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西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富文 李华芹 +5 位作者 王登红 肖光铭 杨晓君 高亦文 梅玉萍 林秀广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98-1305,共8页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 园珠顶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大瑶山隆起北缘、粤桂交界的广东省封开县境内。铜钼矿化普遍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中,岩体内部见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布,但铜钼工业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中,并围绕着岩体具椭圆形环状矿化分带特征,由内向外依次为钼矿化带→铜钼矿化带→铜矿化带,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运用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离子探针和Re-Os分析技术,作者分别对矿区二长花岗斑岩和矿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54±2Ma(95%可信度,MSWD=0.75,N=11),铜钼矿体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5±5Ma(95%可信度,MSWD=0.31,N=8),表明圆珠顶斑岩型铜钼区的成岩成矿作用都发生于中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发生于华南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珠顶 斑岩型铜钼矿床 二长花岗斑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补水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与布置方案研究(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州丰 邵长生 陈立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5,共5页
梳理了大宁河补水工程的设想方案及其由来,介绍了前人所做的探索。研究了工程涉及的大宁河流域大昌镇以北至堵河流域官渡口镇范围的区域地质条件,认为工程最近的区域断裂——青峰断裂距工程下游出口远,几无影响;建筑物分布区地震烈度均... 梳理了大宁河补水工程的设想方案及其由来,介绍了前人所做的探索。研究了工程涉及的大宁河流域大昌镇以北至堵河流域官渡口镇范围的区域地质条件,认为工程最近的区域断裂——青峰断裂距工程下游出口远,几无影响;建筑物分布区地震烈度均小于或等于Ⅵ度,区域稳定条件总体优。在前人及野外工作基础上,结合环境地质条件优化了东西数个设想方案,推算了4个相对可行方案的工程基本特征参数。结合不同部位建筑物特性与其地质环境条件,宏观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研究认为:大宁河剪刀峡-白鹿溪段总体稳定条件好,但对白鹿巨型老泥石流沟、神基坪黏土岩延伸的边坡稳定等危险应予重视;堵河茅草坡-官渡口段总体稳定条件好,局部潜在致灾地质体因梯级水库淹没而缓解,外流域大流量水量注入会造成本流域局部岸坡再造,但以渐进式小范围改造为主,危害小;岩溶和软岩问题牵涉面广,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补水方案 环境地质 工程地质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补水工程环境地质条件与布置方案研究(Ⅱ)
3
作者 陈州丰 邵长生 陈立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20,共7页
针对丹江口水库远期补水需要,对大宁河补水工程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全面论述了东西线4个比选方案。研究认为:各方案深埋长隧洞为工程难点,但就国内外已建工程经验而言,暂未发现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 针对丹江口水库远期补水需要,对大宁河补水工程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全面论述了东西线4个比选方案。研究认为:各方案深埋长隧洞为工程难点,但就国内外已建工程经验而言,暂未发现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存在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对4个组合方案环境工程地质条件、重要非地质因素进行了比选研究,认为:西线优势方案"西线剪刀峡(檀木-茅草坡)方案"在二级泵站站址、控制性穿岭隧洞长度及其可实现最短施工长度、隧洞埋深、不稳定类岩体长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就重要非地质因素而言,该方案在抽水蓄能效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投资集约度与灵活度等方面优势明显,在调水保证度这一核心任务方面,西线具有突出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补水工程 环境地质 方案优化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远新龙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敏 彭红霞 刘凤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以江西安远县新龙稀土矿山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该矿山通过工程和生物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总结了该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面的经验,对进一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恢复... 以江西安远县新龙稀土矿山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该矿山通过工程和生物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总结了该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面的经验,对进一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工程治理 生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在湖南省鼓锣坪Cu、Pb、Zn元素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天赐 黄圭成 +1 位作者 雷义均 胡俊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6,共6页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鼓锣坪Cu、Pb、Zn元素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发现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结构性、随机性双重性质和空间变异性,并依此建立了相应实验变异函数;通过最优参数估计、模型判断和检验,优选出最佳实验变异函数参数值及...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鼓锣坪Cu、Pb、Zn元素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发现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结构性、随机性双重性质和空间变异性,并依此建立了相应实验变异函数;通过最优参数估计、模型判断和检验,优选出最佳实验变异函数参数值及理论模型。采用克里格内插方法,推测出各元素空间格局及含量,并编制了该区Cu、Pb、Zn元素空间分布格局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区Pb、Zn元素分布与含量明显受地层及岩性控制,而Cu相对较弱;Pb、Zn共生概率最高,Cu、Zn次之,而Cu、Pb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变异函数 克里格 鼓锣坪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伏永朋 李明 +3 位作者 吴吉民 李逵 王树丰 裴来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137,共3页
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流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 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是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流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介绍了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手段和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神农溪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进行了神农溪流域环境工程地质适宜性分区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环境工程地质 遥感解译 地质调查 地质灾害 神农溪流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堂河流域煤系地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伏永朋 李明 +1 位作者 李逵 吴吉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94,共3页
草堂河流域上游广泛出露煤系地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由采煤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显现。为能有效防范和应对该类地质灾害,在分析流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煤系地层滑坡、崩塌、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的规律... 草堂河流域上游广泛出露煤系地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由采煤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显现。为能有效防范和应对该类地质灾害,在分析流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论述了煤系地层滑坡、崩塌、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的规律,提出了煤系地层主要环境地质灾害的发育发展模式,指出人类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是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流域煤系地层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煤系地层 塌陷 崩塌 滑坡 草堂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61
8
作者 陈文 万渝生 +4 位作者 李华芹 张宗清 戴橦谟 施泽恩 孙敬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7-1947,共31页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规律确定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以研究地球和行星物质的形成历...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规律确定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以研究地球和行星物质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规律。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精度比较高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从理论、实验技术、应用范围、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简要总结和介绍,期望为地质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参考。所涉及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主要有U-Pb法、Ar-Ar法、Rb-Sr法、Sm-Nd法、Re-Os法、(U-Th)/He法等。①U-Pb法:是最早用来测定地质年龄的放射性方法之一,也是国内目前最重要的同位素测年方法。近10年来,近乎完美的锆石微区U-Pb年龄测定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的地质科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其应用领域仍在进一步扩展中。②Ar-Ar法:已经成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a.测量的时间域较宽,最老可到3800 Ma(月岩年龄),最年轻可测到千年级(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年龄);b.测量对象广泛,原则上,所有的含钾矿物、岩石都可以用作Ar-Ar法同位素测年,甚至含有微量钾盐包裹体的非钾矿物如石英、闪锌矿等也有成功测定出Ar-Ar年龄的报道;c.独特的分步加热技术和内部组分的Ar同位素相关图处理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年龄,还可以揭示被测定对象所经历的多期地质演化信息;d.和激光技术配套可以直接在岩石光片上寻找待测矿物进行微区(几十微米—几百微米)Ar-Ar测年,从而能够获得变质岩P-T-t轨迹研究中最精确的时间信息;e.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所有的地质学分支学科中都有应用;f.是矿床年代学研究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g.是同位素热年代学研究的支柱技术。Ar-Ar法测年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分析技术复杂导致其成本高、分析周期长。其次中子参数测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样品年龄测定的准确性。核反冲效应会导致极细粒的粘土矿物Ar-Ar年龄结果偏高。对于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古老变质岩样品,由于可能存在K和Ar的自然扩散作用或后期变质、变形等多因素的扰动作用,用Ar-Ar法很难测出早期的变质事件年龄。③Rb-Sr法: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方法,利用等时线技术可以测定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和某些沉积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用Rb-Sr同位素系统测定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年龄时,如果岩石迅速冷却,无论用全岩等时线法或矿物等时线法得到的年龄都可能是岩石的形成年龄。对于变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一般代表岩石遭受最后一次强变质热事件Sr同位素均一化时间。对于沉积岩,可以利用Rb-Sr法测定成岩自生矿物年龄。对于金属矿床,可以用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确定矿床的形成时间。通过断层和韧性剪切带形成的矿物的Rb-Sr年龄测定,可以限定构造形成时间。Rb-Sr法最大缺点是,由于Rb的流动性,极易形成开放系统,从而得到不正确的年龄。此外,还经常受到假等时线的困扰。④Sm-Nd法:由于Sm-Nd体系的保存性能良好,抗蚀变和变质作用的能力较强,因此Sm-Nd法年龄能代表原岩生成的时间和反映成岩物质源区的特性。对于基性岩、超基性岩,对太古宙古老岩石,Sm-Nd等时线法是较好的测年方法。Sm-Nd模式年龄代表地壳岩石从CHUR地幔源中分异出来的时间,利用碎屑沉积岩的模式年龄可以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判断岩石形成构造背景,了解其物源区存留地壳的平均年龄,揭示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等。其缺点是由于Sm、Nd地球化学性质的类似,地质作用过程中难以发生相互分离,Sm、Nd在岩石中的比值变化范围就很小,给Sm-Nd等时线法测年带来了困扰,有时不能给出正确可信的年龄。⑤Re-Os法:是目前能够直接测定金属矿床矿化年龄的唯一成熟方法。但在实验技术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a.近年来发现有些金属矿床辉钼矿的Re-Os年龄高于其赋矿围岩的年龄,原因不明;b.黄铁矿等多数硫化物矿物含Re量很低,并含有一定程度的普通Os,对样品化学制备过程中低本底的要求很高,一般实验室难以达到,普通Os也难以准确扣除;c.后期的热液活动有时可以使Os同位素发生重置,因此,金属硫化物Re-Os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⑥(U-Th)/He法:(U-Th)/He同位素系统的优势是其封闭温度是已有同位素体系中最低的,能够记录地质体经历较低温度范围的时代与温度信息。该方法在矿床年代学研究中也具有可观应用前景。其不足之处是因为封闭温度很低,在用于地质体定年时要特别关注冷却速率和再加热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分析测试技术 地质应用 U-PB法 AR-AR法 Rb-Sr法 Sm-Nd法 Re-Os法 (U-Th)/H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9
作者 王磊 胡明安 +3 位作者 屈文俊 陈开旭 龙文国 杨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42,共14页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Ma(样品CD-30)...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Ma(样品CD-30)、(165.2±2.4)Ma(样品DB-18)和(163.4±2.4)Ma(样品CD-38),与层状铜铅锌矿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64.7±3.0)Ma基本一致;上述4个样品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4.0±2.5)Ma(MSWD=0.16);该成矿年龄与南岭地区其他钼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一致,同属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二阶段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δ18O=-3.75‰~7.0‰,δD=-50.7‰~-56.1‰)和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2.00‰~3.00‰)资料表明,该矿床为与矿区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区各类矿床应为同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存在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叠加成矿,或燕山期两期成岩成矿的观点。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南岭地区后造山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英安斑岩 锆石 辉钼矿 LA-ICP-MSU-Pb定年 RE-OS定年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开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磊 龙文国 周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6-1029,共14页
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Ma... 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Ma(样品1012,高州市谢鸡镇)和(443.7±1.7)Ma(样品10108,信宜市朱砂镇),表明它们属于加里东期的产物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岩石。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元古宙基底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成,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随着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中大量加里东期年龄的发现,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影响非常强烈,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的部分片麻状花岗岩应归属加里东期。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形成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从整个华夏地块来看,存在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但出露可能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基底 花岗岩 加里东期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云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昌都地区拉拢拉类MVT铅锌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英超 侯增谦 +3 位作者 于玉帅 田世洪 李玉龙 杨竹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7-1426,共20页
昌都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东北部,是西南三江Pb-Zn-Cu-Ag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大量产出,成矿明显受到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拉拢拉铅锌矿床位于昌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集区西... 昌都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东北部,是西南三江Pb-Zn-Cu-Ag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大量产出,成矿明显受到新生代区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拉拢拉铅锌矿床位于昌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集区西南部,是区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为了填补三江带昌都地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研究空白,笔者在对拉拢拉矿区详细地质填图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铅锌矿化成因,建立了铅锌成矿模型。矿区铅锌矿体产于逆冲断层上盘,主要呈透镜体状沿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泥页岩和波里拉组灰岩岩性分界面展布,角砾状和网脉状为主要矿石构造,方铅矿、闪锌矿和菱锌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矿体控矿要素和产状代表了三江带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一种全新矿床式,命名为拉拢拉式。矿区主要成矿过程划分为硫化物期(I)和硫化物-碳酸盐期(II),两期之间以一期构造活动相隔。I期发育富液相LV流体包裹体和富CO2和CH4的LV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显微测温显示出低温(130~140℃)、高盐(23%~24%NaCleqv)、中高密度(1.10~1.12g·cm-3)和中低温(170~180℃)、高盐(23%~24%NaCleqv)、中低密度(1.06~1.08g·cm-3)两种特征。两期矿化流体均为Ca2+-Mg2+-Na+-K+-SO42--Cl--F--NO3-卤水体系,其离子含量相近,H-O同位素组成相似(δDV-SMOW为-137‰~-110‰,δ18OV-SMOW为-2.92‰~13.42‰),形成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布规律一致(δ13CV-PDB为0.9‰~7.2‰,δ18OV-SMOW为9.1‰~26.5‰),揭示矿区至少存在两种流体来源,分别为中低温度、高盐度盆地卤水和由大气降水、地层封存蒸发浓缩海水及区域变质水混合而成的区域流体。两期矿化中矿物S同位素组成相近,硫化物δ34S为负值(-24.7‰~-11.5‰),重晶石δ34S为正值(11.3‰~22.9‰),第三纪石膏δ34S值(2‰~4.7‰)介于二者之间,反映还原硫主要来自生物还原第三纪盆地下渗的盆地卤水和灰岩地层封存的蒸发浓缩海水中的硫酸盐,富含金属物质的外来流体与富含还原硫的本地流体的混合是金属物质在矿区卸载的主要方式。两期方铅矿Pb同位素组成一致,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8646~18.8835,15.6619~15.6677和38.9404~38.9796,推测成矿物质来自造山带内从变质基底到盖层灰岩(甚至碎屑岩)的多套地层。综合对比拉拢拉矿床与三江带内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提出拉拢拉矿床与区域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一致,为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类MVT铅锌矿床,其代表的拉拢拉式矿床成矿模型可简述如下:逆冲推覆构造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构造圈闭,第三纪盆地卤水下渗汇聚及伴随的硫酸盐生物还原作用形成富含H2S的本地流体储库;区域挤压变形释放的区域流体沿逆冲推覆主滑脱带运移,交换基底及盖层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含Pb-Zn-卤素络合物的外来流体;逆冲断层断后伸展导致区域流体沿相关开放空间上升至灰岩与泥页岩分界面这一上下封闭的有利空间与本地流体混合,铅锌硫化物及铅锌碳酸盐沉淀,金属物质卸载,形成以透镜状为主的矿体沿岩性分界面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MVT铅锌矿床 拉拢拉式Pb-Zn矿床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 昌都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德明 付建明 +4 位作者 陈希清 程顺波 马丽艳 张鲲 黄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以往将位于湘南、桂东北的都庞岭花岗岩基分为西体、中体和东体三部分。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斑状结构,部分钾长石斑晶呈椭球状至球状,具... 以往将位于湘南、桂东北的都庞岭花岗岩基分为西体、中体和东体三部分。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斑状结构,部分钾长石斑晶呈椭球状至球状,具斜长石环边,构成环斑结构。采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都庞岭中体和东体中环斑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26.6±6.9 Ma和209.7±3.1 Ma,均属于晚三叠世,相当于印支晚期。都庞岭环斑花岗岩富硅、碱,贫钛、磷、镁和钙,其Rb、Cs、Th、U、REE、P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较高,而Sr、Ba含量和Zr/Hf比值(8.16~25.01)较低,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2~0.13),10000×Ga/Al比值(2.64~4.38,平均3.15)高,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印支早期S型花岗岩相比,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εNd(t)值(-8.0^-8.3)明显偏高(前者低于-10),而tDM2值(1624~1645 Ma)则明显偏低(前者>1800 Ma),表明它们可能直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但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都庞岭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时代的确定,揭示了晚三叠世华南东部处于大陆裂解或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华南东部沉积/岩石大地构造分析,认为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发生在中、晚三叠世,而非前人所认为的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同时,环斑花岗岩的出现,指示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来临,晚三叠世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第一个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成矿作用 印支期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大容山晚二叠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磊 龙文国 +2 位作者 周岱 徐旺春 金鑫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1303,共13页
对桂东南大容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研究,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3.6±2.1Ma、256.4±1.8Ma和256.8±2.8Ma,暗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而不是早—中三叠世;岩... 对桂东南大容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定年及Sr-Nd-Hf同位素研究,3个花岗岩样品获得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3.6±2.1Ma、256.4±1.8Ma和256.8±2.8Ma,暗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而不是早—中三叠世;岩体的ε_(Nd)(t)和ε_(Hf)(t)值均为负值,分别集中于-9.18^-13.4和-5.5^-6.7之间,对应的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c)和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55~1.84Ga和1.64~1.71Ga,表明岩体物质的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壳源物质。结合区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华南板块和印支地块之间在海西期—印支期的俯冲/碰撞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SR-ND-HF同位素 花岗岩 大容山 桂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地区那丽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小辉 王晓地 +2 位作者 杨文强 牛志军 周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9,共8页
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地区的那丽岩体是华南地区(除海南岛外)报道的、具精确同位素年龄的海西期花岗岩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62Ma。二叠纪时期,羌塘-中缅Sibumasu地块与印支地块碰撞拼合,导致华南陆块俯冲于印支... 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地区的那丽岩体是华南地区(除海南岛外)报道的、具精确同位素年龄的海西期花岗岩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62Ma。二叠纪时期,羌塘-中缅Sibumasu地块与印支地块碰撞拼合,导致华南陆块俯冲于印支陆块之下,那丽花岗岩可能形成于这种俯冲作用的较晚阶段——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地区 海西期 那丽花岗岩 弧后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市郊主要农产品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红梅 段桂玲 +5 位作者 童喜润 刘重芃 吕红 段瑞春 梅玉萍 张利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76-584,共9页
对荆州市郊的农产品(稻米和蔬菜)、水和扬尘样品进行了Ph含量和Ph同位素组成研究。P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样品具有较大的Ph含量变化范围(8-3469ng/2),虽然其平均值较高(260ng/g),但可食用的粮食和蔬菜未发生普遍的Ph超... 对荆州市郊的农产品(稻米和蔬菜)、水和扬尘样品进行了Ph含量和Ph同位素组成研究。Ph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样品具有较大的Ph含量变化范围(8-3469ng/2),虽然其平均值较高(260ng/g),但可食用的粮食和蔬菜未发生普遍的Ph超标现象,仅个别类蔬菜存在一定程度的Ph污染,且受污染的大部分Ph均富集于不可食用的根部或叶部。Ph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农产品样品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较接近,其平均值分别为18280±0079、15630±0020和38451±0084。水和扬尘样品的Ph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较大208Pb/(206Pb+207Pb)_206Pb/207Pb相关关系图显示扬尘位于土壤残渣相与汽车尾气和染料之间,农产品和水则位于由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与煤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内部,表明扬尘Ph主要来自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农产品中的Ph来源较为复杂:土壤、汽车尾气和染料、煤、扬尘与水均有贡献,但前三者是最根本的源区。为防止农产品今后逐渐发生Ph超标现象,需将工业ph的排放与污染作为重中之重进行防范。综合对比分析农产品不同部位的Ph含量与Ph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在进行农产品Ph来源同位素示踪研究中可直接采集Ph含量较高的非食用部位,以获得高精度的Ph同位素比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示踪 Pb来源 农产品 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Sr和Nd同位素的化学分离方法改进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连花 张俊 +3 位作者 高晶晶 张辉 刘季花 李华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高精度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测定,依赖于对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分离纯化。改进了Rb-Sr和Sm-Nd化学分离方法,检测AG50W-X12树脂及P507萃淋树脂对Rb-Sr和Sm-Nd的分离效果,并通过测定标准物质中Sr和Nd的同位素...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高精度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测定,依赖于对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分离纯化。改进了Rb-Sr和Sm-Nd化学分离方法,检测AG50W-X12树脂及P507萃淋树脂对Rb-Sr和Sm-Nd的分离效果,并通过测定标准物质中Sr和Nd的同位素组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G50W-X12树脂经2次分离能有效去除Rb,满足MC-ICP-MS高精度测定Sr同位素比值的要求;P507萃淋树脂能很好实现Sm-Nd分离,同时去除大部分Ce,满足仪器高精度测定Nd同位素比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和Sm—Nd化学分离 Sr和Nd同位素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分海洋沉积物样品洗盐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辉 朱爱美 +5 位作者 张俊 何连花 刘季花 李华芹 高晶晶 崔菁菁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31,共9页
选取不同沉积类型海洋沉积物通过3步洗盐法和连续洗盐法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3步洗盐法不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洗盐,原因在于第2步洗盐时上清液出现水溶胶,而胶体中元素在总沉积物中占一定比例。若弃去胶体,势必会对后续测定工作产生负... 选取不同沉积类型海洋沉积物通过3步洗盐法和连续洗盐法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3步洗盐法不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洗盐,原因在于第2步洗盐时上清液出现水溶胶,而胶体中元素在总沉积物中占一定比例。若弃去胶体,势必会对后续测定工作产生负误差。分析3步洗盐上清液中Na的质量分数,表明一步洗盐便可达到洗盐要求,且最佳浸泡洗盐时间为3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洗盐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4 位作者 唐菊兴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甘金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32,共18页
对狮子山、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和唐家寨等湘西地区典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解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00~180℃,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 对狮子山、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和唐家寨等湘西地区典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解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00~180℃,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力约340×105~428×105Pa,成矿深度约在1.00~1.55km,是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高浓度溶液,属于低温度、高盐度、高密度的地下热卤水性质的含矿热水溶液。成矿流体离子成分主要为Cl-、Na+、Ca2+、K+、Mg2+,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与建造水有关,后期可能有雨水和少量变质水的渗入,并使盐度降低。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有机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CH4普遍存在,还有较强的CO2成分特征峰,表明成矿与有机质相关,处在控矿构造内的容矿层储存有有机质,致使矿床中的硫酸盐硫得以还原为还原硫,促使成矿流体中的铅、锌等组分从络合物中分离、沉淀,继之大量堆积而形成了矿床。相邻的低温成矿域川滇黔地区典型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约为150℃~280℃,湘西地区铅锌矿与川滇黔铅锌矿相比,具有相同的低温成矿特征,赋存深度浅,矿床类型均为MVT型,两者可能受控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型铅锌矿 成矿流体 低温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运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穆启超 黎义勇 +1 位作者 甘道毅 杨亚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0,75,共6页
本文介绍了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先分区-再评估法和基于GIS的图层叠加法3种定量-半定量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并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实例运用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均能客观地反映矿山... 本文介绍了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先分区-再评估法和基于GIS的图层叠加法3种定量-半定量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并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实例运用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均能客观地反映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且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环境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黄泥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磊 徐德明 +3 位作者 张鲲 胡军 肖光铭 徐燕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粤西黄泥坑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对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 粤西黄泥坑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金的主成矿阶段。对含金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33.4±8.6)Ma(MSWD=2.3,n=5),表明黄泥坑金矿形成于印支期。对矿区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1±2.7)Ma(MSWD=2.1,n=21),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综合分析花岗闪长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黄泥坑金矿床中金的来源并非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可能来自于寒武系及隐伏的晚期岩浆岩。矿床的形成主要受罗定-广宁推覆构造控制,挤压推覆后拉张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破碎带及其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B-SR等时线 LA-ICP-MS 锆石U-PB 黄泥坑金矿 粤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