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国英
黄毓梅
+2 位作者
游玉琼
游洪忠
陈思齐
《茶叶科学技术》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1998~2002年在武夷山市开展了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⑴黄玫瑰、金牡丹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8.4%和10.7%;比对照种肉桂增产 20.7%和23.3%,差异达显著水...
1998~2002年在武夷山市开展了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⑴黄玫瑰、金牡丹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8.4%和10.7%;比对照种肉桂增产 20.7%和23.3%,差异达显著水平;紫牡丹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和肉桂分别平均增产18.1%和31.6%,差异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平。⑵加工品质鉴定表明,金牡丹和紫牡丹花香显,具有“韵味”特征,黄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品质审评得分也超过肉桂。⑶制优率高,均明显超过肉桂和福建水仙。⑷种植成活率均高达90%以上,适应性强。⑸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遭遇2000年初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和2002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田间调查均未遭受严重的寒冻害和热旱害,表现抗寒、抗旱性强。⑹黄玫瑰、金牡丹春茶开采期比肉桂早15天左右,比福建水仙早13天左右,属早生种;紫牡丹比肉桂、福建水仙早6~8天,属中生种。总之,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在武夷山市区试与生产示范,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异,深受欢迎,正在茶区加速繁育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茶树
品种区域试验
乌龙茶
引种
良种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
29
2
作者
刘建福
高俊杰
+3 位作者
田奥磊
黄寿生
张斌
徐茂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87,共5页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氨基酸
营养价值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紫牡丹 金牡丹 黄玫瑰区试报告
被引量:
5
3
作者
郭吉春
杨如兴
+9 位作者
张文锦
陈志辉
林淑冰
刘国英
陈慧聪
游玉琼
黄毓梅
游洪忠
潘玉生
陈思齐
《福建茶叶》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1998~2002年紫牡丹、金牡丹和黄玫瑰在武夷山与永春区试与示范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比对照种福建水仙、黄旦、肉桂增产5.5%~44.3%,增产明显或显著;②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优于肉桂和黄旦;③制优率高,...
1998~2002年紫牡丹、金牡丹和黄玫瑰在武夷山与永春区试与示范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比对照种福建水仙、黄旦、肉桂增产5.5%~44.3%,增产明显或显著;②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优于肉桂和黄旦;③制优率高,超过福建水仙和肉桂;④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⑤开采期早,金牡丹、黄玫瑰属早生种,紫牡丹亦比福建水仙、肉桂早,属中生种;⑥适宜在我省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新品种
区域试验
经济性状
紫牡丹
金牡丹
黄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茶树品种新工艺秋季白茶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
14
4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3 位作者
葛捷琳
陈荣冰
刘国英
张见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GC、EGCG、GCG、酯型儿茶素、茶红素的含量及儿茶素总量以A1最高,茶多酚、咖啡碱、EC、C、CG、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以A2最高及酚氨比值最大,GA、ECG的含量以A3最高。不同品种的白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62.58%~66.76%,其中,A1、A3的花香和果香物质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CK。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依次为:A1(91.7)>A3(90.3)>CK(88.6)>A2(86.4),且各样品得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A1、A3所制秋季白茶具备花香型白茶的优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鲜叶
高香白茶
新工艺
品种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国英
黄毓梅
游玉琼
游洪忠
陈思齐
机构
武夷山市
岩上
茶叶
科学
研究所
武夷山市
永生岩茶厂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文摘
1998~2002年在武夷山市开展了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⑴黄玫瑰、金牡丹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增产8.4%和10.7%;比对照种肉桂增产 20.7%和23.3%,差异达显著水平;紫牡丹比对照种福建水仙和肉桂分别平均增产18.1%和31.6%,差异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平。⑵加工品质鉴定表明,金牡丹和紫牡丹花香显,具有“韵味”特征,黄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品质审评得分也超过肉桂。⑶制优率高,均明显超过肉桂和福建水仙。⑷种植成活率均高达90%以上,适应性强。⑸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遭遇2000年初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和2002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田间调查均未遭受严重的寒冻害和热旱害,表现抗寒、抗旱性强。⑹黄玫瑰、金牡丹春茶开采期比肉桂早15天左右,比福建水仙早13天左右,属早生种;紫牡丹比肉桂、福建水仙早6~8天,属中生种。总之,黄玫瑰、金牡丹、紫牡丹在武夷山市区试与生产示范,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异,深受欢迎,正在茶区加速繁育推广种植。
关键词
武夷山
茶树
品种区域试验
乌龙茶
引种
良种推广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
29
2
作者
刘建福
高俊杰
田奥磊
黄寿生
张斌
徐茂兴
机构
华侨大学园艺系
泉州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站
武夷山市
仙茗岩茶厂
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87,共5页
基金
福建省产业技术联合创新项目(闽发改高技[2014]514号)
文摘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氨基酸
营养价值
成分分析
Keywords
Wuyi Rock Tea
Oolong tea
amino acid
nutritional value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紫牡丹 金牡丹 黄玫瑰区试报告
被引量:
5
3
作者
郭吉春
杨如兴
张文锦
陈志辉
林淑冰
刘国英
陈慧聪
游玉琼
黄毓梅
游洪忠
潘玉生
陈思齐
机构
福建省农业
科学
院
茶叶
研究所
武夷山市
岩上
茶叶
科学
研究所
永春县
茶叶
科学
研究所
武夷山市
永生岩茶厂
出处
《福建茶叶》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基金
本研究系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2001Z014)
"七五"~"十五"部重点科研项目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
"863"计划项目资助的内容之一。
文摘
1998~2002年紫牡丹、金牡丹和黄玫瑰在武夷山与永春区试与示范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比对照种福建水仙、黄旦、肉桂增产5.5%~44.3%,增产明显或显著;②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福建水仙,亦优于肉桂和黄旦;③制优率高,超过福建水仙和肉桂;④种植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强,适应性广;⑤开采期早,金牡丹、黄玫瑰属早生种,紫牡丹亦比福建水仙、肉桂早,属中生种;⑥适宜在我省乌龙茶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乌龙茶
新品种
区域试验
经济性状
紫牡丹
金牡丹
黄玫瑰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茶树品种新工艺秋季白茶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
14
4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葛捷琳
陈荣冰
刘国英
张见明
机构
武夷
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武夷山市
岩上
茶叶
科学
研究所
武夷
学院国际茶学
研究
中心
出处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23)
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8N2004)
+3 种基金
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2019J01)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T160517)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闽教科[2015]75号)
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7DN04,N201701)
文摘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GC、EGCG、GCG、酯型儿茶素、茶红素的含量及儿茶素总量以A1最高,茶多酚、咖啡碱、EC、C、CG、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以A2最高及酚氨比值最大,GA、ECG的含量以A3最高。不同品种的白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62.58%~66.76%,其中,A1、A3的花香和果香物质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CK。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依次为:A1(91.7)>A3(90.3)>CK(88.6)>A2(86.4),且各样品得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A1、A3所制秋季白茶具备花香型白茶的优异品质。
关键词
秋季鲜叶
高香白茶
新工艺
品种适制性
Keywords
Autumn fresh leaves
High aroma white tea
New technique
Variety processing adaptabi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玫瑰等乌龙茶新品种武夷山点区域试验报告
刘国英
黄毓梅
游玉琼
游洪忠
陈思齐
《茶叶科学技术》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刘建福
高俊杰
田奥磊
黄寿生
张斌
徐茂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紫牡丹 金牡丹 黄玫瑰区试报告
郭吉春
杨如兴
张文锦
陈志辉
林淑冰
刘国英
陈慧聪
游玉琼
黄毓梅
游洪忠
潘玉生
陈思齐
《福建茶叶》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茶树品种新工艺秋季白茶品质比较分析
王飞权
冯花
葛捷琳
陈荣冰
刘国英
张见明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