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9-501,共3页
关键词 作用机理 针灸 运动性疲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水平赛艇运动员多级负荷中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晓晖 葛新发 +1 位作者 詹实技 刘新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5-6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训练水平男子赛艇运动员与健康大学生在进行不同强度负荷后,血浆心钠素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探讨了系统赛艇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系统赛艇训练不影响安静时的血浆心钠素水平,但可提高运动中心钠素... 本文研究了不同训练水平男子赛艇运动员与健康大学生在进行不同强度负荷后,血浆心钠素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探讨了系统赛艇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系统赛艇训练不影响安静时的血浆心钠素水平,但可提高运动中心钠素对负荷明显反应的强度阈,运动中检测血浆ANP水平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价赛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脏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艇运动员 血浆心钠素 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和气功对老年女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凤妹 杨翼 Joon Young Park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50,共4页
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在12周有氧和气功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下和大强度运动后细胞免疫各指标。结果:(1)不管是否经过训练,各组CD8在大强度运动后即刻均呈上升趋势(P<0.05),CD4/CD8则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内比较,有氧组和气功... 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在12周有氧和气功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下和大强度运动后细胞免疫各指标。结果:(1)不管是否经过训练,各组CD8在大强度运动后即刻均呈上升趋势(P<0.05),CD4/CD8则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内比较,有氧组和气功组训练后安静状态下的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而两组的CD8对大强度运动的反应则显著高于训练前,三组的NK细胞数量在大强度运动后即刻均显著上升(P<0.05);(3)组间比较,训练后有氧组的CD8对大强度运动的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气功组,CD4/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气功组,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气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训练 气功 T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间血清酶活性及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9,共4页
结合武汉体育学院男子赛艇实际冬训过程 ,比较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周后血清酶CK、CK -MB、LDH、LDH1水平与心电图ΣT/R值的变化 ,探讨系统赛艇训练对运动员机能能力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血清酶 心电图 赛艇 运动员 机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城市一级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商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系统架构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应以街道为核心的观点。并以此为逻辑起点 ,分析与讨论了城市一级社区体育发展中应注意的诸如开发与利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硬件资源、拓展一级社区体育系统的软件资源、... 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系统架构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应以街道为核心的观点。并以此为逻辑起点 ,分析与讨论了城市一级社区体育发展中应注意的诸如开发与利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硬件资源、拓展一级社区体育系统的软件资源、体育健身意识的培育、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程度、经营性运作机制等涉及城市一级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健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在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398,426,共4页
关键词 运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生物学活性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BCAA对长时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血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华 葛新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建立长时大强度训练的动物模型 ,对训练时补充 BCAA后血液中Hb、T/ 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长时大强度运动时 ,补充BCAA可明显减轻疲劳 ,阻止 Hb降解 ,但对白细胞分类无影响 ,并推知造成长时大强度运动后中性粒细... 通过建立长时大强度训练的动物模型 ,对训练时补充 BCAA后血液中Hb、T/ 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长时大强度运动时 ,补充BCAA可明显减轻疲劳 ,阻止 Hb降解 ,但对白细胞分类无影响 ,并推知造成长时大强度运动后中性粒细胞血象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细胞膜谷氨酰胺转运系统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 支链氨基酸 血象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在机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2 位作者 吕坤如 冯晓峰 杨秀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0,共2页
介绍了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及该系统在测试实践中的常用指标,认为该系统能有效监测训练进程,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训练状态。
关键词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MAX-Ⅱ心肺功能测试系统 使用方法 常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住低训对大鼠血浆心钠素与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侯晓晖 孙小华 葛新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3-86,共4页
利用动物实验观察了高住低训对大鼠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高原环境的慢性低氧、低压刺激可引起血浆心钠素的上升 ,而耐力训练可促进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
关键词 高住低训 血浆心钠素 心脏功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红油膏促创面愈合抗炎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勇 章敏 +2 位作者 萧闵 刘雁云 杨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红油膏促机体创面愈合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红油膏组、龙珠软膏组及生理盐水组。各药膏组药物经稀释后与生理盐水分别进行小鼠腹腔注射,检测巨噬细胞激活率;通过检测吞噬鸡红细胞及吞噬酵母菌实... 目的:探讨中药红油膏促机体创面愈合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红油膏组、龙珠软膏组及生理盐水组。各药膏组药物经稀释后与生理盐水分别进行小鼠腹腔注射,检测巨噬细胞激活率;通过检测吞噬鸡红细胞及吞噬酵母菌实验,衡量各组药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另将小鼠背部正中作皮肤机械创面,分别用红油膏和龙珠软膏涂布创面,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于造模后1、3、5、7天时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按ELISA法测TNF含量。结果:红油膏组较其他组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性优势;红油膏较龙珠软膏在第1天的创面肉芽TN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第3、5、7天有不同程度差异。结论:红油膏具有较好的抗炎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膏 抗炎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防治探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凤妹 杨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3,共3页
探讨高校教师发生"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遍布20~60岁各年龄段,且发病者与其自身的学历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工作能力... 探讨高校教师发生"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遍布20~60岁各年龄段,且发病者与其自身的学历程度、心理承受能力、工作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因人制宜,提倡自我防治的自然疗法,治疗中强调以心理疏导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 因人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何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PKC)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RT -PCR方法观察离子导入对PK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KC在正常对照组中主要存在于胞浆内 ,大强度跑台训练后在细胞... 目的 :探讨穴位离子导入对耐力训练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PKC)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RT -PCR方法观察离子导入对PK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PKC在正常对照组中主要存在于胞浆内 ,大强度跑台训练后在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可见 ,经口服中药和穴位离子导入干预后 ,心肌PKC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 ,两者合用能进一步促进PKC的表达。各实验组PKC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 ,尤以离子导入和口服中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穴位离子导入可激活PKC ,使其发生转位 ,促进其蛋白、mRNA表达 ,且口服中药与穴位离子导入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说明激活PKC途径可能是离子导入保护心脏 ,预防疲劳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入 PKC 穴位 心肌 mRNA表达 口服 大鼠 耐力训练 大强度 跑台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耐力训练体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何金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置于游泳槽内游泳 ,跑台上奔跑及密闭玻璃瓶内 ,观察其游泳力竭时间、耐缺氧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穴位经皮神经电组鼠的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和耐缺氧时...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置于游泳槽内游泳 ,跑台上奔跑及密闭玻璃瓶内 ,观察其游泳力竭时间、耐缺氧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穴位经皮神经电组鼠的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均明显提高 (P <0 .0 1) ;实验后鼠体重增加明显 ,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组增加幅度最小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物理疗法的一种合理综合 ,具有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 耐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健康状态”的足反射疗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34-735,共2页
目的探讨足反射疗法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方法对 3 5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在其足部反射区施以特定的压力刺激 ,以按压为主 ,辅以捻、捏、揉、推、刮、点等手法 ,并辅以“T”型按摩器、牛角按摩棒等器械治疗 ,隔日 1次 ,10次为 1... 目的探讨足反射疗法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方法对 3 5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在其足部反射区施以特定的压力刺激 ,以按压为主 ,辅以捻、捏、揉、推、刮、点等手法 ,并辅以“T”型按摩器、牛角按摩棒等器械治疗 ,隔日 1次 ,10次为 1个疗程。结果 3 5例患者的疗效为 ,优 2 7例 (77.1%)、良 7例、可 1例 ,优良率为 97.1%。结论足反射疗法能调节脏腑、疏通经络 ,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足反射疗法 足部反射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离子导入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何金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26-128,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离子导入对大鼠心脏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46只雄性SD大鼠分成5组,采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放射免疫法观察穴位离子导入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穴位离子导入能显著延长大鼠力竭运动时间,保护心肌超微结构,防止... 目的观察穴位离子导入对大鼠心脏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46只雄性SD大鼠分成5组,采用组织学、透射电镜及放射免疫法观察穴位离子导入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穴位离子导入能显著延长大鼠力竭运动时间,保护心肌超微结构,防止心脏异常增大,而且能有效改善因过度训练引起的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泌失衡,减少过度训练对心脏功能的损害。结论心源性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穴位离子导入能多环节、多层面地保护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延缓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穴位离子导入 心脏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最大摄氧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58,63,共6页
最大摄氧量是与运动成绩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生理学指标。作为第三代DNA多态性标志,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个体或群体的特异性。寻找并确认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基因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耐力项目的科学选材及... 最大摄氧量是与运动成绩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生理学指标。作为第三代DNA多态性标志,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个体或群体的特异性。寻找并确认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基因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耐力项目的科学选材及心肺功能的合理训练具有重要价值,对心血管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低氧适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翼 李章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3,共3页
缺氧诱导因子-1是在特定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它能够与相应的靶基因相结合,通过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使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作为近年来低氧适应研究的关注焦点,缺氧诱导因子-1可用于运动训... 缺氧诱导因子-1是在特定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种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它能够与相应的靶基因相结合,通过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使机体对缺氧、缺血产生适应。作为近年来低氧适应研究的关注焦点,缺氧诱导因子-1可用于运动训练中机体对缺氧反应及耐受状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缺氧 适应 运动生物化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牵抖手法的力学分析
18
作者 商华 王平 +2 位作者 沈成辅 金泽西 王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力学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 相关系数 坐标 手法治疗 踝关节 椎棘 腰部损伤 波动过程 标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