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二氧化钛杂化材料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道洪 刘传军 吴璧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1-193,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时对钛酸四丁酯(TBT)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进行水解制备出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纳米TiO2杂化材料的溶胶体系。探讨了反应体系的pH值、溶剂类型、反应温度以及正丁醇与TBT的体积比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红外光谱表... 采用溶胶-凝胶法同时对钛酸四丁酯(TBT)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进行水解制备出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纳米TiO2杂化材料的溶胶体系。探讨了反应体系的pH值、溶剂类型、反应温度以及正丁醇与TBT的体积比对产物稳定性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该溶胶体系是TBT与ETES反应的产物。透射电镜分析表明:该体系颗粒大小为60nm~80nm左右。此种含TiO2的杂化材料广泛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耐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制备 钛酸四丁酯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聚丙烯材料的研究生产现状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丽君 吴璧耀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10,22,共4页
综述了发泡聚丙烯材料的三种制备工艺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交联聚丙烯发泡、共混体系发泡工艺及其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介绍了Trexel公司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及研究 。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 发泡聚丙烯材料 交联聚丙烯发泡 共混体系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纳米二氧化钛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璧耀 张道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聚合法 ,制备了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 /有机聚合物改性的杂化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方法对该杂化材料的粒子形状、溶液稳定性和光折射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 :该材料是由内部的Si -O -Ti键和表面有机聚合... 采用溶胶 -凝胶聚合法 ,制备了稳定的纳米二氧化钛 /有机聚合物改性的杂化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方法对该杂化材料的粒子形状、溶液稳定性和光折射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 :该材料是由内部的Si -O -Ti键和表面有机聚合物组成的 ,并且有纳米尺寸的结构。该杂化材料在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纳米二氢化钛 杂化材料 合成 表征 溶胶—凝胶聚合法 光折射率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包覆纳米铁材料稳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宏 马恩宝 +1 位作者 宾晓蓓 王学华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二阶F eC l3石墨层间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石墨结构层包覆纳米铁复合材料(GCN I).从应用角度出发,考察了GCN I在不同气氛中的热稳定性和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热分析表明:GCN I在氮气氛中710℃以下有良好的热重稳定性,710℃以后KC l... 以二阶F eC l3石墨层间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石墨结构层包覆纳米铁复合材料(GCN I).从应用角度出发,考察了GCN I在不同气氛中的热稳定性和在不同溶液中的稳定性.热分析表明:GCN I在氮气氛中710℃以下有良好的热重稳定性,710℃以后KC l气化逸出,缓慢失重.空气中520℃以后快速失重,这与表层石墨被氧化从而加快KC l逸出有关.GCN I在N aOH溶液、乙醇、丙酮、CC l4中的稳定性良好;在双氧水、四氢呋喃(THF)和高温沸水中存在KC l脱出现象,在硝酸、硫酸中的稳定性最差.考查了不同溶液对GCN I中铁和氯化钾的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和双氧水的影响最大,前者使铁和KC l的平均晶粒度分别由17.03 nm,12.48 nm变为11.92 nm,23.18 nm,后者使之变为19.17 nm和9.5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超微化及PA6/PP/硅灰石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长生 王琪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采用粒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分子量测定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尼龙 6( PA6)及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 PP g MAH)和硅灰石混合的 PA6在碾磨力场作用下的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现了 PA6的超微化 ,使用碾磨共混所得的 PA6/PP g MAH... 采用粒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分子量测定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尼龙 6( PA6)及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 PP g MAH)和硅灰石混合的 PA6在碾磨力场作用下的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现了 PA6的超微化 ,使用碾磨共混所得的 PA6/PP g MAH/硅灰石混合微粉制备了 PA6/PP/硅灰石复合材料 .研究表明 ,在碾磨力场作用下 ,PA6分子链发生断裂 ,粒度减小 ,最小可以达到 80 nm;碾磨过程中聚合物和填料之间的分散和相互作用使 PA6/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 ,其屈服强度最高达到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丙烯 粉碎 复合材料 硅灰石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塑封材料用环氧树脂的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付中林 吴璧耀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介绍塑料封装材料用环氧树脂的特性、组成及应用,论述了封装技术的发展对环氧树脂的要求、发展趋势以及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电子封装 塑料封装材料 环氧树脂 环氧环硫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志东 刘黎明 张万荣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0-44,共5页
介绍了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的储能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氧化物电极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制备工程与工艺设计专业课教学的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隽 刘长生 +1 位作者 汪艳 许莉莉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5-87,共3页
为了配合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和专业调整,尝试对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学位课程-聚合物制备工程与工艺设计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工程... 为了配合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和专业调整,尝试对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学位课程-聚合物制备工程与工艺设计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构建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的崭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制备工程 课程建设 工程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杂化材料的光敏性及其含硫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光固化
9
作者 张道洪 吴璧耀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利用合成的有机/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与含硫环氧树脂复合进行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了这种固化膜的各种性能如耐磨性、表面硬度、附着力和透过率,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化机理和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纳米二氧化... 利用合成的有机/二氧化钛纳米杂化材料与含硫环氧树脂复合进行紫外光固化反应,研究了这种固化膜的各种性能如耐磨性、表面硬度、附着力和透过率,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化机理和复合材料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纳米二氧化钛杂化材料具有光敏性,能促进含硫环氧树脂的光固化,固化的机理是阳离子性质的,在含硫环氧树脂TGEBES和纳米杂化材料G 33的固含量各占50%的情况下,固化膜的附着力达2级、透过率达87%、耐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杂化材料 光敏 含硫环氧树脂 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S理论的准一维碳材料生长模型
10
作者 王升高 汪建华 +3 位作者 王传新 马志斌 满卫东 彭国刚 《真空与低温》 2004年第2期63-66,84,共5页
气 液 固相理论(VLS)能有效地用于准一维碳材料生长的分析研究。以镍为催化剂,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弹簧状碳纤维。根据准一维碳材料的生长特点,在VLS理论基础上,通过扩散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催化剂对一维碳材料形状的影... 气 液 固相理论(VLS)能有效地用于准一维碳材料生长的分析研究。以镍为催化剂,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弹簧状碳纤维。根据准一维碳材料的生长特点,在VLS理论基础上,通过扩散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催化剂对一维碳材料形状的影响,指出了催化剂形状的不对称是造成一维碳材料弯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 碳材料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 催化剂 固相 扩散模型 形状 气-液-固 制备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生物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隽 汪建华 童身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9-61,共3页
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和金属生物材料的主要特性,概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在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等离子体改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技术 金属生物材料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抗生理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锆交联膨润土对废水中铬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孙家寿 刘羽 +2 位作者 鲍世聪 王玉林 胡智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4,共2页
比较了不同交联膨润土对废水中铬的吸附 ,结果表明 :铝锆交联膨润土对铬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时间为 3 0min ,废水 pH=2 5~ 3 5,每升水中吸附剂用量为 1 2 g时 ,铝锆吸附剂对Cr6 + 的吸附容量为 2 2 1 3mg/ g ,吸附效率接近 1 0... 比较了不同交联膨润土对废水中铬的吸附 ,结果表明 :铝锆交联膨润土对铬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时间为 3 0min ,废水 pH=2 5~ 3 5,每升水中吸附剂用量为 1 2 g时 ,铝锆吸附剂对Cr6 + 的吸附容量为 2 2 1 3mg/ g ,吸附效率接近 1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铝锆交联剂 吸附 含铬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常温浮选溶液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冬莲 卢寿慈 谢恒星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油酸浮选的增效剂,进行了磷灰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当SDBS为油酸用量的10%时,在低温(10℃)条件下,可使浮磷回收率提高40%左右,达到单独使用油酸加温浮磷相同的效果。溶...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油酸浮选的增效剂,进行了磷灰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当SDBS为油酸用量的10%时,在低温(10℃)条件下,可使浮磷回收率提高40%左右,达到单独使用油酸加温浮磷相同的效果。溶液化学研究表明:作为增效剂的SDBS,可促进油酸分散和溶解,同时抑制磷灰石溶解,降低钙离子浓度,从而促进油酸根离子在矿粒表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增效剂 常温浮选 溶液化学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晶 生物陶瓷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及其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胥焕岩 刘羽 石和彬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综述了磷灰石在固定水溶性镉离子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固定作用的影响因素 ,如磷灰石的结晶化学性质、pH值、温度、磷灰石用量、作用时间及溶液中杂质离子成分 ,同时 ,还介绍了固定作用机理 ,包括吸附作用、溶解沉淀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
关键词 磷灰石 固定作用 镉离子 PH值 温度 吸附作用 水溶液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偏压作用下纳米碳管的定向生长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升高 汪建华 +2 位作者 王传新 马志彬 满卫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64-866,共3页
以玻璃为基板材料,在550℃的低温条件下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定向纳米碳管.结果表明,在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碳管时,因等离子体作用存在于基板表面的自偏压对纳米碳管的定向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玻璃为基板材料,在550℃的低温条件下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定向纳米碳管.结果表明,在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纳米碳管时,因等离子体作用存在于基板表面的自偏压对纳米碳管的定向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偏压的作用总是使纳米碳管的生长垂直于基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偏压 纳米碳管 定向生长 微波等离子体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同时互穿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其斌 吴璧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5-138,共4页
通过改变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 ,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 (SINs) ,采用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 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 ,探讨了材料的组分与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关系... 通过改变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 ,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 (SINs) ,采用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 ,研究了 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 ,探讨了材料的组分与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互穿聚合物网络间存在微观相分离 ,两个聚合物网络间形成了部分的“网际交联”结构 ,SINs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均有提高 ,当材料中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为 30 /70 (质量比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聚醚氨酯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铝合金及其表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隽 汪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通过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以减少蛋白质吸附,提高铝合金生物相容性.采用四乙二醇二甲醚为有机试剂,在电子回旋共振低温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涂层,用X-ray光电子能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血浆蛋白... 通过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以减少蛋白质吸附,提高铝合金生物相容性.采用四乙二醇二甲醚为有机试剂,在电子回旋共振低温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涂层,用X-ray光电子能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血浆蛋白吸附试验对涂层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沉积的涂层均匀、致密,其化学组成为类PEG结构,主要聚集大量碳氢和碳氧极性键;与改性前相比,等离子体沉积在铝合金表面的类PEG涂层能够有效抵抗蛋白质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类PEG 铝合金 表面性质 蛋白质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L—1絮凝剂沉降铜精矿工业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廉明 夏剑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33,共3页
WHL—1 絮凝剂是一种改性丙烯酰胺—淀粉接枝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工业试验表明,将其加入铜精矿矿浆中,微细粒迅速凝聚成团,沉降速度大大加快,溢流中固体的质量分数低于002 % 。
关键词 絮凝剂 铜精矿 沉降 工业试验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磷矿石吸附Cd^(2+)离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宁 喻克雄 +2 位作者 李德江 胥焕岩 安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年第2期26-29,共4页
用保康磷块岩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试验表明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介质的酸度、作用时间、初始Cd2 +浓度和样品用量。在 pH =6,作用时间为 15min ,初始Cd2 +浓度为 10mg/L的试验条件下 ,钙质磷块岩对镉离子的去除率可达 90 % ... 用保康磷块岩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试验表明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介质的酸度、作用时间、初始Cd2 +浓度和样品用量。在 pH =6,作用时间为 15min ,初始Cd2 +浓度为 10mg/L的试验条件下 ,钙质磷块岩对镉离子的去除率可达 90 % ,去除容量为 4 .5mg(Cd2 +) /g(样品 )。磷块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化学特性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磷矿石 镉离子 吸附作用 水处理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