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盛财
陈德华
+5 位作者
黄贤格
刘宝顺
周建文
王飞权
叶江华
苏峰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8-20,共3页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2]。武夷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武夷菜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植物种志》中将武夷菜茶确定为世界茶树中小叶种的代表种群,并以“武夷”的音译“Bohea”来命名,被称为武夷种、武夷亚种或武夷变种[3]。十多个世纪以来,武夷茶区先民为了保持和提高武夷菜茶的优良种质特性,不断从武夷菜茶中分离选择优良单丛,通过选育对比,培育出许多名丛用于生产,创造了以茶叶优异品质为首要选择条件的武夷茶树单株选育法。并根据各自情况和需要,将各类名丛分别命以“花名”[4]。选育利用名丛是武夷茶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历代选育利用的名丛,种类繁多,统计全山不下千种。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岩就有名丛花名830余种,并详细记录了其中284个名丛的名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收集
茶树
保护利用
鉴定
整理
种质基础
植物学家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盛财
陈德华
黄贤格
刘宝顺
周建文
王飞权
叶江华
苏峰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
市农业局
武夷山
市茶业局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武夷
学院
福建省农业厅
出处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8-20,共3页
基金
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文摘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2]。武夷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武夷菜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植物种志》中将武夷菜茶确定为世界茶树中小叶种的代表种群,并以“武夷”的音译“Bohea”来命名,被称为武夷种、武夷亚种或武夷变种[3]。十多个世纪以来,武夷茶区先民为了保持和提高武夷菜茶的优良种质特性,不断从武夷菜茶中分离选择优良单丛,通过选育对比,培育出许多名丛用于生产,创造了以茶叶优异品质为首要选择条件的武夷茶树单株选育法。并根据各自情况和需要,将各类名丛分别命以“花名”[4]。选育利用名丛是武夷茶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历代选育利用的名丛,种类繁多,统计全山不下千种。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岩就有名丛花名830余种,并详细记录了其中284个名丛的名称[5]。
关键词
种质资源收集
茶树
保护利用
鉴定
整理
种质基础
植物学家
生产方式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罗盛财
陈德华
黄贤格
刘宝顺
周建文
王飞权
叶江华
苏峰
《中国茶叶》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