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0 Gbit/s Combo PON OLT光组件的研究
1
作者 成璇璇 石川 +3 位作者 马洪勇 梅晓鹤 丁深 秦强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随着视频业务逐渐成为宽带网络的核心支柱,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迅速发展,从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领域迈向政企、工业智能制造和远程医疗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由此对网络的带宽、时延、丢包率和抖动等业务质量要求日益苛刻。在这... 【目的】随着视频业务逐渐成为宽带网络的核心支柱,无源光网络(PON)技术迅速发展,从传统的家庭宽带接入领域迈向政企、工业智能制造和远程医疗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由此对网络的带宽、时延、丢包率和抖动等业务质量要求日益苛刻。在这样的背景下,50 Gbit/s的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应运而生,50 Gbit/s PON不仅要提供超过10 Gbit/s PON 4倍以上的接入带宽,还需强化业务支撑能力、网络安全防护以及确保与现有10 Gbit/s PON技术的兼容性和平滑演进。在实现的过程中,光发射组件的研发尤为关键。【方法】文章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混合集成封装技术的50 Gbit/s Combo PON光线路终端(LOT)光组件。这款光组件通过折叠的光路设计,解决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多通道波长合分波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收发器件在同一管壳内的串扰问题。【结果】通过精心设计的4通道小型可插拔接口(QSFP)28封装尺寸模块,实现了在金属气密性管壳内的3发3收功能。同时,得益于先进的优化设计,发射端对接收端的串扰明显降低,效果提升达到20~30 dB。这一重要突破不仅提高了光组件的性能,也为50 Gbit/s PON的商用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光组件的波长性能完全符合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G.9804.3国际标准的要求,其工作眼图和灵敏度均达到了预期指标。这意味着50 Gbit/s Combo PON OLT光组件已经具备了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应用的能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50 Gbit/s PON将在推动宽带网络升级、增强业务支撑和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期待这一领域继续涌现更多创新成果,共同推动光网络技术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 Gbit/s Combo无源光网络 光线路终端 光发射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
2
作者 孙君妍 王宁 +1 位作者 张博 陈宏刚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算力爆发对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介绍了该光模块的组成单元,通过采用集成多路复用器(MUX)的硅光调制器芯片、氮化硅波导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复用结构和... 为满足人工智能(AI)算力爆发对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介绍了该光模块的组成单元,通过采用集成多路复用器(MUX)的硅光调制器芯片、氮化硅波导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复用结构和行波电极设计,实现8×100 Gb/s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4)信号的高效调制与复用。测试结果表明:硅光芯片的3 dB带宽大于30 GHz,损耗约为-9~-12 dB,光模块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协议的规定,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芯片 波分复用 800 Gb/s硅光模块 数据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
3
作者 吕毅飞 贾华宇 罗飚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0,共7页
针对传统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中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及分类方法。首先,搭建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采集装置,采集芯片工作时的状态并建立数据集;然后优化ResNet50特征提取网... 针对传统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中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检测及分类方法。首先,搭建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缺陷采集装置,采集芯片工作时的状态并建立数据集;然后优化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减少残差块结构的同时,使用多个3*3卷积层,提高其检测重要信息的能力;最后将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引入到改进ResNet50网络的不同层级中,自适应地学习各通道的重要性权重,进一步提升特征表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网络相比,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与分类准确性,具有更好的召回率和准确率,能够快速准确进行缺陷检测,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缺陷检测 Faster R-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泵浦种子光对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的影响
4
作者 陈佟 刘伟 +5 位作者 杨悦 李扬 龙函 吴剑军 项旻 成炬新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因其较高的增益与较低的噪声指数被用于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中。三阶拉曼放大器作为拉曼放大的前沿技术,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对于泵浦的配置与放大器的性能关系还不够明晰。为此,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了二阶泵浦种子光对... 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因其较高的增益与较低的噪声指数被用于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中。三阶拉曼放大器作为拉曼放大的前沿技术,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对于泵浦的配置与放大器的性能关系还不够明晰。为此,本文通过实验测试了二阶泵浦种子光对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首先用功率耦合方程定性分析了不使用二阶泵浦种子光的可行性,之后实验验证了在缺少二阶泵浦种子光的条件下,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仍能实现对信号光的增益,但较有二阶泵浦种子光时效率会降低。本文搭建了47波200 km的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没有二阶泵浦种子光的情况下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也可以实现对信号光的增益,但引入二阶泵浦种子光能显著提升性能,仅25 mW的二阶泵浦种子光就能使信号得到最少3.7 dB,平均6 dB的功率提升以及平均0.8 dB的光信噪比提升。省去二阶泵浦种子光能降低成本,但引入二阶泵浦种子光能显著提升三阶拉曼放大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拉曼光纤放大器 种子光 受激拉曼散射 自发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芯光纤WDM器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 肖清明 +1 位作者 王敏 蒋磊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1,共6页
空分复用技术是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技术包括多芯光纤(MCF)、少模复用和轨道角动量复用等,其中MCF技术是空分复用技术中较成熟的一种。【目的】为解决光通信传输系统中容量受限的问题,文章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 空分复用技术是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技术包括多芯光纤(MCF)、少模复用和轨道角动量复用等,其中MCF技术是空分复用技术中较成熟的一种。【目的】为解决光通信传输系统中容量受限的问题,文章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4芯光纤波分复用(WDM)器件。【方法】文章首先对WDM、空分复用、MCF和MCF耦合技术等进行分析,选取了以毛细管、透镜和腐蚀光纤方案制作的4芯扇入扇出器件为媒介,然后利用MCF和WD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4芯光纤的选取、4芯WDM调试原理和调试方法出发,最后利用4芯扇入扇出器件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4芯WDM原样,并利用4芯扇入扇出器件使用差值法对文章研制器件进行了指标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样品测试的结果显示,该4芯WDM原样1的各反射端和透射端的插入损耗能够控制在0.8 dB以内,反射端的各路隔离度>15 dB,透射端的各路隔离度≥40 dB。【结论】根据测试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与传统单芯WDM方案相比,在同样器件体积下,新型4芯WDM原样可以实现4路通信,极大地提高了光通信容量,同时,填补了国内外对基于MCF技术的空分复用光器件研究的空缺,并且拓展了空分复用的应用范围,让MCF具有长距离传输的潜能。基于空分复用系统制作的WDM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复用 多芯光纤 波分复用技术 光纤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腔可调谐激光器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安 江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对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波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了外腔可调谐激光器的温度场分布特点和热变形机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光具座结构,并对优化结构的散热性能和热变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为了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对外腔可调谐激光器波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了外腔可调谐激光器的温度场分布特点和热变形机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光具座结构,并对优化结构的散热性能和热变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优化的光具座结构具有高效的传热性能,大幅降低了热变形对腔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激光器的在不同工作环境温度下的波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腔可调谐激光器 有限元分析 光具座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设计与波导层的优化
7
作者 郭嘉 贾华宇 +2 位作者 罗彪 汤宝 赵菊敏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针对1.31μm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远场发散角过大以及AlGaInAs/GaAs材料体系中Al组分的氧化导致器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在InGaAsP/InP结构基础上,上下波导层采用GaAsP材料,与由InGaAsP材料构成的有源区形成异质结结构。相比同质结构制... 针对1.31μm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远场发散角过大以及AlGaInAs/GaAs材料体系中Al组分的氧化导致器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在InGaAsP/InP结构基础上,上下波导层采用GaAsP材料,与由InGaAsP材料构成的有源区形成异质结结构。相比同质结构制作的波导层,异质结波导层结构依据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不同,实现有源层和波导层之间较大的折射率差,从而达到更好的波导限制。对1.31μm激光器中的In_(1-x)Ga_(x)As_(y)P_(1-y)材料组分进行理论计算,并根据该材料的折射率和晶格常数,对GaAs_(y)P_(1-y)材料组分、厚度进行理论计算。使用ALDS仿真软件,对同质结波导层和异质结波导层两种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确定使用100 nm厚度的GaAs_(0.145)P_(0.855)材料分别作为波导层和限制层,有效减小远场垂直发散角,提高了激光器发射的光束在空间分布的圆对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异质结构 折射率 远场发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可调谐滤波器的光开关器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荻 肖清明 郑洁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
【目的】在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下行传输中,可调谐光滤波器(TOF)是在一定光带宽范围内动态选择波长通过的滤波器,通过对波长选择开关(WSS)或多播切换开关(MCS)输出端口进行波长选择滤波筛选并对光强进行衰减均衡,使得ROADM各个输... 【目的】在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下行传输中,可调谐光滤波器(TOF)是在一定光带宽范围内动态选择波长通过的滤波器,通过对波长选择开关(WSS)或多播切换开关(MCS)输出端口进行波长选择滤波筛选并对光强进行衰减均衡,使得ROADM各个输出端口光强一致。MCS基于光开关(OSW)原理,通过同时切换多个输入通道将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对多播数据实现快速、准确和可靠地传输。当前大多数MCS需要与TOF阵列一同工作,以避免意外信道,同时确保在MCS之后进入接收器的功率不会饱和或严重串扰。目前大多数TOF阵列尺寸较大,很难与MCS集成,影响了无色无方向性无竞争性(CDC)-ROADM的实现。为了降低ROADM下行传输系统的实现难度,需要解决模块体积臃肿的问题。因此,文章设计了一种集成TOF功能的OSW器件,减小了MCS模块的体积并优化了结构。【方法】文章将TOF的功能集成到MCS模块中,设计了同时能实现光通道选择和光波长选择功能的器件。由于微机电系统(MEMS)可以分别实现OSW和TOF的功能,且MEMS器件相对容易实现,兼具调谐速度快、可调谐范围宽和体积小等优点,因此文章基于现有MEMS OSW和TOF方案设计了一种兼具二者功能的新器件。该器件基于MEMS技术,配以多芯准直器,使得器件的X和Y轴分别实现OSW和TOF功能,且功能间互相独立,干扰较小。文章介绍了此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光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学设计和仿真验证。【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以满足MCS器件的使用需求。【结论】文章所提采用TOF-OSW器件的MCS模块相当于在其中集成了TOF的功能,因此省去了原本TOF的成本和空间,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占用空间及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因此TOF-OSW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实际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ROADM系统对实现CDC功能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光开关 可调谐光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拉曼光纤放大器的研究
9
作者 夏同 付成鹏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目的】新兴技术的涌现推动着光纤通信容量不断提高,这对光纤放大器的工作波长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实现超宽带放大的光纤放大器。【方法】为了实现增益范围覆盖Super-C band和Super-L band的超宽带拉曼光纤放大器(RFA)... 【目的】新兴技术的涌现推动着光纤通信容量不断提高,这对光纤放大器的工作波长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实现超宽带放大的光纤放大器。【方法】为了实现增益范围覆盖Super-C band和Super-L band的超宽带拉曼光纤放大器(RFA),文章在理论上建立了RFA的传输模型,介绍了后向RFA传输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泵浦功率以及波长范围,文章使用6个泵浦波长和7个泵浦激光器,在G.652光纤中仿真得到了一组优化后的泵浦波长配置,根据这组泵浦波长配置,在G.652、G.654和大有效面积光纤(LEAF)3种光纤中进行了测试,并将仿真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G.652光纤中测试得到了18.07 dB净增益和1.54 dB的增益平坦度;在G.654光纤中测试得到了13.9 dB净增益和1.21 dB的增益平坦度;在LEAF中测试得到了21.99 dB净增益和1.80 dB增益平坦度。仿真与测试结果净增益相差不超过0.2 dB,增益平坦度相差不超过0.4 dB。【结论】仿真与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文章使用的后向RFA数值求解方法能够准确预测RFA的增益谱。文章使用的泵浦波长配置经过实验验证,在3种光纤中都有较大的增益和较好的增益平坦度,在商用超宽带RFA的波长选择上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纤放大器 超宽带 打靶法 增益平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幅度均值和方差的光信噪比监测技术
10
作者 陈芳 李子凡 +4 位作者 朱彦源 李伯中 龙函 吴剑军 段明雄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目的】光信噪比(OSNR)是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评判依据,对于光纤通信系统,只有满足接收端OSNR大于接收机OSNR的接收容限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且接收机OSNR值越大,说明系统稳定性越好,因此对传输系统OSNR数值的监测十分重要,而OSN... 【目的】光信噪比(OSNR)是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评判依据,对于光纤通信系统,只有满足接收端OSNR大于接收机OSNR的接收容限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且接收机OSNR值越大,说明系统稳定性越好,因此对传输系统OSNR数值的监测十分重要,而OSNR的实时准确监测一直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难题。【方法】为实现传输系统简单、高效且高精准度的OSNR监测,文章基于信号幅度直方图的均值和方差,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提出了一种高精确性的OSNR监测方案,该方案通过接收端信号幅度直方统计图不同区域的均值和方差,利用DNN提取信号幅度直方图随OSNR变化的关联特征,从而实现对系统OSNR的监测。【结果】采用该监测方案对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AM)/32QAM 3种调制格式的传输系统接收端OSNR进行实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3种调制格式信号在背靠背传输系统中,接收端OSNR估计值和实际值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8、0.140和0.180 dB;在分别经过2000、800和800 km光纤传输后,3种调制格式传输系统接收端OSNR估计值和实际值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82、0.250和0.630 dB,对比不传纤系统,经过光纤传输后系统OSNR估计值平均误差不超过0.5 dB,说明该OSNR监测方案可实现传输系统性能的精准监测且不受光纤线路的影响。【结论】经实验验证,文章所提基于信号幅度直方图的均值和方差的DNN OSNR监测方法,与实际系统接收端OSNR最大误差不超过1 dB,说明文章所提方案能准确预测系统接收端OSN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系统 光信噪比监控 深度神经网络 信号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1km超长站距无中继光传输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振华 印新达 +3 位作者 黄丽艳 雷学义 祁劭峰 周晓栋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文章介绍了利用新型SMF-28ULL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相位啁啾、前向拉曼、增强型前向纠错(FEC)以及前置随路远程泵浦光放大(ROPA)技术,实现了2.5Gbit/s系统无中继521km的超长站距传输,这也是迄今所报道的使用前置随路ROPA技术... 文章介绍了利用新型SMF-28ULL超低损耗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相位啁啾、前向拉曼、增强型前向纠错(FEC)以及前置随路远程泵浦光放大(ROPA)技术,实现了2.5Gbit/s系统无中继521km的超长站距传输,这也是迄今所报道的使用前置随路ROPA技术所实现的距离最远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站距光传输系统 远程泵浦光放大 拉曼放大 前向纠错 超低损耗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导声光可调滤光器及其在WDM网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焰峰 李佐宜 +1 位作者 刘文 刘水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1-315,329,共6页
声光可调滤光器具有调谐速度快、可调范围宽以及低的插入损耗和低的通道驱动功率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多波长同时选择,因此在未来的波分复用网络中极具应用潜力。文章介绍了这种可调滤光器的原理及特性。
关键词 声光可调滤光器 模式转换 波分复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布反馈光栅的纳米压印模板制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定理 刘文 +1 位作者 周宁 徐智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31-2735,共5页
高质量、低成本的压印模板的获得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作分布反馈光栅的难点,本文采用双层金属掩模及lift-off金属剥离方法制作了适用于紫外压印技术的石英基压印模板。首先,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在镀钛的石英基片表面直写出DFB光栅的光... 高质量、低成本的压印模板的获得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作分布反馈光栅的难点,本文采用双层金属掩模及lift-off金属剥离方法制作了适用于紫外压印技术的石英基压印模板。首先,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在镀钛的石英基片表面直写出DFB光栅的光刻胶图形,接着,在其表面溅射一层金属镍并进行金属剥离得到与光刻胶相对的图形,最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干法刻蚀技术将光栅图形转移到石英基片上,并对模板的表面进行了防粘连处理。所制作的DFB光栅压印模板周期为200nm,光栅中间具有λ/4相移结构,适用于1 310nm波长的相移型DFB半导体激光器光栅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压印模板 分布反馈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265/HEVC的快速帧内编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振华 贾华宇 罗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5,共5页
随着视频应用和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视频编码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降低H.265/HEVC的帧内编码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最有可能模式(MPM)的模糊搜索算法,通过减少搜索候选模式的数量来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提出一种简化编码单... 随着视频应用和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视频编码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降低H.265/HEVC的帧内编码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最有可能模式(MPM)的模糊搜索算法,通过减少搜索候选模式的数量来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提出一种简化编码单元划分过程的方法,利用相邻编码单元率失真代价计算的阈值,提前终止编码单元划分,避免了传统算法的遍历划分,提高了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HEVC传统模型比较,能够平均降低39.38%的编码时间,而码率只增加了1.62%,峰值信噪比差值仅降低0.085 dB。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所提算法大幅降低了编码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VC 视频编码 帧内编码 最有可能模式 编码单元划分 率失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波段远程增益单元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15
作者 梁宇东 喻杰奎 +7 位作者 谭曼 段明雄 王文忠 龙函 徐健 黄超 李书恒 吴剑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过模拟仿真,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选出RGU中C和L波段最佳的EDF长度,并通过优化光路子系统参数,设计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基于远程光泵放大器(ROPA)系统性能最优的C+L波段RGU。文章还搭建了基于后向RGU的单载波400 Gbit/s速率C+L超大容量长跨距无中继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实验采用前向高阶拉曼放大技术与高阶泵浦结合后向ROPA放大技术,实现了36 Tbit/s(90×400 Gbit/s)无中继传输342.5 km的最新记录。【结论】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C+L波段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与模拟仿真数据结果高度一致,即这种远程增益结构下C波段17 m与L波段21 m EDF的设计符合理论研究。实验系统的传输记录说明了基于理论研究设计的C+L波段RGU在无中继大容量传输系统中的可行性,并且其能大幅提高C+L波段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为我国大容量超长距离(ULH)系统在信号波段的拓展方向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和标准等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容量传输 超长距离传输 远程光泵放大技术 C+L波段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400 Gbit/s PAM4光收发模块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琦 胡毅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6,共4页
PAM4(四阶脉冲幅度调制)为100/400Gbit/s以太网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400Gbit/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进展和两种400Gbit/s光模块的封装形式,阐述了PAM4光收发模块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框图,通过分析不同速率的技术方案和参数,表... PAM4(四阶脉冲幅度调制)为100/400Gbit/s以太网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介绍了400Gbit/s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进展和两种400Gbit/s光模块的封装形式,阐述了PAM4光收发模块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框图,通过分析不同速率的技术方案和参数,表明28GBaud PAM4是实现400Gbit/s以太网传输较好的方案;综述了模块设计所需的器件、芯片、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案的现有技术水平,为100/400Gbit/s PAM4光收发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400Gbit/s以太网 四阶脉冲幅度调制 光收发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斜面连接的回波损耗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江山 刘水华 +1 位作者 方罗珍 许远忠 《光通信研究》 1994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报道一种高回波损耗单模光纤斜面连接端子。用高斯光束耦合理论分析了其回波损耗特性。实验中测得该端子插入损耗小于0.6dB,回波损耗大于53dB。理论研究指出,单模光纤斜面连接是研制高回波损耗光无源器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单模光纤 回波损耗 光导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隙型光固定衰减器的回波损耗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远忠 刘水华 方罗珍 《光通信研究》 1993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讨论了空气隙型光固定衰减器的回波损耗。从理论上分析了输入端界面折射率失配、空气隙的长短这两个主要因素对衰减器回波损耗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光纤传输 光功率 衰减器 回波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可变衰减器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台光 吴爱清 刘秋华 《光通信研究》 1993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光可变衰减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衰减器采用金属蒸发镀膜衰减片作为衰减元件,连续衰减和步进衰减相结合。可变衰减范围大,衰减量稳定。
关键词 光学 可变衰减器 衰减器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单模尾纤的GRIN透镜型Fabry—Perot腔可调谐光滤波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水华 许远忠 方罗珍 《光通信研究》 1994年第3期26-30,37,共6页
本文报道1.55μm及1.31μm波段带单模尾纤的GRIN透镜型Fabry—Perot腔可调谐光滤波器的研制。器件在较宽的自由谱区内有良好的滤光特性。文中介绍了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设计和制作关键,并给出了用光谱分析... 本文报道1.55μm及1.31μm波段带单模尾纤的GRIN透镜型Fabry—Perot腔可调谐光滤波器的研制。器件在较宽的自由谱区内有良好的滤光特性。文中介绍了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设计和制作关键,并给出了用光谱分析方法测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 光滤波器 GRIN 单模尾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