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夷岩茶感官审评技术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宝顺
刘欣
+1 位作者
刘仕章
潘玉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5期38-40,共3页
武夷岩茶的审评技术性强,人们通过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武夷岩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等进行评鉴。就武夷岩茶的审评技术及要点进行阐述,旨在为武夷岩茶的专业审评和武夷岩茶爱好者的业余品鉴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感官审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芳
张见明
+4 位作者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醛类和酮类组分等香气成分随着初制工序的进展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2.4%、91.8%、63.6%;而以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苯乙腈、苯乙醇、己酸己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苯甲酸己酯、苯甲酸-3-己烯-1-酯和苯甲酸反2-己烯酯为代表的构成大红袍的特征性香型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香气成分在初制过程中大量转化生成,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5.5%、70.8%、6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大红袍
初制工艺
香型变化
特征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黄化种——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林馨颖
王鹏杰
+4 位作者
刘仕章
郑玉成
刘宝顺
陈雪津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0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黄叶肉桂’是‘肉桂’品种自然黄叶突变种。茶树中类胡萝卜素参与叶片色泽的形成,是茶树黄化变异关键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相同遗传背景下的肉桂和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分,共从中检测到11种...
‘黄叶肉桂’是‘肉桂’品种自然黄叶突变种。茶树中类胡萝卜素参与叶片色泽的形成,是茶树黄化变异关键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相同遗传背景下的肉桂和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分,共从中检测到11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具体包括:α-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紫黄质、γ-胡萝卜素、新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β-隐黄质、β-阿朴胡萝卜素醛、八氢番茄红素、α-隐黄质。定量结果显示,肉桂与黄叶肉桂类胡萝卜素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占比最高的组分均为叶黄素,其次为β-胡萝卜素、新黄质等,黄叶肉桂中的玉米黄质含量极显著高于肉桂,而叶黄素、β-胡萝卜素、新黄质、紫黄质等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肉桂。上述结果显示,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差异是形成黄叶肉桂芽叶黄色表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肉桂
黄叶肉桂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工艺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仕章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4期187-188,共2页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闻名全世界,而天时、地利、人和的精湛制作技艺是大红袍岩骨花香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土壤、生态环境、季节、天气及传统的制作技艺综合解读大红袍独特品质、岩韵的形成;以期为武...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闻名全世界,而天时、地利、人和的精湛制作技艺是大红袍岩骨花香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土壤、生态环境、季节、天气及传统的制作技艺综合解读大红袍独特品质、岩韵的形成;以期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
制作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岩茶感官审评技术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宝顺
刘欣
刘仕章
潘玉华
机构
武夷山市
幔亭岩
茶
研究所
武夷山市兰汤岩茶研究所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5期38-40,共3页
文摘
武夷岩茶的审评技术性强,人们通过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武夷岩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等进行评鉴。就武夷岩茶的审评技术及要点进行阐述,旨在为武夷岩茶的专业审评和武夷岩茶爱好者的业余品鉴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感官审评
品质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芳
张见明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机构
武夷
学院
茶
与食品学院
中国乌龙
茶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福建省
茶
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
武夷山市
幔亭岩
茶
研究所
武夷山市兰汤岩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8N0030)
南平市指导性项目(2017DN03)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醛类和酮类组分等香气成分随着初制工序的进展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2.4%、91.8%、63.6%;而以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苯乙腈、苯乙醇、己酸己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苯甲酸己酯、苯甲酸-3-己烯-1-酯和苯甲酸反2-己烯酯为代表的构成大红袍的特征性香型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香气成分在初制过程中大量转化生成,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5.5%、70.8%、682.6%。
关键词
武夷大红袍
初制工艺
香型变化
特征性香气成分
Keywords
Wuyi Dahongpao
preliminary processing
scent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nents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黄化种——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林馨颖
王鹏杰
刘仕章
郑玉成
刘宝顺
陈雪津
叶乃兴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武夷山市兰汤岩茶研究所
武夷山市
幔亭岩
茶
研究所
出处
《茶叶学报》
2020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基金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81)。
文摘
‘黄叶肉桂’是‘肉桂’品种自然黄叶突变种。茶树中类胡萝卜素参与叶片色泽的形成,是茶树黄化变异关键代谢组分。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相同遗传背景下的肉桂和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分,共从中检测到11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具体包括:α-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紫黄质、γ-胡萝卜素、新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β-隐黄质、β-阿朴胡萝卜素醛、八氢番茄红素、α-隐黄质。定量结果显示,肉桂与黄叶肉桂类胡萝卜素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占比最高的组分均为叶黄素,其次为β-胡萝卜素、新黄质等,黄叶肉桂中的玉米黄质含量极显著高于肉桂,而叶黄素、β-胡萝卜素、新黄质、紫黄质等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肉桂。上述结果显示,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差异是形成黄叶肉桂芽叶黄色表型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茶树
肉桂
黄叶肉桂
类胡萝卜素
Keywords
Tea(Camellia sinensis)
C.sinensis‘Rougui’
C.sinensis‘Huangye Rougui’
carotenoid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工艺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仕章
机构
武夷山市兰汤岩茶研究所
出处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4期187-188,共2页
文摘
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闻名全世界,而天时、地利、人和的精湛制作技艺是大红袍岩骨花香形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土壤、生态环境、季节、天气及传统的制作技艺综合解读大红袍独特品质、岩韵的形成;以期为武夷岩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大红袍
制作
加工工艺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夷岩茶感官审评技术
刘宝顺
刘欣
刘仕章
潘玉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王芳
张见明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树黄化种——黄叶肉桂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
林馨颖
王鹏杰
刘仕章
郑玉成
刘宝顺
陈雪津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红袍的传统制作工艺探析
刘仕章
《南方农业》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