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夷山市生态茶园模式建园与生产管理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斌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2期25-27,共3页
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园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本文总结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适宜发展区域与自然条件要求,简要介绍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设内容,着重推介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园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并举例分析...
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园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本文总结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适宜发展区域与自然条件要求,简要介绍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设内容,着重推介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园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并举例分析了该模式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生态茶园模式
建园技术
生产管理技术
“三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山市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被引量:
1
2
作者
叶元高
叶俊武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茶统筹”
先行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40-43,53,共5页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以肉桂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设置全程吹风、全程不吹风、间歇吹风3种不同的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对加工后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感...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以肉桂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设置全程吹风、全程不吹风、间歇吹风3种不同的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对加工后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于其他两种做青条件下的毛茶;3种不同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加工的肉桂毛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中黄酮类化合物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最高。综上,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品质优于做青时全程吹风或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可见,做青过程中适度吹风利于武夷肉桂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
环境气流
肉桂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武夷山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徐斌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58-62,共5页
在武夷山设置常规施肥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31个试验点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土壤pH提高了0.2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9%,土壤容重...
在武夷山设置常规施肥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31个试验点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土壤pH提高了0.2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9%,土壤容重降低;虽然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无机氮肥投入量减半,但有机物料的投入仍可保持茶园土壤的总氮水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下降5.6%、12.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茶园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等级武夷雀舌品质的差异研究
5
作者
吴林春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探究不同等级雀舌茶品质的差异,对三个不同等级的雀舌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及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得分:特等>一等>优质。特等级和一等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优质奖,分别高出0.45%和0.39%,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为探究不同等级雀舌茶品质的差异,对三个不同等级的雀舌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及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得分:特等>一等>优质。特等级和一等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优质奖,分别高出0.45%和0.39%,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质奖雀舌的茶多酚含量分别比一等级和特等级高出0.36%和2.28%,一等级雀舌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特等级雀舌1.92%,茶多酚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水浸出物、茶氨酸、咖啡碱、黄酮类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特等级雀舌的EGC、GC、EC含量显著高于一等级雀舌和优质奖雀舌(P<0.05)。C、EGCG、GCG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矿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K、Na、Zn、Cu、Mn、Fe在三个不同等级武夷雀舌的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特等级雀舌Ca和Mg含量在武夷雀舌茶等级中最高,且显著高于一等雀舌和优质雀舌(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审评得分与GC、EC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GC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审评得分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茶多酚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矿质元素中Ca含量与审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Na含量与审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可以作为鉴别武夷雀舌等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不同等级武夷雀舌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雀舌茶
等级
相关性分析
品质指标
感官审评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做青环境温度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佐越
张芳婷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32-36,共5页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温度对肉桂茶品质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肉桂鲜叶为原料,按照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加工,设置18、24、30℃做青环境温度处理,对不同处理加工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环境温度24℃加工的肉桂...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温度对肉桂茶品质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肉桂鲜叶为原料,按照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加工,设置18、24、30℃做青环境温度处理,对不同处理加工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环境温度24℃加工的肉桂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于18、30℃处理,其香气呈明显花香,滋味醇厚。不同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肉桂毛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做青环境温度30℃加工的肉桂毛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18、24℃加工的毛茶(P<0.05),做青环境温度18℃加工的肉桂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24、30℃处理,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茶多酚含量会增强茶汤的苦涩感,这与18、30℃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毛茶滋味苦涩的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做青环境温度24℃加工的肉桂毛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18、30℃加工的毛茶,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使得毛茶的滋味更加丰富,与采用24℃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毛茶滋味醇厚的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由此可得,做青环境温度为24℃时加工的肉桂毛茶品质优于18、30℃加工的毛茶,确定肉桂茶做青工序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试验结果能够为武夷肉桂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
环境温度
肉桂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茶园建设
被引量:
3
7
作者
叶元高
江丽萍
+3 位作者
邓惠英
吴启龙
徐旸旸
刘迎春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本文解析生态茶概念、原则、典型模式、产品开发、茶区多元化、保护区域,提出生态茶园建设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坚持做到“六个一”:一条路、一行树、一片草、一盏灯、一头虫、一把肥,引进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七种模式:茶园土壤...
本文解析生态茶概念、原则、典型模式、产品开发、茶区多元化、保护区域,提出生态茶园建设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坚持做到“六个一”:一条路、一行树、一片草、一盏灯、一头虫、一把肥,引进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七种模式: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螨治螨”技术、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武夷耕作法、原生态茶园、复合茶园空间生态系统,安溪县生态茶园及产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茶园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名丛白鸡冠采制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冠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武夷岩茶
鲜叶采摘
初制技术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成高品质岩茶的精湛制作技艺关键要领
被引量:
2
9
作者
叶元高
邓惠英
+6 位作者
林德英
陈延文
吴启龙
罗维钦
周节妹
温昌辉
刘迎春
《福建茶叶》
2023年第7期37-42,共6页
武夷岩茶采用独特的采制工艺,其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初制工艺、精制工艺。初制工艺包含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六道工序,精制工艺有拣剔、分筛、风选、匀堆、复拣、烘焙等工序,本文谈谈在岩茶加工过程中形成高品...
武夷岩茶采用独特的采制工艺,其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初制工艺、精制工艺。初制工艺包含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六道工序,精制工艺有拣剔、分筛、风选、匀堆、复拣、烘焙等工序,本文谈谈在岩茶加工过程中形成高品质的因素及其精湛制作技艺关键要领,以求在生产实践中熟练掌握、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制作更多更好的高品质岩茶奉献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茶
制作技艺
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市生态茶园模式建园与生产管理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斌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2期25-27,共3页
文摘
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园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本文总结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适宜发展区域与自然条件要求,简要介绍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设内容,着重推介了武夷山市茶林生态茶园模式的建园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并举例分析了该模式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
武夷山市
生态茶园模式
建园技术
生产管理技术
“三效”分析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山市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被引量:
1
2
作者
叶元高
叶俊武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文摘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关键词
“三茶统筹”
先行示范区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江丽萍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40-43,53,共5页
基金
高香型武夷岩茶加工关键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R1009001)。
文摘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以肉桂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设置全程吹风、全程不吹风、间歇吹风3种不同的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对加工后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于其他两种做青条件下的毛茶;3种不同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加工的肉桂毛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中黄酮类化合物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最高。综上,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品质优于做青时全程吹风或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可见,做青过程中适度吹风利于武夷肉桂品质提升。
关键词
做青
环境气流
肉桂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Keywords
Zuoqing
environmental airflow
Rougui
biochemical components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武夷山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徐斌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58-62,共5页
基金
农业农村部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闽财农指[2018]97号)。
文摘
在武夷山设置常规施肥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31个试验点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土壤pH提高了0.22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9%,土壤容重降低;虽然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无机氮肥投入量减半,但有机物料的投入仍可保持茶园土壤的总氮水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下降5.6%、12.8%、8.0%。
关键词
武夷山茶园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Wuyishan tea garden
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147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等级武夷雀舌品质的差异研究
5
作者
吴林春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摘
为探究不同等级雀舌茶品质的差异,对三个不同等级的雀舌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及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得分:特等>一等>优质。特等级和一等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优质奖,分别高出0.45%和0.39%,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质奖雀舌的茶多酚含量分别比一等级和特等级高出0.36%和2.28%,一等级雀舌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特等级雀舌1.92%,茶多酚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水浸出物、茶氨酸、咖啡碱、黄酮类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差异不显著。特等级雀舌的EGC、GC、EC含量显著高于一等级雀舌和优质奖雀舌(P<0.05)。C、EGCG、GCG含量在三个等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矿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K、Na、Zn、Cu、Mn、Fe在三个不同等级武夷雀舌的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特等级雀舌Ca和Mg含量在武夷雀舌茶等级中最高,且显著高于一等雀舌和优质雀舌(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审评得分与GC、EC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GC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审评得分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茶多酚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矿质元素中Ca含量与审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Na含量与审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可以作为鉴别武夷雀舌等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不同等级武夷雀舌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武夷雀舌茶
等级
相关性分析
品质指标
感官审评
矿质元素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做青环境温度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佐越
张芳婷
江丽萍
机构
福建省
武夷山
生物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32-36,共5页
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2R1009001)。
文摘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温度对肉桂茶品质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肉桂鲜叶为原料,按照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加工,设置18、24、30℃做青环境温度处理,对不同处理加工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环境温度24℃加工的肉桂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于18、30℃处理,其香气呈明显花香,滋味醇厚。不同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肉桂毛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做青环境温度30℃加工的肉桂毛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18、24℃加工的毛茶(P<0.05),做青环境温度18℃加工的肉桂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24、30℃处理,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茶多酚含量会增强茶汤的苦涩感,这与18、30℃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毛茶滋味苦涩的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做青环境温度24℃加工的肉桂毛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18、30℃加工的毛茶,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使得毛茶的滋味更加丰富,与采用24℃做青环境温度加工的毛茶滋味醇厚的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由此可得,做青环境温度为24℃时加工的肉桂毛茶品质优于18、30℃加工的毛茶,确定肉桂茶做青工序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4℃,试验结果能够为武夷肉桂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做青
环境温度
肉桂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Keywords
Zuoqing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Rougui
biochemical components
qua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茶园建设
被引量:
3
7
作者
叶元高
江丽萍
邓惠英
吴启龙
徐旸旸
刘迎春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武夷山市
茶
叶学会
出处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文摘
本文解析生态茶概念、原则、典型模式、产品开发、茶区多元化、保护区域,提出生态茶园建设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坚持做到“六个一”:一条路、一行树、一片草、一盏灯、一头虫、一把肥,引进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七种模式: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螨治螨”技术、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武夷耕作法、原生态茶园、复合茶园空间生态系统,安溪县生态茶园及产业建设。
关键词
生态
茶园
建设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名丛白鸡冠采制技术
被引量:
1
8
作者
江丽萍
机构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22R1009001)。
文摘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白鸡冠作为传统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独特的外形和滋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关于白鸡冠岩茶初制技术的文献较少,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武夷名丛白鸡冠加工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白鸡冠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推动武夷山茶产业发展。
关键词
白鸡冠
武夷岩茶
鲜叶采摘
初制技术
茶叶加工
Keywords
Baijiguan
Wuyi rock-essence tea
leaf picking
preliminary technology
tea processing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成高品质岩茶的精湛制作技艺关键要领
被引量:
2
9
作者
叶元高
邓惠英
林德英
陈延文
吴启龙
罗维钦
周节妹
温昌辉
刘迎春
机构
武夷山市
茶
叶学会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7期37-42,共6页
文摘
武夷岩茶采用独特的采制工艺,其制作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初制工艺、精制工艺。初制工艺包含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六道工序,精制工艺有拣剔、分筛、风选、匀堆、复拣、烘焙等工序,本文谈谈在岩茶加工过程中形成高品质的因素及其精湛制作技艺关键要领,以求在生产实践中熟练掌握、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制作更多更好的高品质岩茶奉献大家。
关键词
岩茶
制作技艺
高品质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夷山市生态茶园模式建园与生产管理技术
徐斌
《福建茶叶》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夷山市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叶元高
叶俊武
《福建茶叶》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武夷山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斌
《中国茶叶》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等级武夷雀舌品质的差异研究
吴林春
《福建茶叶》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做青环境温度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李佐越
张芳婷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态茶园建设
叶元高
江丽萍
邓惠英
吴启龙
徐旸旸
刘迎春
《福建茶叶》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武夷名丛白鸡冠采制技术
江丽萍
《中国茶叶》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形成高品质岩茶的精湛制作技艺关键要领
叶元高
邓惠英
林德英
陈延文
吴启龙
罗维钦
周节妹
温昌辉
刘迎春
《福建茶叶》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