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4 位作者 王芳 张见明 洪永聪 郑瑜丹 罗盛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0-676,共7页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9.02%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2份武夷名丛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Ⅱ类群大部分为适制乌龙茶的资源,第Ⅲ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茶树资源 生化成分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邱有梅 王飞权 +6 位作者 罗盛财 张见明 吴玉琼 钟兰馨 吴志超 欧雪丽 冯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化成分在春、秋两季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且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适制性与酚氨比的关系,多数茶树资源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不同季节间,各生化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春季除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低于秋季外,其他均高于秋季,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按照特异资源筛选的标准,初步判断JM065为高咖啡碱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武夷名丛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兰馨 冯花 +3 位作者 罗盛财 吴玉琼 郑瑜丹 王飞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84-86,90,共4页
为充分利用武夷山夏暑茶资源和开发武夷名丛红茶,以向天梅、金毛猴、玉井流香三种武夷名丛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红茶各生化成分以玉井流香红茶最丰富,向天梅红茶最少,... 为充分利用武夷山夏暑茶资源和开发武夷名丛红茶,以向天梅、金毛猴、玉井流香三种武夷名丛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红茶各生化成分以玉井流香红茶最丰富,向天梅红茶最少,其中氨基酸、黄酮类含量差异显著,而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感观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向天梅(83.85)>金毛猴(79.5)>玉井流香(77.8)。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红茶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加工夏暑红茶,其香气甜浓,滋味甜醇,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红茶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飞权 李纪艳 +6 位作者 冯花 罗盛财 林美菁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75-2389,共15页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叶片解剖结构 抗逆性 生产力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梅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远华 陈燕燕 罗盛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29-31,共3页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武夷山的大红梅、小红梅、月桂和灵芽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植物性状观察可知大红梅、小红梅、月桂和灵芽都为灌木型,月桂的叶片为椭圆形,大红梅的叶片为披...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武夷山的大红梅、小红梅、月桂和灵芽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植物性状观察可知大红梅、小红梅、月桂和灵芽都为灌木型,月桂的叶片为椭圆形,大红梅的叶片为披针形,小红梅和灵芽叶片为长椭圆形,大红梅、小红梅和灵芽叶色为深绿色,月桂叶色为淡绿色,且茸毛都较多。月桂的水浸出物最丰富,大红梅和小红梅次之,灵芽最少;4个单枞的咖啡碱含量除了大红梅第4叶特殊外,其他的从第1叶至第5叶基本呈递减趋势,到茎骤降;都是第1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从第1叶至第5叶以及茎的大体呈递减趋势;叶片部位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差异,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单枞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3 位作者 罗盛财 肖玉蓉 赵升云 洪永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为探明武夷名丛资源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和适制性,对10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之间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甚至极显著,并且变异幅度较大,表明武... 为探明武夷名丛资源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和适制性,对10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之间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甚至极显著,并且变异幅度较大,表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酚氨比与适制性的关系,多数武夷名丛种质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1份种质适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并从中筛选出1份高咖啡碱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四大名丛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远华 张媛媛 罗盛财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第6期27-32,共6页
以武夷山四大名丛鬼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名丛都是无性系,灌木型,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披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形,叶质软厚,绒毛多。鬼洞白鸡冠... 以武夷山四大名丛鬼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名丛都是无性系,灌木型,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披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形,叶质软厚,绒毛多。鬼洞白鸡冠芽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6.64%,半天妖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41.14%;鬼洞白鸡冠芽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55%,铁罗汉茎的咖啡碱含量最低为1.91%;铁罗汉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52%,水金龟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67%;鬼洞白鸡冠芽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5.86%,鬼洞白鸡冠茎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四大名丛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中玉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远华 蔡丽萍 罗盛财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武夷山的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和金鸡母都为灌木型、半披张,金鸡母为中叶类,其他三个单枞为小叶类,...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武夷山的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和金鸡母都为灌木型、半披张,金鸡母为中叶类,其他三个单枞为小叶类,叶质厚脆或较厚脆。王母桃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紫罗兰嫩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4个单枞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到第五叶、再到茎都是呈递减趋势,其中紫罗兰第一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高,金鸡母嫩茎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紫罗兰第一叶最高,金鸡母嫩茎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茶 单枞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山龙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远华 陈国英 罗盛财 《广东茶业》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武夷山的过山龙、玉蟾、正玉兰、紫竹桃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过山龙等4个武夷单枞均为灌木型、半披张,叶形均为小叶型、椭圆形;正玉兰叶片着生角度呈水平,其...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武夷山的过山龙、玉蟾、正玉兰、紫竹桃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过山龙等4个武夷单枞均为灌木型、半披张,叶形均为小叶型、椭圆形;正玉兰叶片着生角度呈水平,其他三个均呈上斜;过山龙、紫竹桃叶质较脆,玉蟾、正玉兰叶质较厚软。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的是正玉兰第一叶含量达到47.66%,而最低的则是紫竹桃的茎含量只有20.22%;茶多酚含量最高为紫竹桃第一叶29.07%,最低的为玉蟾茎7.10%;4个单枞的咖啡碱含量均是从第一叶至茎呈递减趋势,咖啡碱含量最高的是正玉兰第一叶达到5.13%,最低为紫竹桃茎O.39%;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过山龙第二叶达到3.02%,最低是紫竹桃第三叶含量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单枞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墨等武夷单丛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远华 李凡 罗盛财 《福建茶叶》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对醉墨、瓜子金、关公眉、香石角4个武夷单丛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丛都为灌木型,醉墨、香石角较直立,瓜子金、关公眉半开张,醉墨、关公眉为中叶类,...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对醉墨、瓜子金、关公眉、香石角4个武夷单丛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丛都为灌木型,醉墨、香石角较直立,瓜子金、关公眉半开张,醉墨、关公眉为中叶类,瓜子金、香石角为小叶类。醉墨第二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8.21%,关公眉茎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25.78%;香石角第一叶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31%,醉墨茎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84%;关公眉第一叶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0.84%,瓜子金茎茶多酚含量最低为9.54%;4个单丛茎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瓜子金茎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71%,香石角第五叶氨基酸含量最低为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单丛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元红等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11
作者 李远华 庄惠贞 罗盛财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第4期25-28,共4页
为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状元红、红鸡冠、老来红和岭上梅4个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枞为灌木型,小叶类、叶质厚脆,红鸡冠、状元红芽叶均为紫红色,但成熟叶片红鸡冠为深绿色、状... 为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状元红、红鸡冠、老来红和岭上梅4个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枞为灌木型,小叶类、叶质厚脆,红鸡冠、状元红芽叶均为紫红色,但成熟叶片红鸡冠为深绿色、状元红为浅绿色,老来红和岭上梅的叶色为深绿色,状元红茸毛较其他3个多。状元红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3.14%,老来红的茎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18.91%;4个单枞咖啡碱含量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至茎呈递减趋势;红鸡冠第二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8%,红鸡冠的茎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单枞 植物学性状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飞权 黄两成 +7 位作者 罗盛财 陈荣冰 冯花 张见明 李少华 叶江华 李悍彪 罗青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5-110,共6页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茶树种质资源 夏茶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