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外生菌根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钱晓鸣 黄耀坚 +5 位作者 张艳辉 吴久玲 陈仁华 刘国富 黄长兵 谭荣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位置上,而且从区系成分上据有温热两带俱全的特点,因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并从共生菌的角度再度揭示了物种协同进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残遗与濒危树种 南方铁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倩 郑发科 钟志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数量各占5%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甲虫的优势类群。徐家厂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黄岗山的均匀度指数最高。4个地区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几种常见甲虫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这4种生境内的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整个鞘翅目在针叶林内的个体数量最多,高山灌丛内的最少。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出现不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区的甲虫数量与生境有密切关系,海拔高度其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生境 海拔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荣禄 《福建林业》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4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诞生的国家重点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光泽、建阳三市(县)境内,与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毗邻,面积565平方公里。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4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诞生的国家重点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光泽、建阳三市(县)境内,与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毗邻,面积565平方公里。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武夷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它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武夷山保护区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全球生物多样保护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类型 福建省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机制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国富 《森林防火》 2004年第3期15-16,共2页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地形和植被,社区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火灾的发生情况等特点。阐述了武夷山保护区建立的森林防火的联合保护、社区参与式管理等有效机制,以及取得社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等明显成效。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机制 地理区位 植被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5
作者 方福清 《森林防火》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从制定方案、队伍组建、资金来源、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方法。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森林消防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 从制定方案、队伍组建、资金来源、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方法。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森林消防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班子建设 制度建设 素质教育 后勤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群落 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29
6
作者 林益明 何建源 +3 位作者 杨志伟 刘初钿 林鹏 李振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0-286,共7页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1992~1995年4年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槠群落1992~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 主要讨论了武夷山先峰岭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1992~1995年4年凋落物的产量和季节动态.甜槠群落1992~1995年的凋落物产量分别为556.26、379.20、364.35、258.70g/m2,凋落物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的平均值为389.63g/m2,4年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为2.15∶1.1993年营养元素通过凋落物的归还量分别为:N3.645、P0.139、K1.282、Na0.057、Ca2.623、Mg0.548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群落 凋落物 武夷山 森林生态系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植被带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60
7
作者 何容 汪家社 +5 位作者 施政 方燕鸿 徐自坤 权伟 张增信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38-5144,共7页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EBF)、针叶林(CF)、亚高山矮林(DF)和高山草甸(A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cm土壤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增大,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为4.07g·kg-1,分别为DF、CF和EBF的2.06、3.21倍和3.91倍;AM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DF、CF和AM(p<0.01),D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大于EBF、CF(p<0.05),EBF和CF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25cm土壤层的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上层基本一致;在0~10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含量以及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5cm土壤层,不同海拔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武夷山亚热带森林年平均土壤微生物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硫和土壤湿度可能是调控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武夷山 海拔梯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黄山松群落能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林鹏 林益明 +3 位作者 李振基 杨志伟 刘初钿 何建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干重热值测定,对黄山松( Pinus taiw anensis)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结果表明:(1)黄山松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 在生物量、生产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干重热值测定,对黄山松( Pinus taiw anensis)群落的能量现存量、能量净固定量及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分析讨论。测定结果表明:(1)黄山松群落各组分样品的干重热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树皮的干重热值最高,为 2214k J/g,枯根的干重热值最低,为 1627k J/g。(2)黄山松群落的能量现存量为 3798323k J/m 2,其中地上部分为 2754880k J/m 2 (占 725% ),地下部分为 1043443k J/m 2 (占 275% );1993 年黄山松群落的能量净固定量为206541k J/m 2·a,其中用于群落自身增长的能量为 138944k J/m 2·a,而释放至其它子系统的能量为 67597k J/m 2·a。(3)林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能的转化效率为 09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群落 干重热值 能量现存量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被引量:20
9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2 位作者 李振基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9-275,共7页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 主要讨论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1992年12月甜槠群落的现存生物量为40728.1g/m2,其中地上部为35082.0g/m2,占总量的86.14%,地下部为5646.1g/m2,占13.86%.甜槠群落1992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381.6g/m2·a,其中凋落物产量为379.20g/m2·a,占净初级生产量的27.45%.而用于植物自身生长的存留量为1002.4g/m2·a,占72.55%.甜槠群落的生物量累积比为29.48,已达成熟林的比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群落 生物量 生产力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益明 李振基 +3 位作者 杨志伟 林鹏 刘初钿 何建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6-32,共7页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 本文是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群落的氮磷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氮(N)、磷(P)的库量分别为925.844kghm-2和45.981kgh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719.438kghm-2(占总库量的77.706%)和35.534kghm-2占77.280%),地下部分别为206.406kghm-2(占22.294%)和10.447kghm-2(占22.720%);(2)N、P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65.344kghm-2和2627kghm-2,年存留量分别为37.019kghm-2和1.695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28.325kghm-2和0.932kghm-2;(3)氮、磷的富集率分别为1.324和1.083两者均大于1,说明该群落对N、P仍在不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群落 生物循环 元素累积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群落氮、磷的累积循环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益明 李振基 +3 位作者 杨志伟 林鹏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60-465,共6页
讨论了中亚热带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群落的氮、磷元素的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群落现存量中含有的氮、磷总量分别为155.549g/m2和5... 讨论了中亚热带武夷山先峰岭51龄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群落的氮、磷元素的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群落现存量中含有的氮、磷总量分别为155.549g/m2和5.535g/m2,其中地上部分别为127.117g/m2和4.463g/m2;地下部分别为28.432g/m2和1.072g/m2.甜槠群落氮、磷元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9.458g/m2.a和0.434g/m2.a,存留量分别为4.488g/m2.a和0.199g/m2.a,归还量分别为4.970g/m2.a和0.235g/m2.a.它们的氮含量均大小磷含量,周转期氮43年,磷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群落 元素累积 生物循环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捷 叶功富 +6 位作者 黄石德 高伟 谭芳林 金昌善 徐自坤 游慧明 欧阳亚群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10期1-5,共5页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 通过11年来对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米槠林和甜槠林群落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结果表明: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3879.45kg hm^-2,年际波动显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变化曲线为双峰形,夏季和冬季为两个峰值季;树枝、树叶、花果、树皮、碎屑等5个组成部分以落叶占比最大,年平均落叶量占凋落物总量的7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九曲溪水资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清麟 何建源 《中国园林》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在分析流域中森林水文作用的基础上,从整个流域分析九曲溪在洪水期的水量骤增与枯水期水量骤减的主要原因,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九曲溪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武夷山 九曲溪 水资源保护 风景区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古茶树的性状及品质特征——武夷山古茶树考察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玉璠 邹新球 +5 位作者 刘德荣 叶兴渭 汤鸣绍 付锐英 叶常春 骆少君 《福建茶叶》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本文记载了武夷山古茶树考察组于2007年5月17日在海拔1600m的平坑顶高山上发现古人种植已三百年的古茶树情况。还揭示了其生物学性状、成茶品质特征和生态环境等情况。为探讨武夷山茶树物种起源和遗传变异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古茶树 武夷山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樱花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吕月良 施季森 +2 位作者 陈璋 刘初钿 刘训仁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福建山樱花群落高矮和立木密集程度不同样地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垂直结构均较简单。以中小乔木和灌木占数量优势,以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优势科,拟赤杨、青冈、细叶青冈、山胡椒、香桂为优势树种;层间植物较少,且... 福建山樱花群落高矮和立木密集程度不同样地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垂直结构均较简单。以中小乔木和灌木占数量优势,以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优势科,拟赤杨、青冈、细叶青冈、山胡椒、香桂为优势树种;层间植物较少,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生活型组成则以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72.1%)。群落的外貌是由小型叶(69.6%)、单叶(90.7%)、草质叶(43.8%)或革质叶(39.8%)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中径级和大径级的很少,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但对群落立木结构研究表明,福建山樱花种群已处于衰退模式,有即将在群落中消失的可能,需加强对其保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山樱花 群落 群落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刨花板上的几种真菌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桂华 刘利玲 汪家社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35,共2页
在实验室里对竹刨花板上的真菌作了研究,发现竹刨花板上常见真菌有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 Thom、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K.、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 在实验室里对竹刨花板上的真菌作了研究,发现竹刨花板上常见真菌有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 Thom、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K.、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exFr.和多毛孢Pestalotia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刨花板 真菌 桔青霉 黄曲霉 多主枝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防控经验及对福建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论 杨细明 +6 位作者 蔡国贵 江书华 梁元瑞 黎辉平 苏锡培 汤浩 周政华 《福建林业》 2015年第3期4-5,7,共3页
安徽省是国内松材线虫病发生较早、受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坚持不懈的防控实践,成功拔除了一些疫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黄山市采取严防死守,建立起“三道”防线,成功将疫情拒于境外.对福建省防控工作具有重... 安徽省是国内松材线虫病发生较早、受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坚持不懈的防控实践,成功拔除了一些疫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黄山市采取严防死守,建立起“三道”防线,成功将疫情拒于境外.对福建省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2015年5月9-12日,福建省林业厅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赴安徽学习,较为系统地了解安徽省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和进展。考察组以这次学习的收获为基础,结合福建实际,提出了加强福建省疫情防控的建议,旨在为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福建省 安徽省 防控 黄山市 疫情 林业厅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