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斌 周贤江 俸晓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90,共4页
以武汉体育学院2006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经过多学科专家多次论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入手,以课程体系结构为突破口,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与探讨,目的是使运动训练专业更好... 以武汉体育学院2006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参照,经过多学科专家多次论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入手,以课程体系结构为突破口,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与探讨,目的是使运动训练专业更好适应社会和人才的发展要求,为我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专业 课程 设置 体育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学校何以由“危”转“机”?——基于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柳鸣毅 孔年欣 +1 位作者 彭李奥 敬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以湖北省京山市网球学校、浙江省长兴县体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体校等3个兼顾不同类型、区域、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为案例,分析体校由“危”转“机”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实现效果。基于体校“何以陷入危机、何以寻... 以湖北省京山市网球学校、浙江省长兴县体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体校等3个兼顾不同类型、区域、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为案例,分析体校由“危”转“机”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实现效果。基于体校“何以陷入危机、何以寻找机遇、何以走出困境”的实践逻辑,发现体校在从多元项目向特色项目转型,从传统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型,从被动接纳向能力拓展转型的过程中,探索了以集约优势资源、建立灵活机制和提升办学能力为关键举措的改革路径。基于“危机—成效—机制”的理论逻辑,发现体校以“能人”治理和柔性治理,形成自下而上推动改革的驱动力;以纵向贯通和横向合作的组织结构改革,建立能力驱动及互动开放的驱动模式,形成体校由“危”转“机”的核心力;最终,通过资源融合和目标融合,实现体校的组织功能整合迭代,形成体校由“危”转“机”的竞争力。据此,建议从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内部治理等方面推动体校改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学校 后备人才培养 体教融合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放松训练对体育院校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状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何生全 张波 杜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延续效应;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放松训练 游泳运动员 闪光融合 主观活动强度 身体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贤江 龙斌 俸晓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6,共5页
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大讨论"的三大主题,运动训练学院和有关专家对2006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经过多次论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入手,以改革与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使运动... 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大讨论"的三大主题,运动训练学院和有关专家对2006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经过多次论证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入手,以改革与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使运动训练专业更好适应21世纪的发展要求,为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松训练对体育院校游泳运动员训练后心境及心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更 张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主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放松训练作为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不仅能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第二天能更好地投入到训... 主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放松训练作为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不仅能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第二天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会对运动员的心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紧张、愤怒、疲劳和慌乱),提高其积极因素(精力和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训练 游泳运动员 训练后 心境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廖婷 师建伟 +1 位作者 王明波 闫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8,共10页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据,应用百分位数法与累进计分法建立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评价标准;并绘制ROC曲线探究基础体能评价标准总评分与运动员效率状态的关联性。结果:(1)基于国家游泳队现实基础及相关专家意见,构建了符合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现状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根据对47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进行为期近一年的体能测试,结合不同专项,制定了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及综合等级评分标准,评价标准经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 0.609~0.916,P=0.001),表明该评价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结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标准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同时,评价标准模型对于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体能测试 评价指标体系 评分标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历史演进与逻辑解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成平 余银 +5 位作者 胡海旭 高平 杨成波 张冬琴 贾昊哲 石磊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0,共12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个案分析、历史追踪等方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演进逻辑、现实问题。发现: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历经3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实践界、理论界...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个案分析、历史追踪等方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轨迹,探讨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演进逻辑、现实问题。发现: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历经3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实践界、理论界和科技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单学科纵深发展、多学科融合发展、跨学科合作发展路径,已经构建了系统知识体系、创新学科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通过重视历史经验的传承性、发展性和自觉性,强化指导实践的学理性、创新性和系统性,遵循理论演进的导向性、规律性和协同性等多种逻辑,实现了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科学升级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理论 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指导体系 代表性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击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基于系统综述与验证性实践的整合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海旭 王中迪 +4 位作者 金成平 秦学林 吴海艳 杨成波 高平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7,共16页
击剑是我国的潜优势项目,但近2届奥运会成绩出现下滑,亟须研制科学训练应对策略。通过对WebofScience、PubMed、EBSCOhost、Scopus和IEEEXplor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31篇实证与定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并整合了目前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共识性... 击剑是我国的潜优势项目,但近2届奥运会成绩出现下滑,亟须研制科学训练应对策略。通过对WebofScience、PubMed、EBSCOhost、Scopus和IEEEXplor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31篇实证与定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并整合了目前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共识性的击剑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发现,击剑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速度、灵敏性、爆发力和无氧耐力的开放性运动项目。其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如下:①竞技能力特征:在体能方面,精英级击剑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存在明显的四肢不对称性,有更大的臂展和腿展,主要依赖无氧代谢能力;在技术方面,弓步及其速度、时空随机变向、冲刺(佩剑除外)和距离感、速度感掌握是关键;在战术方面,快速且准确地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以识别并把握最佳进攻时机至关重要,此外,动作的隐蔽性和技术多样性与变化也非常关键;在心理方面,精英运动员展现出更高的抽象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自我适应与调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②训练策略:专项力量应结合快速伸缩复合、北欧式和直腿硬拉等训练方法;专项速度强调以速度、灵敏和快速启动(SAQ)训练和迁移训练来加以改善;能量训练应避免低强度的专项有氧训练(提升恢复能力的有氧训练除外),专注于契合专项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技术训练应采用多样化的步法练习,同时提升击剑比赛特定体能,如强化离心训练;战术训练应重点提升关键分的制胜策略能力,以及通过语言、视觉和实践方法提高战术思维能力;心理训练可采用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逆境应对训练等提升心理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击剑运动员 竞技能力 训练策略 体能训练 技战术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转型发展——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李奥 柳鸣毅 +3 位作者 孔年欣 敬艳 高颖 高宝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415,共9页
面对我国基层体校总体规模下降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案例,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及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为切口,深入分析基层体校发展的现实壁垒,系统探索推动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 面对我国基层体校总体规模下降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等问题,以京山市体校改革为案例,以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及基层体校转型发展要素为切口,深入分析基层体校发展的现实壁垒,系统探索推动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经研究认为,促进基层体校转型发展需要实现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资源供给、运行机制等多维度要素融合;形成文体双优办学新模式、构建后备人才选育新体系、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新路径、激发后备人才培养新活力;其核心理论运作逻辑体现为以刚性法律法规构建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框架,以柔性治理方式优化基层体校转型发展环境,以高效培养机制畅通基层体校转型发展流程,三重驱动我国基层体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体育运动学校 基层体育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一地一品”优势运动项目布局何以成形--以福建举重、湖南体操、广东跳水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年欣 柳鸣毅 +3 位作者 敬艳 龚海培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37,共13页
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率及效益,探索优势运动项目布局规律,选取福建省举重、湖南省体操、广东省跳水运动项目布局实践作为案例,挖掘“一地一品”优势运动项目布局的成形机制。研究发现,3个案例地通过识别独特资源禀赋结... 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率及效益,探索优势运动项目布局规律,选取福建省举重、湖南省体操、广东省跳水运动项目布局实践作为案例,挖掘“一地一品”优势运动项目布局的成形机制。研究发现,3个案例地通过识别独特资源禀赋结构、建立互联互通的组织体系、探索精英人才培养规律等举措,形成了精准遴选、精准管理及精准指导的优势运动项目布局策略。同时,充分结合运动项目竞技基础、开展氛围和培育条件等本土化情景,以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打破后备人才培养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壁垒,创新运动项目培育路径,推动形成精英化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由此,建立了包含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变革、资源巧配与技术迭代在内的“一地一品”优势运动项目布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优势运动项目布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一地一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神经活动特征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彬彬 李丹阳 +1 位作者 吕辰楠 吕万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80,共9页
目的:对不同负荷抗阻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进行监测,探究高负荷训练过程中的皮层神经活动特征。方法:以18名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采用4(运动负荷:20%1RM、40%1RM、60%1RM、80%1RM)*3(兴趣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 目的:对不同负荷抗阻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进行监测,探究高负荷训练过程中的皮层神经活动特征。方法:以18名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采用4(运动负荷:20%1RM、40%1RM、60%1RM、80%1RM)*3(兴趣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被试内设计,对深蹲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手表监控内部运动负荷。结果:(1)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越高,HbO mean水平越低,间歇阶段的HbO mean水平在20%1RMK-60%1RM范围内不断升高,但80%1RM下的HbO mean相比60%1RM却出现明显下降;(2)M1和PMC-SMA在动作执行阶段较DLPFC表现出更低的HbO mean水平,在间歇阶段较DLPFC表现出更高的HbO mean水平;(3)运动负荷和兴趣脑区存在交互作用,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HbO mean水平的调节在M1和PMC-SMA区域更明显,但这种调节效应在间歇阶段出现减弱的趋势;(4)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训练前后的主观疲劳等级差异和平均心率出现明显增加。结论:(1)大脑皮层在抗阻训练动作执行初期有一个能量损耗引发的负激活阶段,并且负激活程度和负荷大小成正相关;(2)运动负荷和大脑皮层激活强度在动作执行后续阶段呈非线性相关,即中低负荷范围内激活强度与负荷同步上升,高负荷条件下出现下降;(3)M1、PMC-SMA较DLPFC在抗阻训练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主动调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抗阻训练 近红外功能成像 皮层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柳鸣毅 龚海培 +4 位作者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别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体育支教志愿者认可、体育技能掌握与体能水平等多个维度的表现,验证了其在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在少数民族与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更为显著,特别是在体育技能掌握和体能水平提升方面,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主要通过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能力提升3类机制,构建了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供给改善到促进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研究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并举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教学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协同联动促进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乡村教育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中枢神经适应性反应——来自近红外功能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彬彬 李丹阳 +1 位作者 吕辰楠 吕万刚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4,共17页
目的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对不同加压强度下抗阻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血氧活动进行监测,验证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大脑皮层适应性反应,探究训练效益产生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4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4(加压强度:0 m... 目的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对不同加压强度下抗阻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血氧活动进行监测,验证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大脑皮层适应性反应,探究训练效益产生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4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4(加压强度:0 mmHg、150 mmHg、250 mmHg、350 mmHg)×3[兴趣脑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双因素被试内设计,对血流限制结合30%1RM颈后深蹲训练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变异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表监控内负荷。结果①相比无加压条件(0 mmHg),150 mmHg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皮层HbO水平更高,而3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HbO水平对比150 mmHg和250 mmHg出现大幅下降;②加压强度和兴趣脑区的交互作用显著,加压强度对于皮层HbO水平的调控在M1、PMC-SMA区域相比DPLFC更加明显;③加压条件下的平均心率显著大于无加压条件,但不同加压强度之间的平均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加压强度和评估阶段(前、后)在主观疲劳等级(RPE)上有显著交互作用,血流限制训练前的RPE无明显差异,训练后的RPE随加压强度增加同步上升;⑤深蹲1RM和血流限制训练中皮层HbO水平呈负相关,并且相关程度在M1、PMC-SMA区域较DLPFC更高;⑥深蹲1RM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获得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流限制训练能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反应,中等强度的加压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M1、PMC-SMA在血流限制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主动调控作用;在有抗阻训练经验的人群中,最大力量素质不同的个体能够在血流限制训练中获得等量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 抗阻训练 近红外功能成像 中枢神经适应性反应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彭李奥 柳鸣毅 +4 位作者 敬艳 孔年欣 刘松 尹子康 蔡静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指导儿童青少年进行HIIT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搜集评估HIIT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367例研究对象。与对照组相比,HIIT能降低体脂百分比[MD=-1.70,95%CI(-2.42,-0.99),P<0.001],降低总胆固醇水平[MD=-0.37,95%CI(-0.67,-0.07),P=0.0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MD=-0.33,95%CI(-0.56,-0.10),P=0.005],降低甘油三酯水平[MD=-0.33,95%CI(-0.41,-0.24),P<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每周3次HIIT,对体脂百分比干预效果优于每周2次。与折返跑相比,自行车训练方式(85%~95%VO_(2peak))在BMI和体脂百分比方面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HIIT能够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脂百分比、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进行12周以上,频率为3次/周,强度在85%~95%VO_(2peak)的HIIT更有可能实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强度间歇训练 危险因素 儿童 青少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现实问题与未来进路
15
作者 汤晓伟 龙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化发展(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1)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紧跟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教材深入探讨了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教材积极与国家政策对接,响应了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下:(1)教材思政元素缺失,制约了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2)教材内容编纂缺乏差异化调整,制约了教材的创新与特色发展;(3)教材核心内容选择缺乏共识度,制约了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教材与新媒体融合起步晚、程度低,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5)统编教材编纂团队组建不合理,影响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未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应增强教材的教育性,以适应国家对教材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把握;强化教材的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保障教材的时效性,以确保教材与学科发展相一致;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以提升教材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竞赛学》 运动竞赛理论 教材核心内容 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 差异化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公共政策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柳鸣毅 丁煌 +2 位作者 但艳芳 孔年欣 盛翰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7,共11页
以体育强国建设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统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及存在短板。提出: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助力的方式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以科学规划和丰富类型的方式拓展冰雪运动场地供给;以业态均衡和服务大众的... 以体育强国建设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统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及存在短板。提出: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助力的方式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以科学规划和丰富类型的方式拓展冰雪运动场地供给;以业态均衡和服务大众的方式打造冰雪运动产业链条;以主体建设和注重青少年普及的方式夯实冰雪运动大众基础。应彰显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大事件的引领作用,全面发挥冰雪运动的辐射作用。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冰雪运动中的作用:在“放、管、服”改革趋势下,政府应扶持全国性冰雪运动协会发挥其在标准和政策制定、赛事推广、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层次化、社会化、市场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代理、合作治理等方式与社会组织共同创办多元化的冰雪活动;在社会方面,应通过网络化、层级化、基层化的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使有组织的冰雪运动深入基层;在产业方面,应以产业融合方式重点构建冰雪运动服务型产业业态,塑造创新型产业品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冰雪运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 公共政策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强化期训练负荷监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鸣毅 杨艳丽 +2 位作者 朱金棒 周孝伟 于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大周期中5~6月强化训练期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进行测试,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期5周训练负荷达到"适应—强化—调整... 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备战北京奥运会大周期中5~6月强化训练期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进行测试,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期5周训练负荷达到"适应—强化—调整—临战"的要求,表现为巩固性小周期时,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与调整和强化性小周期呈现显著性增长(P<0.05),运动员身体机能由于训练效果的累积,处于暂时疲劳状态,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大的训练适应与恢复,为激烈的比赛奠定身体机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自由式摔跤 强化期训练 负荷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球精英运动员赛间训练调控影响因素SEM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汤国进 邹克宁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94,共9页
为定量解释精英运动员重大比赛期间竞技状态显性和隐性影响因素间相互关系,运用文献资料、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队、省市运动队295名网球教练员、运动员调研数据,提出精英网球运动员重大比赛期间竞技状态影... 为定量解释精英运动员重大比赛期间竞技状态显性和隐性影响因素间相互关系,运用文献资料、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队、省市运动队295名网球教练员、运动员调研数据,提出精英网球运动员重大比赛期间竞技状态影响因素假设命题,再引入SEM概念模型,对假设命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竞技状态SEM概念模型中,体能训练整合度、技能训练整合度、心智训练整合度、适应度与保障度可作为隐性自变量,且均对竞技状态因变量有正向影响作用,H1、H2、H3、H4假设命题得到验证;(2)经SEM检验,依影响因素权重,精英网球运动员赛间竞技状态调控依次表现为技能训练整合度、心智训练整合度、体能训练整合度、适应度与保障度;(3)精英网球运动员的参赛表现,虽主要取决于竞技训练因子,但对于适应度与保障度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程规则等非训练因子,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网球 精英运动员 竞技状态 调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敏素质训练对不同水平拳击运动员技、战术运用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鲍善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83,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冠军运动员和10名一级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灵敏素质进行为期6周冬训,并对6项技战术指标进行冬训前、后对比测试分析,结果发现,经过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健将... 运用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冠军运动员和10名一级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灵敏素质进行为期6周冬训,并对6项技战术指标进行冬训前、后对比测试分析,结果发现,经过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一般灵敏性和专项灵敏性具有显著提高;大级别运动员灵敏性的提高强于小级别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增强促使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增多;一级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高于健将级运动员,大级别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次数高于小级别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灵敏素质训练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 灵敏素质 技术 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举重运动员廖辉备战全运会年度训练计划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新轩 董琨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100,共8页
举重运动员的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对年度训练做出的科学规划。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廖辉备战全运会当年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探析年度训练周期划分、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负荷量及调控,整体分析训练计划执行率,旨在为举重运动员制... 举重运动员的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对年度训练做出的科学规划。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廖辉备战全运会当年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探析年度训练周期划分、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负荷量及调控,整体分析训练计划执行率,旨在为举重运动员制定重大比赛当年的训练计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重 年度训练计划 训练周期 训练手段 廖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