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中心气象台预报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邓红 张蒙蒙 郑琼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66-166,168,共2页
气象预报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结构配置直接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本文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预报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领军型人才缺乏、预报员流失较严重、对高影响天气的分析诊断能力偏弱及自主创新能... 气象预报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结构配置直接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本文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预报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领军型人才缺乏、预报员流失较严重、对高影响天气的分析诊断能力偏弱及自主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提出加强预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气象预报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人才队伍 现状 对策 武汉中心气象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2
作者 邓红 张蒙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25-225,227,共2页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社会需求和发展需求,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象科技...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社会需求和发展需求,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中心气象台 气象科技 创新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军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岳岩裕 沈龙娇 +3 位作者 周悦 柳草 张灵 范进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利用2019年10月1—30日湖北省及邻近地区的空气质量、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期间和前后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军运会管控期Ⅱ(17—28日)与过去五年(2014—2018年)... 利用2019年10月1—30日湖北省及邻近地区的空气质量、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期间和前后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军运会管控期Ⅱ(17—28日)与过去五年(2014—2018年)同期相比颗粒物浓度下降最明显,与长沙等其他城市相比也是最低,相近时间段或相似背景下未采取管控措施,PM_(2.5)浓度上升速度快,管控措施对颗粒物削峰降速作用明显。管控期O_(3)和NO_(2)为首要污染物,O_(3)浓度与过去五年相比升高,但管控仍起了一定作用,武汉城市圈O_(3)超标背景下武汉未达轻度污染级别;NO_(2)浓度同比下降,环比其他城市偏高。与管控期Ⅰ(13—16日)相比,管控期Ⅱ措施更严格,但降水偏少、风速偏小,气象条件整体不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因此浓度有所上升,其中17—21日以反气旋环流为主,天气形势静稳,光化学反应强烈,O_(3)和NO_(2)浓度上升明显。基于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分析发现,2019年10月与2013—2017年相比,EMI为正值,说明2019年的气象条件不利于PM_(2.5)浓度的降低,PM_(2.5)浓度下降主要是由减排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气象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GRACE水储量变化与气象干旱关联趋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萍 张双喜 +3 位作者 金涛勇 韦瑜 蔡剑锋 许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4-629,共6页
通过GRACE时变重力异常反演等效水高,对比武汉站的降雨数据,估计武汉市区域水储量变化和气象干旱趋势.研究发现等效水高变化与降雨数据存在相关性,1 a周期吻合,仅相位滞后;在长周期2 a和4 a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表现为相位超前,而短周期短... 通过GRACE时变重力异常反演等效水高,对比武汉站的降雨数据,估计武汉市区域水储量变化和气象干旱趋势.研究发现等效水高变化与降雨数据存在相关性,1 a周期吻合,仅相位滞后;在长周期2 a和4 a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表现为相位超前,而短周期短相关性较差.GRACE数据提炼的干旱指标GRACE-DSI反映了土壤水、层间水、地表水等陆地水的综合变化;标准化降雨指标SPI则主要反映了降雨和地表干旱情况,两者的结合更全面地反映了气象干旱程度.研究发现GRACE-DSI指标与SPI指标在2002年8月—2020年4月期间的相关性可以分为3个阶段:低相关性、高相关性、再降到低相关性的阶段.特别是在2013年6月—2020年4月,GRACE-DSI指标显示武汉市陆地水储量增加,干旱程度不断缓解,而SPI指标显示该期间多次发生降雨少、地表重度干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干湿度指标 降雨 等效水高 武汉市 暴雨 时变重力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气能见度与PM_(2.5)浓度及相对湿度关系的非线性分析及能见度预报 被引量:62
6
作者 白永清 祁海霞 +3 位作者 刘琳 陈城 林春泽 李武阶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高湿度代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霾天气多发,但有关该地区大气能见度与PM_(2.5)浓度及相对湿度(RH)的定量关系尚不明确。利用2014年9月—2015年3月武汉地区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及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武汉...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高湿度代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霾天气多发,但有关该地区大气能见度与PM_(2.5)浓度及相对湿度(RH)的定量关系尚不明确。利用2014年9月—2015年3月武汉地区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及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武汉大气能见度与PM_(2.5)浓度及相对湿度的关系,并进行能见度非线性预报初探,得到以下结论:武汉霾时数发生比例高,霾的发生和加重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见度降低伴随大量细粒子产生和累积,这是武汉大气能见度恶化的重要诱因。细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和制约大气能见度变化,高湿高浓度时能见度显著下降,湿情景下(RH≥40%),能见度恶化主要是由湿度增高诱使细颗粒物粒径吸湿增长导致其散射效率增大造成的。当RH>90%时,能见度随湿度升高成线性递减,相对湿度每升高1%,武汉平均能见度降低0.568km。而干情景下(RH<40%),能见度迅速降低的关键因素是PM_(2.5)质量浓度升高。在城市大气细粒子污染背景下,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成非线性关系,这主要与PM_(2.5)对能见度的影响及吸湿性颗粒物的散射效率变化有关。PM_(2.5)浓度与能见度成幂函数非线性关系,80%≤RH<90%湿度区段下相关性最强。PM_(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敏感阈值是随着湿度升高而减小的,干情景下能见度10km对应的PM_(2.5)浓度阈值为70μg/m^3,湿情景下该阈值为18—55μg/m^3。当PM_(2.5)质量浓度低于约40μg/m^3时,继续降低PM_(2.5)可显著提高武汉大气能见度。预报试验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大气能见度非线性预报模型是可行的,预报能见度相关系数为0.86,均方根误差为1.9km,能见度≤10km的TS评分为0.92。网络模型具有较高预报性能,对霾的判别有较高准确性,为衔接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大气能见度精细化动力统计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能见度 PM_(2.5) 相对湿度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2003年盛夏异常高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才媛 彭春华 +2 位作者 赵勤炳 谢萍 谌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9-382,共4页
通过分析武汉市1951年~2003年、尤其是2003年盛夏高温、低温、日平均气温情况,对比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城市盛夏气温状况,得出2003年盛夏武汉市多项高温记录居首位的结论;认为天气系统、下垫面因素、城市热岛效应是形成武汉市盛夏气温... 通过分析武汉市1951年~2003年、尤其是2003年盛夏高温、低温、日平均气温情况,对比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城市盛夏气温状况,得出2003年盛夏武汉市多项高温记录居首位的结论;认为天气系统、下垫面因素、城市热岛效应是形成武汉市盛夏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长江流域 盛夏高温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湖北梅汛期一次极端强降雨的气象因子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萍萍 孙军 +5 位作者 车钦 董良鹏 钟敏 陈璇 张蒙蒙 张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4-1433,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湖北省梅雨期一次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气象因子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常的高低纬度环流形势配合,为此次极端降水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值显著偏强,有利于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加强,使得低层南风距平较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强;850 hPa低涡强烈发展配合200 hPa分流区的形成,导致垂直方向上动力抬升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性;此外对该过程中极端降水站点上空的气象因子分析发现,水汽因子(PW)、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动力因子(850 hPa散度)绝对值均比气候平均值偏高了1.5个σ以上,并且超过历史相关统计值的上四分位值。最后给出了此次过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因子异常度的定量配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 异常特征 标准化距平 定量配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白永清 祁海霞 +3 位作者 刘琳 崔春光 林春泽 谭成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1-1682,共12页
基于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建立了华中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初步应用在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值预报中,并与CUACE全国环境气象模式产品预报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试验探讨了一种大气污染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验证了武汉... 基于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建立了华中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初步应用在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值预报中,并与CUACE全国环境气象模式产品预报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试验探讨了一种大气污染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验证了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对PM10、PM2.5、SO2、NO2、CO浓度变化趋势及误差稳定性预报较好,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控制在20%~40%,冬季O3预报出现系统正偏差,但趋势预报较好。区域WRF/Chem模式对武汉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效果要优于CUACE模式系统,可为武汉市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指导产品。此外,试验探讨了污染源排放速率的优化调控方案,依据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特征,通过动态调控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污染源排放速率,调度日间最大排放至大气稀释扩散的有利时段,在不消减日排放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WRF/Chem模式 CUACE 检验评估 大气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德俊 唐仁茂 +3 位作者 向玉春 柳草 陈英英 徐桂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6-1392,共7页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sClima激光雨滴谱仪 微波辐射仪 雨滴谱型 降水相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Y-1D气象卫星监测雾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益同 张家国 +1 位作者 刘可群 黄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72,共5页
简要介绍了FY-1D气象卫星的特点。利用典型的FY-1D资料,通过直方图分析法,探讨了雾在FY-1D不同通道的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和红外通道4是FY-1D卫星监测雾的代表通道。通道1图像上,雾的反照率在20%~48%之间,且纹理均匀,... 简要介绍了FY-1D气象卫星的特点。利用典型的FY-1D资料,通过直方图分析法,探讨了雾在FY-1D不同通道的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和红外通道4是FY-1D卫星监测雾的代表通道。通道1图像上,雾的反照率在20%~48%之间,且纹理均匀,顶部光滑,边缘清晰,而通道4图像上,雾的亮温在272~289K之间,与地表温差不超过6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1D气象卫星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98.7”连续性暴雨的卫星水汽图像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施望芝 熊秋芬 陈创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对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连续性暴雨的水汽图像、红外云图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诊断分析,研究连续性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利用水汽图像作连续性暴雨预报的可能性.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上看不出有连续性暴雨以及暴雨结束信... 通过对1998年7月20~21日武汉市连续性暴雨的水汽图像、红外云图以及常规气象资料诊断分析,研究连续性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原因,探讨利用水汽图像作连续性暴雨预报的可能性.在常规气象资料和红外云图上看不出有连续性暴雨以及暴雨结束信息,而在水汽图像上可以判断出来,这种信息对暴雨预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卫星水汽图像 武汉地区 1998年7月 红外云图 天气分析 气象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西南山地一次辐射雾和雨雾气象要素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治勇 牛奔 +1 位作者 杨军 邓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2-540,共9页
利用边界层探测、地面高空观测等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湖北西南山地一次连续发生的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及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1)500hPa阻塞高压脊和南支槽的反位相叠置有利于湖北西南山地出现雨雾天气。2)地面水平能... 利用边界层探测、地面高空观测等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湖北西南山地一次连续发生的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及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1)500hPa阻塞高压脊和南支槽的反位相叠置有利于湖北西南山地出现雨雾天气。2)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雨雾与降水的发生、持续和结束几乎同步。3)辐射雾时地面水平能见度与雾滴浓度反相关性比雨雾更为显著;雾含水量越大能见度越低。4)辐射雾发生期间有多个逆温层同时存在,上层逆温更厚更强、下层逆温更为浅薄。雨雾发生时,逆温层可以有2~3个,逆温层底比辐射雾低层逆温层底高,但也可能没有逆温层存在。5)边界层风速小、对流活动弱有利山地辐射雾和雨雾的形成。地面风速很小或者静风,是辐射雾和雨雾生成的共同条件。雨雾发生时对流活动发展的高度比辐射雾高。6)辐射雾空气饱和层的高度低于雨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雨雾 气象要素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4次低质心类短时强降水对流风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孝慈 李双君 孟英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3-646,共14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和逐5 min观测资料、长江中游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SWAN拼图产品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武汉地区4次低质心类短时强降水对流风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天气背景诱发的对流系统特征不同,低层暖强迫造成的斜... 利用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和逐5 min观测资料、长江中游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SWAN拼图产品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武汉地区4次低质心类短时强降水对流风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天气背景诱发的对流系统特征不同,低层暖强迫造成的斜压不稳定背景下,环境条件高能高湿,雷暴冷池的积累有利于稳定性降水前沿触发线状强对流;斜压锋生天气背景下,冷暖剧烈交汇使得大气斜压性显著增强,地面多有中尺度气旋波发展,锋区冷区稳定性降水中多伴随短时强降水,而暖区能量、湿度条件更好,易诱发短时强降水等分散性强对流;准正压天气背景下,大气斜压性弱,环境高能高湿,多由近地面层流场强迫和局地热力差异触发剧烈的热对流活动。从对流风暴雷达回波特征和降水特征来看,TS类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速较快,短时强降水范围小;准静止类表现为带状走向的大范围层状云回波稳定维持,中间伴有多个积云对流生消迭代,每一阶段降水增强都与新生对流单体途经武汉站点相对应;组织合并类在回波合并时,意味着短时强降水的发展增强,合并后的回波形态和走向影响着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不同的环境背景、触发诱因和组织形态下,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锋面特征和对流触发位置的不同导致温度变化特征差异。地面中尺度系统对于MCS的触发、组织发展有重要作用,其生消演变相对于MCS在时间上通常具有一定的提前量,关注地面辐合线、温度锋区等地面中尺度系统,对于预判MCS的触发、组织形态的演变等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形势配置 对流风暴 地面辐合线 地面中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气象卫星影像森林火点自动识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梁益同 胡江林 +1 位作者 谢萍 刘良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8-714,共7页
森林火点的识别是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的基础。传统的目视解译火点识别法难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 ,神经网络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作者探讨了应用神经网络实现气象卫星影像森林火点自动识别的技术方法 ,并在湖... 森林火点的识别是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的基础。传统的目视解译火点识别法难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 ,神经网络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作者探讨了应用神经网络实现气象卫星影像森林火点自动识别的技术方法 ,并在湖北省地理范围内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 ,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能够记忆火点的特征 ,具备将森林火点从气象卫星影像中识别出来的能力。与目视解译法相比 ,神经网络方法的精度接近目视解译法 ,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森林火点的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气象卫星影像 森林火点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7”武汉特大暴雨的能量锋锋生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春华 王丽 +2 位作者 李银娥 徐双柱 吴翠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对武汉地区1998年7月21~22日连续两天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雨情和天气环流特征分析,认为这次特大暴雨的发生是一次700hPa能量锋区锋生的结果;造成能量锋锋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绝热θse平流、锋区上中-β尺度低涡生... 对武汉地区1998年7月21~22日连续两天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雨情和天气环流特征分析,认为这次特大暴雨的发生是一次700hPa能量锋区锋生的结果;造成能量锋锋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绝热θse平流、锋区上中-β尺度低涡生成和对流不稳定大气中环绕锋区有正垂直环流;通过对锋生函数的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锋区 锋生函数 暴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汛期降水预报的一种订正方案及其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礼平 丁一汇 +1 位作者 李清泉 周筱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1983~200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1971~2000年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 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1983~200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1971~2000年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与中国特别是华中区域降水场关系明显较模式500hPa高度场密切,若夏季NCEP/NCAR500hPa高度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强(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主体偏南(北),则长江流域、东北地区中部及青藏高原东侧将降水偏多(偏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报误差,如长江流域误差就较为明显。作者提出一种订正方案,利用SVD从模式500hPa高度预报场中提取大尺度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合理订正误差,改进降水场的预报。经试验表明:订正后降水场预报的距平同号率有可能接近NCEP/NCAR500hPa高度场相当的技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预报误差 最优化技术 订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英莲 王继竹 刘希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1420,共10页
利用环境污染物监测资料、气象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MODIS火点监测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以及轨迹模拟模式等,对2012年6月11-12日(过程Ⅰ)和15日(过程Ⅱ)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 利用环境污染物监测资料、气象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MODIS火点监测和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以及轨迹模拟模式等,对2012年6月11-12日(过程Ⅰ)和15日(过程Ⅱ)武汉地区连续两次严重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为地面秸秆燃烧形成的污染物随700hPa以下的水平气流进入武汉地区,在局地水汽增加、近地层维续上升、下沉运动联合配置,以及低层逆温和盆地地形共同作用形成雾霾天气。水平流场转变、气流抬升增强、相对湿度减小、下沉气流触地、逆温层顶下降均有利于能见度逐渐转好。过程Ⅰ和过程Ⅱ的不同在于过程Ⅰ结束后污染物没有完全沉积,局地污染物吸湿造成过程Ⅱ提前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燃烧 雾霾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暴雨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研究及其概念模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双柱 吴翠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使用武汉数字化雷达回波、GMS卫星云图、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湖北省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6年5~8月发生的所有暴雨过程,概括了武汉市城区暴雨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以及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建... 使用武汉数字化雷达回波、GMS卫星云图、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湖北省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6年5~8月发生的所有暴雨过程,概括了武汉市城区暴雨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以及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建立了武汉城区暴雨短时预报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暴雨云团 雷达回波 概念模型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3号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双柱 吴涛 张萍萍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97-102,共6页
介绍了风云3号(FY-3A)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示范项目《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以FY-3A资料为主,结合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其他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在云团识别的基础上计算云团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并... 介绍了风云3号(FY-3A)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示范项目《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以FY-3A资料为主,结合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其他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在云团识别的基础上计算云团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并计算云团最大降水量的暴雨临近预报方法,以及使用FY-3A资料作为"配料法"配料之一的暴雨6 h落区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暴雨的临近和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3号气象卫星资料 风云2号气象卫星资料 暴雨预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