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点学院框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阳 谭珺隽 +2 位作者 王传林 马明兰 张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8-200,共3页
试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人才产出为指标,通过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控制,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 试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人才产出为指标,通过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控制,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有效措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学院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GLK基因家族鉴定及渗透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
作者 马超 孙熙婧 +6 位作者 冯雅岚 周爽 琚吉浩 吴毅 王添宁 郭彬彬 张均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90,共17页
GLK(Golden2-like或G2-like)属于GARP超家族,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LK基因家族成员已在多个物种中被系统鉴定,但在四倍体紫花苜蓿全... GLK(Golden2-like或G2-like)属于GARP超家族,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叶绿体发育、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GLK基因家族成员已在多个物种中被系统鉴定,但在四倍体紫花苜蓿全基因组水平上仍然知之甚少。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基因组中鉴定到100个GLK基因(MsGLKs),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渗透胁迫和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0个MsGLK基因在32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蛋白序列长度为201~860个氨基酸。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MsGLK家族成员分为13个组。共线性分析表明,在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共发现193个MsGLK基因重复事件,基因非同义替代数/同义替代数(Ka/Ks)分析显示,大部分重复基因对经历了纯化选择。MsGLK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和胁迫反应。基因表达数据显示,1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25个基因在所有组织中表达。RT-qPCR检测发现,MsGLK基因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外源ABA处理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MsGLK基因的功能和紫花苜蓿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GLK基因 生物信息学 渗透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SnRK基因家族鉴定及在局部根区干旱下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张恒 冯雅岚 +3 位作者 田文仲 郭彬彬 张均 马超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2-649,I0688-I0697,共28页
蔗糖玉米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1-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调控作用。为系统分析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aSnRK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 蔗糖玉米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1-related protein kinase,SnRK)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调控作用。为系统分析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TaSnRK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和在局部根区干旱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进行鉴定,并通过小麦公共表达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分析了其在局部根区干旱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小麦中共鉴定到139个SnRK基因家族成员,并将其分为3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中分别含有15(SnRK1)、31(SnRK2)和93(SnRK3)个成员,蛋白质序列长度在154~836个氨基酸之间。通过保守基序分析发现,3个亚家族的成员中均含Motif2和Motif4;在SnRK1亚家族中所有成员均含Motif14和Motif15,而在SnRK2和SnRK3亚家族中均不含这2个结构域;在SnRK3亚家族中所有成员均含Motif10,而在SnRK1和SnRK2亚家族中均不含Motif10。通过种内共线性分析发现,TaSnRK基因共有217个重复事件,同源性较高且进化过程非常保守,K_(a)/K_(s)比率显示仅有4对家族成员受到了正向的自然选择压力。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小麦TaSnRK基因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大多与生长发育有关,此外还包含多种逆境响应的结合元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在TaSnRK家族成员中仅有20个基因在籽粒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在穗、叶、芽、根中分别有85、90、92和80个基因具有较高的表达量。qRT-PCR分析表明,TaSnRK基因在抗旱性强的小麦中表达量更高,另外SnRK2和SnRK3这2个亚族中的成员可以感受并传递干旱胁迫信号。蛋白互作分析结果表明,35个TaSnRK蛋白和与其相关的23个功能蛋白共存在267对蛋白互作事件。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TaSnRK基因在调控小麦生长发育与干旱胁迫中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SnRK基因 生物信息学 局部根区干旱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测试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无柱分离的讨论
4
作者 刘虎威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72,共2页
10多年前,我们做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的应用研究时,无需色谱分离,即可快速检测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掺杂的西药[1],采用固相萃取(SPE)处理样品就可直接检测某些食品中的4种苏丹红[2]和水中5种三嗪类农药[3],采用单液滴萃取即可快速筛... 10多年前,我们做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的应用研究时,无需色谱分离,即可快速检测中药保健品中非法掺杂的西药[1],采用固相萃取(SPE)处理样品就可直接检测某些食品中的4种苏丹红[2]和水中5种三嗪类农药[3],采用单液滴萃取即可快速筛查果汁中的6种植物激素[4]。采用管内固相微萃取(IT-SPME)结合DART-MS可在无需色谱分离情况下定量检测水中6种三嗪类农药[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 无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茶降氟措施效果评价及研究前景展望
5
作者 尹春艳 张莉 +3 位作者 余婷婷 蒋颖 刘杰 张菊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77-84,共8页
为研究现有砖茶降氟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茶树种植、茶叶采收、毛茶生产、砖茶生产和饮茶环节中各类降氟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在茶... 为研究现有砖茶降氟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茶树种植、茶叶采收、毛茶生产、砖茶生产和饮茶环节中各类降氟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验验证发现:在茶树种植环节筛选低氟品种茶树、在茶叶采收环节控制采摘时间可以有效控制砖茶源头氟含量;在砖茶加工过程中采取水淋洗方式能一定程度降低茶叶氟含量;在饮茶环节采用科学的饮茶方式,可以减少砖茶中氟的人体摄入量。磷酸钙和羟基磷灰石是安全高效的氟吸附材料。改善茶园种植环境、采用水潦青工艺、渥堆环节添加降氟材料等降氟效果不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降氟研究策略、建立跨学科团队开发新的降氟技术、加强茶树品种选育工作、推广科学饮茶方式、制定综合降氟策略等建议,砖茶降氟措施研究需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增强实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并充分考虑措施对砖茶品质与安全的影响。研究旨在推动砖茶降氟研究的策略转变和思路拓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降氟措施 分析验证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及其祖先物种GRF转录因子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添宁 冯雅岚 +3 位作者 琚吉浩 吴毅 张均 马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7-913,共17页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和激素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分析小麦及其祖先物种G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结构、进化以及表达特性,对于深入研究GRF家族的生物学...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GRF)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和激素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分析小麦及其祖先物种G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结构、进化以及表达特性,对于深入研究GRF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和小麦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栽培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5个物种的GRF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栽培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中分别有15、12、19、29和53个GRF成员,通过种间共线性分析发现,TtGRFs分别有18个和29个成员与TuGRFs和AesGRFs具有共线性,TaGRFs分别有36个和37个成员与TtGRFs和AetGRFs具有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GRF基因具有基本的转录元件以及一些与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结合元件。RT-qPCR分析表明,多数GRF基因在外源IAA、GA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呈上调表达趋势,而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呈下调表达趋势,表明GRF家族成员在响应激素和逆境胁迫中有重要作用。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小麦与其祖先物种之间的GRF成员存在保守且复杂的进化关系。上述结果为GRF转录因子家族的进化及其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祖先物种 GRF 生物信息学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及其祖先物种Hsp70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毅 冯雅岚 +4 位作者 王添宁 琚吉浩 肖慧淑 马超 张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7,共15页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植物发育过程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小麦Hsp70基因家族进化关系、功能以及表达模式,本研究对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粒小麦、粗山羊草以及普通小麦的Hs...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植物发育过程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小麦Hsp70基因家族进化关系、功能以及表达模式,本研究对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粒小麦、粗山羊草以及普通小麦的Hsp70基因进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RT-qPCR方法分析其部分Hsp70基因在不同外源激素和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乌拉尔图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二粒小麦、粗山羊草和普通小麦5个物种中,分别鉴定出30、41、60、28和94个Hsp70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个物种Hsp70家族成员分为5个亚家族组,每组成员数量不相等,其中大部分成员分布在第Ⅰ组,且同一亚家族中大多数的Hsp70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进一步综合分析5个物种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重复事件,发现Hsp70基因在5个物种的各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此外从5个物种中共发现12个串联重复事件和110个片段复制事件,表明片段复制事件促进了小麦Hsp70基因家族的扩张;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5个物种Hsp70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光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以及生长发育调节元件;此外RT-qPCR结果表明,5个物种部分Hsp70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和逆境胁迫下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所选8个Hsp70基因均上调表达。小麦及其祖先物种Hsp70基因的鉴定及其进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Hsp70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sp70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雅岚 赵钊 +3 位作者 梁花蕾 万红 崔海容 刘虎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6-1996,共11页
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在早期癌症诊断中非常重要,然而,这些标志物通常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特别是在肿瘤发展的早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光学现象,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实时追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 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在早期癌症诊断中非常重要,然而,这些标志物通常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特别是在肿瘤发展的早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一种光学现象,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实时追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实时性和免标记等优势。SPR传感器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各种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最新进展,从检测灵敏度等方面评估了各种SPR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并探讨了与SPR生物传感器有关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癌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茶氟含量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 尹春艳 +6 位作者 余婷婷 敖勇 江丰 刘杰 周陶鸿 尹佳 王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与砖茶氟含量的关系与现状,比较分析砖茶产量和氟含量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期找到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产生和难以解决的根源,并对当前面临的低氟砖茶研究推广、生产与监管困境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砖茶质量监管、推动砖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氟含量 现状分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及光照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代建丽 张露 +2 位作者 郭鲜蒲 周 张国彬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1,共4页
以白芨蒴果为材料,采用涂布法接种白芨种子,研究植物激素和光照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分散良好,光照显著促进白芨种子的萌发,6-BA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赤霉素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在1/2MS+1.0mg/L 6-BA+1.0mg/... 以白芨蒴果为材料,采用涂布法接种白芨种子,研究植物激素和光照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分散良好,光照显著促进白芨种子的萌发,6-BA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赤霉素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在1/2MS+1.0mg/L 6-BA+1.0mg/L NAA+0.5mg/L GA3的培养基上,白芨种子萌发率达90%,萌发时间较短,形成的幼苗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种子 萌发 植物激素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H_2受体拮抗药拉呋替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金玉 曾繁典 谭诗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1-894,共4页
拉呋替丁是一种具有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特殊组胺H2受体拮抗药,该药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等抑制胃酸分泌,对组胺H2受体的阻断能力是传统组胺H2受体拮抗药的2-85倍,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持续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基础分泌、夜间分泌... 拉呋替丁是一种具有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特殊组胺H2受体拮抗药,该药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等抑制胃酸分泌,对组胺H2受体的阻断能力是传统组胺H2受体拮抗药的2-85倍,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持续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基础分泌、夜间分泌及四肽胃泌素、乌拉胆碱、胃扩张等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拉呋替丁可激活辣椒素敏感传入神经,介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生长抑素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上皮再生,促进黏液分泌,进而发挥保护消化道黏膜,抵御攻击性因素(盐酸、乙醇、胆汁、非甾体抗炎药、化学治疗药等)对黏膜的损伤,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愈合质量,防止溃疡复发。拉呋替丁自2000年上市以来已被用于防治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应激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癌症化疗并发症等疾病和症状。拉呋替丁tmax仅0.8 h,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非CYP2C19代谢,与氯吡格雷很少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呋替丁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溃疡 消化性 胃黏膜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阳 李莎莉 +3 位作者 吴琦 王丽虹 许悦 段金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8-121,共4页
目的:优化大蒜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大蒜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利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大蒜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35min、浸泡温度35℃、料液... 目的:优化大蒜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大蒜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并利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大蒜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35min、浸泡温度35℃、料液比1∶4、蒸馏时间2h,挥发油的实际提取率为0.280%。从该法提取的大蒜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2种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2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8.15%,主要为二烯丙基二硫醚(35.11%)和二烯丙基三硫醚(26.15%)等烯丙基硫醚类化合物。结论:该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制备的大蒜挥发油含硫化合物含量高,有助于提高其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GC-MS 二烯丙基二硫醚 二烯丙基三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华容 李丽琪 +5 位作者 刘阳 姚少成 沈蔓芸 操青 唐志玮 阮金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9-324,共6页
目的:观察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探。方法:以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为诱导因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 目的:观察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探。方法:以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为诱导因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存活率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诱导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50 mmol/L时吸光度的差值最大,所以选50 mmol/L的葡萄糖培养基来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花色苷的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的浓度为40~100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可高达19.55 mmol/L显著(p<0.05)高于模型对照组;花色苷浓度为40~1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基本上可以保持在80%,细胞毒性较小;花色苷可以调节因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而导致的IR、IRS-1、IRS-2水平下降的情况,降低p-IRS-1的表达水平,还可以阻止GLUT-2水平的降低。结论: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可以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的情况,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模型 紫色马铃薯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药和H_2受体阻断药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玉 谭诗云 张家明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501-504,共4页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同时亦增加胃肠道损伤出血的风险。为此,国内外推荐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s)。由于PPIs的主要代谢酶与氯吡格雷的主要活化酶皆依赖...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同时亦增加胃肠道损伤出血的风险。为此,国内外推荐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s)。由于PPIs的主要代谢酶与氯吡格雷的主要活化酶皆依赖CYP2C19,从而影响氯吡格雷体内活化降低其抗血小板效应,导致血栓性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增加。PPIs中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对CYP2C19抑制作用最强,埃索美拉唑其次,雷贝拉唑的代谢产物抑制作用较强,泮托拉唑的抑制作用较弱;H_2受体阻断药(H_2RAs)中除西咪替丁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较强外,法莫替丁、拉呋替丁等H_2RAs的影响较小或无影响。临床实践中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获益与胃肠道出血风险,权衡利弊合理选药,需要时建议选用较安全的PPIs如泮托拉唑和拉呋替丁等H_2RAs。具有独特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拉呋替丁比其他H_2RA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药 H2受体阻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百合鳞茎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建丽 吴兴超 +2 位作者 刘梦婷 袁婧 蔡青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282-5284,共3页
以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alium Thunb.)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小鳞茎的形成,并通过正交设计增殖鳞茎不定芽.结果在MS+1.0 mg/L 6-BA+ 0.1 mg/L NAA培养基上,鳞片以直接发生方式形成了鳞茎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不定芽数为5.5.6-BA... 以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alium Thunb.)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小鳞茎的形成,并通过正交设计增殖鳞茎不定芽.结果在MS+1.0 mg/L 6-BA+ 0.1 mg/L NAA培养基上,鳞片以直接发生方式形成了鳞茎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不定芽数为5.5.6-BA浓度在0.4~1.2 mg/L范围内,鳞茎不定芽的增殖率随6-B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MS+1.2 mg/L 6-BA +0.2 mg/L IAA +0.1 mg/L NA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为3.83,不定芽在1/2MS+1.0 mg/L NAA培养基上生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alium Thunb.) 鳞茎诱导 不定芽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葱属植物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阳 王硕 +3 位作者 李莎莉 吴琦 许悦 王丽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多指标评价4种葱属植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DPPH·,O_2^-·,·OH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4种常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模型,测定洋葱、大蒜、韭菜和大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实验范围内,4种葱属植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量... 目的:多指标评价4种葱属植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DPPH·,O_2^-·,·OH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4种常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模型,测定洋葱、大蒜、韭菜和大葱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实验范围内,4种葱属植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量效关系,其活性强弱顺序为:大蒜>洋葱>大葱>韭菜,其中大蒜和洋葱的DPPH·,O_2^-·,·OH清除率均达到90%以上,并显示了较强的总还原能力。结论:大蒜和洋葱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大蒜 韭菜 大葱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机器荡子湖蓝藻水华优势藻种和土嗅味藻源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万红 许弯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9-545,共7页
采用PCR扩增、基因测序技术对湖泊早春季节爆发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种和土嗅味藻源进行鉴定研究,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光强和温度对优势藻生物量和土嗅素产量的影响,其中,光强和温度梯度分别为16、26、36μmol·m-2·s-1和16... 采用PCR扩增、基因测序技术对湖泊早春季节爆发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种和土嗅味藻源进行鉴定研究,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不同光强和温度对优势藻生物量和土嗅素产量的影响,其中,光强和温度梯度分别为16、26、36μmol·m-2·s-1和16、26、36℃。结果表明,湖泊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种为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强烈异味可能来源于柔细束丝藻的土嗅素。室内模拟实验显示柔细束丝藻叶绿素含量和土嗅素产量在低温和高光强时较高,实验范围内的低温强光环境有利于其生长;温度对柔细束丝藻生长量和土嗅素产量的影响较光强显著,适宜条件下土嗅素最高产量达6 555 ng·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基因测序 PCR扩增 土嗅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花狐尾藻在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繁殖策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业颖 操瑜 +3 位作者 郑志伟 张志永 王文君 刘帆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研究资源在植物不同繁殖组分间的分配,初步了解水生植物在繁殖策略上适应富营养化的机制。试验地点为富营养化的星云湖和贫营养化的抚仙湖,各设置6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在1.5 m水深处收集穗花狐尾藻10株,分为有性繁殖组分和无性繁殖组分... 研究资源在植物不同繁殖组分间的分配,初步了解水生植物在繁殖策略上适应富营养化的机制。试验地点为富营养化的星云湖和贫营养化的抚仙湖,各设置6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在1.5 m水深处收集穗花狐尾藻10株,分为有性繁殖组分和无性繁殖组分,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穗花狐尾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绝对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在不同采样点、不同营养化湖泊间的差异。穗花狐尾藻在抚仙湖有性繁殖的绝对生物量最高0.071 g、最低0.054 g,无性繁殖绝对生物量最高1.519 g、最低1.157 g;在星云湖有性繁殖的绝对生物量最高0.127 g、最低0.107 g,无性繁殖绝对生物量最高1.031 g、最低0.955。穗花狐尾藻在抚仙湖有性繁殖的比例最高为5.59%、最低为3.65%,无性繁殖比例最高为96.35%、最低为94.41%;在星云湖有性繁殖的比例最高为11.61%、最低为9.71%,无性繁殖最高为90.29%、最低为88.39%。穗花狐尾藻在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有性繁殖,而在贫营养化湖泊抚仙湖则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无性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繁殖策略 穗花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芨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代建丽 周斯荻 +3 位作者 刘铭轩 史玉恒 张国彬 吴业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19-21,共3页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mg/m L的白芨多糖抑菌效果较好,白芨多糖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AC方法检测大豆异黄酮的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郭飞 伍林 +5 位作者 童玲 杨立峰 李丹 童坤 萨仁高娃 易德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75-78,共4页
对AOAC方法检测大豆异黄酮进行了分析。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甲醇体积分数对大豆异黄酮检测的影响,以及提取后样品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日间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温度为65℃,最佳提取时间为2.0h,最佳甲醇体积分数... 对AOAC方法检测大豆异黄酮进行了分析。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甲醇体积分数对大豆异黄酮检测的影响,以及提取后样品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日间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温度为65℃,最佳提取时间为2.0h,最佳甲醇体积分数为80%。该方法在5d内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高。AOAC方法中6种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可靠性高,只采用6种大豆异黄酮异构体便可检测出大豆异黄酮含量。AOAC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国内大豆异黄酮的测定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AOAC方法 检测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