1.80;在0.15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17,R_(2)/R_(10)均值为1.98。在此基础上,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湖北省域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取值对建筑物进行抗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保守且安全的。同时,在湖北省高烈度区(如竹山、竹溪)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时,多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3进行调整。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湖北省地震风险普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超越概率 峰值加速度 比例关系 加速度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研究
12
作者 张祎 朱念 +1 位作者 王薇 乔岳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搜集并整理武汉主城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控制性钻孔SPT-N资料,配合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成果,采用规范法对各场地土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以液化指数作为分区指标并结合各场地坐标,绘制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图。分区... 搜集并整理武汉主城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控制性钻孔SPT-N资料,配合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成果,采用规范法对各场地土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以液化指数作为分区指标并结合各场地坐标,绘制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图。分区图初步预测了罕遇地震发生以后,可能发生液化的区域及其严重性,且表明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液化潜能,长江右岸均大于长江左岸。通过与4次历史大震液化资料的对比分析,武汉主城区可能液化场地具有地下水位埋深浅、液化土层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标准贯入试验 液化判别 液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江口水库诱发地震分析研究
13
作者 吴建超 张丽芬 +1 位作者 汪旭涛 蔡永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2-517,共6页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三江口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构造类比法分析表明:蓄水后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岩溶塌陷...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三江口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构造类比法分析表明:蓄水后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概率预测法分析表明:库首段(新滩子—狮狸弯)发震概率较小,仅为0.02;库中段(狮狸弯—牛鼻子)岩溶不太发育,诱震可能性较小,不发震的概率为0.96;库尾段(牛鼻子—峡马口)有可能诱发微震,发震(M<3.0)概率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口水库 构造类比法 概率预测法 水库诱发地震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襄阳地区土体剪切波波速与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余松 吴建超 +3 位作者 蔡永建 雷东宁 胡庆 杨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8-623,629,共7页
为给出湖北襄阳地区典型粘性土、粉土、砂土及碎石土剪切波波速与深度之间的统计公式,基于收集到的102个实测钻孔波速资料,利用多种一元回归模型对襄阳地区常见土层剪切波波速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同时,讨论土体... 为给出湖北襄阳地区典型粘性土、粉土、砂土及碎石土剪切波波速与深度之间的统计公式,基于收集到的102个实测钻孔波速资料,利用多种一元回归模型对襄阳地区常见土层剪切波波速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同时,讨论土体状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测钻孔数据验证统计公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除人工填土外,襄阳地区其他常规土类剪切波波速与深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离散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同一土类随密实度或塑性状态的增大,其平均剪切波波速也变大;3)考虑土体状态可以使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具体、更接近真实值,但对模型拟合优度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4)区域性对土层剪切波波速与深度的统计关系有较大影响。本文研究的襄阳地区各土类剪切波波速回归模型较全国土类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误差平稳性,可为南襄盆地及周边区域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场地土动力学性质研究和地震动参数确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波速 深度 回归模型 拟合分析 土体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损快速识别算法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乙轩 姜涛 +1 位作者 吴文彬 江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集;通过Mosaic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后,构建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提取震害图片高级语义特征;使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砌体结构震害调查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及验证并确定最终的模型超参;最后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对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进行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出门、窗、剥落、裂缝,其检测精确分别为:93.1%、97.6%、74.8%、62.3%。此外,单张震害照片检测时间为60 ms,为砌体结构震害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震害类型 快速检测 改进的Faster R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非线性动力特性
16
作者 胡庆 祁超 汤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1,493,共6页
为深入研究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采用自振柱试验仪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动力试验,分析该地区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_0、阻尼比λ随剪应变γ的变化特征。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本构模型拟合本地区淤泥质软土层G/G_0-γ曲线和λ-γ曲... 为深入研究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采用自振柱试验仪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动力试验,分析该地区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_0、阻尼比λ随剪应变γ的变化特征。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本构模型拟合本地区淤泥质软土层G/G_0-γ曲线和λ-γ曲线,并分析最优拟合曲线。结果表明,江汉盆地软土的非线性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且与全国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江汉盆地淤泥质软土层的动力特性认识,可在该地区软土层土动力参数实测数据不足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软土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江汉盆地 动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文巧 陈杰 +4 位作者 袁兆德 黄明达 李涛 余松 杨晓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0-276,共17页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尔干地震使得慕士塔格正断层南段的部分和整个塔合曼正断层发生破裂,形成了长约27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总体走向NNE,由北部的N25°W向南转至N25°E。地表由正向或反向正断层陡坎组成,在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地垒和阶梯状等构造组合;在平面上表现为单条雁列型、平行型、收敛(或汇聚)型、"井"字型等。地表破裂带以纯倾滑为主,基本无走滑量,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地表破裂带一般宽30~60m,最大可达825m;单条陡坎垂直位移(4.2±0.2)m,最大同震垂直位移6.8m。地表破裂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由北向南由3条独立的次级破裂段组成。估算其地质矩震级为7.0~7.3级。该断层以东的小盆地内发现了同震感应地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地震 正断层 地表破裂带 破裂分段 发震构造 帕米尔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典型土类动力非线性参数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孔宇阳 廉超 +1 位作者 李井冈 宋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2-837,共6页
利用武汉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共振柱实验获得的1 403组土动力非线性参数数据,统计出武汉地区7种不同土性不同埋深的土类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平均值。根据2个工程场地在实验值、统计平均值、规范值输入下的土... 利用武汉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共振柱实验获得的1 403组土动力非线性参数数据,统计出武汉地区7种不同土性不同埋深的土类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平均值。根据2个工程场地在实验值、统计平均值、规范值输入下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3种土动力参数值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所给出的平均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规范值相比,统计平均值与实验值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真实合理,可供武汉地区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缺乏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区 共振柱实验 动力非线性参数 地震反应分析 合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应城4.9级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谭杰 李恒 +1 位作者 蔡永建 郑水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并从结构布置、施工材料和工艺、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总结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可丰富湖北省村镇房屋的震害资料,为长江中游村镇房屋震害预测提供基础依据,为后期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措施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房屋 砌体结构 空斗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涵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东宁 乔岳强 +3 位作者 胡庆 王秋良 林松 李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2-1375,共14页
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因修建丹江水库而得到深入研究,但针对断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丹江断裂东段进行1:1万大比例条带状活动断裂填图,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岩样年龄测试、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认为:1)... 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因修建丹江水库而得到深入研究,但针对断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较少。通过对丹江断裂东段进行1:1万大比例条带状活动断裂填图,综合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岩样年龄测试、地质钻探、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认为:1)丹江断裂东段第四纪以来累积左旋走滑量在250~500m之间,上更新统地层垂直断距为10~20m;2)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活动性质以由NE向SW的逆冲为主,兼具有左旋走滑分量;3)断裂活动性由山地向盆地迁移。丹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表明,南襄盆地西缘活动性较强。该认识可为进一步评估丹江口地区乃至南襄盆地西缘的地震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襄盆地 丹江断裂 地貌陡坎 垂直断距 逆冲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