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晓辉 宋景春 +5 位作者 张进华 张伟 周静 王秋实 杨军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9-1179,共11页
抗血栓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随着抗血栓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溶栓药物均可引起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造成致死或致残的不良结局。因此,中... 抗血栓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随着抗血栓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溶栓药物均可引起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造成致死或致残的不良结局。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撰写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规范处置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本共识包括抗血栓药物监测、出血评估、逆转治疗及重启抗血栓治疗等四个部分,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出血 抗凝 抗血小板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94例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 被引量:16
2
作者 余雄杰 肖德才 +1 位作者 陈晨 陈锦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nt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94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nt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94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结果194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以男性为主(70.1%),平均年龄为40.5岁。IE合并心脏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30.4%),临床表现最为常见的是发热(88.1%),最常见累及的部位是二尖瓣(46.4%),其次是主动脉瓣(22.7%)。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链球菌占比最高(63.4%),其次是葡萄球菌(19.1%)。链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小于10%。结论IE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疾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和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比较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IE患者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属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3
3
作者 宋景春 张伟 +7 位作者 张磊 杨军 张进华 周静 王秋实 李维勤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40%以上的重症患者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出血不良事件、输血量及病死率可升高4倍以上。早期识别凝血功能障碍并准确评估凝血功能,是尽快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及保障,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如何快速、准确评估... 40%以上的重症患者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出血不良事件、输血量及病死率可升高4倍以上。早期识别凝血功能障碍并准确评估凝血功能,是尽快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及保障,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如何快速、准确评估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标准。为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临床专家共同制定了《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有关概念、评估方法及诊断标准3个部分,共12条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凝血功能障碍 标准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血浆外泌体调控帕金森病小鼠免疫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俊杰 孙晓东 +5 位作者 蒋琦 董金菊 王丛慧 庹芹 谢丽霞 桑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2-1430,共9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血血浆外泌体(UCB-Exos)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免疫干预作用和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改良超速离心法分离UCB-Exos,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技术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人脐带血血浆外泌体(UCB-Exos)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免疫干预作用和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改良超速离心法分离UCB-Exos,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技术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造模]、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UCB-Exos)和预保护组(造模前尾静脉注射UCB-Exos)。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变化;RT-qPCR和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预保护组小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黑质区TH表达水平升高,IBA-1和GFAP表达水平降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10表达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UCB-Exos处理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改变。结论:UCB-Exos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神经炎症,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外泌体 帕金森病 免疫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