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研究:基于行为流行病学框架的范围综述
1
作者 李福有 李华帅 +1 位作者 郭成根 孙璞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4,共14页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在行为流行病学框架下使用演绎内容分析法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进行归类总结,整体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59篇目标文献进行范围审查发现:尽管有较少文献确定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剂量-...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在行为流行病学框架下使用演绎内容分析法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进行归类总结,整体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59篇目标文献进行范围审查发现:尽管有较少文献确定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能够改善身心健康,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显示出较好的干预效果;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技术能够促进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并为身体活动的测量提供了客观、便捷、有效且多元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身体活动的共性特征,可以筛查早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内在动机作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参与身体活动的关键,受个体、行为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其中家庭支持是坚持参与身体活动的关键,此外以理论框架为基础探究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能够使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和方案的制订更具说服力;以家庭环境为基础、以社会支持为保障、以理论作为干预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的指导,能够更科学地改变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行为流行病学框架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延迟性增强效应改善运动表现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
2
作者 郭成根 刘奕君 +1 位作者 陈奥娜 李福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8-669,共12页
延迟性增强效应(DLP)作为一种通过比赛或训练前预激活诱导特定生理反应改善运动表现的新策略,国内鲜见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厘清DLP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为我国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研究... 延迟性增强效应(DLP)作为一种通过比赛或训练前预激活诱导特定生理反应改善运动表现的新策略,国内鲜见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厘清DLP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策略,为我国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提供新视角。经研究发现:1)诱导DLP改善运动表现的最佳时间段是比赛或训练前6~33 h;2)睾酮日节律变异、刚度调控、体温调节、高阶运动单位募集、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和心理准备是DLP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机制;3)力量水平、激活方式、负荷强度、负荷量、恢复时间和肌纤维类型是影响DLP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4)设计专项化的激活方式、施加最佳的激活负荷和选择合适的激活时间是DLP实践应用的优化策略。深化DLP的理论认识对于优化运动训练方案、改善运动员竞技表现以及推动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引领作用。未来可着重从DLP与PAP(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关系、DLP“窗口期”的精准把控、DLP的效益转换等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PAP 力量和爆发力 体能训练 专项表现 预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