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元高 徐斌 《中国茶叶》 2009年第6期38-39,共2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土地面积2798km2,人口21.8万。茶叶产业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1.6万亩,其中当年新增茶园面积3982亩;茶叶总产量5568t,出口1580t;茶叶总产值8.0...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土地面积2798km2,人口21.8万。茶叶产业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1.6万亩,其中当年新增茶园面积3982亩;茶叶总产量5568t,出口1580t;茶叶总产值8.05亿元,其中毛茶总产值达1.95亿元。全市涉茶人员达5万余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茶叶企业有211家,有茶叶初制厂1017家,已注册茶叶商标9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茶产业 茶叶产业 展望 茶园面积 注册登记 土地面积 主导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及茶博会对武夷山茶业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叶元高 徐斌 《福建茶叶》 2008年第S1期25-28,共4页
茶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为社会和谐、人类健康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王国"、"茶树品种的大观园"、"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具有岩茶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武夷山... 茶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为社会和谐、人类健康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王国"、"茶树品种的大观园"、"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具有岩茶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成立了武夷山市茶业局,并进行了全面的茶业资源普查,又承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有力地促进武夷山市茶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产业发展 茶业发展 武夷岩茶 茶产业 茶叶 示范基地 乌龙茶 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元高 《中国茶叶》 2021年第5期81-85,共5页
武夷山市挖掘茶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建设生态茶园,用科技、品牌支撑产业发展,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示范带动茶产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章介绍武夷山市在打造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品牌、强化市场营销、促进茶养旅融合等方面的茶... 武夷山市挖掘茶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建设生态茶园,用科技、品牌支撑产业发展,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示范带动茶产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章介绍武夷山市在打造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品牌、强化市场营销、促进茶养旅融合等方面的茶产业发展经验,以期为全国重点产茶区提供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茶产业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茶产业人才现状问题与长远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元高 占颜萍 +3 位作者 赵舜丹 邓颖 李辉 叶萌 《福建茶叶》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人才是发展的资源和要素。武夷山市开展茶产业专业人才课题调研,以人才链布局茶产业链,探索武夷山市特色产业引才育才留才路径,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新格局。
关键词 茶产业 人才 调研 报告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元高 李远华 《福建茶叶》 2021年第4期16-17,共2页
茶叶源自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调查表明,茶园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在激烈的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中,武夷山率先建成江南茶区高标准生态茶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 茶叶源自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调查表明,茶园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在激烈的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中,武夷山率先建成江南茶区高标准生态茶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亲临“燕子窠生态茶园”,提出了“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武夷山现代化生态茶园建设的实践,是我国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生态 茶园 技术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茶养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武夷山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元高 叶萌 《福建茶叶》 2020年第8期247-248,共2页
双遗产地的影响力带动武夷山茶产业、“三养”产业、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了创新茶养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武夷山市应及早积极谋划,实施茶养旅资产整合,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
关键词 茶养旅 可持续 产业发展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生态茶园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元高 刘喜钰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0期26-26,93,共2页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是指将配兑的肥药液与灌溉水一起,借助压力系统通过可控管道供给作物需要的一项农业新技术。武夷山茶园大多属于丘陵山地,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有利于抗旱栽培、增产稳产、建设生态茶园。
关键词 茶园 生态 灌溉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罗盛财 陈德华 +5 位作者 黄贤格 刘宝顺 周建文 王飞权 叶江华 苏峰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18-20,共3页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 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2]。武夷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武夷菜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植物种志》中将武夷菜茶确定为世界茶树中小叶种的代表种群,并以“武夷”的音译“Bohea”来命名,被称为武夷种、武夷亚种或武夷变种[3]。十多个世纪以来,武夷茶区先民为了保持和提高武夷菜茶的优良种质特性,不断从武夷菜茶中分离选择优良单丛,通过选育对比,培育出许多名丛用于生产,创造了以茶叶优异品质为首要选择条件的武夷茶树单株选育法。并根据各自情况和需要,将各类名丛分别命以“花名”[4]。选育利用名丛是武夷茶区特有的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历代选育利用的名丛,种类繁多,统计全山不下千种。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岩就有名丛花名830余种,并详细记录了其中284个名丛的名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收集 茶树 保护利用 鉴定 整理 种质基础 植物学家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OAV鉴定4种武夷岩茶关键呈香物质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倩莲 刘仕章 +4 位作者 占仕权 潘冠均 刘宝顺 高峰 郝志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6-30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鉴定4个武夷岩茶品种的挥发性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共检测出已知挥发性物质303种,包括酯类、吡咯类、醇类、碳氢化合物类、酮类、烷类、醛类等,其中酯类、醇类挥发性物含量相对较高;PCA分析筛选出55种VIP>1的挥发性物质,OAV分析筛选出29种挥发性物质,结合VIP>1且OAV>1共筛选出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将17种特征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发现2-正戊基呋喃、吲哚、反式-紫罗兰酮、乙酸苯乙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苯乙醛、己酸己酯、苯乙腈、异丁香酚是形成大红袍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香叶醇是形成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α-法呢烯、(反,反)3,5-辛二烯-2-酮是形成黄化肉桂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芳樟醇、正戊酸是形成水仙茶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本研究为解析不同品种武夷岩茶的特征香气及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 主成分分析(PCA) 香气活度值(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及其与矿质元素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江华 张奇 +6 位作者 刘德发 刘扬 贾小丽 李奇松 徐斌 暨小红 张渤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g、Mn、Co外,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肉桂茶等级间差异的总差异解释达到43.391%,矿质元素解释度仅有26.996%。热图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RA(特等奖)和RB(一等奖)在总黄酮、可溶性糖、茶多酚、咖啡因、EGCG、EGC、GC、GCG等指标显著积累,其酚氨比更高,RC(优质奖)和RD(未入围)在Mn和Mg有显著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等级与茶多酚、EGCG、酚氨比、咖啡碱、ECG、EGC呈显著正相关,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客观判别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茶 滋味物质 矿质元素 武夷山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自然生态环境与品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17年第8期36-37,共2页
武夷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名山名茶交相辉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武夷岩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影响武夷... 武夷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名山名茶交相辉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武夷岩茶品质卓越,风格独特,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很多,从茶树品种、茶园栽培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制茶器具、设备到拼配包装和贮运,贯穿整个茶叶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但是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更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环境 茶品质 武夷岩茶 世界文化 栽培管理 鲜叶采摘 加工工艺 茶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初制技术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宝顺 潘玉华 +3 位作者 占仕权 刘仕章 周启富 刘欣 《中国茶叶》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武夷岩茶工艺独特,技术性强,岩茶品质不仅与鲜叶原料有关,而且还与初制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关,需根据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控制好制茶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以适应茶叶的理化变化,提高武夷岩茶品质。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鲜叶 做青 杀青 揉捻 烘焙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蟆背”与武夷岩茶烘焙工艺及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宝顺 占仕权 +1 位作者 刘欣 官燕美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50-52,共3页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审评术语之一。武夷岩茶经过传统而科学的工艺加工,再经烘焙后,在干茶条索表面出现颗粒状泡点,茶叶冲泡后,可见叶底有不规则隆起的颗粒状泡点,形似蛤蟆的背部,故称这一品质特点为"哈蟆背"。"...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审评术语之一。武夷岩茶经过传统而科学的工艺加工,再经烘焙后,在干茶条索表面出现颗粒状泡点,茶叶冲泡后,可见叶底有不规则隆起的颗粒状泡点,形似蛤蟆的背部,故称这一品质特点为"哈蟆背"。"蛤蟆背"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火功程度、品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蛤蟆背 烘焙工艺 火功程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采制之感官经验分析与判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宝顺 占仕力 +1 位作者 周建 王慧 《中国茶叶》 2019年第9期50-51,共2页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工序适宜工艺下在制叶的感官特征,以期为生产者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采制 感官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被引量:3
15
作者 占仕权 周启富 +6 位作者 刘仕章 占仕力 刘欣 周建 王慧 刘仕海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5期28-36,共9页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过程中须结合天气、茶青、制作场所、制茶工具、人工配备、质量监管等情况,灵活把控每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掌握恰到好处,才能形成优良品质的武夷岩茶。文章详细阐述了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对其传承具重要意义,同时为深入认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世界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 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元高 徐旸旸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2期13-15,共3页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地丘陵茶区,自然资源丰富,茶树种质资源优异,茶产业规模逐年强大,发展前景看好。多年来,武夷山市坚持质量兴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绿色管控,以市场导向为引领,强化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促进理性消费、产业融合,...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地丘陵茶区,自然资源丰富,茶树种质资源优异,茶产业规模逐年强大,发展前景看好。多年来,武夷山市坚持质量兴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绿色管控,以市场导向为引领,强化品牌意识和营销手段,促进理性消费、产业融合,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绿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品类考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欣 占仕权 +2 位作者 刘仕章 叶国盛 刘宝顺 《福建茶叶》 2023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本文梳理自清代以来武夷岩茶品类的历史面貌,体现武夷岩茶在不同时期的认知过程。武夷岩茶经种植、生产进入消费市场、品饮生活等环境,呈现丰富的品类样态,也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一面。本文探讨武夷岩茶分类的重要性,以凝聚武夷岩茶的品... 本文梳理自清代以来武夷岩茶品类的历史面貌,体现武夷岩茶在不同时期的认知过程。武夷岩茶经种植、生产进入消费市场、品饮生活等环境,呈现丰富的品类样态,也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一面。本文探讨武夷岩茶分类的重要性,以凝聚武夷岩茶的品牌力量,促进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品类 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山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精制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仕章 占仕权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23年第8期59-64,共6页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 武夷岩茶精制指将毛茶加工为成品茶的过程,包含分级归堆、毛拣、筛分、切细整形、扬簸(风选)、复拣、匀堆、烘焙、摊凉、装箱(桶)入库、拼配、补火、包装13道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精制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茶叶外形的性状,提高净度、匀整度及茶叶整体品质。文章梳理了武夷岩茶精制技术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手法和要点,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茶技艺 精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生态茶园建设及管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茂兴 《农技服务》 2015年第5期224-224,共1页
武夷山作为重要的岩茶产地,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茶园建设与栽培等技艺有着独特之处。本文通过总结武夷茶园建设与管理的经验,阐述了茶园建设和茶树栽培技术。
关键词 岩茶 茶园建设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武夷茶旅核心消费群体特征特性及发展策略
20
作者 叶元高 叶萌 《福建茶叶》 2020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福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茶乡和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茶文化旅游养生禅修最佳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园。本文阐述了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消费群体的特征特性及发展战略。
关键词 茶叶 旅游 核心消费群体 特征特性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